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修改版

更新时间:2023-09-28 22: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 无产阶级的斗争

1、 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 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

3、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 三大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是什么? 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基本范畴.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大范畴:

内容和形式 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

可能性和现实 偶然性和必然性

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①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②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3、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2

4、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无条件性、绝对性。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有条件性、相对性。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相互联结、相互区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1、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①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方法论: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一、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 二、 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根本特点:客 3

观性)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重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的本质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真理的检验标准.

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的本质

1、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的反映的特点:摹写性、创造性。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四、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 真理具有客观性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3、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辩证转化。 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五、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4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中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因素:生产方式

3、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4、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

①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③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突出表现)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其基本要素包括:

①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3、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pj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