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及造型特征有哪几种柱式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2 08: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及造型特征,有哪几种柱式

古希腊的建筑

当古希腊到了古朴时期,希腊文化就开始从黑暗时期中逐渐复苏。由于希腊人相信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中的众神是一群具有人格的神祇,需要建造建筑物来保护祂们,于是选择了麦锡尼文化所留下的方形屋子作为建筑样本;因此在神话时期,主要的建筑都属于神殿。

神殿的基本结构包括了柱顶楣构﹝Entablature﹞、圆柱﹝Column﹞、柱基平台﹝Stylobate﹞三大部分;柱顶楣构又分为横饰带﹝Frieze﹞与楣梁﹝Architrave﹞两部分;横饰带则有飞檐﹝Cornice﹞三

槽线饰带﹝Triglyph﹞与排欓间饰﹝Metope﹞两种图1 ——巴特农神殿 高浮雕﹝High-relief﹞式的装饰。

柱顶楣构以上的山形墙﹝pediment﹞是古希腊建筑特色之一,其作用系将屋顶之重量放于直立之石柱上。它的形状是个等边三角形,并且以下面的那条水平飞檐﹝Cornice﹞,上面两条倾斜檐口为框,中间部分多饰以浮雕。

古希腊人发明了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与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三种基本柱式。在这之后,罗马人又发展出托次坎柱式﹝Tuscan Order﹞与复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多利克风格柱子的特色是坚固与结实,柱头平滑朴素。这种柱子通常在希腊本土以及它在意大利南部的殖民地和西西里岛流行。 爱奥尼亚风格柱子比较细长高雅。它的柱头有一对向下卷的卷涡,这种柱子通常在希腊东部以及爱琴海中的岛屿流行。

科林斯风格柱子很少出现在希腊世界里,倒是在罗马神殿经常出现。它的柱头非常华丽,围绕着芼茛叶的装饰。

多利克柱式

多利克式建筑的特色是造型朴实无华、沉稳雄壮,正面多为六根圆柱子。柱子只有柱头与柱身,没有柱基。柱头极为单纯是一块方形顶板,柱身有二十个凹槽﹝flute﹞,微凸略呈瓶状,柱头上方再上去则是楣梁与饰以竖条纹的横饰带。

建造于雅典卫城﹝Athens Acropolis﹞上的巴特农神殿﹝Parthenon﹞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利克式神殿。其周围是由纵边八根、横边十七根的列柱构成,整体比例在协调中带有轻快的节奏感。

至于在希腊本土以外著名的多利克式神殿有公元前六世纪建于意大利帕埃斯图姆﹝Paestum﹞古城的希拉女神庙 ﹝Temple of Hera I﹞,希拉女神是一位保护航海家的女神。

爱奥尼亚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是希腊建筑的第二个系统,发明于公元前六世纪,盛行于爱琴海岛上以及小亚细亚之海岸线地区。若

与多利克柱式相较,爱奥尼亚柱式是比较精致,比较有装饰性的,但也比较女性化。它的的柱子本身较为修长,柱身上有二十四条凹槽﹝Flute﹞,而且是立于一个有线脚的柱基之上,这些凹槽并非像多利克柱式那样的尖锐,在顶部的地方也用线脚将凹槽连在一起。 爱奥尼亚柱式也不同于多利克柱式纯为一种抽象之物,它的柱头拥有一对向下卷的卷涡﹝volute﹞,很明显是从自然界得到灵感。这两个卷涡将柱子之承载能力沿着楣梁展开,使纤细的柱子得以在视觉上与楣梁以上的重量得到平衡。

爱奥尼亚柱式楣梁﹝Architrave﹞上边之横饰带﹝Frieze﹞通常有水平浮雕而无三槽线饰带﹝Triglyph﹞与排欓间饰﹝Metope﹞之分,以加重水平之视觉效果,这整个感觉和多利克柱式之强调垂直是很不相同的。早期的爱奥尼亚神庙经常健在靠近水边的地方,刚好与突兀于地平在线之多利克式神庙相反。

最早之爱奥尼亚式的神庙是在公元前 560 年至 550 年间,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建于土耳其艾菲索斯﹝Ephesus﹞的阿特密斯神庙﹝Temple of Artemis﹞。Artemis 是希腊文的狩猎之神,到了罗马时代就称为黛安纳﹝Diana﹞。除了阿特密斯神庙之外,像雅典之阿西娜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与艾瑞克提恩﹝Erechtheum﹞神庙也是著名的爱奥尼亚式的神庙。

科林斯柱式

最早的例子是位于巴塞地方阿波罗神庙中的一根独立柱子,据说发明者的创作感灵乃是一个外覆芼茛叶的奉献篮。

与多利克柱式的抽象特质、爱奥尼亚柱式的优美曲线相比,科林斯柱式更显得有机化与装饰性。不过它并不是一个从自己独自发展出来的系统,而是交互的使用属于多利克与爱奥尼亚柱式的元素,即使是芼茛叶在公元前五世纪也经常被使用于墓碑的装饰上。目前可以看到的科林斯式古希腊建筑,首推位于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在希腊化时期,这座神庙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建筑物。前述三种古希腊建筑柱式,不论是在西方或东方,至今仍然继续被运用。美国国会大厦、台北市的台湾省立博物馆以及及新竹狮头山在日据时代所建的佛教庙宇等,都能看到这些希腊式之石柱。 希腊神庙之内部均甚为狭小,仅有祭司及领袖方能进入屋内,其余参加群众均在神庙前设有祭坛之广场举行敬拜仪式。神庙内没有任何窗子,所以内部十分阴暗,完全依靠从面向东方的门口所引进的光线照明,以达到制造神秘气氛的效果。 灰石与大理石是古希腊神庙的主要建造材料,但是后者较为昂贵。希腊神庙在连接的地方是不用胶泥的,而是将石块表面磨平,以增加接触面积,并在连接处内部加上金属固定物等,使连接处不致于脱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1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