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年中考化学大题狂做系列专题13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3-08 06:02:1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专题13 碳和碳的氧化物

1.【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釆成功,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 -个实现稳定开采海洋超级能源的国家。“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遇火即可然烧。

(1)开采海域“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_的物理性质;

(2)“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⑶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烧。请写出“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硬度大 不与氧气接触(或温度没达到着火点) CH4+2O2

CO2+2H2O

2.【 广西防城港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A~I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①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保持不变,C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H在D中的燃烧现象为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E为黑色粉末状物质。请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G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④_____。 (3)图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答案】 MnO2 CaCO3 2H2O2二氧化锰 2H2O+O2↑ 2Mg+O2

2MgO ①

【解析】反应①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保持不变,说明B物质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C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结合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C为水,D为氧气;H在D中的燃烧现象为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结合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耀眼的白光,则H为镁;E为黑色粉末状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F,F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结合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E为碳,F为二氧化碳。(1)B、G的化学式分别为:MnO2、CaCO3;(2)①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④

是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3)图中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

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辽宁省营口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__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D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_______。

【答案】 氧气 一氧化碳 2H2O2 二氧化锰 2H2O+O2↑ C+O2点燃 CO2 金刚石,石墨

【解析】(1)A、B、C、D、E、 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C是氧气,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所以D是碳,所以E、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F会与水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氧气,F是一氧化碳;(2)A→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

2H2O+O2↑;D→E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

CO2;(3)碳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金刚石、石墨。

4.【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1)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请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C_____,E_____.

(2)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_____,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写出CuO+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 O2 C CO CH4 干冰 人工降雨CuO+H2

Cu+H2O

5.【 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上学期期末考试】A、B、C、D是四种含碳元素的纯净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和D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转化。请回答。

(1)A→B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 (2)C→D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_____ 。

(3)B和D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 _____ 。

【答案】 CH?2O点燃2HO?CO 化合反应 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4222????【解析】A、B、C、D是四种含碳元素的纯净物其中A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则A是甲烷(CH4)。B和D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的相对分子质量,则B是二氧化碳(CO2),D是一氧化碳(CO)。C既能转化为B,也能转化为D,则C是碳。(1)A→B是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 点燃 2H2O+CO2;(2)C→D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3)B和D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6.【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2018届上学期期末考试】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己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F为黑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经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F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E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CuO CO2+C 2CO Fe+CuSO4=FeSO4+Cu Fe2O3 + 3CO 2Fe + 3CO2

7.【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 (2)写出由物质B转化为物质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检验气体A的方法是(写出检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

【答案】 O2 CO 2CO + O2 点燃 2CO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8.【福建省漳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A、B、C和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为固体单质,B、C 为氧化物,且B 为有毒气体,D是碳酸。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由物质A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物质C中混有少量物质B时,可将混合物通入_____除去物质B。

(3)写出物质C 与固体过氧化钠(Na2O2)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由此,你认为过氧化钠可用于_____。

【答案】 2C+O2

2CO 灼热的氧化铜 2CO2+2Na2O2=2Na2CO3+O2 制取氧气

【解析】本题是框图式推断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A、B、C和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 为有毒气体,故B是一氧化碳,其中A 为固体单质,能生成一氧化碳,故A是碳,碳能生成氧化物C,故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D能相互转化,D可能是碳酸,代入框图,推断合理;(1)A是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K12小学初中高中

2CO;(2)C是二氧化碳,混有一氧化碳,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灼热的氧化铜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使用灼热的氧化铜除去;(3)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因此可以使用过氧化钠制取氧气。 9.【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四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气体单质,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金属单质,E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试回答:

(1)若F为一种有毒气体,则B与F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与F之间发生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反应E→C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固体有黑色变成红色 C+2CuO于灭火

【解析】本题是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A、B、C、D、E、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E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钙和C可以相互转化, C是二氧化碳,D为红色固体单质,B为黑色固体,B和F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F可以是碳或一氧化碳,B是氧化铜,A会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所以A是氧气,将假设代入框图,经过验证,推导正确;(1)若F为一种有毒气体,则F为一氧化碳,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现象为固体有黑色变成红色;(2)若B与F之间发生置换反应,则F为碳,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Cu+CO;(3)反应E→C是由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和水或碳酸钙高温分解

Cu+CO 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

CaO+CO2↑ 用

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高温CaO+CO2↑ ;(4)C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10.【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检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电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钙(CaC2),遇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热量,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答案】 CO2+Ca(OH)2=== CaCO3↓+H2O CaC2+2H2O=== Ca(OH)2+C2H2↑

11.【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三模】下列是初中化学的3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说明实验①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 (2)说明实验②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实验③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答案】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通过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可以判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本题考查了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实验A的实验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通过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可以判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是加热铜片温度,隔绝空气(或氧气);(3)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2.【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有人在冬天外出烧烤后,把仍有木炭及火星的烧烤炉放在汽车的车尾箱,结果开车不到30分钟,车上的人都感到不适并伴有中毒迹象,经检查发现原来是车尾箱内的烧烤炉中的炭“死灰复燃”。 请回答:

(1)烧烤炉中的炭“死灰复燃”的主要原因_____,导致中毒的物质是_____。 (2)车尾箱内存放的灭火器最好是_____(填字母)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A.水基型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 木炭与火星接触,温度慢慢升高,当达到木炭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一氧化碳 B

13.【山东省莒南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如下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你学过的含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_____ (2)转化①和②都可以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转化③常用于冶炼工业,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涉及的反应是如图所示转化中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转化⑥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Fe2O3+3CO

2Fe+3CO ⑦ 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解析】(1)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是碳的不同单质,由于构成他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2)碳与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碳,碳与不足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一氧化碳,故与氧气的浓度有关;(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石蕊试剂变为红色,故涉及的转化是

⑦;反应⑤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14.【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在研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引发了下图所示的探究活动(图中小花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并晾干)。

(1)该活动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2)实验C所验证的猜想是_________。 (3)实验A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CO2使紫色石蕊变红 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解析】(1)A.喷稀醋酸,观察干燥石蕊纸花的颜色变化。B.喷水,观察干燥石蕊纸花的颜色变化。C.直接放入CO2中,观察干燥石蕊纸花的颜色变化。D.喷水后放入CO2中,观察干燥石蕊纸花的颜色变化。由此可知,该活动所探究的问题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2)实验C是将干燥的石蕊纸花直接放入CO2中。故实验C所验证的猜想是:CO2使紫色石蕊变红;(3)实验A是向干燥的石蕊纸花喷稀醋酸。故实验A的作用是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15.【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共享单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大家的喜爱。

(1)上左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2)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4)保护共享单车的措施之一是防止其锈蚀,其中链条常采用的防锈方法是__________

(5)共享单车中有些部件是由钢铁制成的,右图是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模拟实验,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学方程式是________;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 【答案】 ①或③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 8∶1 在链条上涂油 3CO+Fe2O3理尾气

2Fe+3CO2 没有处

16.【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方案如下。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向饱和 的NaOH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乙中无明显 现象 甲中有气泡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②滴入稀盐酸 浑浊 (1)实验操作①中,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如果将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换为氢氧化钠水溶液,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目的。

【答案】 2NaOH+CO2=== Na2CO3+H2O 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 证明甲中有Na2CO3生成 能 【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分析解答;(2)根据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分析碳酸钠的溶解性;(3)根据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分析实验目的;(4)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解答。(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实验操作①中,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3)应为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操作②的目的是证明甲中有Na2CO3生成;(4)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如果将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换为氢氧化钠水溶液,能完成实验目的。

17.【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方案如下。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向饱和 的NaOH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乙中无明显 现象 甲中有气泡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②滴入稀盐酸 浑浊

(1)实验操作①中,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如果将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换为氢氧化钠水溶液,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目的。

【答案】 2NaOH+CO2=== Na2CO3+H2O 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 证明甲中有Na2CO3生成 能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18.【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如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 ______ 、 ______(填化学式)。

(2)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会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 (3)若丙中装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 .

(4)若装置丁中放置的是高低不同燃着的蜡烛,发生的现象为 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 ,化学性质有 ______ .

【答案】 大理石(或石灰石) 稀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的大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1)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4)通入二氧化碳,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19.【 山东省德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成的气体产物的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一氧化碳。并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Ⅰ.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Ⅱ.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请你分析并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请你说明理由:_________ ;___________ ;

(2)假设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时,停止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试管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严谨 气体产物可能是 CO和 CO2的混合物 C + 2CuO高温2Cu + CO2↑ CO2 + Ca(OH)2 = CaCO3↓+ H2O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在试管①中用足量稀盐酸清洗。 【解析】(1)该同学的猜想不严谨,因为还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 + 2CuO

Cu + 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

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 + Ca(OH)2 = CaCO3↓+ H2O;(3)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而该实验装置没有进行尾气处理,故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4)反应结束时,为防止液体回流导致试管炸裂,需要先将导管从试管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5)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休生成物,该物质是反应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故可以采用盐酸清洗试管①。

2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18届九年级期末】图A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 图A并不完整,请你将此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___。

(3) 小光认为B图中软塑料瓶变瘪,是因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_________气压______,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软塑料瓶变瘪。小军认为此实验能得出CO2能溶于水的结论,但无法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

(4) 为了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你认为接下来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实验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则可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答案】 CaCO3+2HC====CaCl2+CO2↑+H20 补固体、液体、液面、气泡、玻璃片 减少 变

小 由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有新物质(H2CO3)生成(或CO2溶于水也会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因此不能证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等)(合理即可) 向变瘪的塑料瓶里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由紫色变红色(合理即可)

CaCO3+2HC====CaCl2+CO2↑+H2O;

(2)容器要有药品,长颈漏斗要形成液封,要有气泡;集气瓶口有玻璃片;完整装置图补充如下:

;(3)B图中软塑料瓶变瘪,是因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小,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软塑料瓶变瘪;小军认为此实验能得出CO2能溶于水的结论,但无法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结论,他的理由是:由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有新物质(H2CO3)生成(或CO2溶于水也会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因此不能证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等)(合理即可);(4)为了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设计和操作实验:向已变瘪的塑料瓶里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则可以证明二者发生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了反应。

K12小学初中高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1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