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

更新时间:2024-03-17 14: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17. 第一首曲中的“飞鸿”指的是( )。

18.下列与这两首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9.第一首曲中,使萧瑟画面变为活跃的过渡句子是 。 20.对第一首曲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选取秋天的景物,由远及近,渐显出一派色彩绚丽的秋景。 B.开篇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D.本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21.这两首曲虽然同是咏秋之作,但所写景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截然不同,《天净沙?秋》表达的是 的情怀,而《天净沙?秋思》表现的是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给人 的感觉。在表现手法上,两者都是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死去元知万事空,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但悲不见九州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王师北定中原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家祭无忘告乃翁。

15.对两首诗的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B.《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诗中充满了诗人对国家、朝廷的绝望,以至于内心十分沉痛。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16.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表达了诗人一家 的心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疾速飞驰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的心境。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贯穿一个“ ”字,《示儿》一诗以“ ”字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了诗

人对 的无限希望和坚定信念。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 情感。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3.这首诗描写了花落、 、 等动景,衬托出月夜春山的 。

14.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下列诗句也采用这种写法的是 …(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5.“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下面表述最恰当...

的一项是……( )

A.“闲”是空闲的意思,诗人因空闲而去看桂花飘落。

B.“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当时诗人内心闲静,连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都被觉察到了。

C.一个“闲”字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夜幕下空旷辽阔、悠远寂静的山谷静态图。

石灰吟 竹石 千锤万凿出深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 烈火焚烧若等闲。 立根原在破岩中。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18.《石灰吟》的作者是明朝的 ,《竹石》的作者是清朝的 。 14.“千锤万凿出深山”,开凿出的物质是 …………… ( )A.石灰石 B.铁矿石 C.脉石 D.重晶石 15.“岁寒三友”指的是哪三种植物?……………( ) A、松 竹 梅 B、梅 竹 菊 C、兰 竹 荷

19.这两首诗表面都是写物,实际上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石灰吟》

中能体现托物言志的句子是“ ”,《竹石》中能体现托物言志的句子是“ ”。

20.这两首诗让我联想到了有骨气、坚贞不屈的中国人,有“宁可饿死也

不吃嗟来之食”的《匆匆》一文的作者 ,有忠于革命、宁死不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主人公 。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1.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 送别 写的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地点是 。我还知道这样的诗有 (写诗的题目) 22.前两句用 和 来衬托诗人孤寂的离别的情绪。 2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B.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的志向。

C.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平明送客楚山孤”,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这首诗的作者是 ( ),他被人们尊称为( )。 12.诗中出现了很多地名,找出四个,写在横线上。

13.有些词语古今意思不同,比如:诗中“妻子”指的是 ;“青春”指的是 。

14.从 、 等诗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15.全诗以一个 字贯穿,诗中叙述作者听到消息的诗句

是 ,最能表现他高兴心情的诗句是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诗句是 。 16.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想起了陆游的诗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B.“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喜”、“狂”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喜悦情感的强烈。

C.尾联诗人运用几个富有动作的词语,把行程中的几个地名联系起来,描绘了自己行走在回家途中的情景。

D. 首联一个“满”字,不但写出来眼泪之多,而且表明了十分激动、十分欣喜,当然也包含着悲痛之情。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 (填写文中诗句) 10.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 ,“同根生”指 。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 )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A. B. 寒雨连江夜入吴,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平明送客楚山孤。 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洛阳亲友如相问, 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一片冰心在玉壶。 春,千万和春住。 9、A首诗是 朝 (谁)写的;B首词是 朝 (谁)写的,题目是 。 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形式。 10、A首诗点明时间的句子是: , B首诗点明时间的句子是: 。 1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 修辞手法,说明了 。“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客”指的是 ;“又送君归去”中“君”指的是 。

12、这两首古诗都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友谊的珍贵,我还能写一

句表达友情的诗: 。 别董大 芙蓉楼送辛渐 唐·高适 唐·王昌龄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莫愁前路无知己, 洛阳亲友如相问,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片冰心在玉壶。 18.填空。《芙蓉楼送辛渐》的后两句,作者自比 ( ),表达自己的

光明磊落和淡泊清廉。《别董大》中与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9.这两首诗从题材上看都属于 ,高适别董大的季节是 ;

王昌龄送辛渐的时间是 ,地点在 。答案( )符合要求。 A.送别诗 冬天 清晨 芙蓉楼 B.送别诗 黄昏 晚上 芙蓉楼 C.别离诗 冬天 平明 楚山 D.别离诗 黄昏 晚上 楚山

20.《芙蓉楼送辛渐》构思新颖,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送别友人时,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 ) A.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性格。

B.诗人对朋友的坚贞,以及自己的高风亮节。 C.诗人对洛阳亲友的深情,送别友人时的孤寂。 D.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及送客时的孤寂。

23.对《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B.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的志向。

C.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平明送客楚山孤”,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2.这首诗是唐朝诗人 写的,他和李白被称为大“李杜”,李白是“诗仙”,他是“ ”。 2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诗写出了“花”的 ,我是从 等词语中读懂的。 24.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动静搭配,相映成趣。其中描写动景的诗句是: 。

春夜喜雨【唐】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首联)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颔联)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颈联)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尾联)

20.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紧扣一个“ ”字抒情写意,首联中一个“ ”字把“好雨”拟人化了,颔联中“潜”和“细”写出了春雨 、 的特点,饱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人们形容教育的潜移默化常常会用上“ ”这句诗。 21.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诗句“ ”是实写,“ ”则是作者的想象,虚写。 2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最后两句是诗人没有想到的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C.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赋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

20.文中哪句诗是写作者由春雨联想到的景象?请写在下列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与另一位诗人 合称为“李杜”。(3分)

2.这首诗描绘的是 季的景象。 全诗一句一景,有动有静。 诗中描绘的动景是 ,描绘的静景是 。

3.根据诗句的内容,可以推测诗人的观察点应是………………(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 船上

《两小儿辩日》(节选)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1.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1分)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1分)孰.为汝多知.乎? 孰: ▲

知: ▲

23.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 ▲ 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 的角度来看,认为 “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1分) 24.请各用两个词语写出孔子和两小儿的品质特点。(2分)

孔子: ▲ 、 ▲ ; 两小儿: ▲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l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