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和水循环

更新时间:2024-03-22 19:4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1.明确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两项要求:①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②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本节课时为两课时。

(一)课时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具体如下: 一、水圈

1、 定义:水圈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 连续而不规则 的圈层。 2、 地球上的水量和形态:

1) 3/4“水的行星”

2) 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3) 按空间分布分 海洋水 96.53%------主体

大气水

陆地水 3.5%

读课本图表,注意突出:该表说明水储量的对比关系,淡水量少------合理利用淡水和节约淡水很重要。

4) 按水的性质分 咸水

淡水 2.53%(可利用的约占淡水的0.3%)

第1页 共16页

3、 地球上水的重要性:

①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②水中环境的塑造者(塑造地表)

[过渡] 翻看课本P.72练习题降水与纬度变化有何关系?上升、下降气流是如何制约降水的?------从图可知,降水分布与纬度有关,而降水又与气流关系密切,显然大气环流的作用使水分得以循环 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真的到海不复还吗?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分析:

1、概念:自然界中的水在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通过各种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从图可知:组成地球水圈的各种水体不是弧立的,而是有联系的,这些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及地下径流等环节相互沟通,根据发生领域的不同可以把水循环分类: 2、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大循环 内陆循环 海上内循环

注意分析并讲清各种水循环的具体组成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

移 ;②通过各种水体的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形成。③水循环对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的调节作用。

三、河流水源的补给①雨水的补给;②冰川水的补给;③其他补给类型(地下水、季节性积

雪融水、湖泊水补给等)。 练习

1、水循环学说认为( )

A.水循环指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三态变化 B.水污染可以依靠水循环完全解决

C.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形式 D.水循环是岩石圈中化学元素迁移的动力 答案:C、D

2、地球上各种水体中,最主要的是

A.海洋水 B、湖泊水 C.冰川 D、地下水 答案:A

3、下列河流径流图中,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是( )

第2页 共16页

答案:B

4、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并回答:

(1)完成A、D、C三处箭头。

(2)填写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 B C D E F G 。

(3)图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主要是(填字母) 。

(4)图中水循环量最大的是 对人类最有意义的是 。 (5)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

答案:(1)A↑C←D↓(2)A河湖蒸发 B大气降水 C水汽输送 D海面降水 E海面蒸发 F地表径流 G地下径流 (3)ECBFG (4)海上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 (5)太阳辐射 板书设计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降水⑧植物蒸腾和蒸发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课时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课程标准从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舍弃了关于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如温度和盐度),只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

第3页 共16页

一——洋流。

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仔细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此外还有“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让学生在此图上绘制洋流分布图)

本条“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第三,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 具体内容:

教学过程要注意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自然衔接,紧凑合理,活动安排丰富适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依据学生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安排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尽量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充满信心地学习新知识。因此,我首先提出了有关气旋、反气旋等问题让学生回答,作鼓励性评价后,引出新课题。

第二环节 新授内容

(一)洋流的成因和分布 本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务求弄懂,为此可通过设计动画来进行分析讲解。

1、 洋流的成因

课文对洋流的成因只介绍了主要形成原因及动力原因,根据形成的主导因素将洋流分成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具体分解不多,因此需要借助地图册补充部分知识将密度流、补偿流扩展讲解一部分,加深理解。

2、 洋流分布规律

第4页 共16页

洋流分布规律的掌握需要从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动力所在进行分析得出。 第一 复习全球风带的纬度位置、风向,教师课件展示对应风带的位置形成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海区洋流模式图的流向、洋流性质、大洋东西两岸寒暖流的分布。

第二 学生动手在印制的练习图上进行巩固练习。 第三 教师展示世界海陆分布轮廓图,引导学生按照洋流的形成原因,结合洋流模式图,以太平洋为例师生共同画出北太平洋中低纬环流系统,著名洋流名称。

第四 学生动手画出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和南太平洋环流系统。

第五 师生集体完成了太平洋洋流系统后,每个同学在练习图上将大西洋、南印度洋的环流系统完成好。

第六 北印度洋应该在季风控制下,应该形成怎样的洋流呢?分析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教师以引导分析的方式导出季风洋流的流向,冬夏季节不同,冬季形成逆时针流向,夏季形成顺时针流向。

第七 学生讨论、巩固掌握时间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流经海区气候的影响可通过动画(演示),再现温带海洋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热带雨林气候、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分析两种性质洋流对其产生的影响。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演示),动画再现四大渔场所在的位置,学生回答其成因。 3、洋流对航运的影响。

4、洋流对海域污染影响的两面性。 巩固练习

为掌握复习效果,训练学生做题速度,贯彻巩固性原则,可编制练习题一套,让学生当堂完成(演示),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矫正深化。

1、下面哪两条洋流相遇,形成了纽芬兰渔场?( )

A、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 B、北冰洋南下冷海水和北大西洋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和西风漂流 D、北大西亚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第5页 共16页

2、关于某些洋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风漂流属于密度流 B、赤道逆流是风海流

C、北赤道暖流是补偿流 D、秘鲁附近海区有上升的补偿流

事实描述1990年5月的一天,在美国西部华盛顿州海滩漫步的人们突然发现,成千上万种颜色和尺码的运动鞋向岸边漂流过来,人们从运动鞋上商标说明中得知是韩国制品。原来有一艘韩国贷轮在西北太平洋遭到风暴,贷轮上的集装箱破损,运动鞋散落水中。

3、阅读练习 (1).出事之后,韩国派出飞机搜索情况,飞机应该朝着出事海域的 方向去寻找。 (2).运动鞋是由 洋流漂到美国华盛顿州海滩上。研究专家预测这些运动鞋将由 洋流向 漂到夏威夷,那些没有下沉的运动鞋还会由 、 洋流漂回韩国。你认为这些运动鞋是否有可能漂到阿拉斯加州海滩?

(3)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海域一油轮触焦破裂漏油,这对海洋生物有何危害? (4).加拿大、俄罗斯、日本、中国四国中, 两个国家沿海可能受上述油污染的危害,尤其是 渔场,这是受 、 洋流影响结果。

参考答案(1)、东方 (2)、北太平洋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西南 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 可能顺着阿拉斯加暖流漂来 (3)、油脂粘在海洋动物身上或吸入体内会使它们生病;油膜会隔绝大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使海水缺氧,水生生物会窒息死亡;水中阳光缺少,水温升高,生态环境恶化 (4)、俄罗斯、日本、北海道、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

4、下图是某大洋环流局部图,请回答:

(1)若AB线是30°纬度,那么这个海域位于 半球(南或北),甲、乙、丙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洋流:甲 ,乙 ,丙 。如代表印度洋,则丙为 流,乙为 流,甲为 流。如代表太平洋,哪处可形成著名渔场,其原因是 (2)若AB线是60°纬度,那么这个海域位于 半球(南或北);从性质看,甲是 (寒或暖)流。

答案:(1)南 暖 寒 寒 西澳大利亚寒流 西风漂流 厄加勒斯暖流(或马达加斯加暖流)丙处可成渔场,上升流把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表面(2)北 寒

5、下图为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条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 、 ,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 和 ,它们分

别是 风带和 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2)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区海水盐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

(3)图中③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a和 的交汇处,世界

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日本的 等。

(4)若①处海区有一巨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 ,这种现象表明保护海洋环境需要 。

(5)若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远航,从A到B,又返回A,请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航行方向,并指出整个航程顺次利用的盛行风的名称是 ,洋流名称是 。

第6页 共16页

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a c中纬西风 东北信风(2)②①④③(3)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4)加快了海水污染的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国际协作(5)东北信风 西风 加那利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与②相比,盐度高的是 ,原因是 。

(2)用字母填注沟通印度洋和红海的曼德海峡,海峡表层海水自 流向 ,底层海水从 流向 ,原因是 。

(3)此时北印度洋海域盛行 风,判断依据是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 气团控制,天气 。

(4)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到香港、雅典、伦敦,那么船从上海到香港的途中是顺风还是逆风?是顺水还是逆水?为什么? 。 (5)香港到雅典经北印度洋时顺风还是逆风?顺水还是逆水? 。 (6)货船在雅典停靠时,是否可能会遇上阴雨天气?为什么? 。 (7)雅典通往伦敦途经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水还是逆水?顺风还是逆风?为什么?

。 答案:(1)①附近有暖流经过(2)印度洋 红海 红海 印度洋 两洋的密度不同(3)东北 洋流及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冬半年 极地大陆 寒冷干燥(4)顺风 顺水 冬半年受东北风(偏北风)影响(5)顺风顺水 北印度洋冬半年逆时针方向流动(向西流)(6)可能 此时地中海沿岸处于温和多雨的季节 (7)逆风逆水 受西风带、密度流的共同影响 7、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洋流

① ② ③ (2)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中按性质分属于暖流的是 ,是属于寒流的是 。 (3)按成因分①②③④洋流中属于补偿流的是 ,属风海流的是 。

(4)假若图中海域为大西洋,则A处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之一的 渔场,它是由 和 两条洋流交汇而形成的。

(5)假若图中海域为太平洋,请用字母B标出太平洋东部另一世界著名渔场之一的大概位置。

答案:(1)①赤道逆流②北赤道暖流③西风漂流(2)①②、③④(3)①④、②③(4)纽芬兰 墨西哥暖流、拉布拉多寒流(5)图略(秘鲁渔场) 板书设计

一、洋流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二、洋流分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布规律 南极环流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对气候

三、洋流的对海洋生物 影响 对海洋污染

对航海

第7页 共16页

水圈和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的组成、水体及水圈的特点; 2、认识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意义; 3、掌握洋流的概念、形成、分布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是熟悉各种水体的储量;

2、根据“水循环示意图”比较三种水循环的差异。

3、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认识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联系世界气候、渔场,分析洋流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加深水资源有限性的认识; 3、增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2.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2-3课时(拓展讨论可根据课时和学生情况安排)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比较、读图分析与教师的引导、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板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8页 共16页

复习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复习四大圈层,说明今天开始研究水圈

板书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概念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水的运动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情景:多媒体展示新闻

新闻1 杭州4月7日电 记者陈穆商报道:浙江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亿立方米,近年来却出现了用水困难。专家预测,随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矛盾还将会进一步加剧,到2010年浙江水资源需求缺口将达到55亿吨,占当年用水量的16.8%,2020年缺水67亿吨,占当年需水量的18.3%。被称作“水乡”的浙江为何出现如此严重的用水困难?

新闻2 据报道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新闻3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姚润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课本材料 “地球表面71%被水面所覆盖,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讨论1:见书图2-3-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根据课本思考这所反映的情况矛盾吗?为什么?

2、水圈的水体组成

水圈是由不同状态、不同分布空间、不同矿物质含量的水体组成的。 说明海洋水是咸水及淡水资源的含量。(自然原因)

但也有人为原因。分析浙江省水利厅水政资源处处长祝永华说,浙江不是“没有水”,而是“有水但没水喝”。

(联系实际)我县这种问题存在吗?

讨论2 :作为学生,我们平时应如何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

讨论3: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只有海洋水是咸水,陆地水全是淡水,淡水中湖泊水、河水比重最大。对吗?为什么?

实际上,陆地上的地下咸水和湖泊咸水是咸水,冰川是淡水主题,但不易利用,地下淡水、湖泊淡水、河水容易利用。

例1 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第9页 共16页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地球上各种水体所占的比例。 答案:D

(转折导入)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吗?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板书) 1、水循环的概念(看书自学)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水循环过程 思考: (1)发生的领域

(2)主要环节 (学生讨论回答)

(课堂活动)让学生一画一幅海陆间大循环的示意图(草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再让另一学生对他的作业进行批改。如有不合理的进行修改。

多媒体总结

3、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循环 发生流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水循环环节 作用 蒸发、水汽输送、凝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结、降水、地表径流、源得以更新,是最重要的下渗、地下径流 类型,又称大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蒸发、凝结、降水等 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少 拓展讨论1:陆上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海洋只有海上内循环。对吗?为什么? 陆上内循环是指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循环,它既发生在内流区域也发生在外流区域。外流区域既有陆上内循环也有海陆间循环。海洋水既参与海上内循环,有参与海陆间循环。

例2 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

A、塔里木河 B、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解析: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只发生在内流区域,不参与海陆间循环,天山冰雪融水也只发生在内流区域,未登陆的台风只限于海上内循环,只有长江东流入海,直接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答案:C

拓展讨论2:引导学生讨论目前人类主要从那些方面对水循环施加影响?

第10页 共16页

(时间尺度: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如修水库和植树造林;空间尺度: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

4、水循环的意义(学生看书自学)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其意义有三点:

1)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传输得以转化。 3)水循环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引导学生讨论4 :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的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缺水或水质性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把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的字母填入方框内相应位置。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 d、降水 e、下渗 f、水汽输送 (2)此系统代表的是 循环,又称大循环,此循环能使 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3)下列地理事项中,直接参与图示类型水循环过程的有( ) A、黄河水注入渤海 B、天山冰雪融化 C、未登陆的台风 D、亚洲东部的夏季风 例3 完成方框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② ③ ⑤ ④ ⑥ 海洋 ① 解析:由图可知,海洋是水循环的源地,也是水循环的归宿,而且海陆间循环的环节较多,由此确定该系统为海陆间循环。天山处在内流区域,它的冰雪融化后没有最终流入海洋;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气旋,未登陆的台风只参与了海上内循环。

答案:(1)a-① b-⑥ c-① d-③ e-④ f-② 课本活动

看图2-3-4和2-3-5:

讨论:比较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和异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提示:根据坐标分析影响因素 河流一年中哪几个月的流量较大 什么原因 图2-3-5中1、2、11、12月份有何异常,为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幅图反映的是处于干旱地区的河流(大多为内流河)的水源补给状况。处于干旱

第11页 共16页

地区的河流,由于降水较少,水源主要靠高山、高原上的冰雪、冰川融水来补给。而冰川融水量的多少,与气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气温升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河流的流量就会增加。所以,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句谚语:天越旱,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图中1、2月份是空白,说明气温在0℃以下,山上冰雪冻结,河流断流或封冻。

例4.读“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关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条河流的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是 。

(2)这条河流的丰水期出现在 (季节),原因是 。 (3)关于这条河流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地中海气候分布一致 C.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B.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一致 D.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4)这条河流在地球上水循环过程中参与的是 循环类型。这种水循环可以使 。

答案:(1)降雨量 大气降水 (2)夏季 降水量大 (3)BD

(4)海陆间大循环 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多媒体展示

材料1、在十年前,日本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日本以东的洋面播撒了大量的带有颜色的物质。大约五十天以后,这些带有颜色的物质在美国旧金山以西的洋面出现了。这一有趣的实验说明什么 ?

材料2、在科学幻想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1864年7月36日,正在苏格兰附近航行的一只游艇,偶然捕获一条鲨鱼,在鱼肚子里发现了一个瓶子。人们好奇地打开瓶子,又发现里面有张纸,分别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写着内容相同的事。原来这是两年前一艘失事的船发出的求援信,后来,按照信中标明的位置,果然找到了失事的船长。

第12页 共16页

材料说明海水的什么特性?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世界大洋的海水是连续运动的整体。 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洋流的概念及热力分类(学生自学)

洋流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讨论5 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在不同纬度的海区,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拓展讨论3 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是暖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是暖流。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还不一定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学生阅读知识窗

这部分内容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1. 洋流按成因的分类

2.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因素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转)下面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中的两幅图形;来掌握全球洋流分布规律,

一、

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1.看图2-3-6思考洋流的流向和盛行风向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洋流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 多媒体展示世界洋流图

①以太平洋为例,说明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有什么规律?并说出具体的洋流名称。 提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②南半球横贯三大洋的西风漂流和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被折断? 提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

③观察北印度洋海区有什么特殊情况?并分析原因。. 提示:季风和北印度洋的面积

多媒体总结:

1.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有呈反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第13页 共16页

其形成过程接上:北半球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到达大洋东岸时, 3.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属寒流,是由于该地区海面广阔,受来自南极大陆极端寒冷的东风气流影响而变成冷性的,并且是全球热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

(承转)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组成要素和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作为地球水体的主体海洋水的运动必然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画洋流模式图)

图3-18

例题5、读图,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课件:世界气候和洋流分布图

①、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大的原因?世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还是西岸?为什么?

②多媒体展示:新华社莫斯科11月28日电(记者熊伊眉)俄罗斯4大石油公司27日就建设一条从西西伯利亚油田至俄北部摩尔曼斯克港的石油管道。摩尔曼斯克港是俄罗斯北方地区唯一的深水不冻港,它将被建成能够停泊大型油轮的石油码头。北纬 69.0 度, 东经 33. 度。分析原因。

第14页 共16页

2、找出图中寒、暖流交汇的位置,分析寒、暖流交汇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3、在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大量的原油泄漏和燃烧,导致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海水污染,对周围海域海洋生物的生存形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危及我国和日本沿岸的渔业生产:对虾产量锐减,贝类养殖几乎瘫痪。为什么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污染,会影响到我国和日本沿岸的渔业生产?

4.提问: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这是为什么?

(说明洋流的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 例题6、右为“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abc三条洋流的名称分别是

,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

是 风带和

和 ,它们分别

风带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渔场,它位

(2)图中③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于a和 还有日本的

等。

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于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

[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总结、梳理本课知识,锻炼学生总结、梳理知识的能力

课后作业:

1.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海岸线漫长,但巴伦支海沿岸是其最大、自然条件最好的海军基地,水温较其他北冰洋沿岸偏高。请分析原因。

【答案】 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海岸线虽长,海域虽广,但绝大部分满布坚冰和更加危险的浮冰,除破冰船外,其余船只行动维艰。而巴伦支海北侧和东侧由于岛屿护卫,使海冰难以逾越,西侧岛屿较少,易于与外洋沟通,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为之送来大量既温暖又较咸的海水,使巴伦支海的水温比周围北冰洋高,成为整个北冰洋的“暖池”,巴伦支海南部成为整个北冰洋惟一不冻的海域。

2.为什么撒哈拉沙漠会延伸到西海岸?

【答案】 撒哈拉沙漠面积广大与其位置有很大关系。北回归线穿过该区,使得该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加上干旱的东北信风从陆地上吹来,因此沙漠面积广大,西海岸的加那利寒流更加剧了沿岸的干旱程度。

3.欧洲历史上的奴隶贸易,多采取三角航程。出程:由欧洲西部沿海港口至几内亚湾沿岸,依靠东北信风,顺加那利寒流南下;归程:从非洲几内亚湾,顺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到美洲,再顺北大西洋暖流和中纬西风返回欧洲。试评述其合理性。

【答案】 由于当时用以贩奴的航船都是帆船,对风向和洋流流向的依赖性很强,所以欧洲的奴隶贸易,多采取三角航程。

第15页 共16页

第16页 共16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78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