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媛申报省级教学团队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6 01: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8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所在院校: 推荐部门:

商务英语教研室

郑淑媛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省教育厅制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8年6月30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商务英语教研室是由江西省英语学会常务理事、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协作组副组长郑淑媛教授带头,一批中年的院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为团队教学骨干,一批年轻教师为后备力量,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教学、实训指导骨干力量的教学团队,是一支老、中、青搭配合理,专兼比例协调,职称、学历、职业资格结构合理的治学严谨、忠于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具有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的优秀团队。 团队由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共18人组成。专业教师中有高级职称8人(占团队教师比例44%),研究生学历6人(占团队教师比例33%),正在攻读硕士学位教师6人,15名教师(占团队教师比例83%)具有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其中10人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在年龄结构中,35岁以下教师 5 人,36-50岁教师 11人,50岁以上教师 2 人。 本团队教学工作量饱满,所有教授、副教授都承担两门以上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每年平均完成教学工作量140学时以上,一批年轻的助教、讲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了实训、实习指导教学,并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助下成为教学骨干。团队教师承担着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共计17门课程的教学,总学时达16080学时以上。 本团队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成果显著: 1、 近五年来,先后有 20余人次获院级教学奖励; 2、 2人次获全省青年教师英语教学竞赛一等奖; 3、 50余人次获全省全国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4、 团队指导的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技能竞赛,共100余人次获特等、一、二、三等奖; 5、 团队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 4 项,省级课题 8 项; 6、 发表论文 28篇(核心刊物8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 20 篇。 7、 开发专业教材12部。其中3部:《进出口单证模拟实训教程》,《商务英语函电模拟实训教程》,高职高专《大学实用英语》系列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8、 制作多媒体专业课件10余个; 9、 申报了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1项。《进出口单证模拟实训》 10、申报了省级精品课程1项。《商务英语函电模拟实训》; 11、申报了院级精品课程《报关实务》 12、申报了江西省高校首届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项。《进出口单证》 (FOREIGN TRADE DOCUMENTATION )《导游业务》; 13、 团队因 建设成绩突出,2005年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14、公选课《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多媒体课件获院级比赛三等奖。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政治面貌 最终学历(学位) 高校教龄 联系地址、邮编 办公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郑淑媛 大学本科 6年 出生年月 民 族 授予单位 职 称 1956.4 汉 江西师范大学 教授 参加工作时间 性 别 授予时间 行政职务 1982年 女 1982.1 系主任 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丁香路1号 0791-3771983 zsyjs@163.com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移动电话 13607007276 1、2001年-2007年学期考核为“优秀”;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教师 2、99年、2001年被评为省社直属单位先进工作者; 3、2002年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 优秀教师; 4、2004年11月,获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5、2006年被授于“优秀中层干部”荣誉称号; 6、2006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江西分赛区比赛获情景剧高职A组一等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7、2006年,指导学生王博参加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北京总决赛),荣获特等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8、2002年-2007年连续六年被评为招生先进个人.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1977-1981 1982-2008 2007.5 学习工作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杭州外贸业务员师资培训班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英语 商务英语教学, 外贸业务员师资培训 2003.8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 双师培训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8人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姓 名 梅俊川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谢兴伟 经济学学士(本科) 副教授,国际商务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39 国民经济管理 国贸教研室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92.8 5年 王明生 研究生 副教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41 英语教育 教研室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88 4年 董显辉 硕士 副教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35 英语教育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98年 6年 51岁 英语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76年3月 6年 周淑华 硕士 副教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36 英语 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95.7 6年 谭晓蓉 本科 副教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39 英语 系分管教学主任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90.7 6年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本科) 职 称 副教授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饶玲 大学本科 讲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余芳芳 本科 助教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肖可 本科 助教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喻启弥 本科 助教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姓 名 康萍 年 龄 39 参加工作时间 1993.7 25 英语 教师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2004.7 3年 25 英语 教师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2005.7 3年 陈磊磊 本科 助教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25 英语 老师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2005.7 3年 26 英语 教师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2005.07 3年 何剑 硕士 讲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39 管理学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90.8 6年 39 英语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88、7 5年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本科 副教授 专 业 职 务 商务英语 教师 高校教龄 15年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庄禾 本科 国际商务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46 国际贸易 教师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85.7 5年 谢兼法 硕士 高级国际商务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40 国际贸易 教师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91.7 6年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蔡曙光 硕士 国际商务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46 国际贸易 教师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85.7 5年 姓 名 最终学历(学位) 职 称 刘艳彬 本科 国际商务师 年 龄 专 业 职 务 42 国际贸易 教师 参加工作时间 高校教龄 1989.7 6年 (根据人数复制、填写)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2005年以来) 课程名称 《英语精读》 《英语听说》 《商务英语口语》 《国际商务函电》 《实用进出口单证》 《剑桥商务英语》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商务函电模拟实训》 《国际商务单证模拟实训》 《商务英语口语模拟实训》 《外贸应用文》 《进出口贸易模拟实训》 《求职英语》 《物流英语》 《报关理论与实务》 《商务英语翻译》 《商务礼仪》 授课人 周淑华,喻启弥,谭暁蓉,陈磊磊 喻启弥,肖可,王明生 周淑华,余芳芳,肖可 郑淑媛,饶玲,董显辉 何剑,谢兴伟,郑淑媛 饶玲,谭暁蓉,王明生,周淑华 刘艳彬,谢兴伟,庄禾, 蔡曙光 康萍,董显辉, 蔡曙光 何剑,康萍,刘艳彬 肖可,余芳芳,陈磊磊 梅俊川,陈磊磊 何剑,谢兼法 喻启弥,王明生 康萍,庄禾 谢兴伟,谢兼法 董显辉,梅俊川 谭暁蓉 起止时间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2005.7-2008.5 总课时 1920 1440 720 1440 1440 1920 1920 720 720 720 480 480 480 480 480 480 240

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使用和编写情况) 教材名称 《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 《国际商务单证模拟实训教程》 《商务英语函电模拟实训教程》 《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预备级) 《大学实用英语听说教程》(预备级) 《国际贸易模拟实训教程》 《英语应用文写作模拟实训教程》 《商务英语口语模拟实训教程》、 《旅游英语模拟实训教程》 《实用国际金融英语》 作者 郑淑媛 何剑 饶玲 郑淑媛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江西科技出版社 出版年 2006 2007 2007 2003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2008年1月列为国家 “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8年列为国家 “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8年列为国家 “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6年列为国家 “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6年列为国家 “十一五”规划教材 周淑华 江西科技出版社 2003 谢兴伟 李政铣 北京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2007 2007 王明生 谭暁蓉 谢兴伟 北京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2007 2007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院厅级以上奖励) 项目名称 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英语教学技能大赛 全省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 奖励名称 一等奖 优秀指导老师奖 优秀指导老师奖 奖励级别 省级 省级 国家级 省级 国家级 省级 省级 时间 2007 2006-2008 2006 2005 2004-2007 2004-2007 2007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第3届英语听说技能竞赛 优秀指导老师奖 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 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风采大赛 江西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比赛 优秀指导老师奖 优秀指导老师奖 优秀指导老师奖 江西省首届校园英语作文竞赛 江西省国际贸易技能竞赛 全国供销系统教育工作评比 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江西赛区) 优秀指导老师奖 优秀指导老师奖 教育先进工作者 优秀指导老师奖 省级 省级 部级 省级 2004 2006.12 2006.9 2006.10 4.教学改革项目:

(院厅级以上、2001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 项目名称 精品课程《商务英语函电模拟实训》 精品课程《报关实务》 精品课程《进出口单证模拟实训》 双语课程《国际商务单证》 双语课程《导游业务》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基地 经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自筹 项目来源 学院 学院 学院 学院 学院 学院 起止时间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一. 团队设置特色 1. 有明确的远景目标和业绩目标。 通过几年的建设,打造了一支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科研水平领先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2. 结构合理,知识技能互补。 团队中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兼比例,双师比例合理。其中高级职称占44%,中、初级职称占56%,研究生学位占33%,40岁以下教师占67%,兼职教师占28%,双师资格教师占83%。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到了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具有较高的整体教学水平。 3. 有积极开拓的领导。 带头人为全省乃至全国外语界知名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坚持在专业教学的第一线,治学严谨,有很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4. 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界限,将专业课和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下公司、企业顶岗实习,丰富实践经验,参加相应专业的技能培训和相应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多途径培养教师的双师资格;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造条件让教师能在不同的教学岗位上进行岗位轮换,熟悉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岗位,培养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使团队教师很好地胜任了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学工作。 5. 教学科研并举 团队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自2005年以来共有 20余人次获学院优秀教师奖,2名教师参加全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竞赛获一、二等奖,30多人次获省级国家级英语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团队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并取得可喜成果,发表论文28篇,出版教材 12 部,其中有四部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二.专业特色 我院在90年代中期就创建了经贸外语专业、 开设本 专业的历史较长。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该专业的各项改革,并取得明显效果,与同类院校相比,有如下独特之处: (1)实训教学课程化 首次将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单列的实训课程来开设和建设。 (2)教师队伍双师化 与省内同类院校相比,本专业的教师队伍较整齐,结构合理,绝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师队伍比较稳定,一直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授课经验比较丰富。从2003年至2006年先后引进一批在进出口公司工作、具有十几年外贸业务经验的业务员、单证员充实到该专业进行严格的师资培训后承担进出口单证、国际贸易、报关实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很快成为该系的中流砥柱,双师比例达到91%。 (3)课堂教学双语化 针对进出口贸易具有国际性的特点,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将主干课程 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进行有机结合,实施双语教学,使学生既获得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将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直接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模拟仿真、案例评析、同步制单、项目设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更丰富、直观、实用。 (4)工学结合一体化 系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校企合作双赢模式。一方面,引进相关行业中高级职员到我系任教,将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引入课堂,发挥他们的优势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另一方面,向合作单位派驻老师接受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分期安排有了一定理论知识基础的学生到合作单位顶岗实习,接受行家的指导,参与外贸业务操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知识的贫乏,然后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他们在校的学习效率,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对教师的教学也有指导作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方法。目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系2006级和2007级学生中全面推广。 (5) 考证考级制度化 从2005年起, 团队教师对学生相继开展了单证员、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考试培训,2006年设立“外贸业务员”考试站。从2005年起将考证考级制度化,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获得一个以上的专业上岗证书,将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有效地融合,实现了“一教多证”的多元化课程目标。近年来,我系单证员、外贸业务员、跟单员通过率均超过国内同期通过率20%以上。4年来我们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 三.课程特色 1. 发挥师资优势,开发实训教材 团队大部分教师原来主要是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单证员,调入我系后又执教多年,既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多部有份量的教材:《大学实用英语》《实用进出口单证》和系列实训教材《国际商务单证模拟实训教程》,《商务英语函电模拟实训》(已被列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商务英语口语模拟实训》《国际贸易模拟实训教程》《英语应用文写作模拟实训教程》《旅游英语模拟实训教程》。实训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理论部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训部分详实、新颖、可操作性强。 用于院内模拟实训,效果良好,已被许多兄弟院校采用。 (2)体现高职特色,建设实训课程 充分满足高职院校培养技能性人才的目标要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合格高技能人才,团队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将实训作为一门单列的课程进行设置和建设。这种改革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融合,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更加系统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实践证明这种改革的思路是对的,作用是明显的,效果得到了学生、同行、行业专家和社会的认可。 (3)跨学科教学,综合性实训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跨越英语与经济学的专业,它以英语为基础,以国际贸易为依托,覆盖了国际商务、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营销、国际物流、国际海运实务等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实用性、技巧性。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教师与外聘的行业专家一起对课程的任务、能力要求与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构建项目模块,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结合、技能训练”等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模拟实训。 (4)科学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 科学地设计课程结构,对商务英语职业岗位的能力进行分解,将能力对应的教学内容模块化。重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把握“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不再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同时,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学完课程后,学生可以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胜任相关行业工作。 四.创新性改革措施 (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建立完善的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能力、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 2、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校内外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人士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和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以此构建优化的课程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 3、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由学校、企业、行业领导、教授、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实践内容、学时安排等;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现场环境开展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的进行顶岗实习,并通过专业(职业)技能考核。通过改革,完善实训内涵建设,创新实训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实训过程与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规范院内模拟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指导工作。 (二)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1.努力推行“中英双语”教学模式,既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强化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商务英语专业地岗位需求。 2.在授课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辅助手段来提高课程的真实性和现场感。操作演示和训练采用专用模拟软件和技能训练系统,课堂教学以PPT电子教案为主,配合使用必要的板书 3.高起点地构建网络教学环境,开通《进出口单证》、《商务英语函电》等自主学习网络课程网站。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上网学习。全程运用多媒体手段授课。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丰富了授课内容,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4.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采用综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建立新型课程评价体系 改革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建立了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以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为评价对象,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规范化的考评指标,保持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检验的客观公正性。 五.强化实践性教学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重视实训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了校内实训室五个: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国贸流程模拟实训室 、国际商务谈判与样品展示实训室、商务英语情景模拟实训室、外贸英语会话实训室。与6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并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进行课程实习,亲身体验外贸业务流程。 广东中山通佳鞋业有限公司、广东中山易惠日用制品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南朗镇新佳鞋厂和北京通州运河苑度假村有限公司、北京都市会6家公司已成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本团队还承担了大量的实践性教学,2004年始与中国人才研究会人事人才专业委员会合作,在我系设立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基地和考点。2006年设立了外贸业务员考点,本团队教师承担了大部分的培训工作,使我院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通过率十多个百分点。 六.资源建设、网络教学 团队依托良好的校园网络硬件环境,建立了高容量的高职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建立了局域网络,配备了“世格”进出口贸易流程软件,建立了相关网站供同学们自由使用,由此增加实训课程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多门课程如:《进出口单证模拟实训》、《商务英语函电模拟实训》等建立了课程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教学录像、习题集、案例集、师生互动平台等,并定期给予更新,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①本团队教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讨,创新了课程设置,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估体系,加强了技能型人才的实训教学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提高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其他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目前已有多所高职院校如:江西师大高职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等采用或借鉴了我们的教学计划,反映良好. ②“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一方面,引进相关行业中高级职员到我系任教,发挥他们的优势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另一方面,向合作单位派驻老师顶岗见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分期安排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的学生到合作单位顶岗,使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的贫乏,技能的短缺, 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时,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顶岗实习也使学生对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企业的运作方式有进一步的了解;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增强从事工作的实际能力。自2005年商务英语专业试行以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学质量等明显提高,表现为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稳步提高,毕业生普遍受到欢迎。随后在本系的其他专业进行推广,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此模式是现阶段三年制高职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③ 专业英语教材的改革,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本教学团队所编写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系列模拟实训教材,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及商务运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全国得到推广,得到了兄弟学校的好评。 ④本团队的研究成果对教学、教师和教改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充分发挥了商务英语专业在全校的龙头作用,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本团队研究的实践教学课题成果已大部分推广应用,并已发挥了较大作用,预计该研究全面推广应用后,对于我院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2007年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江西教育科研》第78期 (全国核心期刊)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校企合作办学对专业发展的启示 《江西教育》2005年第613 期(核心期刊) 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核心期刊) 依托行业优势,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第6期 经贸英语函电写作过程中用词的准确性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第2期 走出英语听力困惑的误区 《中国科学教育》2006年 第9期 商务英语专业可操作的课程教学评估体系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初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英语教学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反思图式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2007年 2005年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6年 2007年 2007年 2006年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 2006年 第12期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一、培养青年教师 1、举办职业素养培训班 多年来,我们坚持每学期开学前一周举办职业素养培训班,学习教师行为规范、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最新文件和管理规章,请部门领导和德高望重的教授、行业专家作专题报告,以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和职业素养,培养青年教师甘于寂寞、勇于奉献、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请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讲述专业教学领域的最新发展,请行业负责人讲述行业的现况和对人才的需求,以此加强青年教师对专业的认识。 2、组建教学帮扶小组 多年来坚持组建“老、中、轻”三结合的教学帮扶小组,采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一对一帮扶的模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起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作用。 3、建立教师听课制 坚持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随堂听课制。严格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得少于8节次,听课前要申报备案,听课后要上交听课记录,并对所听课程做出客观评价,写出心得体会。为了鼓励老师多听课,系里给予每节20元的补助。 4、积极选派教师赴外学习 每年均有4-8位教师选派参加天津财大、 南开大学、深圳职院、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等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师资培训。 5、组建科研团队 组建了专门的科研团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教材编写,带领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以服务教学、指导教学。 6、严格“双师证书”制度 要求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参加单证员、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等“双师”资格证书考试,促使他们熟悉业务,尽快获得双师资格,服务教学。 7、鼓励教师下公司、企业锻炼 团队每年均有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或以脱产形式赴公司、企业实习学习,及时掌握商务行业的前沿信息,开阔专业视野,使教学跟上行业变化,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8、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学习深造 团队负责人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35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9、努力推动校际、校企合作交流 每年都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进入公司、企业学习工作以取得相关从业经历和技能证书。同时,聘请合作公司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业骨干来校授课或交流。 10、大力提倡青年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技能竞赛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学竞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每学期进行课件、教案、说课等评比。 二、接受教师进修 我们还接受了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来我校进行专业培训、进修工作,共计28人次,如:江西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城市职业学院等院校、井冈山经贸学校教师曾就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实训设备的引进和操作来我院参观、培训,借鉴我们成功的经验。团队骨干教师还经常受邀赴外省、兄弟院校进行讲座。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5项) 项目名称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高专双语教学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策略比较研究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 经费 500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省级教改立项课题 2005-2007 自筹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2006-2008 3600 江西省教育厅 自筹 省教改立项课题 自筹 省教改立项课题 2004—2005 2007.12- 2007.12-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专家型教师,科研方面成绩斐然,努力做到“来源于实践,用之于实践”,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根据江西省教改课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及其相关成果,我们改革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优化了师资配备和教学资源,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突出了英语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和青年教师。该专业学生每年平均就业率达 98%,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认证考试通过率达 88%,王博、徐辉、万丽云、王文俊、李万卉、容倩、潘亚庆等一批同学在“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江西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江西省国贸技能大赛等全国和省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2、根据国家对高职高专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实训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主编出版了“高等学校国际商务系列实训教程”共6本:《国际贸易模拟实训教程》、《英语应用文写作模拟实训教程》、《商务英语函电模拟实训教程》、《商务英语口语模拟实训教程》、《国际商务单证模拟实训教程》、《旅游英语模拟实训教程》,其中《国际商务单证模拟实训教程》、《商务英语函电模拟实训教程》于2008年被教育部立项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专业以此实训教材为蓝本开展模拟实训,受到同学的欢迎,得到有关专家、同行、行业负责人的肯定和好评。该系列教材已经在本省各兄弟学校推广使用并已经在全国公开发行。 六、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为建设平台,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体现职业性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到2010年,外聘兼职教师增加到20人,专职教师双师素质比率达到100%,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0%,副高以上职称比例为60%。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表: 建设时间 专任 专业 骨干 副高 硕士 博士 双师教师兼职 教师 带头人 教师 以上 比例(%) 教师 现 有 13 16 20 1 4 8 10 15 8 2 6 10 83 5 2009年 2 6 1 93 7 2010年 3 8 12 100 9 1、专业带头人培养和职责 明确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目标,通过出国考察、参加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模式,提高高职教育认识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专业建设活动中。 专业带头人应对所设课程教学全面负责,组织和协调本教学团队完成各项任务;规划、组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全面负责所设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教材建设、试题库的编制等工作; 负责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学期至少讲授1门所设课程,并指导实践性教学; 加强与国内一流职业院校的交流,通过参加各种现场实践,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加强新技术学习等方式,提高专业带头人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研发能力。 2、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五个一”工程: 青年教师上岗5年内,应该不少于1年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骨干教师每年中要有一定时间(不少于1个月)到相关企业实习、进修、调研、技术服务、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以保证能够紧跟技术发展实际,强化市场意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骨干教师在建设期内参加完成1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教学研究项目,每年发表1篇学术论文。 确定骨干教师引进和培养选拔标准,明确骨干教师岗位职责,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培养骨干教师3名。 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选派2-4名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和国内企业进修培训及专业调研,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掌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最新趋势。 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选送教师到其他院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骨干教师应主持或参与岗位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材建设和实训室配套建设;每学期讲授1-2门实训课程。 3、加强体现职业性要求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注重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每学期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利用实训基地的技术条件,引导专业教师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把专职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订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标准等措施; 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连续5年组织团队教师参加中国广州交易会会务工作。构建兼职教师人才库; 聘请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合作建设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及编写工学结合教材; 聘请在同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企业技术骨干进入兼职教师队伍,到2010年,使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的总人数不少于9人,兼职教师人才库规模达到50名。 4、课程和教材建设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到2009 年,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紧密结合对外贸易行业特点,以现代外贸实用技术和发展要求为基础,建设一套灵活实用的、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的、贴近行业生产实际的高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到2010 年,开发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开发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主的实训教材2部;开发实用人才培训和技能鉴定培训教材1部;开发自编特色教材和辅助教材6部。

七、评价、推荐意见

教务评价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2008年 月 日 手机: 电子信箱: 院(校)推荐意见 (公章) 院(校)长(签字) 2008年 月 日 省教育厅审批意见

公章)负责人(签字) 2008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14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