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系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

更新时间:2023-07-21 14: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9卷第l期桂林工学院学报

VoL

29No.1

2009年2月

J叫mal

ofGuilinUniversity0fTbchnolog,r

F曲.

2009

文章编号:1006—5“X(2009)01—0048一05

多层系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

刘文涛1”,王庆魁1”,季

岭2,吕中锋2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2.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河北沧州061035)

摘要:舍女寺油田女12一女20断块油藏受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和构造复杂等因素影响,断块剩余油分布复杂,油层动用程度不均和动用程度低是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对于中高含水多层系非均质砂岩油藏,把单砂层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和单砂层流动单元评价相结合进行单砂层注采井网适应性分析,再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优选El(2l、El<22和El(23油组14个目标砂层,在断块东北部找到多个潜力目标区,据此编制了油藏剩余油可调整挖潜方案。完钻的14口调整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油井平均日产大于15t,断块采油速度从0.38%提高到目前的O.82%,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关键词:油藏潜力;综合评价;单砂层;可调整潜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TE328;TE347

文献标志码:A

目前,我国东部多数油田面对多井、低产、高含t;水井19口,开井12口,日注658m3,月注采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局面,剩余油分布复杂,油田

比1.49,累计注采比1.13,累计亏空37.04×104

调整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大港油田舍女寺

m3。受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和构造复杂等因素

女12一女20断块高含水多层系非均质砂岩油藏特影响,断块剩余油分布复杂,油层动用程度不均

征,把单砂层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和单砂层流动单元和动用程度低是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

评价相结合进行单砂层注采井网适应性分析,再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进行综合判别,建立油藏

2单砂层合理井网密度的评价

可调整潜力模型,获得了挖潜成功。前苏联学者谢尔卡乔夫提出井网密度与原油l

油藏概况

采收率存在以下关系…

ER=EDe町,

(1)

舍女寺油田女12一女20断块位于河北省沧县

式中:口一与原油物性和油层性质有关的系数,统计张官屯乡,构造位置位于黄骅凹陷南区舍女寺构得出∥一井网密度,口/km2;ER一最终采收率,%;造西北部台阶带上,被女24断层和女19断层所

ED一驱油效率,%。

夹持,中间被女12断层隔开(图1)。含油目的层由谢氏公式可以看出,随着井网不断加密,最为下第三系孔店组孔二段El(21、EK22、EI(23、终采收率也将随之增大,当,一∞时,E。o层。,但另El(24油组,纵向上划分为41个单砂层,储层沉一方面,油田开发投资必将增大,当,达到一定程度积相属于深湖浊积扇,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后,提高采收率所增加的产值将会小于加密井网的制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储量l

269×104

t。截至

投资额,这样做经济上不合理。增加采收率的产值

2006年6月底,断块共有油井36口,开井32口。与油田投资总额相等时的井网密度为极限井网密

断块日产水平140.3t,综合含水85%,采油速度

度,只有小于极限井网密度才为合理的井网密

0.38%,采出程度9.0l%,累积产油78.9l×104

度‘21。

收稿日期:2008一05—28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重点科技项目《黄骅【Ul陷复杂断块区剩余油评价技术》

作者简介:刘文涛(1968一),男,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E.mail:liuwtao@pe咖chin凡c锄。

第1期

刘文涛等:多层系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

49

Fi昏l

图1研究区构造井位图

s咖ctIlI弓柚dwell10cati∞五盯targetregion

当油田开发方案总产出等于开发方案总投入时计算的井网密度为极限井网密度,极限井网密度计算式口。4]

缈援眼

目前井网密度与合理井网密度差值占合理井网密

度的百分数越大,说明目前井网越不合理,储量控制程度低,为潜力砂层,适合作进一步的加密调整。根据目前井网密度与合理井网密度差值占

呱眼_ln坐掣+l叽限。=1n————j—_石一+11矿投限。

(2)Lz,

合理井网密度的百分比,将单砂层按潜力大小划分成3类(表1),潜力较大的一类砂层个数占

当油田开发方案总产出大于开发方案总投入

时计算的井网密度为合理井网密度,合理井网密度42.3%,储量占76.1%,纵向上主要分布在El(2l、计算式‘3。1

EK22和El(23油组,就单个砂层而言,断块中部和东北部井网控制程度低。断块各个砂层实际井

表1

7IjBblel

呱理“坐{阜业+l‰。(3)可合理=In—————页__i—一+l可合理。

(|j)

式中:Ⅳ-油田地质储量,104t;B一原油售价,元/t;c一生产操作费,元/t;A一含油面积,km2;6一平均

单井投资总额,104元/口(包括钻井投资及地面建

单砂层井网密度潜力分析

WeUspacingdensitypotentialforsingle8andlayeF’

设)。

应用极限井网密度和合理井网密度公式,通过曲线交汇可以计算出各砂层的合理井网密度,

桂林工学院学报

网密度平均为15口/km2,合理井网密度为34口/km2,通过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女12一女20断块El(21、El(22和EK23油组中部和东北部具有较大

2009年

4应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潜力评价

应用EcuPsE数值模拟软件,在油藏地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纵向上以单砂层为单元,时间单元以月为单位,进行储量拟合、油藏综合含水的拟合和单井生产历史拟合,形成压力分布、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和含水分布模型,绘制剩余油饱

潜力。

3单砂层流动单元评价

在精细地层对比及沉积微相认识的基础上,

利用修正的Kozeny-ca肿肌方程,计算出了单井单

和度分布图定量描述单砂层剩余油分布规律。根

据相渗曲线和生产动态统计资料,当剩余油饱和度大于60%时,油井含水小于60%,属于中低含

层的流动层带指标(脚)瞪。7】,根据其大小划分

了单井单层的流动单元。

1一,.

Fz,=卫厮,

(4)

水,调整潜力大,因此选择剩余油饱和度大于60%的网格为划分潜力大小的界限。应用软件计

式中:妒。一有效孔隙度;妒一孔隙度;卜渗透率。

根据统计(表2),I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孔隙度大,渗透性好,可动用程度高,为有利调整的流动单元类型。

表2流动单元分类标准

7I’able2

Classincationcrite“aofnowunit

算剩余油饱和度大于60%的面积,与油砂体面积

相比求百分数。根据单砂层剩余油饱和度大于60%的面积所占百分数将砂层分为3类(表4),潜力较大的一类砂层个数占24.1%,储量占36.6%,纵向上主要分布在El(21、EK22和EK23油组,就单个砂层而言,剩余油饱和度大于60%网格主要分布在断块边部井网不完善的区域,动用程度差,应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潜力评价女12

一女20断块El(2l、E勉2和EK23油组边部井网

不完善的区域具有较大潜力。

表4单砂层数值模拟潜力分析

Table4

Numerical

对女12一女20断块900个流动单元进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按I类和Ⅱ类流动单元面积占各类流动单元总面积百分比分为3类(表3),潜力较大的一类砂层以I类和Ⅱ类流动单元为主,面积百分数占50%以上,储层物性好,连片分布,

s妇ulationpotentialof

single咖d18yer

适合注水开发,个数占28.8%,储量占49%,纵

向上主要分布在El(2l和EK22油组。就单个砂层而言,平面上I类和Ⅱ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断块北部,通过流动单元评价女12一女20断块北部El(21和El(22油组北部具有较大潜力。

表3单砂层流动单元潜力分析

Table3

Potentialofnow

unit

in

5油藏潜力综合评价及应用

单砂层井网密度评价只能对目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的单砂层储量控制程度做出合理评价;流动单元评价只能对储层渗流特征好坏做出评价;数值模拟只能对剩余可采储量分布及压力分布做出评

sinde8andlayer

价。综合应用3种评价方法,可以对储量控制程

度、储层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做出综合评价。把3种评价方法优选出的具有可调整潜力的单砂层,进行交叉筛选,优选出井网密度低于合理井网密度、

储层物性好、剩余油分布广泛的单砂层。

第1期刘文涛等:多层系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

5l

应用此方法确定14个单砂层为下步调整的目标(表5),其中各个单砂层具有较大的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较低,储量控制程度低,储层物性好,连通程度高,剩余油分布广泛。总

地质储量为845.2×104t,占总储量的67%,采出程度仅为4.94%。

女20断块形成新的认识:断块东北部井网密度低,储量控制程度低;储层物性差,动用程度差;剩余油分布广泛,可调整潜力大。综合调整方案以小井距加密调整和扩边完善为主,布署足够注水井,增加注采比,补充能量,提高控制储量的

可动用程度。

截止2007年12月,完钻14口井,完钻新井

把筛选出的14个目标砂层的单砂层注采井网适应性分析图、流动单元平面分布图和剩余油饱和度图叠加,优选调整潜力的井区,建立了油藏

纵向和平面可调整潜力模型。

钻遇油层都在70m以上,投产11口,日产油165t。投产新井取得较好效果,新井累积产油3.59×

104

t,断块采油速度从0.38%上升到0.82%,开

经过储层综合研究和潜力综合评价对女12一发效果明显改善。

表5目标单砂层潜力分析

T.如le5

Potential

of嘲et

single魄ndlayer

6结论

参考文献:

[1]管纪昂,程仲平.运用实际生产资料确定谢氏公式参数

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3,10(3):57—59.

[2]刘斌,郭秀文,郭海莉.油田经济采收率及其计算方法探

讨[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l,15(3):200一

203.

任何单一种方法很难描述清楚开发中后期油藏的剩余油分布情况,为此提出的油藏潜力综合评价技术把单砂层合理井网密度评价和单砂层流动单元评价相结合进行单层体注采井网适应性分析,再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交叉判别,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油藏工程研究和油藏地质研究的有机结合,建立油藏可调整潜力模

型,提出女12一女20断块重点潜力目标为El(2l、El<22和El(23油组东北部,研究成果实施后见到

[3]杨磊,程俊,汪奇.老油田经济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的

改进[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r7,33:122一123.[4]邵运堂,李留仁,赵艳艳。等.低渗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

确定[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20(5):4l一“.[5]石占中,吴胜和,赵士芹,等.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官

104断块古近系孔店组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J].古地理学报,2003.5(4):486—496.

[6]彭仕密,尹志军,常学军,等.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定量研

究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l,28(5):68—70.

良好效果,证实本文提出的油藏潜力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为综合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可靠科学依据,对现实生产和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靳彦欣,林承焰,赵丽,等.关于用删划分流动单元的

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l(5):130一132.

52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年

Comprehe璐iVe

EValuation0fResidualOilfor

BIockat

Mldti-Layered

Faulted

HigllWatercut

Stage

uuwen—ta01”,wANGQing—kuil”,JI

un92,Luzhong.fbn92

Di批驰,c口愕z幻u

(1.&口把^巧如6Dr口缸吖∥G幻锄gy口以眈抛厶叩胧m西硒,删,lg如rO以口以G∞鼢enJD挣,弧,l∥n如讥孵砂

矿‰危,lD三0缈,Ck倒“610059,傀f船;2.z舵豫i以伽跏d螂幻,l尸趾眦矿伪笞nng

061035,蕊i船)

residuaIoildistribution,t}Ielow-rate

Abstn比t:serious

problems(complicated

producing∞ne觚d

stnIcture

intedayer

pmducingdi&reIlce),existinthelow

pe珊eability,stmnghetemgenei哆,complicated

s觚d

layersbased

on

inNvl2—20

bloek,Shenusioilfield.BycomprehensiVeeV址uation0f40singlesi哆,now

ratio腿1

weUsp舵ing

d衄-

unit肌dre舱n,oir

nuIIlericalsimulationforhighwatercut。multi—layeredhetemgeneoussandre∞rvoir,

tIlere明rvoirpotential

devel叩mentpl锄isproposed,卸dR)cu∞s仰14

to

target姐nds(E勉l、EK22

up舶m0.38

to

and

El(23)and

several

are鹄(nortIle够t

t}Ie

block).The

14

adjusmle呲wellsdrilledhaVegoodprospectwiththeeady8tage

0.82,very

oilpmIductionupto15∥perwellandtIlerecoveryratecliIIlbing

e&ctiVetechnolo-

l【eywords:resen,oirpotentiaJ;comprehensiveevaluation;

single睨ndlayer;adjustablepotentialmodel

多层系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

作者:作者单位:

刘文涛, 王庆魁, 季岭, 吕中锋, LIU Wen-tao, WANG Qing-kui, JI Ling, LUZhong-feng

刘文涛,王庆魁,LIU Wen-tao,WANG Qing-kui(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河北,沧州,061035), 季岭,吕中锋,JILing,LU Zhong-feng(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河北,沧州,061035)桂林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29(1)1次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7条)

1.管纪昂;程仲平 运用实际生产资料确定谢氏公式参数研究[期刊论文]-特种油气藏 2003(03)2.刘斌;郭秀文;郭海莉 油田经济采收率及其计算方法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03)3.杨磊;程俊;汪奇 老油田经济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1)

4.邵运堂;李留仁;赵艳艳 低渗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期刊论文]-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5)5.石占中;吴胜和;赵士芹 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官104断块古近系孔店组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期刊论文]-古地理学报 2003(04)

6.彭仕密;尹志军;常学军 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新方法[期刊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05)7.靳彦欣;林承焰;赵丽 关于用FZI划分流动单元的探讨[期刊论文]-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05)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李家玲.范兴燕.张彦丽.赵华 综合分析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2)2. 李如冰 断层高部位剩余油挖潜[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2010(15)

3. 李元觉.王家华.LI Yuan-jue.WANG Jia-hua 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期刊论文]-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3)

4. 刘国旗.周瑜.赵磊.赵爱武.LIU Guo-qi.ZHOU Yu.ZHAO Lei.ZHAO Ai-wu 油藏精细描述与剩余油挖潜技术在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

5. 马春生.周瑜.万宠文.张淑芹.Ma Chunsheng.Zhou Yu.Wan Chongwen.Zhang Shuqin 深层低渗油藏剩余油描述和挖潜技术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2001,27(1)

6. 于东海.任允鹏.王真.刘利.张素玲 多层系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精细数值模拟技术[期刊论文]-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5)

7. 陈其勇 呈东西区水驱开发评价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期刊论文]-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09(12)

8. 刘军锋.郭海敏.LIU Jun-feng.GUO Hai-min 钆中子寿命测井在低孔隙储层剩余油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34(2)

9. 祝桂年.石秀娟 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06(3)

引证文献(1条)

1.王端平.杨勇.梁承春.张进平 复杂断块油藏三级细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永安镇油田永3-1断块沙二段7-9层系为例[期刊论文]-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2)

引用本文格式:刘文涛.王庆魁.季岭.吕中锋.LIU Wen-tao.WANG Qing-kui.JI Ling.LU Zhong-feng 多层系断块油

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期刊论文]-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9(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by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