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4 21: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前教育学 教案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学产生和演变的阶段

2.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重点、难点) 3.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 4.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

5.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重点:

1、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 2、识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 3、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

1、 记住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与基本思想 2、 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一、孕育阶段(16世纪以前) (一)中国

背景:在这一时期,学前儿童主要在家中接受早期启蒙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尚未产生。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属学前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其中以颜之推、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较为出色。 颜之推

1.家教著作《颜氏家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 2.家教思想

(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及早施教)

(2)要爱与教相结合(威严而有慈) (3)重视环境的影响(风化陶染)

(4)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博习致用)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1.重视蒙养教育 2.要求慎择师友 3.强调学“眼前事” 4.提倡正面教育 (二)国外

1.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主张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2.亚里士多德《政治论》

第一个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三)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 1.丰富性 2.实践性 3.零散性

二、萌芽阶段(16至18世纪初) 夸美纽斯 1.学前教育著作

《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第一本儿童插图书 2.学前教育思想

(1)论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2)提出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

(3)强调多给儿童活动机会,认为游戏最适合儿童,重视感观训练,主张直观的教学方法

卢梭《爱弥儿》 1.顺应自然,儿童本位 2.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

3.儿童应通过做事来学习,使他对知识的学习有直接的体验 4.对儿童实施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1)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 (2)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 (3)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

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 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

19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开始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陈鹤琴: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创立活教育理论

(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五指教学法

五指教学法将课程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等五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主张“中国化”、“平民化”的学前教育 2.提出“生活教育论”

3.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的首创者

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二)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 主要贡献: 1.首创幼儿园;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

3.系统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著有《幼儿园教育学》(1862年)、《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年)即《幼儿园书信集》等书。 4.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 蒙台梭利

1.提出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 2.总结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重复练习与自由选择 3.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了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 4.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 (三)初创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针对性、系统性、理论性。 四、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之后)

(一)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特点:理论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一、研究对象 (一)学前教育现象 (二)学前教育规律 (三)学前教育理论 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 (三)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四)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 (五)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 三、学习学前教育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拓展和利用相关学科知识

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识记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功能与学前教育效益的基本类型 3.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与效益(重点)

4.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与效益 教学难点:

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

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教育的功能在学前阶段的应用,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还包括学前教育的衍生功能。

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 1.领先性 2.广泛性 3.对象性 4.发展性 5.延后性

三、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一)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1)是由学前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2)保育具有的新内涵:大健康观

(3)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1)婴幼儿具有巨大发展潜能

新生儿已经有初步的感知觉、记忆,新生儿最早的记忆是妈妈抱着吃奶的姿势,出现心理现象的最早时间可以提前到孩子出世之时,甚至更早。表现为: A、对光和声音刺激的感受性 B、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化的能力 C、强烈地渴求与成人的交往等 (2)人的发展具有关键期

关键期: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从动物的心理研究中提出来的学前期是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如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2-3岁,这个阶段儿童学习口头语言非常快,如果让儿童生活在外国,用不一年就能学会日常口语。视觉发展关键期:0-4岁,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斜视儿童在4岁之前容易矫正。 (3)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家庭功能。 四、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一)提高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让每一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越来越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幼儿教育政策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二)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

学前教育的跨学科性、综合性很强,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多、难度大的特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协调机构或机制。 (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其途径: 1.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重见习与实习的比重等

2.教育机构:园本培训、专家引领、课题研究、交替上课、案例分析、质量监控等 3.教师本人:通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同伴互助等方式 (四)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

国家财政应该有学前教育的单列经费。政府的出资主要应该办好两件事:

1、举办一定数量的幼儿园;

2、扶持城乡弱势家庭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政府出资办幼儿园,可以引导整个事业的健康发展,体现政府对社会事业的干预和补偿。 (五)多渠道办托幼机构

我国应该贯彻政府、集体、个人一起上,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提倡和支持举办家庭托儿所,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七)为学前教育立法

近十几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但相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全国性法律而言,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2、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3、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重点:

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等传授给儿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 (一)家庭教养方式:溺爱

子女表现的特点:比较不成熟、任性、责任感低、附和朋辈、欠缺领导能力 (二)家庭教养方式:专制

子女表现特点:依赖性强、自信心较低、社交技巧较差、好奇心不强 (三)家庭教养方式:民主 管教特点:

1、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 2、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 ; 3、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 子女表现特点:

情绪稳定而乐观;,性格外向;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家庭教养方式:放任 管教特点:

1、不向儿童提什么要求,与儿童沟通不多 2、父母任孩子自由、不受约束地发展 子女表现特点:略 美国合格父母10条标准 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 2.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 3.父母之间互相谅解 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 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 7.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 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

9.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气 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模仿、认同以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模仿学习的实验

班杜拉首先让儿童看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也学着成人榜样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

这说明,对模式的模仿或观察学习与道德行为的获得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1.模仿

榜样只有当它具备以下三种特征时,才能刺激儿童的模仿: 一是教师控制自己的需要、情感冲动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一种”威望” 二是教师真诚的关心、帮助、指导 三是类似性 2.认同

美国研究者认为,认同一般可以分成四种:模仿学习、禁令学习、认同强者、分享体验 3.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

启示: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孩子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主观认定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天生愚笨、后天偷懒、难以造就,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

(二)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

例如,脑重:出生330克,1岁 900克,3岁1000克,6岁开始接近成人脑重 。以后发育速度减慢。

脑的发育需要刺激

如: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

罗森兹韦格等(Rosenzweig et al.):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一组小鼠被饲养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丰富的环境条件包括:大的笼子,有小梯、轮子、小箱、平台等”玩具”。另一组小鼠则置于单调的环境条件下,每天除了定时有食物供应外,没有丰富的环境刺激。

80天以后,对两组白鼠分别进行解剖。解剖的结果是,成长于丰富环境的白鼠,大脑皮质更重,所含的蛋白质更多,大脑结构比成长于单调环境的白鼠要复杂得多,脑的化学物质也更为丰富。该研究充分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动物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 动物实验证明,在脑发育的某段时间里,脑视觉区若要得到正常发育,必须积累丰富多样的视觉经验。如果让一只初生小猫呆在黑暗中3-4天,脑的该区域就会退化,如果呆在黑暗中2个月,损伤就是永久性的。严重的刺激剥夺还会影响到整个大脑。家养的宠物与隔离喂养的动物相比,宠物的脑更重,密度更大(Greenough & Black, 1992)。

蒙台梭利认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 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2.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将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强调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投身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

一、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

(一)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 (二)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三)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积极态度 (四)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二、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包括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

广义的环境指学前儿童自身以外的,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前者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后者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则是指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二)幼儿园环境的类型

从环境的性质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主要分为两大类: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 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 (一)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熟悉的环境、舒适的环境、富有新意的环境、贴近自然的环境、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我国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 (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与特点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

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 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复杂性。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树立科学的儿童和教育观,就是要对学前儿童有真挚的爱,与学前儿童有良好的沟通,知道儿童的需要和想法,并让儿童理解教师的要求及标准。 (二)发展性原则

指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主要包括:情感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1.情感发展的需要包括:

(1)建立友谊的需要;(2)提供支持的需要;(3)给予理解的需要。 2.心理发展的需要: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是: (1)具体形象思维代替感知动作思维;(2)独立性倾向日益明显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强调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过程是学前儿童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具体要求:

1.避免教师中心主义 2.培养学前儿童的主体意识 (四)开放性原则

一是指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心态来设计幼儿园的心理环境。

二是指设计幼儿园心理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环境系统。 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一)创设优美、整洁的幼儿园物理环境,要求: 首先应该符合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

其次在环境的布置上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 (二)创设幼儿园成人之间和谐的精神环境

首先园长应该了解教职工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知人善用; 其次园长应该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科学的奖惩及管理制度;

再次倡导在教职员工间建立文明的行为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三)建立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师幼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并尊重儿童;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影响。 (四)建立学前儿童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1)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同时应采用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2)积极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尤其是集体游戏 (3)教给学前儿童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知识和方法

第三节 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设计

主要指的是幼儿园为满足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为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 以墙饰为例

指儿童在幼儿园内所能接触的所有墙体的环境创设 墙饰是幼儿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墙饰是幼儿园的脸谱 体现幼儿园教育理念 展示园所特色 儿童的“第三位教师”

墙饰创设的误区:;重美观精致轻实际功效;重教师布置、轻幼儿参与;长时间不更换。 墙饰陈设指南:注重实效;注重生成;注重关联;注重参与。

第七章 幼儿园教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幼儿园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明确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重点)

3、根据相关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明确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

2、根据相关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根据相关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

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

指导者、心灵的工程师、养护者、沟通社会的中介者、教师是研究者。 从时代要求看 从教育对象看 从教育过程看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

一、观察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内涵

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

(二)观察能力的作用 1.促进有效教学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观察能力的特点 迅速而准确 细致而深入 全面而客观

(四)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 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二、沟通能力

(一)沟通能力的基本构成 1.目光沟通 2.动作沟通 3. 语言沟通 4. 面部表情沟通 (二)教师的沟通技巧 1.熟记儿童的名字 2.选用适当的语言 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4.语调语速要适当 5.语气要和善 6.善于倾听

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三)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 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 三、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一)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内涵

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

(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 1.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2.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三)培养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 1.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 2.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 3.从事教学研究活动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一、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 (一)同伴互助的内涵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 对话,协作,帮助

二、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 (一)反思日记的内涵

“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二)反思日记的类型 1.自传叙事 2.教学叙事 3.生活叙事

(三)反思日记表述方式 1.叙事为主,夹“叙”夹“议” 2.基于生活,超越生活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环节

第八章 幼儿园的家庭与社区工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意义;

4、运用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合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运用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合作的方法。 教学方法:导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的家庭工作

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 案例: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捕、被判刑的。

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的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分析: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柏拉图

“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 ----马卡连柯

(三)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案例:书本是甜的

在犹太人的家里,小孩子稍稍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的。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可见,不同的家庭教育会对学前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适宜的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案例:撒切尔夫人的成长历程

撒切尔夫人5岁时,她的父亲罗伯茨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主见,用自己的大脑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撒切尔夫人早年生活清淡艰苦,家里没有洗澡间、自来热水和室内厕所,她没有值钱的东西,难得看一次电影或戏剧。这并不是罗伯茨没有钱,而是他执意为女儿创造一种节俭朴素、拼搏向上、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氛围。

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坚毅个性的培养,才使撒切尔夫人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英国首相、执政十二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与“撒切尔主义”的创始人。 家庭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影响日积月累地作用于儿童身心,并引起他们的行为反应,塑造出各个儿童特有的个性特征。 二、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必要性 教育目的的计划性与随机性 教育对象的集体与个人 长幼关系的权威性与亲情化 三、幼儿园与家庭衔接中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1.认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没有衔接的必要 2.认为教师是权威,自己无法参与 3.没有时间与教师沟通 (二)幼儿园方面 1.盲目迎合家长 2.利用家长 3.排斥家长

4.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 四、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

(一)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 (二)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三)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四)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五)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案例:英国保育学校的家长参与活动

一幼儿母亲来到学校,组织一组幼儿开展食品制作活动---制作三明治。家长准备好面包、黄油、奶酪等,孩子们只要把材料放好就可以了。孩子们很有兴趣地做着,家长指导和讲解。最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作品带回家,教做三明治的家长体会了老师的辛苦。 五、幼儿园与家庭衔接方法 (一)个别联系方式

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家庭访问、书面联系 (二)集体联系方式 家长会 家长开放日

家长接待室或父母育儿橱窗 家长座谈会等

六、家园相互合作的原则 平等尊重 注重沟通艺术

一视同仁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幼儿园入小学---儿童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

联合国的有关资料提出:“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 西方国家几项大型的追踪研究,如“开端计划”和“高瞻学前教育方案(High/scopeproject)的研究也证明,学前教育能让儿童的小学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儿童实施学前教育会大大提高他们中、小学时的学习成绩和智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2u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