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的枪支文化看自由与安全

更新时间:2024-01-22 03: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美国的枪支文化看自由与安全——由赵丞熙校园枪击案引发的思考

2007年4月16日星期二上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发生了一起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校园枪击惨案,该院学生赵丞熙身穿童子军防弹衣、携带两把手枪、身藏无数子弹先后杀死了32名师生。这即刻震惊了整个美国,并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美国数年来校园枪击事件频频发生,有许多案件媒体已经懒得再一一地报道。赵丞熙案发生后,人们纷纷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人权问题等角度对此加以分析评论,当然更多的是关于那个老问题——美国枪支管理制度——的讨论。这是一个争论已久且从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的问题,在此我们不妨再予以讨论,即便是为了不同的思考和探索。 关于这个问题,本文将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首先引用几项数字说明美国枪支文化和枪杀案件的现状,接着从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等的角度分析美国自由精神对个人持有枪支的缘由的影响,其次从美国特殊的社会构成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美国人对于枪支的态度(或者说是情结),接着由在美国枪支文化下存在的安全威胁引出自由与安全的关系的讨论,并作出总结。

一、美国枪支文化现象与枪杀案件的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在美国,人人合法持有枪支,这是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美国出售枪支的地点很多,如体育用品商店、枪支商店、黑市,另外还有定期举办的枪支展售会。人们购买枪支不需要等候期,甚至不需要进行登记。社区里有供人们练习射击、交际的枪支俱乐部,及供人们打猎的狩猎场。美国国家司法研究会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25%的家庭拥有枪支。据此估计,美国大约有1亿9千2百万人拥有枪支,其中6千5百万人拥有手枪。而青少年的枪支主要来自家庭。1996年,美国司法部支持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携枪学生说他们的枪支来自亲朋好友。在许多美国影片当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持有枪支,通常放在地下室或收藏室,而实际上许多美国人都有收藏各种枪支的爱好。

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统计资料,1988年—1997年,美国成年人因暴力犯罪(包括凶杀、强奸、抢劫、斗殴)而被捕的人数由31万上升至36.5%,上升了19%;而同期美国青少年(18岁以下)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人数由5.1万上升至7.6万,上升了48.9%。据统计,从1992年7月至1997—98学年,美国共有227名青少年因校园暴力犯罪而死亡,其中有175人是由于校园枪击而死亡。[3] 由此可见,美国青少年在凶杀案中的主要作案工具是枪支。

二、美国枪支文化背后的自由精神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起初作为英国的殖民地,面对英国日益增强的控制,对自由的渴望终于促使殖民地人民奋起反抗。1775年4月19日清晨,波斯顿人民在列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一个殖民地人士这样描述战争全面打响之后北美各殖民地的情况:“你不论旅行到全国的任何地方,你都会看到居民们在进行训练、制造枪支、铸造迫击炮和炮弹并进行射击”。从独立战争一开始,枪支就作为争取自由的工具,并且使用者工具的不是当权政府,而是普通的公民个人组成的民兵。因此,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中规定“不可侵犯人民拥有武器的权利”之前有一句话:“管理良好的民兵为保障一个自由

州的安全所必须”。枪支,作为反抗暴政、争取自由的最原始的工具,自独立战争以来,这种观念深深植入了美国文化的骨髓。再看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在血与泪的历史会面中,枪支,还是枪支决定了二者的命运。所以有人说,美国是一个用枪支建立起来的国家,我觉得这个说法很贴切地说明了枪支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其次,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说:”不可侵犯人民拥有武器的权利。”在美国,公民人人自由合法持有枪支。美国《权利法案》是美国人权保障的宪法基石。建国者们对中央政府“始终存在疑虑和担心,为了避免强大的政府凌驾于人民之上,因此建立一种制度来保证民众个人的权利”。自由主义是一种代表个人主义的政治语言,是美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核心。可以说,自由主义的遗产是美国唯一的遗产。根源于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理论之上,美国《独立宣言》称:“我们认为下面这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美国的建国者通过这宣言明确表示,政府是人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天赋权利才组织起来的,一旦“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有权力改变和废除它”。

欧洲自由主义哲学思想对早期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宪法产生重大的影响,也是独立战争期间北美殖民地人民追求平等自由的现成思想武器。美国建国者大多是自由主义者,在政治方面他们认为政府是邪恶的,在本质上要干涉个人的自由,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限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制度。《权利法案》在美国宪法是十三年后通过,目的就是要防止和限制联邦政府剥夺公民的自由。而人民拥有武器的自由更是宪法应当保护的基本权利之一。

最后,从宗教的角度看: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2个英国清教徒移居北美,这群清教徒因不满国内不宽容的宗教氛围而背井离乡,以“上帝的选民”身份开始布道,他们崇尚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涵盖了广泛的道德含义。接下来便是从宗教迫害到宗教自由之间的漫长的演变道路,从这个历程来看,美国人的自由精神仿佛与生俱来,不可泯灭。

三、自由与安全

自由应当是美国最响亮、最根深蒂固的一种价值了。美国人远涉重洋来到一个陌生广袤的土地,自然环境对美国人个性特点的塑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追求个性的自由。这种个性使得美国人具有自立、开拓、冒险和创新的精神,但另一方面使得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争抢好斗的性格和强烈的优越感使得美国人心高气傲,而缺乏谦让与温和。“美国社会虽然充满朝气,美国人虽然心比天高,但是这个社会却缺少欧洲社会的那种稳重和平淡。” 美国人遇事之后处理事情的方式也是与西方不同,正如子弹离开枪孔一样没有商量。当然,并不是说美国人没有理性,而是比较之下,显得有些欠稳重罢了。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不同民族大融合而成的国家。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霍华德\法斯特的畅销作品《移民》一书中所说:“美国人真怪——他们总是外国人。” 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非常显著,但是来自不同地方的移民以及其文化之间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增强了社会的不安定性,即个人之间的不信任威胁。因此,持有枪支在现

实中也是一种安全感的必要措施。

此外我认为,作为一个未曾遭遇外敌入侵的民族,或许较历经侵略的民族更加的缺乏安全感。从大的方面来看,美国无疑是这个世界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这令美国人无比自豪、并骄傲地自荐担当起了“世界警察”的重任,但是这“最强大”也决定了美国是存在最大威险的国家。9\事件之后,不知道美国人是否承认这一点。而日益增强的危机感,也促使了大量的枪支以及更多的武器制造和持有。正如9\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将恐怖主义确立为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的重要来源,大力加强其军事力量。而人心惶惶的美国人在这时更是没有安全感。从政府至个人,都要加强防卫,甚至进攻。这样一来,本身对他人构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就如各国之间的国防竞赛一样。

我认为,个人为了防卫暴力袭击而携带武器,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但是,拥有武器的人本身就对他人构成安全威胁,无论你是否打算使用之。因而,他人被迫采用武力对你进行攻击,从某种程度上携带枪支等武器更加增强了自身的被攻击性,并很可能恶化了结果。结果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为了实现自由而增强了社会的开放性之后,危险也随之而来。

四、总结

关于枪支是否该限制在美国国内一直引起争论,并在美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以全美步枪协会为代表的支持公民拥有枪支的团体和以手枪管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主张限制枪支的团体,但无论如何,目前个人持有枪支的权利仍受宪法保护,这种情况现阶段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改变,即便其对美国暴力犯罪存在何等消极影响。自由与安全正如公平与效率一样,是个永恒的悖论,不可能得到完美的平衡。人们为了安全,而采取一切办法争取权利,持有枪支便是其中一种,而持有枪支之后真的就变得安全了吗?我不知道如果美国从来就没有这项权利,其国内的枪杀案会不会减少些?我想不会减少很多,因为美国暴力犯罪(尤其枪杀案件)问题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枪支管理制度的问题。

赵丞熙案已经过去近两个月了,也许人们早已遗忘这无数美国校园枪杀案中的一个,但是在这个事件发生后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不容忽视的。分析和探讨一个文化现象,即便得不出一个终极的答案,我认为也是有益的,因为,思考本身即可以成为一个目的。且当这个问题是关乎社会利益、人类生存,个人的思考就不仅仅是思考而已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4p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