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管理会计复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更新时间:2023-04-16 17: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管理会计(本科)》课程复习题

一、判断题

1、现代会计逐步演化为以下几个大的分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

2、管理会计产生的社会因素是竞争需要科学管理。()

3、制造成本根据其具体的经济用途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4、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是指生产量。(×)。

5、机会成本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从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某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备选方案时所丧失的实际收益。(×)

6、在混合成本分解方法中,高低点法所用的“高低”是指最高或最低的成本。(×)

7、货币时间价值假设是指等量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

8、在责任会计系统中,处于责任中心最高层次的是利润中心。(×)

9、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10、在标准成本控制下的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11、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指单位变动成本。()

12、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变动成本法。()

13、管理会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4、编制全面预算的基础是生产预算。(× )

15、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半变动成本。(×)

16、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00 件,单位变动成本6 元,月固定成本1000 元,欲实现利润1640 元,则单价应为10 元/单位。(×)

17、保本点又称为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第 1 页共7 页

18、固定成本总额的内容及其数额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19、现金持有的总成本包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现金转换成本。()

20、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风险报酬额就是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一部分额外价值。()

二、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在成本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主要是向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成本、费用等会计信息,因而管理会计又称内部会计。由于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则现代会计的这一个重要分支又称为成本管理会计。

2、风险报酬额

风险报酬额,就是指投资者冒着风险进行投资,要求抵补承担的这一风险带来的危害的那一部分经济收益。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风险报酬额就是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一部分额外价值。

3、静态分析法

静态分析法也称为非贴现的现金流量法,是指直接按投资项目形成的现金流量来计算,借以分析、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它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报酬率法。

4、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现实生活,企业必须制定严密周全的计划,对某些困难和风险预先做出准备和防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套经过谨慎仔细的分析而制定的预算及管理,具有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两项职能。作为计划本身与计划实施、计划控制的中间环节,预算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预算可以使计划目标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2.预算可以协调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3.预算是控制日常经济活动的标准;4.预算是评价工作业绩的依据。

5、工程分析法又称为技术测定法,是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影响各有关成本项目数额大小的每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估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

第 2 页共7 页

6、成本无差别点是指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两个备选方案的总成本相等,但高于或低于该业务量水平时,不同的方案就具有了不同的业务量的优势区域。(利用不同方案的不同业务量的优势区域进行最优化方案的选择的方法,就称为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7、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

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

本控制系统。

8、曲线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也有一个不变的基数,相当于固定成本,但在这个基数之上,成本虽然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两者之间并不像变动成本那样保持严格的正比例直线关系,而是呈现非线性的曲线关系。分为递减曲线成本和递增曲线成本。

三、论述题(看分值,分值小则括号内的内容不要)

1、试论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和缺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①.变动成本法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一般是不考虑生产经营能力的因素的,而只是关注成本、产量、利润之间的消长关系。采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这种关系,提供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等重要信息。)

②.更符合“配比原则”的精神

(变动成本法将成本划分为两大类:直接与产品数量有联系的变动成本,它们需要按产品销售比例,将其中已销售的部分转作当期费用,同本期销售收入相配比,另外将未销售的产品成本转作存货成本,以便与未来预期获得的收益相配比。另一部分是同产品生产数量没有直接关系的成本,即固定成本,这种成本只联系期间,并随时间的消逝而逐渐丧失,故应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同本期的收益相配比。)

③.便于各部门的业绩评价

(成本升降主要由两种方法:一是提高产量,二是成本控制。变动成本法可以区分由于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成本升降和成本控制所引起的成本升降,这样,便于区分责任和业绩评价。)

第 3 页共7 页

④.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工作,防止盲目生产。

(变动成本法下,产量的高低与存货的增减对税前净利都没有影响。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组合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税前净利将随销售量的增减变化发生同向变化。这样,有利于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工作,防止盲目生产。)

⑤.简化成本计算工作,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上的主观臆断性。

⑥.变动成本法为管理会计的系统方法奠定了基础。

(利用变动成本法的资料可深入进行本量利分析和日常的经营风险分析;有利于贡献毛益分析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建立弹性预算、制定标准成本、实行责任会计。)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①.不符合传统产品成本的概念的要求

②.按成本性态进行成本的划分,其本身具有局限性

③.不利于长期决策,特别是定价决策

2、试述长期投资决策中动态分析法的优缺点指标其指标。

(动态分析法也称为贴现的现金流量法,是指考虑到投资回收期的时间对有关方案现金流量的影响,对其经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动态分析法的特点是综合考虑了现金流量和货币时间价值两个因素的影响。)常用的动态分析法有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部报酬率法、外部报酬率法等。

①动态回收期法,是以折现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而计算的投资回收期。回收期越短,方案越好。

优点: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因此该指标能反映前后各期净现金流量高低不同的影响,有助于促使企业压缩建设期,提前收回投资,该指标明显优于静态回收期法。缺点:动态回收期的计算不能应用简化公式,比较复杂;它仍然保留着无法揭示回收期以后继续发生的现金流量变动情况的缺点,有一定的片面性。

②净现值法,净现值是指一个投资项目营运期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与建设期现金净

流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优点:充分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对未来不同时期现金净流量的影响,使方案的现

第 4 页共7 页

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具有可比性。

缺点:只考虑了方案在未来不同时期净现金流量在价值上差别,没有考虑不同方案

原始投资在量上差别。它只侧重净现值这个绝对数的大小来评价方案的优劣,当各

个方案的原始投资额不同时,不同方案的净现值是不可比的;不能反映投资方案

本身的投资报酬率。

③现值指数法,现值指数是指项目投产以后各期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之和与原始投

资额的现值之和的比值,又称获利指数。它反映单位投资额在未来可获得的现时

的净收益。

当现值指数大于 1 时,方案可行;现值指数越大,说明方案越好。

优点:体现资金时间价值的作用;它是以相对数为决策依据,能反映各投资方案单

位投资额所获未来净现金流量的大小,便于不同投资方案的比较。

缺点:不能反映投资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

④等年成本法,等年成本法是通过比较新旧设备的年平均使用成本的高低,来决策

是否更新设备的方法。

年使用成本包括年使用费和投资的年摊销额。

⑤内部报酬率法,内部报酬率是指投资方案未来各期现金流入量的现值等于现金

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等于零的投资报酬率。它反映投资方案本身所能达到的投

资报酬率。

优点:可以确定投资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使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更加精确;缺点;内部报酬率的计算复杂;假设各个项目在其全部过程中,都是按照各自的内部

报酬率进行再投资而形成增值的,这一假设缺乏客观性依据;对于非常规方案,可以

计算多个内部报酬率,为该指标的应用带来困难。

⑥外部报酬率法,外部报酬率是使一个投资方案的原始投资额的终值与各年的净

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终值之和相等时的收益率。

优点:外部报酬率既是按照统一的报酬率计算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形成的增值,又可

以避免非常规方案的多个内部报酬率的问题,弥补了内部报酬率指标的不足。缺点:确定期望报酬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3、试述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①会计实体假设②持续运作假设③会计分期假设④货币时间价值假

第 5 页共7 页

设⑤成本性态假设⑥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⑦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⑧ 多种计量单位假设

四、业务题

1、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单位售价18 元,单位变动成本13 元,全月固定成本为15000 元。

计算:(1)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8-13=5(元)(2)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5÷18=27.78%

(3)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15000÷5=3000(件)

(4)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15000÷27.8%=54000(元)

(5)假定销售2000 单位,利润是多少。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固定成本=(18-13)×2000-15000=-5000(元)2、已知:某企业的甲产品1~8月份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高点坐标(2100,80000)

低点坐标(1000,62000)

B=(80000-62000)/(2100-1000)=16.36364

A=62000-16.36364×1000=45636.36

Y=45636.36+16.36364x

3、某企业计划购置一台自动化设备,需投资120 000 元。该设备可使用6 年,期满有残值6 000 元。使用该自动设备可为企业每年增加净利润13 000 元,同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若该企业的资金成本为14%。要求:

(1)计算各年的现金净流量NCF;

(2)计算净现值;

(3)进行评价

第 6 页共7 页

附:(P/A,14%,5)=3.43308;(P/F, 14%, 6)=0.45559

解:(1)每年的现金净流量NCF=13000+【(120000-6000)/6】=32000 元(2)净现值=(32000*3.888+6000*0.45559)-120000=7149.54 元

((P/A,14%,6)=3.8880.)

(3)评价: 由于该项投资的净现值为正数,故投资方案可行。

4、某企业现两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问:企业应该首先安排生产哪种产品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数量

销售收入=销售单价×销售数量

销售收入比重=各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额×100%

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100%

边际贡献率合计(即加权综合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边际贡献之和÷各种产品销售收入之和=∑(每种产品边际贡献率×该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通过上表可知 A 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比重、边际贡献率均大于B 产品,故企业应该首先安排生产 A 产品。

第7 页共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nk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