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更新时间:2023-03-08 06: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公育公养。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开办了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这是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教育机构。他所创立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他也因此被誉为幼儿园教育之父。

世界上第一所教育机构具有慈善性质。

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应当是适宜于儿童的教育。 中央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同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将学前教育单列一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

第二节 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家庭结构以及妇女的地位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经济与学前教育1教育先行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素质 3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与学前教育 政府职责是影响和决定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发展

质量的首要因素

第二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

(一)柏拉图 著作《理想国》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的观点

(三)昆体良更加重视教育与人的天性的关系,侧重从个人角度认识教育现象,关注课程和教法等具体问题, 二.学前教育思想的形成 *(一)夸美纽斯

《大教育论》被视为系统教育理论产生的标志

《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概述被誉为“儿童插图书的始祖”

(二)约翰·洛克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他提出了

“白板说”,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

(三)卢梭 《爱弥儿》集中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理念 (四)福禄培尔

主要思想 : 1.教育与儿童发展:(1)统一的原则

(2)教育顺应自然,坚持辩证的发展观

(3)创造性活动 (4)重视社会参与

2.儿童教育原则:(1)自我活动原则 (2)实物教学的原则 (3)游戏教学的原则 3.特色教育-----恩物的开发与应用 三.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变革

(一)蒙台梭利原则 1.尊重儿童天性发展的原则 2.直观教学原则 3.环境教育原则 4个别化教学原则 5.系统发展原则 (二)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基本观点:1.重视早期经验和亲子关系 2.幼儿教育应重视培养健全人格 3.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认知发展学派

1.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

不断重建的过程

2.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导幼儿发展

第二节 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代表人物 陶行知提出生活课程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课程 张雪门提出“行为课程”

二.社会转型时代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变化

1.学前教育观念质变与新型的个性教育观正在形成 2.课程目标:从“预设”走向“生成”,从“重物”转向“重人”,从“重教师”转向“重儿童”

3.课程组织由“分科教学”走向“活动教学” 4.课程评价取向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

第三章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五节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904年请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公布的学校教育制度。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四章 幼儿与教师

第一节 幼儿

一.幼儿的特性

(一) 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 (二) 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三) 幼儿是自主建构的学习个体 (四) 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程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以及与儿童有关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即对儿童是什么的回答,是一种认知认识,具有应然性和价值判断性。 (一)从观念的主体角度考察,儿童观的形态大致可归结为:社会法规形态的儿

童观、思想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

(二)从时间跨度上看,儿童观可分为古代儿童观、近代儿童观、现代儿童观。

现代儿童观主要为: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年颁布

反映了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和儿童应达到标准的合理期望。 (三)实施《指南》应遵循的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四.幼儿的基本权利 幼儿的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

第二节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角色主要是指幼儿教师所具有的与其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

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

一.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1、幼儿教师是幼儿生命的关怀者

2.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

3、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与引导者 4、幼儿教师是家长工作的合作者和协作者 5、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研究者。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1、幼儿教师工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幼儿教师劳动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3、幼儿教师劳动的整体性

4、幼儿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感染性“重要他人”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1、热爱、尊重和保护幼儿

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3、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4、广泛的实践知识。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1、观察与理解幼儿的能力

2、设计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4、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5、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实施能力

(四)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心理素质优秀

第三节 师幼关系

师幼互动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一.师幼互动的特征:1、教育性2、平等性3、情感性4、全面性与差异性。 二.构建积极

适宜的 1、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

师幼互动: (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2、师幼双方要善于关注对方、促进双向交流 3、适宜引导可以促进师幼双方有效的参与 4、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第五章 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第一节 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1.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

美诸方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全面发展:指幼儿的体、智、德、美等方面都应得到发展,不能偏废其中任

何一方面

和谐发展:通常指以幼儿的先天素质为基础,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

因势利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节 幼儿体育

一.幼儿体育的内容

1. 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1)为幼儿创建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 (2)合理安排幼儿的膳食 (3)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

(4)家长与幼儿教师应注意幼儿衣着的适宜性

2.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与安全教育 4.幼儿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治疗法

第三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特点: 1.直观形象性

2.生活性与问题性相结合

3.活动性和游戏性相结合

二.幼儿智育的实施途径: 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2.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和游戏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3.专门的智育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第四节 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原则: 1.正面引导与渗透相结合

2.方向性与多元化相结合 3.一致性与连续性相结合 4.自我构建性原则

第五节 幼儿美育

一.幼儿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幼儿美育的内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基本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保教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木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1、目地性与计划性

2、活动性与多样性。

*幼儿保教内容分为五大领域:健康领域 P296

语言领域 P297 社会领域 P298 科学领域 P298 艺术领域 P299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样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地、有计划地组织与指导及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1、基础性和生活性

2、游戏性和情景性 3、多样性和整合性。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创设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情境

2、设置开放性问题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予幼儿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鼓励幼儿主动亲近自然与社会。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反思: 1、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2、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3、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教学档案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录像、文字记录、教育笔记

第四节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一.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1、重复性与情感性的统一

2、自在性与制度性的统一 3、整体性

二.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与指导策略:1、合理组织日常生活活动的过渡环节 2、重视日常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3、将各领域教育融入到日常活动中

4、重视家园合作

*第五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1、保教并重原则 P332

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P334 3、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P336 4、三位一体原则

5、环境育人原则。

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的拓展与合作

第一节 家园衔接与合作

一.家园衔接的策略: 1、家庭为幼儿做好入院准备工作

2、幼儿园应为幼儿做好入园引导与适应工作 二.家园合作的策略:(常用的合作方式) 1.网络家园交流平台 2.家园多向互动沟通会 3.家长学校 4.母亲会所 三.幼小衔接的具体策略:P372 1.家庭的作用 2.幼儿园的作用

3.小学的作用 4.社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x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