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04-16 17: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

(印发稿)

宁夏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1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概述 (5)

第一节矿产资源概况、分布特征 (5)

第二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14)

第三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的矿区情况 (19)

第四节通过整合拟达到的预期目标 (20)

第二章整合工作部署 (23)

第一节整合工作的原则 (23)

第二节整合工作的总体安排 (24)

第三节整合实施步骤和时间要求 (27)

第四节整合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 (28)

第三章整合矿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 (31)

第一节探矿权整合方案 (31)

第二节煤炭资源开发整合方案 (59)

第四章保障措施 (98)

第一节组织和工作经费保障 (99)

第二节参与整合的优惠政策 (99)

第三节整合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推进措施 (100)

第四节制约措施 (102)

2

一、附图

1、宁夏回族自治区探矿权分布图(1∶500000)

2、宁夏回族自治区整合探矿权布置图(1∶500000)

3、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350000)

4、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200000)

5、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200000)

6、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200000)

7、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200000)

8、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200000)

9、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沙巴台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50000)

10、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沙巴台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整合布置图(1∶50000)

11、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50000)

12、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整合布置图(1∶50000)

1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炭井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50000)

14、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炭井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整合布置图(1∶50000)

15、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汝箕沟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50000)

16、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汝箕沟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整合布置图(1∶50000)

17、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单梁山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50000)

18、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单梁山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整合布置图(1∶50000)

19、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碱沟山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50000)

20、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碱沟山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整合布置图(1∶50000)

21、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韦州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50000)

22、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韦州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整合布置图(1∶50000)

2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东灵武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设置分布图(1∶50000)

24、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东灵武矿区煤炭资源采矿权整合布置图(1∶50000)

二、附表

1、宁夏回族自治区整合前探矿权现状一览表 (106)

2、宁夏回族自治区拟整合探矿权一览表 (111)

3、宁夏整合矿区内拟整合采矿权基本情况一览表 (118)

4、宁夏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表 (132)

3

前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41号)要求,宁夏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方案》(宁政办发〔2010〕33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方案》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抓紧做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91号),特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仅涉及全区探矿权整合和煤炭资源采矿权整合;全区非煤矿产资源采矿权整合实施方案分别由5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进行编制,本《实施方案》未纳入。

实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调整矿产开发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贯彻国家统一部署、实施矿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安排。通过有效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彻底改变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合理调整矿山开发布局,优化矿山企业结构,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逐步构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长效机制,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的资源保障。

4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产资源概况、分布特征

一、矿产资源概况

宁夏矿产资源的特点与本区大地构造性质及其发展演化紧密相关。宁夏沉积岩的分布面积占96%,而岩浆岩出露面积不到1%。区内广泛发育了硅质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含煤建造及膏盐建造等,因而矿产资源以煤、石膏、石灰岩、石英岩、粘土、白云岩等为主,占全部矿床的90%。预测煤炭在1000m以浅资源量576亿吨,2000m以浅资源量1470亿吨,优质冶镁白云岩300m以浅资源量2亿吨,优质石灰岩300m以浅资源量469.6亿吨,优质石膏300m以浅资源量404亿吨,优质硅石300m 以浅资源量15亿吨。综上,宁夏煤及其它非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金属矿产有一定资源潜力,卫宁北山—香山铜、金、铅、铁成矿远景区与西华山—月亮山—六盘山铜、金、铅、锌成矿远景区位于北祁连多金属成矿带东段,贺兰山北段金成矿远景区紧邻阿拉善多金属成矿带南缘。这些区域分布有大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多数异常叠加成带展布,与区域构造和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成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地质工作程度均较低,利用新理论、新方法开展新一轮矿产勘查有望取得较大突破。

宁夏中南部缺水地区的地下水勘查潜力很大,中部的古生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中南部的白垩系碎屑岩孔隙裂隙水、黄土地区的第四系洪积层孔隙水和新近系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等,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概括起来,宁夏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及优势有:

1、矿产资源种类不多,但潜在价值大。

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59种矿产宁夏只有33种(含亚矿种),其

5

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23种,水气矿产2种。资源储量以煤为主,次为建材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贫乏。截止2009年,全区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8种:煤第6位,冶镁白云岩第3位,冶金用石英岩第5位,冶金用砂岩第8位,石膏第7位,水泥配料用板岩第2位,建筑用辉绿岩第4位,砖瓦用粘土第6位。全区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未包括水气矿产)为17664.25亿元,居全国第12位。潜在价值大于10亿元的矿产有7种,分别是煤15870.10亿元,镁28.03亿元,冶金用白云岩27.15亿元,冶金用石英岩15.92亿元,石膏1525.85亿元,水泥用灰岩108.64亿元,石油23.39亿元,占总潜在价值的99.63%。人均矿产资源潜在总值为28.95万元。按人口和面积占有量排序,均为全国第4位。

2、煤炭资源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产地相对集中煤、石膏、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沉积矿产分布广泛,其中含煤地层面积达11700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7.6%,后四种矿产出露面积为2393.35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6%。这些矿产预测远景资源量大。

煤炭:煤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北段、宁东、宁南和香山四个含煤区(煤田)。资源丰富,煤种较齐全,资源储量大。全国十大煤种中,宁夏占有9种(缺弱粘结煤),为长焰煤、不粘结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和褐煤。宁夏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截止2009年底,已累计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334.73亿吨,保有资源储量326.23亿吨,居全国第6位。有矿产地97处(其中51处达到勘探程度),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煤田。

贺兰山煤田—主要包括石炭井、呼鲁斯太、汝箕沟和石嘴山矿区,主体均达到勘探阶段,累计探明储量29.18亿吨,占宁夏全区总量的8.7%,保有资源储量23.33亿吨,占宁夏全区保有总量的7.1%。

宁东煤田—是国家重点发展的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煤

6

炭储量292.29亿吨,占全区总量的87.3%,保有资源储量289.93亿吨,占宁夏全区保有总量的88.8%。

香山煤田—主要包括中卫上下河沿、梁水园、中宁碱沟山、下流水,累计探明储量0.7658亿吨,保有资源储量0.6433亿吨。

宁南煤田—包括固原炭山和彭阳王洼矿区。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2.48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2.33亿吨。

石膏:石膏90%以上资源储量分布在盐池县、同心县与固原市原州区古近纪盆地和中卫市西部石炭纪地层中。资源储量丰富,大中型矿区居多,已查明的石膏矿石大部分属I级品和II级品,且开采技术条件优越,矿体厚度大,埋藏浅,产状稳定,均适于露天开采。主要分布在中卫市、同心县、盐池县。

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主要分布于贺兰山、青龙山、牛首山、天景山等地。石灰岩主要为水泥用灰岩和电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分布广泛,资源储量丰富,矿石质量较好,大多数矿体裸露地表,开采条件好,多为奥陶系石灰岩。电石灰岩后备资源潜力较大。

3、宁夏质量特优矿石是炼焦煤、无烟煤、不粘结煤和冶镁白云岩。石炭井矿区和呼鲁斯台矿区是西北地区主要的优质炼焦煤基地之一,汝箕沟矿区是全国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基地,石炭井矿区是西北地区现有最大的焦煤基地;汝箕沟所产无烟煤(“太西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高化学活性、高比电阻率、高强度、高含炭量、高块煤率等“三低六高”特点,其质量为全国之冠,适用于造气、生产碳素制品、冶金高炉喷吹的优质煤种,并畅销国际市场;宁东煤田的不粘结煤是优质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固原炭山的长焰煤是目前全国少有的液化用煤,液化率达70%左右。非金属矿产矿石质量大部分属Ⅰ、Ⅱ级品。青龙山的冶镁白云岩氧化镁含量达21%,二氧化硅小于1%,质量为国内之冠。银川市地热田的地热水为含锶、溴、碘、硼酸、偏硅酸的氯-钠型

7

医疗热矿水,对人体具有多种医疗作用,为国内外罕见的医疗热矿水。

4、金属矿产勘查开发潜力大

宁夏地处北祁连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和我国东、西部接合部位,其北祁连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的宁夏卫宁北山—香山铜、金、铅、铁成矿远景区与西华山—月亮山—六盘山铜、金、铅、锌成矿远景区和阿拉善多金属成矿带南缘的贺兰山北段金成矿远景区工作程度低,适宜整装勘查,勘查开发潜力大。

5、储存埋藏浅,开发技术条件好

煤炭各主要矿区多为煤层群,主采煤层厚,埋藏浅,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宜于机械化开采;煤炭品质优良,煤炭储量集中,具备建设大型煤田的优越条件,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宁东煤田保护较好,是全国少有的整装煤田。非金属矿产矿层多裸露地表,一般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交通方便,易于开采。

二、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一)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成矿时代

宁夏已发现的矿产地和矿(化)点的成矿时代除蓟县纪、震旦纪外有14个(以纪为单位),另外还有吕梁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见表1)。

8

表1 各时代地层矿产分布表

9

其中太古代—长城纪是宁夏重要的岩金矿、铜矿成矿时代。青白口纪是大中型镁矿(冶镁白云岩)层位,同时具有较好的雕刻石料(贺兰石)以及优质熔剂用、铁合金及工业硅用、玻璃用的石英岩、石英砂岩。寒武纪早、中世形成宁夏唯一可开采利用的磷块岩矿。奥陶纪早、中世沉积有巨厚的碳酸盐类岩石,构成宁夏最重要的具有多种用途(水泥用、熔剂用、电石用、制碱用、饰面用)的石灰岩矿,另外还有熔剂用白云岩。石炭纪中、晚世,二叠纪早世,侏罗纪早、中世是宁夏的成煤时代,尤以侏罗纪最为主要;煤的共生矿尚有耐火粘土和陶瓷土。石炭纪早世是石膏、石灰岩(水泥用、饰面用)的成矿时代。古近纪渐新世形成的石膏居宁夏石膏总储量之最。

2、空间展布

宁夏矿产资源种类不多,而煤炭资源与非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产地相对集中,沉积矿产分布广泛,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并与一定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关。

宁夏优势矿产煤、石膏、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沉积矿产分布广泛,其中含煤地层面积达11700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2.6%,后四种矿产出露面积为2393.35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62%。煤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北段、宁东、宁南和香山四个煤田区;石膏90%以上储量分布在同心—海原县古近纪盆地和中卫市石炭纪地层;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主要分布于贺兰山、青龙山、牛首山、天景山、烟筒山等地。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卫宁北山—香山、西华山—月亮山—六盘山与贺兰山北段等多金属成矿带中。矿产资源分布集中区与宁夏的Ⅱ、Ⅲ级地质构造单元密切相关,形成矿化集中的矿集区。矿集区与对应构造单元如下(表2)。

10

表2 矿集区与对应构造单元

燃料矿产主要分布在宁夏东部和北部,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宁夏中卫市,其次为海原、同心县、盐池县、石嘴山市。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宁夏中部地区,建材原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几乎遍及全区。

(二)成矿区(带)与成矿远景区划分

宁夏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华北板块之华北陆块的阿拉善地块南缘、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和昆仑—秦岭活动带(北带)的北祁连褶皱带东段北缘复合部位。根据宁夏及相邻地区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作用、控矿因素等,全区划分出5个V级成矿区带及11个成矿远景区。

1、成矿区带

(1)贺兰山褶皱冲断带金、硅石、磷、白云岩、石灰岩、粘土、煤、煤层气成矿带(V1)范围南起贺兰山三关口,北至自治区北界。面积约2678km2。带内以大面积出露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为主要特征,其上保存有中元古代—新近纪地层。其中太古代变质岩系含金矿化;黄旗口组含硅石矿;王全口组、朱砂洞组含白云岩矿;辛集组含磷矿;马家沟组含石灰岩矿;土坡组、太原组含粘土矿;太原组、山西组、延安组含煤及煤层气,构成重要的贺兰山含煤区。

(2)银川盆地地热、地下水成矿区(Ⅴ2)

银川盆地地热资源属传导型地热资源,呈面状分布,地热田面积达6073km2,在3000m深度内,地热水储存量为10432.20×108m3,含热能为235.43×1014kcal。为含Sr的Cl—Na型医疗热矿水。银川市区地热田面

11

积为227.10km2,在3000m深度内,地热水储存量为838.29×108m3,含热能为14.71×1014kcal。地热水可开采量达 1.7964×108m3,含热能为0.0377×1014kcal,折标准煤为53.85×104吨,地热田开采模数为109m3/d·km2。银川市区地热地质条件最为优越,预测取水段深度为1100~3000m,出水温度为40~70℃,单井出水量为400~1000m3/d;吴忠地区、沙湖地区地热地质条件较好,在3000m深度内预测出水温度为50~60℃,单井出水量为1000m3/d左右。

银川盆地地处西北高原腹地,冬季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持续时间长,这里辽阔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浅层地下水、浅层地热能及充足的太阳能等资源利用潜力巨大,为农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地热资源的梯级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必将推动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将极大地改变银川盆地的农业和能源结构及生态环境,必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宁东—彭阳冲断带白云岩、石灰岩、石膏、粘土、煤、煤层气成矿带(Ⅴ3)北起陶乐,南经灵武市、盐池萌城过甘肃环县再到宁夏彭阳县,西界为黄河大断裂、龙首—六盘深断裂,东界与甘、陕交界,面积约16457km2。成矿带新元古界—新生界发育较齐全,其中王全口组、朱砂洞组含白云岩矿;马家沟组含石灰岩矿;土坡组、太原组含粘土矿;太原组、山西组、延安组含煤及煤层气,分布有两个重要含煤区:宁东含煤区、宁南含煤区;清水营组含丰富的石膏和铀矿化。

(4)卫宁北山—香山—炭山冲断带铜、金、铁、石灰岩、石膏、煤、地热成矿带(V4)范围包括三个弧形推覆构造带,即卫宁北山—牛首山—罗山冲断带、烟筒山—黑阴弯山—炭山冲断带、香山—黑城冲断带,面积约20148km2。带内出露地层为奥陶纪—新近纪地层,其中香山群含磷;马家沟组、臭牛沟组含石灰岩;老君山组含铜、铁;土坡组含金;

12

前黑山组、清水营组含石膏;土坡组、太原组、延安组含煤、粘土,并形成重要的香山含煤区。

(5)南、西华山—月亮山—六盘山冲断带铜、金、铅、锌、芒硝、岩盐、石膏、地热成矿带(V5)

范围包括南华山、西华山、月亮山、六盘山及其西南麓,面积约6377km2。

带内出露最老地层为中元古代海原群,原岩为海相碎屑岩、碳酸盐—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为本区最主要的金、铜矿化层。分布最广的地层为早白垩世六盘山群与古近纪—新近纪地层,蕴藏有丰富的芒硝、岩盐、石膏资源。西华山、南华山、月亮山、六盘山为宁南弧形推覆构造带之推覆岩席,带内岩浆岩发育,具有较好的金属成矿条件。

2、成矿远景区

根据成矿地质环境,已知矿床和矿化信息,资源潜力,发现工业矿床的可能性及其经济效益,近期勘查开发的可能性等,可划分为11个成矿远景区。

(1)贺兰山北段金、煤、煤层气、耐火粘土、硅石成矿远景区(矿远1)

(2)贺兰山中段石灰岩、白云岩成矿远景区(矿远2)

(3)银川盆地地热、地下水成矿远景区(矿远3)

(4)宁东地区煤、煤层气成矿远景区(矿远4)

(5)盐池石膏成矿远景区(矿远5)

(6)青龙山—云雾山白云岩—优质石灰岩成矿远景区(矿远6)

(7)牛首山—炭山—王洼煤成矿远景区(矿远7)

(8)卫宁北山—香山铜、金、铁、石灰岩、陶瓷粘土、煤、地热成矿远景区(矿远8)

(9)同心—海原石膏成矿远景区(矿远9)

13

(10)西华山—六盘山铜、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矿远10)

(11)六盘山盆地岩盐、芒硝、地热成矿远景区(矿远11)

第二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一、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宁夏的地质工作始于十九世纪末,至建国前,仅有少量的路线调查和专题研究。建国后,地质和各工业地勘部门先后开展了大量的地质调查、普查找矿和勘探工作。截止2009年底,完成了全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域重力测量、综合水文地质调查和1∶50万环境地质调查、1∶100万航磁;1∶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18000 km2,占宁夏国土面积66400 km2的27.1%;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58700 km2(含周边省区27300 km2),占宁夏国土面积的47.3%;1∶20万化探扫面39000 km2,占宁夏国土面积的58.7%;1∶1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与农田供水勘查共15个市(县)。在矿产地质调查、勘查方面,已发现矿种(含亚矿种)49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33种、矿产地245处。完成找水勘查7790 km2,勘探进尺18000m。探采结合成井100多眼,总出水量在11万立方米/日以上,解决了21万人生活用水和2万亩农田用水。

能源矿产勘查完成了主要煤矿区及宁东油气区普查,重要煤矿与井田和主要含油气区块的详查勘探,查明了97处煤炭矿产地和11处中、小型油气田。近年来,对煤层气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评价,圈定了10个前景较好的区域。地热勘查也已取得重大突破,普查了银川市地热田。

非金属矿产和金、铜等金属矿产的勘查部署较为零散,工作程度不高,查明的资源总量有限。优质石膏、冶镁白云岩、芒硝、贺兰石等矿产探明的资源量较少或尚未查明资源量。

宁夏累计探明矿产地245处,其中能源矿产110处,金属矿产23处,非金属矿产57处,水矿产55处。按矿产地规模来分:大型的59处,中

14

型的84处,小型的102处。全区矿产总的勘查程度还不高,177处固体矿产地达到勘探(精查)程度的仅69处,占38.98%;煤97处产地仅51处达到勘探程度。矿产勘查的控制深度,煤炭一般1200m以浅;油、气一般1000~2000m;铁、铜、金等金属矿产多为200~300m以浅;非金属矿产一般在100~200m以浅;地下水平原区一般350m以浅,山区达500~800m。

开展了全区区域地质与成矿规律研究,完成了一系列地质矿产科研报告和各类地学数据库。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划分出5个Ⅴ级成矿区带、11个成矿远景区,并对主要矿产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指明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形成以神华宁煤集团、宁夏发电集团等国有特大和大中型煤炭企业为主,地方国有、私有中小型煤炭企业为辅的两大煤炭生产体系,其中大型以上煤矿11个,分属神华宁煤集团、宁夏发电集团、宝丰集团等;中型煤矿(45~120万吨/年)16个;小型(30万吨/年以下)70个。全区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已经突破1亿吨/年,其中:神华宁煤集团公司总设计生产能力8482万吨/年。2009年全区原煤产量5669.34万吨,其中神华宁煤集团公司产煤5025万吨,原煤产量占全区煤炭产量的88.6%。

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机遇,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开发煤炭资源,一批电力和煤化工项目相继建成并投产。全区生产矿井都实行了正规的采煤方法,机械通风、机械运输、瓦斯监测监控达到了国家标准,安全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煤炭产量逐年增长,百万吨死亡率不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

15

三、矿业权设置基本情况

(一)探矿权设置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底全区现有探矿权76个(表3),涉及煤炭探矿权32个,金属矿产探矿权21个,非金属矿产探矿权20个,水汽矿产探矿权3个。有效探矿权65个,过期探矿权11个。需要整合清理的探矿权31个,其中卫宁北山金属矿产6个,西华山—南华山金属矿产5个,碱沟山煤炭7个,宁东煤炭4个,萌城煤矿区5个,零星分散的高岭土、石膏探矿权4个。

16

17

18

(二)煤炭采矿权设置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底,全区共有煤炭采矿权97个,其中国土资源部审批发证6个,自治区审批发证91个。需要整合的矿区11个,已设置采矿权82个。

第三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的矿区情况

一、拟进行探矿权整合的矿区情况

探矿权整合范围主要指具备统筹部署整装勘查成矿地质条件的矿产资源勘查区;一个成矿区设置多个探矿权、布局不合理的勘查区;勘查投入达不到勘查实施方案要求、“圈而不探”的勘查项目;不符合矿区规划或不适宜单独设置采矿权的勘查项目和其他需要整合的勘查区及勘查项目。主要包括:

1、中卫市卫宁北山整装勘查区,涉及金、铜等多金属矿勘查探矿权6个;

2、海原县南华山、西华山整装勘查区,涉及金、铜等多金属矿勘查探矿权5个;

3、萌城矿区苦水河以南煤炭探矿权,涉及煤炭勘查探矿权5个;

19

4、清理全区各勘查投入达不到勘查实施方案要求和“圈而不探”的勘查项目,涉及碱沟山煤炭勘查探矿权7个;

5、宁东地区影响整体勘查开发的部分勘查区块,涉及宁东煤炭勘查探矿权4个;

6、不具勘查前景或投入不足的勘查区块,涉及零星分散的高岭土、石膏探矿权4个。

二、拟进行煤炭资源开发整合的矿区情况

按照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41号)》要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方案》(宁政办发〔2010〕33号)的部署,本轮煤炭资源整合的重要矿区是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一矿多井(坑)、大矿小开的矿区,小矿密集区和地质环境脆弱区。主要包括:

1、石嘴山市辖区石嘴山、沙巴台、石炭井、汝箕沟煤矿区;

2、宁东灵武(鸳鸯湖)煤矿区;

3、吴忠市辖区韦州煤矿区;

4、中卫市辖区碱沟山、上下河沿、单梁山等煤矿区;

5、固原市辖区王洼、炭山煤矿区。

根据我区整合工作实际情况,将石炭井、汝箕沟、碱沟山和宁东灵武煤矿区作为重点整合督办矿区。对已列入上一轮整合范围但未完成整合任务的,作为本轮整合工作的重点实行督办,确保整合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节通过整合拟达到的预期目标

通过整合拟达到的预期目标为:

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明显优化。按照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和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地质勘查专项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合理设置探矿权、采矿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趋于合理。

20

围绕国土资源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而制定的《“513协议”总体部署方案》,大力推进主要成矿远景区带优势能源矿产和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矿产资源具有持续、可靠的保障。

2、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整装勘查、勘查开发一体化,推动矿产资源进一步向勘查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优良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优势企业集聚,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以扭转,煤矿开发布局趋于合理。在煤炭整合矿区内,限定保留或新设采矿权数,并按照资源自然赋存状况、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规划,重新划分矿区范围,规定最低开采规模,逐步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煤矿数量显著减少,煤矿企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淘汰开采规模低于国家和自治区规定要求的煤矿,提高煤矿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在整合矿区内,采矿权数量明显减少,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率与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

3、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强化矿山企业安全监管与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宁政办发〔2008〕100号),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使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所引起的安全隐患逐步减少,废弃物得到妥善有效处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达标排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进一步得到防控。

4、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长效机制初步建立。逐步建立以规划为龙头,以矿业权管理为核心,以准入制度为引导,以矿业权计划投放为调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lk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