2015年急救相关知识 - 心肺复苏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2 03: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风湿科急救相关知识——心肺复苏

1、概念——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黄金时间为4~6min。)

心肺复苏的三个基本技能: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irway) 人工呼吸(Breathing)

2、心搏骤停的分类

A: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

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图2)。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B: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

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

C: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

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

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3、判断意识

A:呼叫:叫—摇—拍

B:颈动脉搏动:5s~10s,口念1001......1006 C:呼吸:一看 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 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 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4、呼救

A:携带抢救车及AED(除颤仪)

B: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5、体位

A 平卧 (硬板床)

B 头颈躯成一直线,双手放于两侧 C 男病人两松,女病人三松

6、胸外按压

A 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B 频率:大于100次/分

C 深度:胸骨下陷4~5cm,每次按压胸骨需完全回弹

D 直线:肩、肘、腕成一直线 E 按压-通气比率为30:2 单人操作为30:2 双人操作为15:1

7、开放气道

A:压额提颏法 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

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B:双手拉颌法 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

便于口对口吹气。站立或跪在患者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两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C:压额托颌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

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 气道开放的评判标准:

无论选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

8、口对口吹气

A:深呼吸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 B:吹气时用食指和中指紧捏患者两侧鼻翼。 C:侧看胸廓有无起伏

D:连续吹气两次,每次潮气量约为500—600ml,每次吹气持续时间2S

9、心肺复苏成功标准

A:判断颈动脉搏动:平均动脉压大于60mmgh

B:判断呼吸:胸廓有起伏、有浊气呼出、有呼吸音 C:面色、口唇、甲床色泽转为红润 D: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瞳孔由大变小)

10、知识扩充

心肺复苏主要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 BLS的基本内容:

识别心脏骤停——呼叫急救系统——尽早开始CPR、迅速使用AED除颤 ? ACLS的基本内容:

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仪器——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4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