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8古诗文阅读(I)卷

更新时间:2023-05-25 11:15: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8古诗文阅读(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19分)

1. (13分)(2020·未央模拟) 小古文阅读。

①一猫伏缸上,②急跃起,全身皆湿。③缸中有金鱼,④欲捕食之。

(1)在横线上写出小古文的正确顺序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这篇小古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欲捕食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全身皆湿”中“皆”的意思是________。

2. (13分) (2020五上·期末) 文言文阅读

余(常尝)(渭谓)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既)不专一,却只(慢漫)浪(通诵)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凯岂)不到乎?

(1)在上面的“________”上把这篇短文补充完整。

(2)文中括号里的汉字用哪个合适,在原文中找出来。

(3)用心读书才能有所得。从这段选文,我们知道了一种读书方法。本学期,你还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简要写出一种。

(4)用心读书才能有所得。这段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这两句诗也是他创作的。

(5)用心读书才能有所得。赏“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之美景,品“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之乡思,悟“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之境界……“一万年太久,________”,让我们抓住现在,走进经典,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

(6)用心读书才能有所得。本学期你用心读书了吗?选一本你印象最深刻的,把书名和主要内容写在下面。

第1 页共31 页

书名:《________》,主要内容:________。

3. (9分) (2020六上·扬州期末) 小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锺子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4. (23分) (2017六上·郑州期中) 重温课文经典,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划线的字。

①其人弗能应也。弗:________ 应:________

②誉之曰誉:________ 曰: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是________。这句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

5. (12分)文言文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2 页共31 页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词。

①未成,弃去________ ②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

③太白感其意________ ④还卒业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之,曰:“欲作针。”

(3)“铁杵成针”的故事后来成为一句俗语:________。

6.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4)这则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7. (9分)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株: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_______

③冀复得兔冀:________

第3 页共31 页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耒:________

(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 . 为人谋而不忠乎

C . 始悟为山市

D . 此何遽不为福乎

(4)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8. (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雅量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1①初:当初。②入相:当了宰相。③僚属:下属的官。④及:到了.的时候。⑤罢还:免去官来。罢,被免官,停职。⑥严:这里作尊敬解。⑦大为具待:盛情款待。具,备办。待,接待。⑧《霍光传》:载于班固(汉书3)《霍光传》中有“然光不学亡术,监子大理”之语福光,西汉大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之”,⑨莫谕:不明白。谕,了解,明白。

第4 页共31 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谓其僚属曰谓:________

咏适自成都罢还适:________

淮送之郊之:________

咏徐曰徐: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②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3)本文表现了寇准的什么品质?

9. (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卧薪尝胆

司马迁

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rǔ)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

赦:________ 反:________

女:________ 振:________

(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_______。

(3)“女(rǔ)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_______。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10. (8分)(2019·衡阳)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第5 页共31 页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

B . 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

C . 而不求偿:报偿

D . 时人畏服之如是:同乡

二、诗歌鉴赏 (共13题;共155分)

11. (8分)补充诗句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补充诗句。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的感觉。

(3)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12. (16分)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第6 页共31 页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________。(2)“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13. (19分)课外阅读。

雨后

冰心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得高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摔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迸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辨儿,

第7 页共31 页

紧紧地跟在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1)第三节中下划线的“泥裤子”指的是(________),第四节下划线的“泥裤子”指的是(________)A.小哥哥摔倒后弄脏了的裤子。 B.小哥哥。

C.小妹妹。 D.小哥哥和小妹妹。

(2)小哥哥在________时摔了一跤,小哥哥之所以兴奋是因为:________

(3)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这首诗描写了雨后小朋友们嬉戏玩耍的情景。________

②小妹妹“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是因为小哥哥摔了一跤后裤子弄脏了,她也想弄脏裤子。________

(4)从“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得高高”“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中,你体

会到了什么?

14. (16分)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诗人由________的风雨联想到________,由飞鸟归巢联想到________,写出了自己在母亲的怀抱里才能

得到感情上的安慰和满足,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________的感情。

第8 页共31 页

(2)判断正误。

①这是一首现代诗歌。

②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艾青。

③诗中“只”字写出了儿女对母亲的依恋,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儿女的避风港。(3)分析诗歌的特点,再仿写一小节。

成长(一)

母亲啊!

小鹰要学飞了,

老鹰把它推下了悬崖;

我要成长了,

你在绞尽脑汁,想方设法。

养育(一)

母亲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5. (8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解释划线的字。

第9 页共31 页

①绿:________

②还: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本课中表达客居他乡,对家乡深切思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16. (9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横线上写出诗的后两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3)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描写。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17. (7分)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仿(拂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末)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写出文中的括号里正确的汉字。

第10 页共31 页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关联词()。

A . 只要……就……

B . 无论……都……

C . 如果……就……

(3)找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再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

(4)仿照第二小节的格式,续写句子。

追寻________,追寻________

(5)我们中国人的后代一直追寻着延安精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呢?

18. (9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尝”的意思是________,“闻”的意思是_______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_______的关注。

(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__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___的迫切心情。

(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______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

(4)用自己的话写写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19. (4分)诗歌鉴赏。

题西林壁

第11 页共31 页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分别从________这几个角度仔细地观察和欣赏庐山。

(2)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句俗语:________。(3)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A .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 .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地了解。

C .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20. (13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___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________。

(2)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1. (26分)重点解析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12 页共31 页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________,这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

22. (1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背背,填写。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________,

________深树鸣。

________晚来急,

野渡无人________。

(2)解释诗中划线的词。

①怜:________。

②深:________。

(3)诗的第一句写幽草是________景,第二句是________景。(选择“动”或“静”填空)(4)这首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是哪个字?(5)后两句历来常被作为画题,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写下来。

23. (6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第13 页共31 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在诗中指________。

(2)“家书抵万金”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从这句诗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

(3)诗题中的“望”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________”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________的期盼。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B .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 . 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 . “深”字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第14 页共31 页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19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第15 页共31 页

答案:2-5、

答案:2-6、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第16 页共31 页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解析:

答案:5-1、

答案:5-2、

第17 页共31 页

答案:5-3、

考点:

解析:

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第18 页共31 页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答案:7-5、

考点:

解析:

第19 页共31 页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第20 页共31 页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第21 页共31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6t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