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

更新时间:2023-10-20 17: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时代的墨家思想

记得在高中时代,对墨家的思想的了解仅限于“兼爱”、“非攻”,虽然少,但这已是墨家思想的精华所在。如今,在对墨家思想的全面深入了解的过程中,蓦然发现墨家思想的精华远远不止于此,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反对迫害民众的侵略战争,崇尚勤俭节约的道德观念等等,都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墨家思想可归纳为兼爱、非攻、节用、非命、尚贤、尚同、尚义、节葬、非儒、自苦利他、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等。从我自身理解出发,我想谈谈以下墨家思想中的五大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兼爱 “兼爱”,即爱无差等,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在如今的社会群体的心中,这是一个多么遥远而高尚的境界。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眼中,这更是一个不可触摸的神话。现今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长期受儒家的思想的熏陶,“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的思想深入骨髓。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之间的关系的仁爱,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这趋向利益化的社会中,冷漠逐步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代名词,以至于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包庇自己人,陷害他人。尽管儒家的仁爱思想中蕴含维护亲人的实质,但这样的现象也是对儒家思想的断章取义,只顾及了亲亲之爱,却忽视了公平正义。同时,这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弊端。 而墨子主

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患。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把别人的一切看作自身的来对待,达到一种众人合一的境界,这个社会就会和谐,人民生活就会美满。因此,在我看来,墨家的兼爱思想虽然有一定的理想主义,但其所表现的是一种大爱,与大同社会想统一,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利于形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状态,利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非攻 “非攻”,即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战略任务。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而和平作为当今的时代主题之一,已逐渐深入人心。所以非攻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是人心所向的,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的。 墨家思想中的非攻是经久不衰的真理与追求,只因为每一场侵略战争都是一次巨大灾难,受苦的永远是全体人民群众。古时候,帝王的征战,满足了其内心不断膨胀的野心,却苦了无辜的平民百姓。二战过后,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刻骨铭心的经历与惨痛的代价,时刻警惕

着全世界的人民,呼吁着世界和平。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中华民族的儿女本就是纯朴善良的,喜欢安定平稳的生活,长久以来一直追求着和平。从某种程度来说,非攻思想是中华民族本性的表现,民众心声的体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与借鉴意义。

三、节用 “节用”,即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基础。观古时,奢侈糜烂的君王终将落得一个王朝灭亡的结局;看今朝,建立节约型社会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由于各类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的稀缺,如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以人为本,走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现状的关键性选择。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越来越薄弱,在尽情享用水电等各类生存资源的过程中,遗忘了造福子孙后代的神圣职责。不过如今让水让电的政策逐渐让人们产生了危机感,但还是不足以制止资源随意浪费的现象。节用思想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时,为建立节约型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子孙后代谋取福利。

四、非命 “非命”,即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非命论”是墨子思想中最积极合理的部分,是人类对自身力量的初步认识。在我看来,信命之人必无大为。真正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决定的,没有对与错,只有成功与否。而成败强弱,

是由人的努力而决定的,不是由天的意志强加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遇挫折或失败,就埋怨命运不好,这都是天注定的。其实,一方面,可认为这是自我慰藉,另一方面,这是借口,也是一种自我逃避,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替身,不面对现实。 非命思想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力量的一种肯定,提倡了人类自身潜能的爆发与发挥。同时,也是主张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思想,在教育上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五、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顾名思义,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这也是儒家的追求,是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完全合拍之处。这一主张可以说是从政者的座右铭,为其从事政治事务提供导向作用。这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当代社会,许多从政者为了自己的贪念,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摒弃了最初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抹灭了为民谋福利的信念,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现象啊!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主要还是掌握在国家决策者的手中。如果“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成为当代中国所有从政者的座右铭,那中国社会将呈现另一番景象。 侠义之士,自古以来都是受众人尊敬与推崇的。在古代,行遍天下、为民除害的侠士,是官吏眼中的罪犯,是民众眼中的英雄;在当代,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人们崇尚以雷锋为榜样,助人为乐,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这当中意识信念的转变,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发扬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道德观念。 由以上论述可知,墨家的

思想的可取之处比比皆是,所以当时可与儒家思想相媲美的墨家思想从显学沦落为绝学,其缘由并不全在于本身思想的缺陷,更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联。崇尚大爱、和平、勤俭的墨家思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注定得不到统治者的认同的。没有统治者的支持,只能走向隐没的深渊。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墨家思想在社会发展中作用与功能的是不可忽视的,其核心思想“兼爱”更是与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相适应的。可见,墨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是不容忽视的!

新解墨家思想

品位墨家思想,它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现代西方思想与其中部分思想很接近。墨家理论更适于共和社会及国际竞争社会。因此在春秋战国时代,它是超过儒家的显学。但在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时期,其“非天命”的思想使其受到了冷落。而且,相对儒家,墨家显得平俗而不够深厚、丰富。 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在十大主张: “兼爱”。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实行普遍的、无差别的互相友爱。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交相别”,即亲疏远近,彼此利益之别。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即“兼以易别”。所谓“兼相爱”,就是“视人之国,若其国;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身,若其身。”使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这样,“为彼,犹为己也”,就会彼此相爱,从而达到“交相利”。 “非攻”。他把非正义战争称为“攻”,反对侵略和掠夺战争。墨子认为发动掠夺战争是一种极不正义的犯罪行为,给个体劳动者带来巨大的危害。战争是“天下之巨害”,只有制止互相征伐,社会才能得到安宁。历史上有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体现了他的主张。 “尚贤”、“尚同”。“尚贤”,就是尊重、重用贤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5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