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

更新时间:2023-10-14 01: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使学生懂得平时要注意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关闭”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怎样才能用心去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的美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情导入。

1、联系实际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到处充满着奇妙的声音。那有谁能够向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平时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生答)

2、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老师真替你们高兴。看来,只要做个有心人,世界上各种美妙的声音你一定会听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声音的第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3、板书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背诵第3—4自然段,抄写其中的句子并仿写。

2、随文识字、写字。 三、比读书(第一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请同桌教读。

当堂检测一

我会读! 自学指导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6自然段,读通顺、流利。 展示

1、你能读几段就读几段。(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品味语言,重视了学生个性化阅读。)

2、我能把1—6自然段读下来。 品味词语

(1)当清风 明月,当微风 树梢,当寒风呼啸着 田野,当狂风 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2)当山间的清泉 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____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____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好? 思维发散

你总听过 的声音吧?当____,当 ,当 ,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仿照课文的句子,也写一写自己听到的声音) 四、读懂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自读课文1—6自然段,品味课文语言特色。想一想: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过吗?为什么熟悉的声音我们却没有听到? 当堂测试二:

我知道!

讨论:为什么熟悉的声音我们却没有听到?然后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没有听见那些熟悉的声音,是因为平常对熟悉的事物觉得习以为常了。 自学指导二

熟读第1—6自然段,试着背诵第3—4自然段。 综合测试

1、我会读,也会写。

麻雀 卷起 盛水 能够 楼梯 拨水 清泉 懂得 2、照样子,把模拟声音的词写在括号里。

例:雷声(隆隆)

雨声( )笑声( )小狗( ) 小鸟( )小羊( )小鸭( ) 小猫( )小牛( )蜜蜂( ) 青蛙( ) 3、手牵手,是朋友。

清风掠过 田野 啃 脏水 微风拂过 巨浪 啄 骨头 寒风穿过 明月 听 麦子 狂风卷起 树梢 泼 声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7—12自然段,懂得要用心去听,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 富,很美妙。

2、识字4个,写字5个。 一、品读感悟(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读课文第7自然段,想一想:这些声音我们都很熟悉,为什么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当堂测试一

我知道!

师:为什么课文里说,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 自学指导二

听到美妙的声音,固然令我们心情舒畅,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我们不喜欢听的声音,你能举出个例子吗?能说说不喜欢的理由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噪音”这个词语,并且指出它对人体的有害。 当堂测试二 我知道!

二、细读品味(第四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选读精美语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当堂展示

我想说

三、比识字、写字(第五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把课文中没有学习的生字自己认读会。 当堂测试五 我会读,也会写

杯子 盘子 美妙 熟悉 似的 闲暇 丰富 综合测试 1、我会读!

麻雀 卷起 盛水 能够 楼梯 拨水 似的 丰富 清泉 懂得 杯子 盘子 美妙 熟悉 闲暇 2、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括号里。

闲 闭 拨 拔 休( ) ( )口 ( )水 ( )动 ( )眼 ( )事 ( )掉 ( )牙 3、写出来下列反义词。

熟悉— 寂静— 关闭— 丰富— 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清脆 清澈 1、一条( )的小河淙淙地流向远方。

2、小妹妹那( )悦耳的歌声在演播大厅上空回荡。 反思: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收获?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能给你深刻感悟的句子,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美读课文

你喜欢哪一部分,就有感情的去读一读。 课外延伸

除了本文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写声音的文段和诗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b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