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29 01:24:01 阅读量: 互联网资料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自然在反抗

一、 历史背景与影响

《寂静的春天》(1962)是世界上较早出版的一本环境科学普及读物。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环境问题开始突出时,她花了四年时间遍阅美国官方和民间关于使用杀虫剂造成危害情况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写成了此书。

上世纪60年代以前,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可想而知,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

1958年1月,卡逊接到她的一位朋友,原《波士顿邮报》的作家奥尔加·欧文斯·哈金斯寄自马萨诸塞州的一封信。奥尔加在信中写到,1957年夏,州政府租用的一架飞机为消灭蚊子喷洒了DDT归来,飞过她和她丈夫在达克斯伯里的两英亩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第二天,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她说,她为此感到十分震惊。于是,哈金斯女士给《波士顿先驱报》写了一封长信,又给卡逊写了这个便条,附上这信的复印件,请这位已经成名的作家朋友在首都华盛顿找找什么人能帮她的忙,不要再发生像这类喷洒的事了。

DDT是一种合成的有机杀虫剂,作为多种昆虫的接触性毒剂,有很高的毒效,尤其适用于扑灭传播疟疾的蚊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仅在美国军队当中,疟疾病人就多达一百万,特效药金鸡纳供不应求,极大地影响了战争的进展。后来,有赖于DDT消灭了蚊子,才使疟疾的流行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DDT及其毒性的发现者、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满·米勒因而获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应用DDT这类杀虫剂,就像是与魔鬼做交易:它杀灭了蚊子和其他的害虫,也许还会使作物提高了收益,但同时也杀灭了益虫。更可怕的是,在接受过DDT喷撒后,许多种昆虫能迅速繁殖抗DDT的种群;还有,由于DDT会积累于昆虫的体内,这些昆虫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后,那些动物,尤其是鱼类、鸟类,则会中毒而被危害。所以喷洒DDT就只是获得近期的利益,却牺牲了长远的利益。

在“鱼类和野生生物署”工作时,卡逊就了解有关DDT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的研究情况。她的两位同事于四十年代中就曾经写过有关DDT的危害的文章。她自己在1945年也给《读者文摘》寄过一篇关于DDT的危险性的文章,在文章中,她提出是否可以在该刊上谈谈这方面的故事,但是遭到了拒绝。现在,哈金斯提到大幅度喷洒杀虫剂的事使她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只是奥尔加的要求,她觉得她无力办到,于是,她决定自己来做,也就是她自己后来说的,哈金斯的信“迫使我把注意力转到我多年所一直关注的这个问题上来”,决定要把这个问题写出来,让很多人都知道。

本来,卡逊只是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来写本小册子。后来,随着资料阅读的增多,她感到问题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是并非一本小册子所能够说得清楚和让人信服的。这样,从1957年开始“意识到必须要写一本书”,到尽可能搜集一切资料,阅读了数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到1962年完成以《寂静的春天》之名由霍顿·米夫林出版,卡逊共花去五六年时间。

而在这五六年的时间里,卡逊的个人生活正经受着极大的痛苦。她和她母亲收养的外甥、五岁的罗杰因为得不到她的照顾,在1957年差点儿死了;此后,随着她母亲得病和去世,她又面对一位十分亲密的朋友的死亡。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自己又被诊断患了乳房癌,进行乳房彻底切除的手术和放射治疗。她还因负担过重,身体十分虚弱、难以支撑,被阻止继续自己的工作。但是卡逊以极大的毅力实现了她的目标。

《寂静的春天》的结论是严峻的,它就像旷野中的一声呐喊,在全国引起极大的震荡。当作品先期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发表时,就引发了五十多家报纸的社论和大约二十多个专栏的文章。成书于1962年9月出版后,先期销量达四千册,到12月已经售出十万册,且仍在继续付印。

但是,不仅是因为作品中的观点是人们前所未闻的,像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猴子是人类的祖先一样,让很多人感到恼火,更因侵犯了某些产业集团的切身利益,使作者受到的攻击,也像当年达尔文所遭遇到的,甚至远超过达尔文当年。

在1962年6月号的《纽约客》上刚一看到卡逊开始连载的文章,在人们中间所兴起的就不仅仅是震惊,而是恐慌,特别是来自化学工业界中的愤怒嚎叫,随着作品的出版和发行,这攻击的火力更为猛烈,尤以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为最。

然而也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而后全面禁止了DDT的生产和使用。

二、 作者简介

蕾切尔·卡逊 (1907—1964)。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河畔一户普通农家,慈祥的母亲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连同对这个未来的科学家的期望一同留给了她。1929年,她从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毕业,进入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学习。1932年, 卡逊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动物学硕士学位。她1935年至1952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出于对自然的热爱, 她率先对政府和工业界的发展观提出批评, 记录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直接推动了现代环保事业的发展。《寂静的春天》是她最重要的作品,但她首先是因为讲述大海而成名的,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著作,如《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环绕着我们的海洋》。这些著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20世纪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物”, R·卡逊榜上有名。卡逊对公众和政府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和爱护的呼吁,最终促成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以及“世界地球日”的建立。她被誉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

三、 作品评价

美国评论家保罗·布罗克斯在1988年评论道:“在初版25年后, 《寂静的春天》依然不只具有历史意义 卡逊是一位现实的、受到过良好训练的科学家, 她成功地将一本论述死亡的书变成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前言中感慨: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四、 内容简介

《寂静的春天》以一个“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的虚设城镇突然被“奇怪的寂静所笼罩”开始,通过充分的科学论证,表明这种由杀虫剂所引发的情况实际上就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破坏了从浮游生物到鱼类到鸟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所以像DDT这种“给所有生物带来危害”的杀虫剂,“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作者认为,所谓的“控制自然”,乃是一个愚蠢的提法,那是生物学和哲学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产物。她呼吁,如通过引进昆虫的天敌等等,“需要有十分多种多样的变通办法来代替化学物质对昆虫的控制”(吕瑞兰等译)。通俗浅显的术语,抒情散文的笔调,文学作品的引用,使文章读来趣味盎然。作品连续三十一周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五、 个人感想与总结

对于一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书,可能会因为数据的列举而乏味,但卡逊却做到文学性与科普性兼具,读起来十分有趣味,而且给了人们巨大的冲击。在读这本书以前,虽然深知杀虫剂的危害,但我一直以为因杀虫剂而中毒身亡是有点天方夜谭的,但书中列举的大量事实和数据却铁铮铮地呈现在我眼前。当看到两个七八岁的孩童因为与杀虫剂间接接触而死亡时,当看到一个刚满周岁的婴孩因为房间喷过安德萘而丧失感知世界的能力时,当看到几个少年因为在路上拾了一

个装过对硫磷的塑料袋而生病时,我从内心底悲伤了起来。一个个刚刚升起的鲜活生命就这样无辜地受损,甚至逝去,还有各种植物、昆虫、鸟儿,它们只是人类狂妄行为的承担者,没有任何过错。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为了除去一种杂草,人们抱着不谨慎的态度,选择一种畅销的除草剂,不考虑是否适合当地,也不考虑在除去杂草的同时,一些对作物有益的植物、昆虫也被杀死了。玫瑰就会因为金盏花生长在中间而避免受到线虫的迫害。当人们发现杀虫剂的效力越来越短时,人们只会继续喷洒,行走在一条通向死胡同的单行道上。昆虫的生命周期短,两个月,苍蝇就对荻氏剂产生了顽强的抗药性,更何况杀虫剂杀死了天敌,更会带来其他害虫的滋长。当一个老太太因为野花将被毁坏而反对鼠尾草喷药计划时,有人竟认为是个笑话。与会的法官却说道“我们继承的旷野的审美价值如同我们继承的山丘中的铜、金矿脉和山区中的森林一样多”。还有一些人把除草剂说成是“不会伤害”野生动物的,认为除草剂的危害比杀虫剂少一点,所以可以使用。但对于栖息地的破坏也许更是永久性的。更有甚者,一些官员因为杀虫剂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抛弃绿色的除害方法。

我记得以前在宿舍经常会有很多飞虫而喧闹而使人心烦意乱,尤其是蚊子什么的叮咬会使人很难受,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对昆虫长久以来的一种厌恶也是我们滥用杀虫剂的原因吧。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昆虫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呢?古时候,我们没能力改变自然,因而人才设法谋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禹治水就是很鲜活的例子。现在,我们有了先进的科技作支撑,更应该建设合理的生活布局,以求与自然以及其他生物更好的和谐共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lu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