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重点问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22 21: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填空题

1、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主要有( 客观精神说 )、( 主观精神说 )、( 模仿说 )或( 再现说 )。 2、佛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从( 敦煌 )、( 云冈 )、( 龙门 )、( 麦积山 )四大石窟中可见一斑。

3、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的“绘画六法”是对我国古代绘画实践的系统总结,这就是( 气韵生动 )、( 骨法用笔 )、( 应物象形 )、( 随类赋彩 )、( 经营位置 )、( 传移模写 )。 4、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是(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5、黑格尔认为,最接近艺术的领域是( 宗教 )。

6、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派艺术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艺术流派,其代表人物,文学上有波德莱尔的诗集( 《恶之花》 )、艾略特的长诗( 《荒原》 ),戏剧上有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 《青鸟》 )、德国剧作家霍普特曼的( 《沉钟》 ),美术方面则以法国画家( 摩罗 )、德国画家( 勃克林 )等人为代表,建筑上出现了法国的( 朗香教堂 )、澳大利亚的( 悉尼歌剧院 )、德国的( 柏林爱乐音乐厅 )等一批代表作品。

7、文学大系统主要包括( 物质文化 )、( 精神文化 )、( 制度文化 )三大子系统。

8、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那就是( 实用 )、( 坚固 )、( 美观 )。

二、简答题

1、简要论述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

答:艺术与宗教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都有共同之处,两者都属于幻想、情感的领域。宗教影响着艺

术,利用各种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艺术也通过参与宗教活动影响宗教的发展。但是艺术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宗教是人自我意识的丧失,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本质上,宗教也阻碍和限制了艺术的发展。

2、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答:1、以情感人:通过艺术作品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2、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往往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心灵得到进化。

3、寓教于乐:艺术的审美教育,是将思想教育融合进艺术审美娱乐之中进行的。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答: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现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与艺术修

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艺术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艺术教育可以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而艺术活动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3、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4、“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那些启示? 答:(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5、简要叙述艺术与科学联姻的三个辉煌时期。

答:第一个辉煌时期,是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黄金分割”的理论,以及音乐里的数量比例关系,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

第二个辉煌时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

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艺术家,本身就是大科学家,他们把许多年自然科学的方

法和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促进了艺术的完善与发展。

第三个辉煌时期,是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至今仍然方兴未艾的当代社会。现代科学技术不但为艺术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创造出了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

6、道德与艺术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什么?

答:紧密联系:一方面道德影响艺术。这个表现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通过艺术作

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等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

相互区别:从范围来看,艺术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道德关系,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

关系等,所以艺术是从更广泛的栏反映人们的生活。从方式来看,道德是以概念,原则和规范来反映人与人的关系,艺术却以形象来具体的描写,刻画或表现这种关系。从标准来看,道德评价和审美评价之间也存在的差异,前者常常以善为唯一标准,后者往往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标准。

7、简要阐述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

答: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认识历史,认识人生。首先,艺术对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应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同一、主体和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对于大致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人生时,能够发挥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三、名词解释

1、西方现代派艺术:西方现代派艺术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

主义、意识流、未来主义、迷惘的一代、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抽象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黑色幽默”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

2、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认得感

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3、礼乐相济:礼是把人对伦理的感发变成一种行为的规范和制度,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德行,礼乐相

济就是指通过艺术,把道德的境界与审美的境界统一起来。即美育和德育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4、艺术生产理论:“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

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四、论述题

艺术的起源

1、艺术起源于模仿

是种最古老的说法。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指出: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自然和社会现实。但只触及了事物表面,没有揭示事物本质。

2、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说法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但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脱离了社会实践,不能揭示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3、艺术起源于表现

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但脱离了社会实践,仍然不能科学的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4、艺术起源于巫术

早起的造型艺术和原始歌舞都与巫术有关。这些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和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物质生产活动。最终还是归结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5、艺术起源于劳动

正是由于劳动才使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形成了人与动物不同的生活方式。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原始人经过数百年的劳动实践,才逐渐锻炼出灵巧的双手和高度发达的大脑,形成了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形成了人特有的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了相互之间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从这种意义上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综上所述,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归根结底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艺术的本质

1、客观精神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他基于客观唯心主

义哲学观,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德国的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也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上,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中国古代的”文以载道说”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德国康德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

义基础上,看到并强调了创作主体的重要性,并且把自由活动看做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根本否认了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宋代严羽的“妙语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做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3、模仿说或再现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本质是对现实“模仿”,认为艺术甚至比它所

“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强调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肯定了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除以上几种主要观点外,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等颇有影响的说法。

五、结合自己的专业,任选一经典艺术作品,运用一定的艺术理论分析鉴赏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y3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