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4-03-23 06: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重点和要求:

一、弄清史学概论的基本释义。

二、史学概论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三、学习史学概论的重要意义。 四、历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

讲授提纲:

一、史学概论的定义

1、史学在当代社会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1)史学存在的机遇

中国有悠久的重视历史传统。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学习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社会仍然要学习历史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史学遇到的挑战

现存的体制还不完全适应史学发展的要求。史学被社会的误解。史学研究中存在的“三难”。史学本身要求跟上社会科技发展。 2、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在中西方中的区别 (1)理论是的定义

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理论有知识有系统的看法。理论的出现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2)史学发展会产生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

西方对两个概念不加区别。中国对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有细微的区别。 3、史学概论的释义

(1)是研究历史科学自身的科学

(2)主要介绍基本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 二、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 1、基本理论 (1)唯物史观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4)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 (5)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理论

(6)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 (7)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

(8)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研究历史的指南。 2、基本知识 (1)综合性知识

哲学知识。政治、经济学知识。社会学知识。考古学知识。文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天文知识。地理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等等。

(2)专业知识

史学情报知识。史料知识。考据知识等等。 3、基本方法

(1)历史比较研究方法 (2)历史心理分析方法 (3)历史计量研究方法 (4)历史系统研究方法 (5)历史假说与证明方法 (6)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法 (7)史学论文的写作方法 三、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 就是史学本身

四、史学概论的任务

五、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与方法 六、史学概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七、历史、历史学与历史科学之间的关系 八、史学研究与现实的关系 九、历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

1、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谈的才、学、识 2、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谈的史德 3、用现代的话概括起来就是: (1)树立无产阶级史德 (2)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3)广博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4)较强的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思考题:

1、史学概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象、任务是什么? 2、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3、怎样理解史学工作者需要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 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本章重点与要求:

一、理解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区别

二、分析唯心史观长期存的社会原因,认清其缺陷和影响 三、掌握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内容

四、学习并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唯物史观的贡献 五、领会唯物史观创立后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讲授提纲:

一、唯心史观的主要类型及其缺陷 1、历史观的定义

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产生。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2、中外几种常见唯心史观的类型

中国:天命史观;五德终始论史观;帝王中心论史观。西方:神意史观;神学史观;人文史观;英雄史观;进化论史观;地理环境决定论史观;文化史观等。 3、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1)没有历史活动思想动机产生的原因,没有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2)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作用。 4、唯心史观长期存在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剥削阶级的偏见

(2)社会历史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限制着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水平。 (3)认识根源是容易犯片面夸大思想动机、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

1、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 (1)阶级斗争实践的迫切要求

(2)与资本主义大生产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紧密联系 (3)与哲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本联系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 (1)唯物史观的初步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创立唯物史观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9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神圣家族》、《哲学的贫困》、《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唯物史观的检验和发展

《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农民战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资本论》的内容影响。

3、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阶级分析方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分析的基本方法

(4)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4、唯物史观的创立的意义

使历史成为科学。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是人们认识社会的行动指南。 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入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李大钊等宣传唯物史观

2、第一部史学概论《史学要论》

3、郭沫若、翦伯赞、吕振羽、范文澜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

思考题:

1、 唯心史观有几种类型?它的缺陷是什么? 2、 唯心史观为什么长期存在?

3、 马克思、恩格斯怎样创立唯物史观?

4、 唯物史观有什么基本观点?它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5、 简要说明唯物史观在我国的传播情况

第三章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

本章重点和要求:

一、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它们反映了历史发展过程的丰富多彩,通过对它们的理论分析,可以提高对历史规律的把握。 二、理解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对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但要正确认识它没有改变历史趋势的能

力。

三、分析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四、掌握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讲授提纲: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概念 2、历史存在偶然性的原因 3、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1)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总进程

(2)影响到某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某个时期的历史特点 4、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1)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必然性为偶然性开辟道路

(2)必然性与偶然性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必然性制约偶然性,主要体现在杰出人物的作用方面 5、研究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意义

(1)资产阶级史学家一个基本特征是否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否定历史的偶然性,就是否定人的主观作用,就会犯宿命论的错误 (3)否定历史的必然性,历史就会变成偶然性的堆积,变成没有规律的东西 (4)研究历史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 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主要表现

(1)从纵的方面来看,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每个时代的政治基础

(2)从横的方面看,历史发展的统一性还表现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甚至距离遥远的民族和国家,只要有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有相同的社会规律在起作用

(3)历史发展的统一性还表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低级向高级社会依次更替的过程

2、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1)每个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也不相同

(2)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还表现为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历史进程的非共时性

(3)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还表现为相同的历史现象其原因不同,同一历史过程,在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的产生原因

3、研究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意义

思考题:

1、历史发展偶然性的影响何在?

2、历史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如何?

3、历史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第四章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本章重点和要求:

一、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学习史学概论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史学的基本技能。

二、认识在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上,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存在的重大区别,理解唯物史观在对待英雄人物的作用问题上的立场。

三、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以及有关标准问题。

四、分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论断,提高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认识。 五、注意在为历史人物评反的基本要求,不走极端,遵守无产阶级史德。

讲授提纲:

一、在对待人民群众的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人物作用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和核心 2、唯心史观的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起决定作用,是历史的推动力量和创造者 二、正确看待英雄人物的作用

1、时势造英雄,英雄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英雄人物具有重要作用

(1)英雄人物能够提出新思想,新纲领,比同时代人相比,要站得高些,望得远些。 (2)是历史变革的组织者和发动者 3、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三、树立评价人物的正确标准 1、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1)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争论

(2)评价历史人物标准虽难以统一,但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是主要依据 2、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是实事求是,不以功掩过,也不以过掩功 四、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2、评价历史人物的几个基本方法

(1)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看其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需要 (2)考察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全过程 (3)对历史个人进行阶级分析

(4)分析历史人物对整体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5)正确对待个人的历史过错 五、关于为历史人物翻案的问题 1、为历史人物进行翻案的必要性 2、为历史人物翻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1)立足史实,全面考察,切忌矫枉过正 (2)为历史人物翻案不是为所有人物翻案 六、关于清官问题

1、清官问题产生的由来

五、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等史学家的史学成就及影响。

思考题:

1、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的史学成就有哪些? 2、顾颉刚有什么史学成就? 3、南北二陈的史学贡献和特点?

第十四章 二战以来国际史学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本章重点与要求:

一、了解现代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跟上史学发展的步伐。 二、理解很多史学新理论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日益密切,推动了史学的发展。 三、认识各国史学不断吸收的重要性。

讲授提纲:

一、二战以来国际史学发展的概况 1、美国史学

历史学与社会学结合 2、苏联史学

(1)史学思潮不断变化

(2)注意吸收西方史学的新观点、新理论 3、 法国史学 新史学出现 4、 英国史学

(1)史学理论更新

(2)马克思主义史学有较大影响 5、 其他地区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历史研究的主导 二、当代史学发展的总趋势 三、当代史学发展的特点

四、当代国际史学发展对我国史学的影响

思考题:

1、 当代国际史学发展的总趋势和特点是什么? 2、 当代史学发展对我国史学有什么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gr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