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更新时间:2023-04-16 17: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资料)

1、什么叫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

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有哪几种类型?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3、什么叫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自然外动力和人为动力作用的影响下,使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4、滑坡的诱发因素有哪几种?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雨、水库河水冲刷、季节温差变化、地震等,尤以暴雨、长时间连续降雨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开挖边坡、堆填加载、采掘矿产资源、乱砍乱伐、渠道渗水、劈山采石等。尤以开挖边坡,使原有斜坡下部失去支撑、形成人工高陡边坡,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人为因素。

5、滑坡发生前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答:凡是较大型滑坡,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须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归纳起来常见特征如下:

(1)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或变浊,井水水位突变。

(2)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3)滑坡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后部快速下挫,四周岩土体出现小型坍塌现象。

(4)滑动前,由于岩石初剪切挤压或岩石开裂会出现声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岩石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会有异常反映。

(5)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6、滑坡的防治措施有哪几种?

滑坡防治措施可分为应急防治措施和滑坡治理措施。

(1)滑坡应急防治措施滑坡应急防治措施大多数是接到当地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在此情况下,应做到以下几点:

A、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当滑坡由加速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滑坡灾害在所难免,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

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危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B、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滑坡大规模破坏,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诱发的,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渠道渗漏而诱发的,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C、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滑坡在大规模滑动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订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2)滑坡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治理必须在地质灾害勘查的基础上进行。勘查完毕后,应进行滑坡危险性分析,确定滑坡目前的危险程度,对不同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7、什么叫崩塌?

崩塌是指(崩落、垮塌或塌方)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是岩体)被直立裂缝分割,失去稳定,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8、崩塌有哪几种类型?

按崩塌的物质成分,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为岩崩;当岩崩的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时又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时,又称为岸崩。

9、崩塌的诱发因素有哪几种?

(1)降雨:特别是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下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压力等,诱发崩塌。

(2)地表水的冲刷:河流等地表水不断冲刷坡脚,削弱坡体支撑,诱发崩塌。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

10、崩塌如何防治?

崩塌防治一般措施主动撤离、避让。采用遮拦建筑物,对崩塌运动的岩土体进行消能拦挡,主要采用山坡拦石沟、落石平台、落石沟、拦石墙等。

地质体改造措施:主要对结构面的强化改造,对岩体表面一般采用喷混凝土或挂网喷锚;对岩体内部结构面的强化改造主要采用锚固、灌浆增加结构面间联结力;地质环境条件的改造:主要是地表、地下排水工程。

11、什么叫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质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激发,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真有强大的破坏力。

12、泥石流应该如何防治?

泥石流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强制弱,重点治理;沟谷的上、中、下游全面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应以小为主,中小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

开展预防监测,宣传普及泥石流的知识,重视制止诱发泥石流的人为活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的灾害。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是:

(1)稳:用排水、拦挡、护坡等稳住松散物质、滑塌体及坡面残积物;

(2)拦:在中上游设置谷坊或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

(3)排:在泥石流流通段采取排导渠(槽),使泥石流顺畅下排;

(4)停:在泥石流出口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

(5)封: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lk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