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教学活动单-精品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07 07: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岳霖先生》教学活动单

一.活动项目 【学习目标】 1、感受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 2、品读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情感。

3、学习细节描写。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汪曾( )祺 泥淖( ) 甘霖( ) 呢帽( ) 不肖( ) 演绎( ) 麂皮夹克( )( ) 夹袍( ) 释鳏( ) 熙熙攘攘( ) 脖颈( ) 跳蚤( ) 刘北汜( ) 斗篷( )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资深文化界名人。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作品:《故里三陈》《故乡的食物》《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等。 3、与本课相关的知识,请参阅《活动单》第三至四页。 活动一 整体感知

初读文本,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概括。 活动二 品读探究

有评论家认为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你赞同这一说法吗?

(1)品读你最欣赏的一个细节描写,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以下是同学们在预习时提的最多的三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金岳霖先生捉跳蚤这件事?

②本文题目是《金岳霖先生》,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笔墨写闻一多、朱自清和王浩?

③作者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关于金先生的生活和教学中的细节,为什么还说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能好好写一写?为什么还说西南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写一写?

活动三 学以致用

想一想:你身边的老师、同学行为习惯上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要求选取外貌、语言、动作中的典型细节,刻画出这个人一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或一种精神品质。写出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让大家猜一猜,你写的是谁。 活动四 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散文《跑警报》《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故里三陈》,感受汪曾祺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课堂生成

在活动二的“品读你最喜欢的一个细节”这一环节,同学们

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就在大家争先恐后说完之后,教室内出现了短暂的安静。接下来的有两个让我惊喜的问题。

一是一个平时不爱讲话的陈同学怯生生地说:“我觉得金岳霖先生很孤独。”(他声音不大,但震惊了全班师生。)(我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陈:第二段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这仿佛是一个特写镜头,金岳霖先生“深一脚浅一脚”踽踽独行的背影,让人心酸。

师:“深一脚浅一脚”是不是因为腿脚不好? 生(齐声):不是,是因为金先生患很重的眼疾! 师:对于我们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什么情况下会深一脚浅一脚?

陈:是在漆黑的夜晚,金岳霖先生大白天走路时就像我们在走夜路一样艰辛。

师:同学们想一想:写金先生走路这一细节时,汪曾祺心里什么滋味?

陈:汪曾祺很同情他的老师,不,应该是很心疼老师。(同学们颔首赞许,陈同学很受鼓舞。)

师:是不是还蕴含着敬仰之情?(同学们若有所悟,颔首赞同。)如果耐得住孤独,寂寞也是一种美。同学们再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你还能从其他地方读出金岳霖先生的孤独吗?

小a(生):第二段中“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围巾”。我觉得他很孤独,缺少家人的照顾。(加点词语是学生发言时重读之处,下同。)

小b(生):我们通常是由家人陪着一起吃饭的,而陪金先生吃饭的只有一只斗鸡。

小c(生):林徽因去世之后,金先生还惦记着她的生日,约几个好朋友在北京饭店给她过生日,这件事可见金先生的孤独。因为林徽因活着时,虽然他们没能结婚,但有红颜知己在,金先生的感情是有着落的。正如白落梅的《林徽因传》的书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然而,林徽因却先他而去了,留给金先生的只有孤单和落寞。

师:你还读了《林徽因传》,真是不简单,你说的也很有道理。

小d(生):金先生晚年,应毛主席的指示去接触社会。没有子嗣,“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谁也不认识这位大哲学家,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有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孤独。

师:文中多次写到金岳霖先生的孤独,有评论家说金岳霖先生身上有着一种“孤往”精神,正是这种“孤往”精神,成就了

他在哲学领域的地位和那段传奇的爱情故事。文字背后蕴含着作者对金先生的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敬仰。

关于这一方面的鉴赏,有不少评论家指出文中隐含着作者“淡淡的苦涩”,学生们虽然没有说到这些词语,但他们的确已经理解到了这一层面。

第二个出乎我意料的是刘同学对第8段写王浩提出了新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写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有何寓意?

对此,我介绍了汪曾祺的另一篇散文《昆明的雨》,并补充说:青头菌和牛肝菌是昆明的特产,是他们可以在联大食堂和小餐馆吃到的美食。然后,我让他们展开讨论:为什么要给“说话带山东口音”的王浩画昆明的特产、“以慰其乡情”呢?(这个问题有意思,他们很感兴趣。)

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他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汪曾祺和王浩他们早已把西南联大所在地昆明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们对母校和大学生活有着无限的眷恋、怀念之情。后来西南联大解散,而联大的教授们不仅是他们那段难舍的青春岁月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他们内心最为深切的念想和关照。

至此,这篇看似平实、结构散漫的《金岳霖先生》,经过师生的仔细品读,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浓郁的感情喷薄而出。 三.反思提升

这堂课给了我这样的感悟:教师要吃透文本。课前,我反复

研读文本、逐句逐段琢磨,有了自己的体会后再参阅评论家的赏析,结合文本,做到了深入浅出。如果只是搬运教参上现成的东西,教师自己和文本就有隔阂,怎么可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呢?课前对文本有了透彻的解读,无论学生从哪个角度开始阅读,教师都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意。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课文要让学生“亲自”去阅读、去感知,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如果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硬塞”给学生,结果也只能是教师自圆自话、唱独角戏。另外,对文本的解读也应该是多元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该得到鼓励。课堂永远是有缺憾的艺术,尽管我在这节课上有一些收获,但在指导学生细节描写上,我还有不少欠缺之处,这些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该努力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我们才能在语文教学上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尉红梅,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研读文本、逐句逐段琢磨,有了自己的体会后再参阅评论家的赏析,结合文本,做到了深入浅出。如果只是搬运教参上现成的东西,教师自己和文本就有隔阂,怎么可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呢?课前对文本有了透彻的解读,无论学生从哪个角度开始阅读,教师都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意。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课文要让学生“亲自”去阅读、去感知,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如果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硬塞”给学生,结果也只能是教师自圆自话、唱独角戏。另外,对文本的解读也应该是多元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该得到鼓励。课堂永远是有缺憾的艺术,尽管我在这节课上有一些收获,但在指导学生细节描写上,我还有不少欠缺之处,这些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该努力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我们才能在语文教学上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尉红梅,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np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