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20 16:43: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夹具

一.机床夹具概述

1.机床夹具的作用 ①保证加工精度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 ④改善劳动条件、保证生产安全

2.机床夹具的分类

按应用范围: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夹具、成组夹具、组合夹具、随行夹具

按使用机床:车夹具、铣夹具、钻夹具、镗夹具、磨夹具等 按动力源:手动、气动、液压、电动、磁力、真空等

3.夹具的组成 ①定位元件——确定工件的正确位置

②夹紧装置——保证工件正确位置不变。

③对刀及导向装置——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 ④夹具体——基础件

⑤其他装置或元件——如分度装置,联接元件等。

二.工件的定位

定位——加工前,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某一正确的位置

夹紧——使工件保持正确位置,不受力的作用而位移,要将工件压紧夹牢 装夹=定位+夹紧 1.工件定位的方式

(1)直接找正定位——生产率低,精度→工人技术——单件小批或位置要求高

定位基准——所找正的表面

(2)划线找正定位——精度低——单件小批,复杂件,毛坯精度低

定位基准——所划的线

(3)夹具定位——生产率高,定位精度高,成批及大量生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2.工件的定位原理

(1)六点定则——用空间合理布置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误解:①工件被夹紧,就定位了——并没有保证一批工件的一致位置。

②工件定位后,反方向可移动——定位面与定位点应保持接触

(2)限制工件自由度与加工要求的关系

①完全定位——六个自由度全部限制 ②不完全定位——限制的自由度<6

③欠定位——该限的自由度没有限——绝不允许

④过定位——重复限制一自由度——一般不允许

正确处理:危害——定位不稳,安装困难,工件或夹具变形

措施——去除过定位,修改结构

特殊——可用过定位—提高定位稳定性和结构刚度,简化夹具

前提——提高工件定位面、夹具定位面的相互位置精度

★注意:理论上要限制的自由度——按加工要求确定——不欠定位

实际上所限制的自由度——多于理论要求的——不过定位

为承受切削力、简化夹具结构

3.定位元件——基本要求 ①足够的精度

②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 ③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④工艺性好

(1)平面定位

1)主要支承——限制自由度

①固定支承——支承钉——球头——毛坯面

齿纹——侧面 平头——已加工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支承板——光——侧面、顶面

斜槽——底面

非标支承板——如圆环

②可调支承—— 一批工件调一次——限制自由度 ③自位支承(浮动支承)——只定1点

2)辅助支承—— 一个工件调一次——不限制自由度——提高刚度

(2)孔定位

1)圆柱销(定位销)——短销——定2点 长销——定4点

2)圆柱心轴——间隙配合心轴——定心精度低——和端面联合定位

过盈配合心轴——定心准确、装卸不便——精加工 花键心轴——花键孔定位

3)圆锥销——定3点

4)圆锥心轴(小锥度心轴)——定5点

(3)外圆定位

1)V形块——短——定2点 基准是检验心轴的中心

长——定4点 ①对中性好 活动——定1点 ②非整圆表面定位

2)定位套——定心精度低,已加工面定位 3)半圆套——大轴件、不便轴向装夹的零件 4)圆锥套——反顶尖

(4)组合表面定位(一面两孔)——支承板——x、y、z

菱短圆柱销——x、y

短削边销——z

安装——削边方向垂直于两销连线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三.工件的夹紧 1.夹紧装置的组成和基本要求

(1)夹紧装置的组成 1)力源装置——产生夹紧原始作用力

2)中间传动机构——①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②改变作用力的大小 ③起自锁作用

3)夹紧元件——最终执行元件

(2)对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 ①不得破坏定位

②力适当,不移动、不振动,不损伤、不变形 ③操作方便,迅速省力

④结构简单,工艺性好,标准件,自锁性

2.确定夹紧力三要素的原则——三要素——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1)夹紧力作用点、方向的确定 ①应指向主要定位面

②夹紧力应落在定位支承范围内 ③夹紧力应尽量靠近加工面 ④夹紧力应作用在刚性好的部位上 ⑤夹紧力最好与切削力、重力方向一致 (2)夹紧力大小的估算

受切削力、重力、离心力和惯性力等的作用——力(矩)平衡 建立力学模型,求出切削力,在最不利的瞬时,求夹紧力大小。 为了保证夹紧可靠,再乘以安全系数

FJ = K F′ 一般K =1.5~3,粗加工取大值,精加工取小值。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四.夹具与定位误差分析 1.夹具的误差分析

①工件在夹具上定位不一致——定位误差△D。

②刀具与对刀导向元件的位置不准确——对刀误差△T。

③夹具在机床安装不准确——安装误差△T。

④定位元件、对刀导向元件及安装基面三者位置不准确——制造误差△Z

⑤ 加工方法误差△G

△ D ≤

13

T

D T

22

A Z

22

G

2

≤T

2.定位误差分析

(1)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

1)基准不重合误差 B——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工序基准相对于定位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范围,△ B

2)基准位移误差 Y——定位副制造误差,定位基准相对于刀具在加工

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范围,△ Y

(2)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合成法)

① △ Y≠0、△ B=0时,则△ D=△ Y ② △ B≠0、△ Y=0时,则△ D=△ B ③ △ Y≠0、△ B≠0时,判断相关性:

若工序基准不在定位基面上,△ B与△ Y不相关,则 D Y B ④ 若工序基准在定位基面上,△ B与△ Y相关,判断方向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⑤ 若工序基准和定位接触点在定位基准的异侧,方向相同,

D Y B

若工序基准和定位接触点在定位基准的同侧,方向相反, D Y B

(3)各种定位方法的基准位移误差

① 平面定位 一般△Y=0

② 孔销定位 单方向位移, d

Y

D2

任意方向位移,△ Y = X max =Dmax d0min

③ V形块定位 水平方向,△ Y =0

垂直方向,△ Y =

d 2sin

2

【例】求加工尺寸A的定位误差。

解:① 横向上基准重合;纵向上基准不重合,且夹角α为45°

B icos 0.2cos45 mm 0.1414mm

② 平面定位,一般 Y 0,横向上定心夹紧, Y 0

③ D B 0.1414mm

【例】钻铰凸轮上的两小孔( 16mm),

定位销 22

0.021

mm,

求加工尺寸100±0.lmm的定位误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解:① 基准重合, B 0

② 孔销定位,单方向位移,夹角30°±15′,

y

D d0

2

cos

0.033 0.021

2

cos30

0.02

③ D

y

0.02mm<T/3=0.2/3≈0.067

【例】圆环工件,外圆 40

0.03

mm,内孔 250

0.02

mm,

内外圆同轴度φ0.02

欲钻小孔φ5,保证尺寸36±0.1mm

定位方案:① 图5.25b,以定位销 25 0.015mm定位(轴线垂直安放)

② 图5.25c,以圆定位套 400

0.03

mm定位(轴线垂直安放)

试比较两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

解:方案①:工序基准为外圆下母线,定位基准为内孔中心,基准不重合

△ B=δD/2+◎ =0.015+0.02=0.035

孔销配合,任意方向位移,△ Y=Xmax=0.035 mm

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不相关

△ D=△ Y+△ B=0.07mm>T/3=0.067mm。

方案②:工序基准为外圆下母线,定位基准为外圆中心,基准不重合

△ B=δD/2=0.015mm;

孔销配合,任意方向位移,△ Y=Xmax=0.06

工序基准在定位基面上——相关,判断方向性。——很难判断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改用极限法计算,直接求工序基准的最大位移量

△ D=Xmax=0.06mm<T/3=0.06mm。

∴ 方案② 好

3.减少夹具及定位误差的措施

(1)提高夹具的精度——提高定位元件、对刀元件及配合表面

与机床连接表面的制造精度,提高精度、安装精度

调整夹具,刀具与夹具位置,提高对刀精度

(2)减少定位误差——基准重合,误差小的定位方式(如定心夹紧装置等)

提高定位面与定位件加工精度,减少间隙,减少基准位移误差

(3)减少夹具的磨损——提高夹具易磨件耐磨性。可换装置,及时更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u3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