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素材轻与重

更新时间:2023-03-27 14: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命的琴弦

又是一个无法消遣的夜晚, 又是坐到桌前, 因为没有明确的意图而烦躁不安。 目光在书架上游移不定, 随手抽出一本书, 读不了几行,就搁下了, 我觉得日子停留在原处。 今天和昨天一模一样。

我对朋友说过这样的话: 我不求闻达, 只愿生活充实, 多一点快乐, 多一份情趣, 因为在欲望的折磨和自身的匮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我说我认清了自己, 我既不能弹奏出一串美妙的音乐, 又不能研究出一项造福人类的成果, 同样, 也不能写出什么划时代的巨著。我没有天赋, 太平庸, 太寻常。 于是, 我放弃了自己从前的理想, 因为理想终究是理想, 如海市蜃楼, 可望不可及。 为缥缈的未来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为了未来必须失去现在, 所以, 我宁愿选择一种自在逍遥的方式。

就这样, 很长一段时间, 我睡懒觉, 看风景, 听音乐, 看闲书,瞎聊天, 有时则据案枯坐无所事事直到一天时间悄悄溜走。 也就在这段时间里, 我每晚躺在床上睡觉时, 内心总冒出一阵阵无名的空虚。自愧自责的情绪使我入睡前的心情非常恶劣。没有一个晚上我不是忏悔着进入梦乡 。 如此这般, 三番五次, 忏悔成为自我惩罚, 誓言则仅仅论为仪式。

瞧, 我不再执著, 想自在地生活, 可得到些什么呢? 我解放了,我自由了可我并未因此体会到生命的欢欣。 我没有折磨自己, 苦苦追求, 没有向往通过奋斗获得什么, 我不视“价值实现” 为绝对价值,我似乎悟透了财富、 知识、 声誉、 成就的空虚和脆弱, 它们不过都是“古来将相今何在, 荒冢一堆草没了” 的东西而已。 钱钟书先生有诗云: “广寒居不易, 都愿降红尘。 ” 既然喜食人间烟火, 既然热爱红尘亲切、 人伦和美, 那又何必学嫦娥奔月, 过寂寞的生活呢? 我们的很多追求都是不免如禅宗所谓: “得鱼忘筌” , 或者像蜂蝇往糊着窗纸的光明瞎闯, 却不知道返身从门口走出一般。 记得梁实秋和钱钟书都引用过这个禅宗讲义。 从这个禅宗讲义的道理看来, 皓首穷经做学问, 或者殚精竭虑干事业, 最终都免不了越来越偏离生命的本真。 可是, 我想明白了, 也同样苦恼和厌倦了。

我有以前劳动时的体会: 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 被压得龇牙咧嘴这个时候, 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不幸的了。见人家荫凉下休息,简直要生出恨! 终于, 我走到一棵树下, 重重地歇下担子, 一种突然解放的快感充溢了我的心。我倚在担子旁, 懂得了什么叫快慰和幸福。但是, 这种时间何其少! 闲坐在屋里, 一事不干, 有电视、 有电扇、有吃有喝我却感到无聊和疲惫。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有一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轻与重哪个更难忍受? 有的人把轻松看作受罪; 有的人把重压为人生苦难, 并不能一概而论。 叔本华说过, 人生如钟摆, 总是在厌倦和疲惫中摆动, 欲望没有满足, 拼命去追求, 是疲惫的; 欲望满足之后, 却只有厌倦因为欲是无穷的, 不会到头, 所以便继续追逐。 人是这样地为“欲” 所累, 摆来摆去, 永无真幸福。 有的人“欲” 淡, 有的人“欲” 强, 因此也便有不同程度的幸福和痛苦。 譬如我就不该强奈下欲望之蛇, 否则, 心中的大片空白靠什么来填补呢? 更可况, 区区我辈, 放弃执著, 享受生活, 这差不多是一种奢望——其实也是一种欲,只是它更其感官化而已。 平庸散淡的生活本身并不可厌, 如果来之不易的话。 而现在, 得之快, 则倦也快; 得之易, 则倦也易。 生命之重,给人疲惫; 生命之轻, 给人倦怠。 生命之重, 咬咬牙, 之后是美丽瞬间; 生命之轻, 则将何以承受? 就像琴弦, 只有绷紧了, 才能弹奏出动人的音乐。人何尝不是这样? 只有肩上有分量, 他才会想到站起来,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正面对着人生, 正实践着人生; 他只有在重压之下才能发现自己的力量。 黑格尔曾说: “只有挫折, 风浪才能见出一个人的威力。而古罗马诗人鲁克烈斯这样写道: 如果没有森的阻挡,大风必定早早地失去它的力量。 有多少人, 在轻与重之间徘徊, 正如法国思想家蒙田所说: “我不断胶行, 复又折回, 反反复复。

我努力过, 也放弃过, 现在应该明智许多。 我不是个耽于安逸的人, 安逸是苦。 而我为自我放纵所找的任何理由无不是懒惰的托辞,是自我安慰罢了。 我宁做跋涉长途中的流浪汉, 也不愿做一个苍白岁月的寄生者。 印度佛教典籍《经集》 中有关于“执著” 的两段话, 一段是魔鬼说的, 一段是世尊说的。 魔鬼说: “执著是快乐。 ” 世尊说:“执著是痛苦。 ” 我竟不幸与魔鬼同调, 悲哉也乎! 还是借韩愈之口来表明我复杂的心迹吧: “梅心怠心往往如水沤石炸生还灭……匹似转磨之驴, 忽尔顿足不进, 引吭高鸣, 独抒其气, 旋复贴耳踏陈迹也。

”在人生之旅中, 总得有个理想, 有个目标, 有个吸引你走人生路的金苹果哪怕它是虚幻的, 也要把它当真。 作家史铁生有篇著名的小说《命若琴弦》 讲了一老一小两个瞎子的故事。 两个瞎子以弹琴为生,老瞎子珍藏着一张“药方” , 可以使两眼重见光明。 “药方” 的药引很奇特——1000 亲手弹断的琴弦。 一辈子下来, 他弹断了 1000 根弦,却发现师傅留下的所谓“药方” 只是一张白纸……老瞎子很快死去了, 临死前, 他把“药方” 传给小瞎子, 说自己记错了数, 药引应该是 1200 根断弦。 就这样, 小瞎子将继续走老瞎子的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y7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