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产业园区案例

更新时间:2023-08-27 01: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园区概况 发展进程 功能分区 发展现状 经济贡献与相关指标 科学城——科学工业园依托下的新竹市规划

园区概况

台湾高科技产业分布:新竹——台南我们的研究对象

新竹科学工业园1980年成立,源于70年 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后台湾 对经济转型的需要

新竹科学城以科学工业园为基础,将 新竹科学园区建构成科学 城,

台南科学工业园1995年成立,源于台湾 对高新产业布局和产业升 级的需要

位置 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南侧,台北市西南约70公里处

规模 占地2000公顷,可供开发用地800公顷

交通及对外联系 北距台北约70公里, 南距台中约80公里

距台中港、基隆港约90公里 距桃园中正国际机场 55公里 中山高速公路、北部

第二高速公路通过 南北电气化铁路贯穿 台湾西部

发展进程

规划演变科学工业园形成时间规 模

科学城1986年计划,1993年通过1996年近期目标在新竹市内; 2116年远期目标包括12个乡 镇共776平方公里; 四大功能 科技、居住、社教、娱乐 四大组成(近期目标) 大园区 大学城 香山山城 历史古迹城

1980年一、二、三期已 开发603公顷

功能分区

工业区 教育研究区 商业区

性 质 改 变 , 规 划 扩 张

住宅区 园林区

建设开发进程孕肓期 2年 建设发展期 3年 转型期 3年 发展期 12年 规划扩展期 5年四期规划 扩展

美国企业看中 岛内廉价劳动 力,逐步建立 工业区

45家企业 377公顷土地开发 90家企业 大企业入园 科技生根 多目标多功能原则 市场拓展 科技引进 人才培养

完成区域宽频服 务网络 加入世界科学园 区协会及世界研究园会. 通 过 科 技 交 流 中 心\科技产业发展 150家企业: 区等43项计划 台积电入园 工业园服务中心 350公顷用地完毕; 投入使用 再开发三期192公顷 用地; 另规划600公顷

70年代

78-80 80-83科技引进,人才培养

84-86年科技生根,市场拓展

87-90年科技突破,产品创新

90-02年

02-16

大企业 入园

国际企业及中小 科技城设想 企业入园

科技城发展计划确定推动计划:25年 国际合作 园区完善和发展

主流产业活动发展进程 根据园区主流产业活动的差异与区域创新

能力的强弱,可把新竹园区的发展历程分 为四个阶段:

1、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本阶段从筹划建园(78年)开始到为80年代中期为止,历时7年。 这一时期活动的主体是政府,只有少数企业或科研机构进驻园区。 政府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于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积极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单一窗口

”行政服务体系,着力创造

一个“优惠、便利”的“高科技企业特区”,以吸引园区外的高科技公司来投资设厂。 成果:截止到1985年,新竹科学园区完成二期,共3.77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

建造了一大批标准厂房、员工住宅、实验中学、大型公园、绿地等设施。经过 几年的建设,土地开发的基建工程已达到预期目标,但因为“高科技企业特区”形 象的树立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园区企业数目的增长速度较慢。 企业:为尽早让园区成长起来,园区管理部门对入区厂商审核与管理比较宽松,

所以开始几年入驻园区的部分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公司。

本阶段政府作用 政策:当局对前来新竹创业的IT厂商给予特殊支持。

资金:1983年,当新竹陷入资金困境中,作为一项完全由政府创立的工程,

当局投资24亿美元,搞风险资本,并对风险资本进行奖励,各种资金逐渐汇入 到科技和战略性产业。除了当局的奖励机制外,岛内还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上市 前股票市场,使得一些未上市的高科技股可以完全自由流动,无须等到上市, 便可以迅速、及时地募集到现金。这一资本运作模式,极大地刺激了台湾IT业 的成长。 成功因素总结: 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机制灵活

2、高科技产品标准化生产主导阶段

本阶段从1985年至1990年民间资本开始大量介入园区止。历时5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园区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但企业活动 主要以高科技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主。在90年以前,园区的研发总经费基本上处于一个

数量少、增长慢的时期。少量的研发活动也主要由政府支持的科研院所承担。跨国公司在园区内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把园区作为在东南亚的生产或销售据点。

核心高科技产业形成: 90年代,微电子关联产业集中了大量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区域 制造业中的占绝对优势的主力,其它工业部门步入衰退。 由于企业数目的增长,新竹科

学园区开始对周边产业结构产生“竞争-排挤”和“外溢-关联”作用。“竞争-排挤”作用主要表现在园区内新兴产业的工资福利比原先的传统产业高出许多,使得后者员工招募困 难或面临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的压力,许多厂商因此被迫就近外迁。“外溢-关联”作 用则表现在随着园区的发展,地方既有厂商与园区内厂商形成日益密切的委托加式、原

材料供应等协作关系。由于园区的技术外溢,园区附近新设立的高科技企业也逐步增多。

收入增加所带动的家庭消费与住宅需求刺激了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新竹科学园区 设立所带来的进驻员工

使该区域人口有显著增长,人力素质与收支水平也有显著提升。 收入增加所带动的家庭消费与住宅需求刺激了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当然,这种相互

作用机制贯穿园区发展的整个历程中。

3、研发与标准化生产平分秋色阶段 从90年开始,直到98、99年新竹园区向南部扩张,历时9年。 新竹园区经过建设,园区创业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政府支持的部分研发项

目也在园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时,民间资本开始大举进入园区。政府不再是唯一先进技术资源的代理者

与主要资本引导者。 跨国公司的地位也在削弱。跨国公司在台策略也和先前有明显的改变,不再

以寻求廉价的劳动力与相关优惠政策为主,而是把重点放在寻求当地技术合 作资源、加强本地化进程等方面。园区内已成熟的技术与资金也开始输出国 外,进行各种跨国联盟合作。 96年,园区国内专利数为226件,国外专利数为0;99年园区国内外专利数合

计为2536件,这表明新竹科学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4、研发活动为主的阶段 经过20年的迅速发展,园区企业所需的土地、水电已不敷使用,加上当地

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环保、交通等方面的压力日益严重,园区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也相应地不断提高,刺激着新竹园区的企业朝高附加值的产业 发展。新竹已聚集的研发力量客观上也为这种趋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为了解决土地瓶颈,台湾的高科技园区开始向新竹园区外部扩张。1998年,

台湾政府开始建设南部台南科学工业园区,面积约6.38平方公里,并规划扩 建高雄路竹基地。 1999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着手第四期土地开发,同时,台湾地方政府也

在反思过去过分强调“制造”导向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转而倡导研发设计类产业的发展。台湾政府力图通过南北两个核心园区的建设,使台湾成为 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科技岛。 可以预计,新竹科学园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必将进行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最

终实现以研发设计、人才培训等高附加值产业活动为主的格局。

功能分区

核心功能区1:大园区 指科学工业园和工业研究院的科技发展中心,重点发展集成电路

(IC)、电脑及周边设备、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技术等六 大高科技领域。 工业研究院包括有各领域的多家研究所,更专于IC产业的量产技

术研发,并将研发成果、实验室、研发团队等移植衍生成立公司, 带动台湾IC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工业服务,协助厂商技术升级, 设置具有孵化器功能的创新育成中心。

核心功能区2:大学城新竹地区三所重要院校

机构的比较院校名称 学术侧重 科学理论 研究 清华大学 研究领域 工业化学、核子、 材料、分子生物、 应用物理、应用化 学、资讯、原子科 学、电机工程、工 程管理 主要功能 理论研究 人才培育 自强基金会 IC产品检测 委托审查入园条件

经费 来源 政府 厂商

重要贡献 直接衍生16家公司 校友创办多家公司 人才与技术保证

工程技术 研究 交通大学

政府 半导体、电子、机 技术研究 械、材料、控制工 人才培育 厂商 程、电信电子、计 豪微米实验室(IC) 算机、生物、光电、 环境工程、土木、 资讯

工业研究 院

应用技术 研究

电子、电脑与通讯、 研发成果转化 机械、光电、能源、 IC产业研发转化 化学、航天、生物 工业服务技术升级 医学、材料、量测 创新育成中心

政府 厂商

帮助树立台湾在世

界IC产业的重要地位 衍生多家公司,如 台积电、联华、世界 先进

新竹地区六个国家实验室成立日期 1974年 1986年 1988年 1991年 1991年 1993年 实验室名称 精密仪器发展中心 行政院同步辐射研究中心 国家毫微米组件实验室 国家高速计算机中心 国家太空计划室 芯片设计制作中心 主要作用 与大学、研究机构及产业界合 作,提供设备及人力资源与研 发工作。

除上述院校与国家实验室外,新竹地区附近还有中央大学理学院、中原理 工学院、中华工学院、中正理工学院、中山科学研究院、食品工业技术研究 所、中国玻璃工业研究所、交通部电讯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数量 仅次于台北和台中两市。

辅助功能区 香山山城:新竹青草湖附近,占地500公顷,规划为可供1.5万人

居住的大社区,为本园区及附近区域的民众提供居住。 历史古迹城:将历史古迹完善保存,并以人行道将诸多古迹连接

起来,形成新竹的观光资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qm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