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卷 人教版B卷 (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29 12: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1 页 共 11 页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卷 人教版B 卷 (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

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读下面的词语,每组全对的打“√”,有错的打“×”。

A. 静谧 赏赐 精兵间政 落荒而逃 触类旁通 ( )

B. 抽噎 名誉 积劳成疾 司空见惯 革故鼎新 ( )

C. 咳嗽 厨房 蜂拥而至 囫囵吞枣 寝不安席 ( )

D. 鼎盛 书藉 纷至踏来 竭泽而渔 脍炙人口 ( )

2、我会看拼音,写汉字。

3、按提示要求填空。

吕 戴 邱 陶

1、按音序排列,以上姓氏中,_______姓排第一,______姓排最后。

2、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排列,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共 11 页 3、如果按部首查字法,“戴”字应查_____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

2.孰为汝多知乎? 汝──

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严峻──

4.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见微知著──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画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

B 、《烟台的海》一课是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海上景观的。

C 、“春种一粒粟”中的“种”与农具“耙”有关。

D 、

《夹竹桃》的作者是著名学者季羡林,题目中的“夹”应该读成“jiá”。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按要求写句子。

1、我能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随手把生日礼物郑重地交给妈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战士灰心了,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手________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2).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被______了,如______,被 ______;我留着些什么______呢?

(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______,及日中则如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______,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练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桃花心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不得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辨析选择。

1.《新华字典》中,“筷”、“狂”两个字都在第260页,根据音序排列规律,推断出“宽”、“款”、“筐”三个字所在的页码。它们分别在( )页。

A.258、259、261 B.260、260、260 C. 260、261、261 D.259、260、261

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服药不当,往往会引起不良________。

第3 页共11 页

第 4 页 共 11 页 (2)孟夫子就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________。

(3)老舍成功的________了骆驼祥子这个典型形象。

(4)他多次到三峡一带________,研究那里的地形地貌。

A. 反映 原形 刻画考察

B. 反应 原形刻划 考查

C. 反应 原型 刻画考察

D. 反映 原型刻划 考查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色的蔬菜果品)

B .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

C .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D .“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阳光少年。(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口语交际。 进入六年级后,学习压力渐渐加大了。可每次捧起心爱的课外书,沉浸其中,都会让自己收获许多。但是有的同学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闲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用上格言警句就更好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有文气,就有灵魂;人有文气,就有气质。“文苑”文学社决定开展“文气从哪里来”的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以免费领取价值80元的景区门票。“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

突击背诵。截至大年初六,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

【材料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视为天上文曲星下凡,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观的已有上万人,莫言老家屋边的草、地里的菜,都给人揪去了,抠墙皮、挖砖块的也不少,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文气”。

1、(《文苑》主编打算采用【材料一】发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莫言的父亲打电话说:真的受不了了,家里墙皮都快抠没了。请你替他们家拟写一条标语,有效引导游客行为。

3、文气究竟从何而来呢?《文苑》主编希望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则短评。(60字左右)

2、古文欣赏。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第5 页共11 页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阅读《罗圈腿的小猎狗》一文,回答问题。

罗圈腿的小猎狗

第6 页共11 页

(1)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2)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3)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4)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5)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6)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7)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游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8)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9)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10)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⑾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⑿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⒀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⒁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⒂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第7 页共11 页

第 8 页 共 11 页 ⒃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

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意林》(少年版))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文回答以下两题。

(1)小猎狗为自己制订了哪些奋斗目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段说“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尾段说“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发生这种心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⑾段写公狼的出现,在本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小猎狗身上,我们能看到许多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小猎狗身上受到的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作文:

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卷面整洁、字体工整,不少于500字。

第9 页共11 页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A.(×) B.(√) C.(√) D.(×)

2、峥嵘,眷恋,撇嘴,魁梧,侵蚀

揉搓,裤兜,荣誉,追悼,冻僵

3、略

4、援──拉汝──你

严峻──严厉,严格或苛刻严峻的形势

见微知著──通过一点苗头,就能看出事情发展的趋势

5、A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1. 我怎么看不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呢?(难道、怎能)

2. 删去随手。

3. 有些战士灰心了,说,西瓜嫌他们的岛艰苦,不愿在那里安家。

2、略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这句话通过树自己在地下找水源,独立生长,也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克服依赖心理。

2、“?”只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指不断研究思考解决疑问,就会找到我们身边的真理。说明真理并不遥远。

4、1.B 2.C 3.A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要点提示:读书是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读书可以让人长知识;读书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每空的回答言之有理,针对性强即可。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1、示例1: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

第10 页共11 页

示例2:用书声赢掌声凭文才领门票(词句简洁,能够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即可)

2、示例1:墙皮有文气瓦匠早得奖

示例2:抠墙皮有何用学莫言养文气评分标准:词句简洁,能够体现标语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还有一定的特色,如采用了对偶、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幽默风趣,或者词句精警。

3、可以从多方面切入评论:如社会引导,形成良好的氛围;家长重视,做出良好的示范;自我修炼,养成阅读的习惯;旅游景区,应有文化品位。

2、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3.能够针对两人不同的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语句通顺者即可给分。

3、1小猎狗在被别人瞧不起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尊重。(意思对即可)

2、“挤”这一动作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还是”则强调了猎人对小猎狗的忽视,凸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

3、(1)要让自己跑得最快;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远)的猎狗。

(2)因为它用平时练就的本领扑杀了一只雄壮的公狼,赢得了主人的重视和人们的赞叹。

4、“公狼的出现”使小猎狗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

5、提示:围绕自强不息,相信自己,不畏人言,坚持不懈等来谈即可。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略

第11 页共11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6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