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博物馆讲解词

更新时间:2024-01-28 18: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虢国博物馆导游词

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起来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也是三门峡市目前唯一的一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在请各位随我一起来领略虢国博物馆的

风采吧! 游览虢国博物馆必然要提到“虢”、虢国。在这里我一一向大家介绍。虢”字最早见于安阳殷墟甲骨一期卜辞,本义为双手奋力搏虎的会意兼形声字,引伸为象猛虎那样去搏斗。用虢取名,表明了作为西周初期分封的嫡亲诸侯国---虢国人的能征善战,并因其军事力量强大,功绩较多,受周王室器重而威镇邦国。西周晚期,它从陕西东迁到河南三门峡一带,建都上阳(今市区李家窑)。在诸侯雄起,并蔑视周王的情况下,三门峡虢国国君为维护周王室权威,不遗余力,并因此得罪晋国。公元前655年,晋国用计借道虞国,出兵灭掉了虢国,“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成语典故由此而生,并成为我国

历史上著名的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进入馆区,在具有虢国特色彩旗的映照下,极具震撼力的是这砖红色大型浮雕墙——《虢国车马出征图》。它由716块广东运来的红砂岩刻绘而成,长57米,宽9.3米。作为全省最大的巨型浮雕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强国——虢国军队东征西讨的史实。仿佛使人一下子进入2800多

年前的虢国,品味其独特历史文化内涵。 在高高的黄河楼及二楼平台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不远处如带状的河流就是黄河。脚下,馆的主体建筑,如同一辆周代的战车横亘在黄河之滨,向世人展示着曾经的威武英姿,建筑学家用建筑的

凝固语言表述着虢国的历史。

进入序厅,右面墙壁上的这张巨幅彩照是摄影艺术家在附近的黄河边拍摄的。光与影的组合显示了母亲河最亮丽的一瞬。“我们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用毛泽东这位彪柄千秋的伟人的感慨作为题记,点明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深厚关系。作为黄河文化其中一环的虢国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楼梯口的这两组玉人造型,各位可以猜猜它们象什么?它们是按照虢季墓出土的一个玉人仿制的。大家看它们,上顶玉壁,就象头戴宽大的帽子,双目下垂,双手交

叉于胸前,好似两位迎宾使者毕恭毕敬的伫立在这里,真诚地欢迎各位的到来。 虢国博物馆向社会开放的基本展览有五个,它们分别是《虢国春秋——虢国历史文化展》、《虢宝撷英——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车辚马萧——虢国大型车马军阵遗址群展》、《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群展》、《梁姬风韵——国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下了楼梯,这五个展馆在古香古色的

背景音乐声中一一展现。 《虢国春秋》展用文字、图片、沙盘、壁画、艺术造型等多种形式,向大家介绍虢国的历史(由来、都城、疆域、国君世系)及虢国墓地的发掘情况。请大家看虢国墓地位置沙盘,在这里我向各位介绍虢国墓地发掘情况。虢国墓地遗址就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部上村岭的这片高岗上,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大型邦国公墓。西周、春秋时期的高级贵族族葬地在河南省浚县辛村的卫国墓地、平顶山的应国墓地、北京房山县琉璃河的燕国墓地和山西晋侯墓地等都有发现,但象虢国这样如此严整、如此规模的公墓及阵容庞大,气势恢宏的车马坑群则极为罕见。从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虢国墓地先后经过5次钻探,两次大规模发掘,探明各类墓葬遗址近800处,出土各类文物3万多件。其中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北部高级贵族墓葬区发掘的两座国君墓,一座国君夫人墓和一座太子墓等最为著名,相继出土各类文物26000多件。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制作之精、保存之好、价值之高都是建国以来两周考古中仅有的。国君虢季、虢季夫人梁姬及太子的陪葬车马坑群气势壮观,按行军

队列摆放,构成了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它们充分体现了西周时期级别最高的诸侯君王的奢华生活,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难怪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赞誉其为“惊人的考古发现,灿烂的古代文明”。一位外省来的老考古工作者也不无感慨地说:“我一生中能挖掘一座有这样丰富内涵的墓葬,将死而无憾。”虢国墓地也在1990、1991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入选“20世纪河南10项、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在各位对虢国的历史有了一个简要的了解之后,

请大家随我进入《虢宝撷英》展厅。 《虢宝撷英》展出的是90年代以来虢国高级贵族墓葬区发掘出的文物精品,它们按青铜珍品、玉器精华和其它质地文物三部分进行展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因其颜色青灰而得名。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有威严凝重的食器、水器、酒器、乐器等庙堂礼器,也有纷繁多样的兵器、生产工具和车马器。它们数量众多,造型别致,制作精美,青铜的应用渗透到虢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 这组展柜中陈列的是2011号太子墓出土的一整套礼器鼎、簋、鬲,它们是贵族们平时生活中使用的食器,被组合使用在大型礼仪场合以表示其身份和地位。他们活着时这样使用,死后也按这样的规格随葬。据当时的规定,贵族们身份和地位不同,所使用的鼎、簋、鬲数量也不同。这7鼎、8簋、8鬲体现的是相当诸侯一级的级别。在“青铜珍品”中,兽叔盨,虢硕父簠等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盨作为食器,流行于西周晚期,它的盖上有四个足,可以让器盖反过来平放盛物。这件盨可谓极品文物,它制作精美,色泽光亮,表面几乎没有锈蚀的痕迹,器盖上铸有4行31字,为“兽(单)叔奂父乍(作)孟姞旅盨,用(盛)、(稻)、(穛)、需(糯)、(粱),加(嘉)宾用餮,有飤(食)则迈(万)人(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兽叔奂父为孟姞作铜盨(让她)用此盛粱、稻、糯米等做成的食物供佳宾们享用。有了食物就能够万年无疆、万寿无疆,子子孙

孙们可以永远使用它。从铭文内容可知这件铜盨是单国贵族为女儿嫁到虢国所送的陪嫁,这为研究虢国与其它诸侯国的关系提供了实证。簠也是礼仪活动时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青铜食器,出现于西周后期,流行于西周未春秋初。它的形制以几何形为主,棱角分明,俊秀洒脱,盖和器形状相同,上下对称,合起来成为一体,分开则为两个器皿,使用时极为方便。这件虢硕父簠,通高19厘米,盖、器铭文相同,铭文自左至右竖排三行为:“虢硕父乍(作)旅(簠),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因古文字中石与硕相通,使我们想到西周末年为幽王出烽火戏诸侯点子的有名权臣虢石父。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曾提到他。根据史料记载虢石父凭着周幽王的宠信,挑唆幽王废掉申后和太子臼,立幽王特别宠爱的美女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并与褒姒结成死党,狼狈为奸,这就极大地破坏了周立国以来执行的嫡长子继承制,严重降低了周天子的威信,激化了周王室与申国(在今河南南阳市北)的矛盾。后来,幽王为换取褒姒一笑,竟听从虢石父的鬼话,以烽火戏弄诸侯,招致诸侯们判离。公元前771年,申国、曾国(在今河南方城)一气之下联合犬戎等少数民族部落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于骊山脚下。申侯和曾侯就立原太子臼为王,这就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到

前720年在位)。周平王即位后,迁都洛邑(今洛阳),人们后来就称洛邑的周为东周。 商周时期,高级贵族在举行各种礼仪活动时,都要配以音乐,以此来协调动作和烘托气氛,“钟鸣鼎食”这个成语就是反映他们这种奢华生活的。在虢国墓地,国君和太子墓出土的青铜乐器主要有

钟、铙等。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木槌敲击演奏。在当时,它同鼎一样是一种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是体现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工具。按照悬挂方式的不同,钟可分为甬钟和纽钟。这里展出的是甬钟。钟在使用时一般成组出现,形制、纹饰、铭文一样,只是大小依次递减,这样的一组称为编钟。商代的编钟三枚一套,晚期五枚一套,西周中晚期增至八枚一套,东周时期增至九枚一套,也有单独一枚的称“特钟”。钟的大小与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大小相差越大,越可以利用其不同的声响效果演奏出一种

庄严崇高,甚至是肃穆可怖的乐曲。虢国墓地2009号墓出土的这八件钟钟体厚重,造型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只是个别递减幅度有所不同。钟体各部结构匀称,铸造精细,经专家鉴定,有六枚为双音钟,就是说这六枚钟,每一个钟可敲出两个音。在中间部位敲出的叫“隧音”,转角处敲出的叫“鼓音”。两个音相差大三度或小三度。钟的内壁还有调节音的高低的调音槽,可见它们都是实用器。双音钟与单音钟的区别,就在于钟的右鼓部是否有侧鼓音的敲击点标志凤鸟纹。根据资料我国古代的音列为宫、商、角、徵(zhi至)、羽五个音节,也即现在的1,2、3、5、6缺4、7两个半音。而这八枚钟,却有4个音1、3、5、6缺2(即商)。这是因为西周灭商后,出于对商朝的蔑视,认为“2”为亡国之音而不用商音,故周代的音列只有4个。虢国墓地出土的编钟音列在五声中用四声,这反映了作为周的一个诸侯国,虢人在此时仍然恪守着周在礼乐制度上规定的这一条重要的政治准则。看完了庄

严大气的青铜器之后,我们接着欣赏虢国墓地出土的精美玉器。 整个虢国墓地共出土玉石器3500多件组,其中90年代第二次发掘出土的占绝大多数。它集两周玉器之大观,是继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之后,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批商周玉器,为其它地区所罕见。从玉材看,它们的绝大部分为优质的新疆和田玉(新疆和田玉是我国玉质最好的玉器);从制作水平看,它们形神兼备,多为精绝之作。其中的绝大部分出自虢国国君治下的玉工之手,还有部分来自是周王室的制玉作坊;从时代上看,有属于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圆雕猪龙,有商王武丁、帝乙、帝辛时期的玉器,也有西周早、中、晚期及春秋早期的玉器。总之,发掘出土的这批玉器是虢国墓地出土文物中的精华,是虢国物质文明的象征。为两周史、玉器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而庞

大的标准器群。 “玉器精华”展出礼玉、佩玉、殓玉三大类玉器。礼玉是周代贵族在祭祀、朝聘、宴享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有壁、璜、圭、琮、戚等。龙纹白玉壁是礼玉中的精品。看完了礼玉,接着向各位介绍佩玉。身上佩玉这种习俗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殷商时常见,到了周代,随着玉器被贵族们视为人

格化的象征,喻人以玉,用玉多少、佩饰的长短,复杂的程度成为其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虢国贵族墓地出土的玉佩饰可分为组合佩饰和单体佩饰。组合佩饰有发饰、项饰、腕饰及大型多璜组玉佩等。单体佩饰包括玉玦、管、璜、璧及数量众多的仿生玉器。仿生动物玉佩中,神秘莫测的玉龙、玉凤,凶猛咆哮的玉虎、玉狗,活泼可爱的玉鸟、玉兔,水中游动的玉鱼,温顺小憩的卧牛等北温带常见的动物物种几乎全部囊括。由和田玉做成的这件玉人形佩,玉人为侧面,双腿向上弯曲呈蹲状,面部瘦削似猴脸。神奇的是,其头顶雕琢一盘龙,龙头朝下,附于人头后部,另有两条龙分别雕琢在玉人的颈部及臀部,它们巧妙地寄附于人体之中,遥相呼应,极为生动,体现出周人与龙的特殊关系。殓玉是指专门为死者制作的祈求尸体不朽的玉制品。古人相信灵魂不灭,因而想方设法保护死者遗体。受玉器坚硬特性的影响,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认为玉能保护尸体精气,使死者的精气与现实社会相勾通,从而形成了用玉殓葬的习俗。商周时期以玉殓葬的风气更为盛行,并已初步形成一套殓玉制度:高级贵族死后下葬,头上枕玉,面部覆盖玉,口中含玉,手中握玉,脚下踩玉,脚趾缝夹玉。

虢国贵族墓地出土的殓玉主要有缀玉面罩(缀玉瞑目)、玉琀、玉握等。 这是覆盖在死者脸部的缀玉面罩。它由14件玉石片仿制成成年男子的眉、眼,鼻、口、耳等形状,按人五官的位置排列,联缀于丝织物构成的衬地材料上。这组玉器是截止目前西周时期墓葬发掘中所发现的结构最为完整,形制最为规范,工艺最为讲究,且专门制作的殓玉,是后来汉代的玉衣的

雏形。 在其它文物中,这件“中华第一剑”,让人留连往返。它是一件有代表性的国宝,正式名称应叫玉茎铜芯铁剑,出土于被编为2001号的虢国国君虢季墓中。出土时,该剑插在精心缝制的牛皮鞘内,只是由于长时间受压,已断为两截,残长34.1厘米。整个剑分为剑柄、剑身两部分,由铁、铜、玉三种材料复合而成,代表了我国当时冶铁技术的最高水平。由和田青玉制成的玉柄,玉质细腻、光洁,前端圆弧状内收,末端呈正方形,在玉柄之内的铜芯与柳叶状的铁剑身相连处还镶嵌有条状的绿松石

片。经北京科技大学鉴定,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实物,将我国人工冶铁的历史向前提了近两个世纪,被誉为“中华第一剑”。难怪杨成武,这位叱咤风云、戎马一生的老将

军,看了此剑后,激情难耐,挥毫泼墨“中华第一剑”。 走出《虢宝撷英》展厅,就进入了令人神往的《车辚马萧》展厅。大家可以看到,宽敞的大厅里,虢国太子、国君虢季、虢国夫人梁姬的陪葬车马坑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坑里的车全部是实用战车,马全部是活马杀死后摆放。中间的虢季陪葬车马坑长47.6米,宽3.7-4.16米,随葬13辆车,64匹马和6只狗,是我国截止目前考古发现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大型车马坑遗址。这些车从北向南错列摆放,前一辆车压在后一辆车辕上,每一辆车下压两匹马。南半部分的马四肢长伸,昂首朝北侧卧,按行军行列分成两列纵队,一幅临战状态;西侧的梁姬墓陪葬车马坑19辆车,由西向东分成三列摆放,每辆车下也压两匹马,为迄今发现的陪葬车子数最多的超大型车马坑之一;东侧的太子墓陪葬车马坑遗址,只做了局部清理。从清理出的那一排比较完整的高大轮子,不难想象车子的气派和车马坑的规模。如此之多的真车真马集中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观,它构成了我国迄今所见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开创了以军阵形式随葬车马的

先河,比闻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军阵早700来年。 看罢气势恢宏的地下车马军阵,就进入《国君觅踪》展厅,大家可以领略虢国国君大墓的规模和气势。这座大墓将近12米深,完全按出土时的样子展示,沿楼梯下行,大家可以就近观看。从出土的器物铭文推断,墓主人叫虢季。由于当时同一辈的弟兄们,名字按伯、仲、叔、季叫,不同辈份的人都可能叫虢季,因此,这位“虢季”到底是谁?他在周王朝的地位如何?此墓埋葬于何时?近年来,一些专家根据墓中出土文物结合史料考证,认为墓主人就是西周晚期向周宣王进谏要重视农业的著名政治家虢文公。他是西周晚期周宣王(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在位)时的执政大臣、虢国国君。该墓的埋葬年代在周宣王执政的晚年,距现在有2800年左右。墓中出土随葬器物总计5293件,依

质地可分为铜、金、铁、玉、石等十九大类。这批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器形高大,造型别致,制作精美,而且多为稀有罕见的精品,填补了西周时期考古研究的一些空白。如出土的“中华第一剑”、缀玉面罩、七璜组玉佩饰、12件金器构成的黄金带饰等。因而轻松入选“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墓葬情况看墓主人下葬时口中含玉,面部覆盖缀玉面罩,胸佩七璜组玉佩,腰佩黄金带饰组成的腰带,双手握玉,脚趾夹玉,脚下踏玉。真是一个奢侈和富有的诸侯国君!南侧的三座侍从墓及其殉马坑根据级别高底,从北向南排列。这些侍从们生前效忠于虢季,死后也陪伴着他,呈现出虢国墓地聚族而葬并依身份高低墓葬从北向南排列的特征。由于周天子大墓到目前为止无一发现,该墓葬群可说

是西周春秋时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墓葬。 虢季大墓是如此豪华,作为其夫人,梁姬墓随葬品也毫不逊色。梁姬是来自梁国的嬴姓女子。她的墓位于墓地西北部,西北距其陪葬的二号车马坑9.6米,西南与其夫君虢季墓相距9米。棺椁内外出土文物共1506件,依用途分为礼器、工具、车马器等四类,没有兵器、乐器。《梁姬风韵》展厅按梁姬梳妆景观,棺椁复原,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展示等四部分进行展出。高技术的手段,使梁姬梳妆景观生动逼真,极富生活情趣。在1506件随葬品精选出的展品中,梁姬罐及五璜组玉佩是其中的极品。呈球形的梁姬罐因盖内有两行五个字的反书铭文而闻名,其最后的两个字因目前无人能释读而成为一个谜。这套大型的五璜组玉佩饰,挂于脖子达于小腹下,由一件人龙合纹佩,五件形态各异的璜、368颗红色或桔红色玛瑙珠、16颗菱形料珠相间串系而成。为我国目前考古所见唯一的一套,

充分显示出墓主人生前的高贵与妩媚。 走出展厅,各位漫步在馆东侧的园林区。在这100多亩绿草如茵的地下还有300多座墓葬、车

马坑等,其中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发现只有待后人的发掘了。 需要给大家指出的是,虢国博物馆美伦的国宝重器,威武的地下军阵,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一个独具特色、高品味的文物旅游景点,从2001年开馆以来,接待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且好评如潮。

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参观后指出:“这个博物馆在同类博物馆里是第一流的,作为一个专题性的博物馆,搞的比较好,它的管理、陈列都是一流的”。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讲在“国内目前有影响的三个遗址博物馆是河姆渡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和虢国博物馆。其中虢国博物馆是最好的”。瑞典驻华公使傅瑞东先生题词“祝贺你优秀的、伟大的博物馆”。截止目前,虢国博物馆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佳人文景观”等荣誉,并是2000年以来河南省唯一一个被评为“全国博

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的博物馆。 我的讲解(导游)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合作!如果有讲不到或错误的地方,请多提宝贵意见。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现了虢国贵族墓地和虢国都城,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和车马坑遗址。为了保护和展示这些文物遗迹,三门峡在位于市区北部上村岭的虢国墓地遗址上建成了虢国博物馆。建成一年多来,虢国博物馆独具匠心的选址,风格独特的建筑,巧妙新颖的陈列,精美绝伦的文物,受到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日前,一位外国朋友看了该馆以后,欣然留言:“祝贺你——

优秀的、伟大的博物馆!”一位博物馆专家看后给该馆题辞:虢国,国虢。

独具匠心的选址

在中国,与黄河走得最近的城市有两个:甘肃的兰州和河南的三门峡。而在中国的博物馆中,与黄河贴得最近的博物馆,恐怕唯三门峡虢国博物馆一个。虢国博物馆选址在该市北部的虢国墓地遗址上。这是三门峡市区的最高点,遗址集中,地势高而平阔,南与市区相连,北至黄河仅600米左右。

站在该馆的主楼平台上,北看黄河东去,九曲回荡,咫尺眼前;隔市区南望,是起伏逶迤的崤山峰峦;

东西沿视线而下,上村岭由东向西,顺势而下,蜿蜓起伏,直抵黄河,如苍龙饮水。 按照惯例,遗址博物馆的方向一般与遗址的方向相同。虢国墓地的遗址方向是座北向南。而虢国博物馆选择了座南向北的反方向入口,馆址巧妙地利用了地形的高度差,把入口道路、广场和大门建在距主体建筑负6.5米的低处,主体建筑两层7.5米,加上高17米的望楼,形成了距观众视线高达

31米的仰视空间,使主体建筑看起来高高在上,气势恢宏。 虢国博物馆主体建筑选在遗址重点区的西北角,这里是遗址的西北边缘,有部分空地可以利用,原有的遗址大部分已经发掘,且属于一号虢季墓群和九号虢仲墓群,规格高,内容清楚,具有很高的

可展示性。 依山傍水,因形就势,视野开阔,遗址集中,一点多景,虢国博物馆的选址,满足了观众登高望

远、亲近山水、探寻古迹、追求新异的游览心理,可谓独具匠心。

风格独特的建筑

内容先于形式,形式服从内容。虢国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从整体建筑到每个展厅都充分贯穿了这

一思想。

虢国博物馆主体工程的建筑造形是一辆变形的战车,中间的序厅和虢国春秋展厅的顶部为圆形车轮,两边办公区和东边的车马坑展厅设计为两个长方体,相当于车的两厢,正面的山墙和照壁连在一

起为车轼。从望楼上看去,整个建筑像一辆巨大的战车,驰骋在黄土高原上。 虢国博物馆展厅共有6个,各展厅的建筑风格自成一格,不重复,不雷同。为体现两周时期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最高处的二楼序厅采用圆外形,内部为半圆形,采用虢国墓地出土数量较多的玉璜的造形;序厅底部的虢国春秋展厅为圆形,正好像一个巨形玉璧平放在地上,中间的楼梯为璧孔。

文物展厅是六个展厅最大的,为展示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这个展厅建的大而方正,便于对文物

进行分类布展。为单独展示虢季夫人——梁姬墓出土的精致文物,虢国博物馆又专题为这些文物,设计了一个别致精巧,仅200平方米的小展厅;车马坑展厅在发掘的虢季墓、虢季夫人墓、虢太子墓三个陪葬车马坑原址上,因三个车马坑集中在一起,呈长方形,所以展厅设计为长63.2米,宽22.6米的矩形展厅;虢季墓遗址展厅以已发掘的虢季国君大墓及其陪葬墓为展示主体,平面呈三角形。将这一组墓葬在一起展示,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的相互关系,所以这个展厅设计成北窄南宽的梯

面形式。 虢国博物馆的观众参观路线安排也独具特色。从入口到二楼展厅平台,由低向高三级台阶,四个平台,四次转折。先让观众看大型车马征战雕塑照壁,领会虢国博物馆以反映战争文化为主的立意构思。到二楼平台,环顾四周,了解虢国博物馆在整个墓地的位置,以及整个墓地与黄河等周边环境的关系,把虢国文化与黄河文化连接起来。从序厅开始,路线又由高到低,依次而降,最后到虢季墓遗址展厅时,观众已下达负4米的地下。这一段路线,高高低低,曲曲折折,左转右拐,既形成回路,又不重复。尽管6个展厅的总面积只有4150多平方米,但却使观众仿佛进入迷宫,置身在3000年

前的历史空间,一时忘却了现实的时空感受,全身贯注的领略当年虢国的辉煌风采,收到意想不到的

参观效果。

巧妙新颖的陈列

虢国博物馆的陈列风格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不采用平铺直叙、沿墙布展、单调直观的全景式展览,而是把展品和建筑巧妙地结合起来,一厅一式,一式一景,既风格不同,又贯通一气。圆形的虢

国春秋展厅,展示了虢国在西周时期的位置、疆域、历史沿革以及从周初分封到假虞灭虢的兴衰

过程,采用壁画、沙盘、模型、图表等形式,简述了虢国历史,线条清晰,简而不繁。文物展厅是虢国博物馆的核心。由于建筑结构的需要,在1400多平方米的平面上共有立柱15根。设计者巧妙地把这些柱子利用起来,结合虢国墓地出土文物以青铜器和玉器多而精美的特点,设计了青铜之

门、玉器之门和多种工艺之门三部分,文物按用途分类陈列,以展柜灯光为主光,以照明

灯为辅助光,展柜材料以金属和石材为主,观众依次而进,整个展厅显得庄重大方,大而不空,繁而不乱,灯光明暗适度,展线曲而有序,色调严肃而不沉闷。虢季夫人梁姬墓出土的文物,多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化妆用具和佩饰,既有作为国君夫人的富贵之风,又有作为女人的爱美天性。该展厅采用小厅小展柜,突出用途明确,造型精美的文物展示效果,展厅灯光明亮,材料以木质淡色为主,整个展厅小巧精致,典雅高贵,秀气靓丽。车马坑展厅以大型车马坑群为主,突出遗址的规模大、车马数量多等特点,设计了一个高于遗址两米多的前台,让观众先总览全景,尔后绕车马坑一周参观。又在

一些局部细微之处用射灯聚光,让观众了解许多西周时期车马与战争的知识。这个展厅开阔舒展,主

题明确,大中见小,排列整齐,气势宠大,俨然两千多年的一个地下军阵再现在观众面前。 在虢国博物馆当观众了解了虢国历史,欣赏了精美文物和车马坑遗址后,都迫不及待的要问,这些文物出自哪里?这些墓葬又怎么样?作为6个展厅的压轴之作,虢季墓葬群的陈列,解答了这些疑问。正如一篇倒叙的悬念散文,读到最后,才见分晓。由于该展厅集中展示墓葬,且出土文物已被上级调走,如果陈列失误,要么轻飘浅陋导致份量太轻而与国君身份不符;要么鬼气十足,给观众造成阴森、压抑之感;要么富丽堂皇而失去博物馆庄重严肃的特色,并脱离了整个博物馆的统一风格。为此,设计者将墓葬按原深度、原址陈列,墓葬、葬具及文物采用复原和复制品,既真实可信,又避开了实物给观众形成的恐惧心理。对原墓葬出土的文物选其精美的典型器物照片放大和该墓发掘时的场景,衬上底光,装饰在四周墙面上。既明晰可见,又给展厅以亮丽景色,缓解了展厅的阴森之气;展线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让观众逐渐接近遗址,又有了心理准备;材料采用了铁质和木质,以黑棕色为主色调,自然而又端庄。由于采取了以上手法,使整个展厅既有帝王墓葬庄重、严肃的王者之气,又让观众感到轻松、爽快,看完之后,受到真和美的心理反应,给虢国博物馆整个展览划上了个完美

的句号。

精美绝伦的文物

虢国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从90年代以来虢国墓地出土的近两万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有青铜、玉、石、金、铁、陶、木、麻等十几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青铜、玉、铁等质地的文物。为了突出虢国博物馆的专题性特点,这些展出的文物全部是该遗址出土文物的典型器物。青铜器按用途和性

质,大致可分为生产工具、兵器、饮食器、酒器、乐器、生活用器、车马器等,它们式样各异,造形独特,时代特征明显,纹饰精美而清晰,特别是多数器物上都铸有内容清楚的铭文,准确地记录了随葬者的姓名、用途等,成为我们破解虢国文化之秘的钥匙,再现了虢国贵族钟鸣鼎食的豪奢生活场景。玉器是虢国博物馆展品中的大宗,分别按礼玉、饰玉和殓玉类陈列。礼玉中的璧、圭、璋、琮、戈、璜,器形大、类别全、质地好、作工精巧,是我国同时期其他出土玉器中少见的。特别是饰玉以缀玉面罩、多璜组玉佩和生肖玉饰为代表。缀玉面罩,五官匀称,形象逼真,神态安祥,组合规律,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瞑目”造形,是汉代出现的金缕玉衣的雏形。多璜组玉佩因墓主人身份不同有五璜、七璜等,是覆于墓主人身上且很可能是其生前所佩带过的玉饰品,挂于颈部,达于膝下,在璜与璜之间,用对称的双排玛瑙与琉璃串珠连缀,排列整齐,红白相间,晶莹凝滑,色彩瑰丽,是罕见的古玉器珍品。更为奇异的是饰玉中的仿生玉雕,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飞禽走兽,家禽宠物,蝉鸣蛇行,龙飞凤舞,应有尽有,几乎包括了当时我国北温带地区的所有生物品类。其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构思奇妙,富有想象,形神兼备,浑若天成,让人难以相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怎样完成的,堪称我国乃至世界玉器家族中的上品。殓玉虽然工艺造型上稍逊其他,但从它们的摆放位置却从另一侧面补充了虢国博物馆玉类展品的内容。口含玉、手握玉、甚至脚趾之间夹玉,不仅反映了墓主

人生前的高贵身份,而且又为研究当时的礼葬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虢国博物馆的展品中,铁器虽然不多,但其科研价值极高,代表了我国当时冶铁技术的最高水平。玉茎铜芯铁剑,巧妙地把玉、铜、铁三种材料结合在一起,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将

中国冶铁史前提了近一个世纪。 虢国博物馆展品的另一大特点是把车马坑、墓葬遗址同文物同时陈列。车马列坑遗址展厅展出了1号(虢季墓陪葬坑)、2号(虢太子墓陪葬坑)、3号(虢季夫人墓陪葬坑)三个车马坑。1号车马坑南北纵贯全厅,长达46米,2号、3号车马坑分列左右,形成了一个“甲”字形状的车马坑群。这些

车都是当时的实物,根据墓主人身份等级,随葬车马数量不一。已清理出的车36辆(2号车马坑仅清理出4辆车的局部,按等级推算,太子墓陪葬坑至少有10车20匹马),马102匹。这是目前我国发掘并展示的最大的车马坑群。虢季墓遗址展厅展示的5个墓葬,深的达12米,浅的不到1米,长宽尺寸也因墓主人身份不同而大小不一。葬具规格和随葬品多少、优劣也都与墓主人身份有关。两个小型车马坑,一个3匹马,一个4匹马。这些车马坑和墓葬,真实地说明了当时的丧葬礼制,是目前我国研究西周时期聚族而葬和昭穆制度少见的真实材料,从一个侧面复原了虢国的鬼神世界,透视出当年虢国文化的一个场景。把它们和出土的精美文物同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生动可信、震撼人心,

极大地满足了观众求真寻实、追根溯源的求知心理。 选址好、建筑妙、陈列巧、文物精,四位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汇一体,以独特的形式反映独有的内容,再现了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国家的兴盛与衰亡,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贵族的奢靡和富有,平民的艰辛和智慧。总之,虢国这个诸侯邦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法和

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今天的虢国博物馆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再现。

这,就是虢国博物馆的魅力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s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