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讲学稿 人教新课

更新时间:2024-03-08 2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讲学

稿 人教新课标版

班级 :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活动内容

知识准备:阅读教材第三页文字。

(一)、你已经知道什么?

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但你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吗?它有些什么性质?

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例举有关的事实或通过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

(二)、你知道水的组成吗?

空气和水都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由 、 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阅读教材P48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了解水的组成发现史

水的组成:右图为电解水实验,请你回答:

(1)接通电源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 (2)接负极的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 可以用 检验,现象是 。 接正极的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 , 可以用 检验,现象是 。 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

(3)上述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对应的化学表达式是 。 (4 ) 上述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① ;

② 。

讨论: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你对水的组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 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水的分解过程与水的煮沸过程有什么不同?

3. 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它们的主要性质有哪些?为什么水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

4.在上述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

(三)、物质分类

人类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到20世纪为止,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多达3000多万种。根据“组成是否单一”,我们常将物质分为两大类:

混合物(两种或多种成分):例如 ;

纯净物(一种成分):例如 、 、 等。 在纯净物中,根据“组成元素种类”,我们又可将纯净物分为 和 。在化合物中存在这样一类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 。

由 叫做化合物;由 的叫做单质。如:化合物有: ;单质有 ;常见的氧化物有 和 。 请列出物质分类的关系图:

物质简单分类:请分析下列物质(能用化学符号表示的请在括号内写出符号),试着将它们分类。

氧气( )、氮气( )、氢气( )、磷( )、铁( )、碳( )、水(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空气( )

河水( )、 液氧( ) 、 过氧化氢溶液( )、 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残留的固体( ) 氯酸钾( )。

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

班级 : 姓名 :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它们的基本属性; 3、学会用分子、原子等粒子的基本属性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二、学习内容

(一)、你所了解的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敞口容器中的水会越来越少,且温度越高减少得越快。当我们把品红放入静置的水中,品红能在水中不断扩散,使得整杯水都变红。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早已证明,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 等构成的。 水的蒸发和品红的扩散告诉我们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它们都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体会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

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用3万年才能数完。

1、根据课本上“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和“通过移走硅

原子构成的文字”两幅图片我们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10

的苯分子的图像(放大的倍数3亿倍) (A单位的含义10m) A.分子、原子的体积是很小的 B.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C.分子、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D.分子、原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否归纳出分子,原子的一条属性

(二)活动 天地

活动记录: 1、A、B、C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

现象: ;

解释: 。

(提示:围绕接触的物质,环境条件因素考虑) 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可以提出哪些假设?

2、如下图所示,是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

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示放在实验台上。(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10一15滴),A仪器的名称是 ,该仪器的用途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这两实验说明(1) ;

(2) 。

(三)家庭小实验“1+1”是否等于2

(1)将1体积黄豆与1体积绿豆混合,得到的体积是否等于这两体积之和?

(2)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得到的体积 200ML(填大于 等于 小于)

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 ) 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B.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有 的,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间的 不同的缘故;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 ,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 ,遇冷时 的缘故。

(四)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分子等粒子有哪些基本属性:

(1) ; (2) ; (3)

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3、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二、 学习内容

★ 物质是怎样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几种分子的模型

一个氧分子是由 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是由 个氢原子构成的,而一个水分子则是由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的。 先思考,后讨论交流:

1、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是怎样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例1、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例2、化合物的分子是由 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是由 种原子.....构成的。氧化物的分子是由 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是 。 ...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时,分子和原子是怎样变化的呢?

水的蒸发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在水的蒸发过程中, 没有变,只改变了 ,水由 态变成了 态,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 变化。水的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变成了 分子和 分子,水变成了 和 ,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 变化。 先思考,后讨论交流:

1.从宏观的角度讨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从分子的角度讨论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水的电解,水分子变成氧分子和氢气分子,有无中间过程? 如果有,请思考中间过程是怎么样的?

3.化学变化,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分析,归纳小结:

利用示意图讨论分析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氧化汞受热分解等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更小的粒子—— ,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发生变化的是 ,原子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的破裂和 的重新组合;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 请思考:

从分子的角度考虑,为什么氢气,氧气,水的性质各不相同?

3.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的是( ) 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②水通电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③水蒸气冷凝成水;④氢气与氯气化合成氯化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有粒子是( )

A. B. C. D.

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

C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6、请把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题号填在横线上 ① 分子是静止不动的粒子 ②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③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⑤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⑥ 混合物有固定的性质 ⑦ 固体物质分子间没有间隔

7、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请写出由此图所获得的信息。(能写几条写几条,尽量多写。)

复习归纳总结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相 似 点 联 系 分子 原子

课题三 水的净化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活动内容 (一)、我来说:

水是生命之源,一部分存在于自然界的小溪、池塘,以及江河湖泊之中。那么,这些自然的水与纯水有无区别?如果有,你能否说说有什么样的区别?

(二)、一起做: (净化水)

浑浊的水如何变清?

方法一: 。

方法二: 。

过滤

过滤操作的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分别指什么? “一贴”: ; “二低”: , ; “三靠”: , , 。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在过滤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量筒

思考:过滤此实验操作的作用 ? 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 ?

在日常生活中可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

滤液体?

(三)我来验:

经过沉淀、吸附过滤、等净化处理后所得到的澄清的没有异味的水是不是纯水?为什么?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让学生观察热水瓶内胆)。请问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阅读课本56页第二段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 硬水是指 ,这样的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生成沉淀(水垢)。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软水是指 ,蒸馏水是软水。

怎样检验硬水和软水?

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怎样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实验室通过 的方法可以降

低水的硬度

生活中通过 的方法可以降

低水的硬度

蒸馏

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时,要在烧杯中加入几粒 或 ,以防止加热时出现 现象。此方法中水发生的是(选填:“化学”或“物理”) 变化。

(四)我去做:

? 去参观漆桥镇污水处理厂。 ? 去了解高淳外校锅炉工作流程。(可以请教锅炉房师傅魏师傅) ? 去了解高淳外校的污水流向。(可以请教学校总务处李主任)

第四课题 爱护水资源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养成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时代责任感。 二、活动内容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啥样?

1、水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球的表面有____ ___%被水覆盖。地球上总的储水量虽然很大,大部分是海水,海水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 多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元素;淡水资源并不充足,仅占总水量的_____ ,其中大部分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占其中的 ,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1%;淡化海水的成本高,目前尚不能推广。

我们缺水吗?

2、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工业生产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生活________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_______、_______随雨水流入河中,使水资源受到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目前全世界有 多个国家、约 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3、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是巴西,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于世界第 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分之一。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地区

3-1

是 ,最少的地区是 ;江苏省的人均水量低于500m·a,根据水资源紧缺指标,我省属于 缺水地区。 (二)、爱护水资源

图-3

图-3所示徽记的名称,再简述它的涵义是什么?

4、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 。 5、节约水资源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具体做到:

工业上 ; 农业上 ;生活中 、 、 、 等。 6、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污染、 污染和 污染。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防止水污染的方法:

(1)工业上 ,(2)农业上 ,(3)生活上 。 7、我的节水方法有:

我能做到的防止水污染的方法有: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氢气的主要性质(如密度最小、具有可燃性等)。 2、了解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操作。

3、了解氢能源、介绍绿色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二、活动内容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用什么方法可证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1、 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文字表达式 制得的氢气中含有少量 ,氢气流吹肥皂泡中球形管中的碱石灰 是干燥剂(教材P65图3-33),目的是除去 。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到的结论是: 。

2、氢气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无法判断 3、下列事实中,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无关的是 ( ) A用氢气吹肥皂泡,肥皂泡上升 B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C充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将瓶口向下放在桌上 D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二)氢气的可燃性: 实验: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现象:

4、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 色的火焰,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烧杯壁上有 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5、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这是因为:

(三)爆炸与验纯

实验:氢气的燃烧及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

现象:刚点燃时 ; 过一会儿 。 结论:

6、点燃混有空气的氢气可能会发生 。当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 。因此,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一切可燃性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如煤粉、面粉)如果.跟空气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7、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①氢气和空气 ②氢气和二氧化碳 ③液化气和空气 ④煤气和氧气 ⑤煤气和氖气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四)哪里需要我?

我的密度最小,我能 ; 我具有可燃性,我可以 ; 我具有还原性, 我可以 , 你现在还不完全了解我,后会有期。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3课

时)》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实验步骤、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学会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一、知识准备

(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常用① ;② 和 。 2.反应的原理:(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① ; ② 。 二、思考与交流 (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 实验装置 (1)气体发生器

问题讨论: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常用发生装置,实验室两种类型的药品分别适宜选用哪种装置,并说明你选择它的依据。

① ; ② 。 (2)收集装置

问题讨论: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常用收集装置。

② 指出各装置的收集方法,并说明用该方法收集的气体应符合的条件。

C , ; D , ; F , 。 ② 实验室制取氧气适宜用什么装置收集?为什么?

。 (3)验满方法:

①排水法:当集气瓶口的边缘有 向外冒出时(或当集气瓶中已无水时), 证明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将 放在集气瓶口,若 ,证明已收集满。

(4)放置方法:

盖上毛玻璃片, (“正”或“倒”)放在桌子上。 4.如图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1)查: ;

(2)装: (在试管口放 ); (3)定: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 后 ); (5)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待气泡 再收集); (6)移:实验结束后先 ; (7)熄:最后 。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 ,其目的是为了 。 (2)试管应放一小团 ,其目的是 。 (3)导气管伸入试管内部只能稍出 ,否则 。

(4)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

(5)酒精灯应用 对准 加热。 (6)药品应 或 在试管底部。

(7)实验步骤中的(6)(7)不能颠倒的原因是 。

三、总结与反思

1.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 、 。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 、 。

2.在实验室在用右图装置也可以收集某些气体,有一名同学欲用它来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导管口 通入(用管口字母填空)。若在该集气瓶中先装满水来收集O2,则O2应从导管口 通入。

3.下图均可以用于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1)指出仪器的名称:

a ;b ;c 。 (2)哪一种装置更适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什么? 四、达标检测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过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

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用排水法收集,待导气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

C.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

钾所在部位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2.我们学习化学时间尽管不长,但已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获得氧气。 如:A.光合作用 B. 加热高锰酸钾

C.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D.

(1)相信你在D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获得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大致为下列步骤: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气密性;c.将药品装入试管,塞一团棉花,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②步骤b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

③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 ;(填序号)其原因是 。 (4)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五、课后思考

某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出现了试管炸裂现象,请你分析该同学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六、学习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7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