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在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蓝图中,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实际上,上述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物质文明的大力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必须的、日益丰富的经济基础;政治文明的不断完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必须的制度机制,它不仅使社会的公共管理系统成为服务公众的高效运行机构,而且还吸纳并确保公众对社会公共管理活动过程的积极参与;精神文明的出色创建,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健康的社会心态、良好的社会道德和充满生机的社会文化。显然,三大文明的创建内容构成了和谐社会极其重要的三大支点。因为,三大文明分别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是人们审视社会整体时所提出的不同向度要求,因此,其在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有机结合,正是我们所切盼的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社会历史风貌和社会发展时期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大文明的建设进程不仅呼唤着和谐社会的到来,而且也使人们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不断变为现实。认识这种发展关系对于三大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从实现和谐社会的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提

- 7 -

升对建设三大文明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还能不断增强全社会发展三大文明的自觉意识,从而使它们的建设形成更加强大的目标动力和更加积极的协调机制。由于将三大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战略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使得三大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和谐社会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社会和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矛盾综合作用的集中表现和结果。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法律法制等等,对社会和谐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大作用,但起基础作用的是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和谐具有决定性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经济基础也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键因素。

- 8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iy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