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更新时间:2023-05-07 16: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触摸自然

1草原

【注意读音】勾勒(lělēi)渲染(xuàn xuān)迂回(yǔyú)蒙古包(měng méng)羞涩(sè/shè)

【形近字】(裳(衣裳)毯(毛毯)(陈(陈旧)谈(谈论)[阵(阵地)赏(欣赏)蹄(马蹄)(稍(稍小)(微(微笑)|啼(啼哭)梢(树梢)徽(国徽)

【重点句段】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匀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原文填空)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绿的范围广,“并不茫茫”写出了草原的绿一望无际,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2)选文描写的景物有空气、天空、小丘、平地、羊群、骏马、大牛,重点描写的是小丘。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喻成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白色的大花,写出了草原美丽广阔的景色。

(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静态描写,用了出喻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喻成一副挥毫泼墨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净抹通间,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是说小丘柔缓的没有明显的界线。“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它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含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借别之情。

【课文梳理】1.本文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2.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三个生动的画面,体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赞美了草愿的美

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3.本文是按由景及人的顺序记叙的,主要的写作特点是情景交融。

2丁香结

【注意读音】缀满(zhuìduì)笨拙(zhúōzhuó)单薄

(bíbáo)恍然(hung guāng)

【形近字】(缀(点缀)雅(典雅)案(案板)辍(辍学)鸦(乌鸦)按(按照)

【重点句段】

1.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就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士纷嚣之间,感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着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装,星星般的小花骤满枝头,从墙上有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段话描写了城里街旁的丁香花,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分别是拟人和比喻。作者将丁香人格化,用“探出”“窥”这两个词语刻画出伸出宅院的半树丁香花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作者把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

2.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细雨迷蒙中朦胧绰约

的紫色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十分新奇而又贴切。“渗”指液体慢慢地透入或漏出,这里用来形容雨中紫色的丁香花因线条模糊而与白色的丁香花相互交融的状态,具有一种动态美。

(2)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答:特点:雨中紫色丁香花朦胧绰约,线条模糊,与白色丁香花相互交融。

原因: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妩媚、朦胧,与古诗词中“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相契合。通过亲身体会,让作者十分赞同古人常将丁香和微雨联系在一起的写法。3.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此句作者由丁香结想到了人生中的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丁香的花蕾年年都会有,是开放不完的;人生中有很多问题、烦恼、忧愁,是不可能化解完的;如果人生没有任何困难,缺少起伏,反而太平淡无朱了。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作者丛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作者将丁香结和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升华主题,使文章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课文梳理】作者通过对城里街旁、城外校园和斗室外丁香花的

描述,引发了各种联想,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做生适中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名句积累】

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2.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3.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已《醉花间》

4.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3古诗词三首

【注意读音】烟渚(zhǔzhě)鸣蝉(chān cán)

【同音字、形近字】(鹊(喜鹊)蝉(鸣蝉)雀(麻雀)弹(子弹)

【重点诗句】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原文填空)

(1)诗中“移舟泊烟渚”点题兼写环境。“移舟”点出诗人在江上,“泊”照应了题目中的“宿”字。(2)“日暮客愁新”中的“愁”指的是诗人的乡愁。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采用对偶的手法写景——野旷、天低,写远景;江清、月近,写近景。这两句诗抓住日暮时分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了自然之美,并以野旷江清之景烘

托诗人羁旅的新愁旧忧,情景交融。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原文填空)

(1)“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打翻的墨水,把雨比作跳动的珍珠。这两句诗反映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2)本诗后两句诗中“忽”写出了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有关雨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上所见到的西湖暴雨骤来骤去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雨天西湖奇特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原文填空)

(1)这首词描写的是(A.春夜B.夏夜C.秋夜D.冬夜)的景色,从“鸣蝉”“稻花香”可以看出来。

(2)这首词描写的是(A.山村B.城市)风光,从“两三点雨山前”可以看出来。

(3)“明月别枝惊鹊”主要是从(A.视觉B.听觉C.嗅觉)角度来写的。“清风半夜鸣蝉”主要是从(A.视觉B.听觉C.嗅觉)角度来写的。“稻花香里说丰年”主要是从(A视觉B听觉C.嗅觉)角度来写的。

(4)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

前。

【课文梳理】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主要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与王维合称“王孟”。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边时看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土,“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诗写的是西湖暴雨骤来骤去的景色,前两句写浓云骤重,后两句写面后风光,整首诗写出了面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雨天西湖奇特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号稼轩,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通过对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飘香、蛙声一片、星疏雨稀等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花之歌

【注意读音】苍穹(qigng gōng)孕育(yùn yún)冠冕

(miǎn mǎn)摇曳(yègē)芬芳馥郁(fù/fú)琼浆

(qióng jīng)鸣啭(zhyàn zhuǎn)婆娑(suōshuō)

【积累词语】(芬)(芳)馥郁(硕)(大)无朋婆娑(起)(舞)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仿写句子】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我是敬献给冠军的祝贺,我是情人心意的寄托,我是学生赠予老师的尊重和敬畏。

【课文梳理】本文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把花分别称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接着写花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最后点明了花的精神:仰望高空,向往光明;从不质量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0f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