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最后两道大题的第一问一定要做

更新时间:2023-04-29 12: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最后两道大题的第一问一定要做

有网友问:数学考试的时候,经常发现没有时间做后面的两道大题,时间该如何做好分配?

逄淑萍介绍,高考数学山东卷解答题的分值近些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前4道大题均为12分,后面两道大题一般是13分和14分。

解答题一般分简单、中档、难档三个档次。一般前三道解答题是相对简单的,所以考生要相对控制这三道题目的时间。比如三角函数的问题,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这类题时间会长一些,会控制在10分钟多一些,但也不要超过15分钟。另外,最后的两道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很难全部顺利解出,但一定要去做第一问。一般来说第一问都不会很复杂,一般两三分钟就能做出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得分点。

再者就是答题应注意书写和步骤规范,树立解答题分步取分的意识。

在高考前诸多学科大都进入了知识回扣阶段,但是有一种现象值得提醒,所谓的知识回扣并不是把所有学科的课本从头到尾的看一遍或者浏览一遍,而是一种有章法和有针对性的短期复习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沉稳心态,找到自信,利于发挥。

第一、知识回扣阶段的基本原则

1、把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由于一个时期的综合模拟测试、讲评和反思感悟基本上占据了所有的课堂和自习,学生和教师一般很少顾及到课本和教材,因此有些概念可能相对不是那么清晰,在回扣阶段到课本中去查询很有必要,让概念、语法、定理等清晰起来就很关键。

2、把杂乱的知识规范起来。

3、把零碎的知识系统起来。

第二、知识回扣阶段的具体方法

1、以问题为线索的回扣

学生的答题本身是一种状态,需要不断地维持和强化,每天都要做适量的题目,这是正确的。但是不要贪多求全,更不要研究所谓的“偏难怪”,否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效率十分低下。基础差的,课本上有习题;基础好的,材料上有套题,其实往年的高考题也很优秀。

2、以知识点为线索的回扣

可以借助招生部门编写的《考试说明》,也可以借助教研组编写的重点知识概览,事实上是一种知识排查,主要是做到心中有数,提高短期复习的针对性,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3、以提纲为线索的回扣

这种做法主要体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可以借助课本章节目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章节复习提纲,当然学生自己梳理出来的会更有效,让知识框架印在脑海里,让知识系统了然于胸,这样便于考试时答题信息的有效提取,做到知识成网,方法成套。

置: 书利华教育网 >> 高中数学 >> 高考 >> 资料信息欢迎您加入:免费注册

马上下载!

栏目首页 高

考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必修4

必修5 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4 视频 打包

资料 素材及经验 2012年5月广东省汕头鑫山中学高三回扣课本复习指南(理数).rar 人教版

?

文件大小:242 KB ?

资料类型:试卷资料编号:554951 ?

感谢网友:ceshi 上传 审核人:shulihua ?

上传时间:2012年06月04日 20时26分00秒 ?

更新时间:2012年06月04日 20时26分00秒 ?

下载点数:1 点 金币:0 元 ?

下载等级:管理员,VIP 用户,收费用户,普通用户 ?

温馨提示:20元不扣点包年下载-下载优质示范课录像 ? 论文服务:原创论文写作及发表(提供知网检测报告)

(【网站使用问题汇总】)

下载地址1

资料下载说明::请【收藏本站】,方便下次使用

1、本网站完全免费,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点击浏览会员权限说明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发短信】。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2012年汕头鑫山中学高三数学回扣课本复习指南

一、集合、函数、不等式、导数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f(x)= 的反函数f-1(x)图象的对称中心是(-1,3),则不等式 f(x)>0的解集是()

A(2,3) B(-∞,2)∪(3,+ ∞) C(-3,4) D(-∞,-3)∪(4,+ ∞)

2、已知㏒a < 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A( ,+ ∞) B(0, )∪(1,+ ∞) C( ,1) D(0, )∪(,+ ∞)

3、已知f(x)=ax2+bx+3a+b是偶函数,其定义域为,则点(a,b)的轨迹是( )

A 点

B 线段

C 直线

D 圆锥曲线

4、有三个不等式①ab>0 ② >③bc>ad,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则可组成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3

B 2

C 1

D 0

5、在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一个是()

A y=sinx+ (0<x< )

B y=tanx+cotx (0<x< )

C y=lgx+ (x>0且x≠1)

D y=

6、不等式<x+ 的解集是()

A(0,1) B(0, + ∞) C(1, + ∞) D( ,1)

7、已知函数f(x)=x(x-1)(x-2)…(x-50)在x=0处的导数为()

A 0

B 502

C 100

D 50!

8、设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x<0时,g(-3)=0且>0,则不等式g (x) f(x) <0的解集是()

A(-3, 0)∪(3,+ ∞) B(-3, 0)∪(0,3)

C(-∞, -3)∪(3,+ ∞) D(-∞, -3)∪(0,3) 图1-1

9、设是函数f(x)的导函数,y= 的图象如图1-1所示,则y=f(x) 的图象最有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A B C D

(二)填空题

10、函数f(x)=2x+1的反函数为

11、已知函数f(x)= ㏒a (2-ax)在上是减函数, 则a的取值范围是

12、若方程2sin2x-sinx+a-1=0有实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13、若对任意的a ,函数f(x)= x2+(a-4)x+4-2a的值总大于0, 则x的取值范围是

14、不等式的解集为,则a+b=

15、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16、设有两个命题:(1)不等式解集为R;(2)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如果这两个命题中有且只有一个真命题,则m的取值范围是

17、给出下列三对函数:(1);(2);(3);其中有且仅有一对函数“既为反函数,又为各自定义域上的增函数”,则这样的两个函数的导函数分别是

= ,

(三)温馨提示: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你是否注意到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研究集合问题时,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

2.在应用条件时,忽略A为空集的情况,不要忘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3.几种命题的真值表,四种命题、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4.映射与函数的概念了解了吗?映射f:A→B 中,你是否注意到了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它对应的元素的唯一性.

5.求不等式(方程)的解集,或求定义域时,你按要求写成集合形式了吗?

6.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7.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函数和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对

应关系你明确了吗?

8.在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你是否突出“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9.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是否检验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10.求函数单调性,错误地在各个单调区之间符号“ ”和“或”.

11.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是什么?

12.特别注意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逆用(①比较大小,②解不等式,③求参数范围).

13.三个二次式(哪三个二次式?)的关系和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注意到对二次项的系数和对称轴位置的讨论了吗?

14.特别提醒:二次方程两根为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也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轴交点的横坐标.

15.不等式的解法掌握了吗?

16.研究函数问题准备好“数形结合”这个工具了吗?

17.函数图象的平移、方程的平移以及点的平移易混,应特别注意;

(1)函数图象的平移为“左+右-,上+下-”;

(2)方程表示图形的平移为“左+右-,上一下+”;

(3)点的平移公式:点P(x,y)按向量=(h,k)的平移得到,则

18.以下结论你记住了吗?

(1)如果函数满足,则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

(2)如果函数满足,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a,0)对称.

(3)如果函数的图象同时关于直线和对称,那么函数为周期函数,周期为(4)如果函数满足,那么函数为周期函数,周期为

19.恒成立问题不要忘了“主参换位”及验证等号是否成立.

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不能去分母,常采用移项求解)

21.解对数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化同底,利用单调性、底数和真数大于0

且底数不为1)

22.会用不等式解(证)一些简单问题.

2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易忽略其使用条件,验证“三点”是否成立.

24.函数的图象及单调区间掌握了吗?如何利用它来求最值?

25.导数的定义还记得吗?它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利用导数可解决哪些问题,具体步骤是什么?

26.常见函数的求导公式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你都熟记了吗?

27.“连续函数在极值点处的导数为0”是否会灵活运用?

28.在分类讨论时,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层次分明,进行总结”

29.重要不等式是指哪几个不等式,由它可推出的不等式链是什么?

30.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

(四)参考答案:

1~9ABAAB ADDC 10、 11、(1,2) 12、

13、 14、-14 15、(-1,0)和(0,+∞) 16、 B[ C D

85、曲线(为参数,的长度为()

A B C D

86、点P是双曲线右支上一点,F是该双曲线的右焦点,点M是线段PF的中点,若,则点P到该双曲线的右准线的距离为()

A B C D 4

(二)填空题

87、当P(m,n)为圆x +(y-1) =1上任意一点时,不等式m+n+c≥0恒成立,则c 的取值范围是 .

88、若A、B、C三点共线,点C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3,则点B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

89、已知点C(1,y)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3:5,又知A(-2,5),B(x,-3),则x+y=

90、设A(-2,3),B(3,2),若直线ax+y+2=0与线段AB有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91、过点P(1,2)引一直线,使它与两点A(2,3)、B(4,-5)的距离相等,则直线的方程为

92、若直线ax+2by-2=0(a,b 始终平分圆的周长,则的最小值为

93、一束光线从点A(-1,1)出发经x轴反射到圆C: 上的最短路程是

94、抛物线y=x 上点A处的切线到直线3x-y+1=0的角为45 ,则点A的坐标是

95、如果椭圆的一条弦被点(4,2)平分,那么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96、与圆外切,且与y轴相切的动圆的圆心轨迹方程是

97、椭圆的焦点为F1、F2,点P为其上的动点,∠F1PF2为钝角,则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98、设双曲线的一条准线与两条渐近线交于A、B两点,相应的交点为F,以AB 为直径的圆恰好过F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99、已知P是焦点为F1、F2的双曲线上一点,PF1 PF2,且tan =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00、在抛物线y=4x 上求一点,使该点到直线y=4x-5的距离最短,则该点的坐标是

101、已知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则

(三)温馨提示: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你是否注意到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记住了吗?的取值与分点和的位置有何关系?2.平移公式记准了吗?平移前函数的解析式、平移向量、平移后函数的解析式,三者知二求另外一。

3.函数按向量平移与平常“左加右减”有何联系?

4.向量平移具有坐标不变性,可别忘了啊!

5.直线的斜率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到角公式、夹角公式记住了吗?6.记住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两直线到角的范围、夹角的范围,能正确区别吗?7.何为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斜率有何关系?

8.在用点斜式、斜截式求直线方程时,你是否注意到不存在的情况?

9.两直线与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分别是什么?

10.解析几何中的对称有哪几种?(中心对称、轴对称)分别如何求解?11.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求曲线的方程与求曲线的轨迹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求轨迹的方法?

1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利用什么方法判定?(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比较)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怎样判断?

13.解析几何问题求解中,平面几何知识利用了吗?题目中是否已经有了坐标系,是否需要建直角坐标系?

14.截距是距离吗?“截距相等”意味着什么?

15.利用圆锥曲线第二定义解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中的定比前后项的顺序?16.圆锥曲线方程中与的关系记住了吗?

17.弦长公式记住了吗?通径长是多少?

18.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分别是什么?如何应用?

19.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有关计算中,经常由二次曲线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消元得形如的方程,在后面的计算中务必要考虑两个问题:① 与0的关系,② 与0的关系,你想到了吗?

20.换元的思想,逆求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整体的思想,你解题时会考虑吗?

21.解应用题应注意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审题,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设未知数,列出函数关系式(或线性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代入初始条件注明单位,写好答语等)

(四)参考答案:

79~86 CDBD DABA 87、 88、2 89、 8 90、

91、 92、 93、 4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2

五立体几何

(一)选择题

102、平面的斜线与该平面所成的角为30 ,则此斜线和内所有不过斜足直线中所成角的最大值是()

A 30

B 60

C 90

D 150

103、相交成90 的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分别是30 和45 ,则这两条直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

104、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点C 且点C不在棱AB上,D是C在平面上的射影,E是棱AB上满足∠CEB为锐角的任意一点,则()

A 、∠CEB>∠DE

B B、∠CEB=∠DEB

C、∠CEB<∠DEB

D、∠CEB与∠DE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105、是两个平行平面,a b ,a、b之间的距离为d1, 之间的距离为d2,则()A d1=d2 B d1>d2 C d1<d2 D d1≥d2

106、已知P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表面上的动点,且AP= ,则动点P的轨迹的长度是()

A B C D

107、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

②有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直棱柱;

③过斜棱柱的侧棱作棱柱的截面,所得图形不可能是矩形;

④所有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四棱柱;

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0

B 1

C 2

D 3

108、正三棱锥V-ABC中,AB=1,侧棱VA、VB、VC两两互相垂直,则底面中心到侧面的距离为()

A B C D

109、长方体三条棱长分别为a、b、c,若长方体所有棱的长度之和为24,一条对角线长度为5,体积为2,则等于

A B C D

(二)填空题

110、在空间中,①若四点不共面,则这四点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以上命题中,逆命题为真命题的是111、设a、b是异面直线,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过a至少有一个平面平行于b;

②过a至少有一个平面垂直于b;

③至少有一条直线与a、b都垂直;

④至少有一个平面分别与a、b都平行;

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112、空间四边形中互相垂直的边最多有对。

113、已知直线平面,直线m 平面,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 ∥ ;② ∥ ∥m;

③ ∥m ;④ ;

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114、长方体三条棱长之和为a+b+c=6,总面积为11,则其对角线长为;若一条对角线与两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30 和45 ,则与另一个面所成的角是;若一条对角线与各条棱所成的角分别是,则sin 、sin 、sin 的关系为

115、一个四面体所有棱长都为,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116、已知甲烷CH4的分子结构是:中心一个碳原子,外围有四个氢原子,四个氢原子为一个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设中心碳原子与外围四个氢原子连成的四条线段两两组成的角为,则cos 为 .

117、矩形ABCD中,AB= ,AD=2,沿对角线AC将此矩形折成60 的二面角,则顶点B、D的距离为。

118、正 ABC的边长为3,D、E分别是BC边上的三等分点,沿AD、AE折起,使

B、C两点重合于P点,给出下面四个结论:

①AP DE;

②AP与平面PD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③P到平面ADE的距离为;

④AP与平面PDE所成角为arccos ;

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三)温馨提示:

1.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可以进行以下转化:线∥线线∥面面面,线线线面面面,这些转化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什么?求与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时,你注意了这个角的范围了吗?

3.求作线面角的关键是找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线面角的取值范围是多少?4.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利用定义、由三垂线定理,或作二面角的棱的垂面等方法,这些方法你掌握了吗?

5.立体几何的求解问题分为“作”、“证”、“算”三个部分,我是否只注重了“作”、“算”,而忽视了“证”这一重要环节?

6.如何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如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四)参考答案:

102~109 CCAD CACA 110、② 111、①③④ 112、 3 113、①③ 114、 115、 116、117、 118、①②③

六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一)选择题

119、如图6-1中长方形(不含正方形)的个数是()

图6-1

A 48

B 42

C 40

D 38

120、集合A={1,2},则从A到A的映射f中满足f(f(x))=f(x)的映射个数是()A 1 B 2 C 3 D 4

121、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A 、 A+B是必然事件 B、是必然事件

C 、一定不互斥

D 、一定互斥

122、连续掷两次骰子,以先后得到的两点数(m,n)为点P的坐标,那么点P

在圆x2+y2=17外部的概率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123、要用三根数据线将四台电脑A、B、C、D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则不同的连接方案有种。

124、从5名男生和4名女生中选出4人参加辩论赛,如果4人中必需既有男生又有女生,

种选法。

125、 C +2 C +3 C +…+n C =

126、已知的分布列为

-1 0 1

p

且设则的期望值为,的方差为

127、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p( =k)= ,k=1,2,3,4,c为常数,则p( << )

=

128、一次测量中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概率都是,在三次测量中恰好出现2

次正误差的概率为,恰好出现2次负误差的概率为。

129、从6女4男共10名同学中任选3名同学参加测验,每位女同学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

每位男同学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试求:(Ⅰ)选出的3名同学至少有一位男同学的概率为;(Ⅱ)10名同学中的女同学甲和男同学乙同时被选中且都通过测验的概率为。

130、甲乙两人轮流投篮直至某人投中为止,已知甲投篮一次命中的概率为0.4,乙投篮一次命中的概率为0.6,各次投篮互不影响,若乙先投,则(Ⅰ)甲只需投一次的概率为;(Ⅱ)若两人投篮次数不超过4次,则甲需投两次的概率为。131、二项式()50的展开式中系数为有理数的项共有项。

132、一个人有n把钥匙,其中只有一把钥匙能打开门,他随意进行试开,试过的钥匙放在一边,则试开次数的分布列为。

133、已知某随机变量的期望E = ,的分布列为

0 1 2 3

p a

b

则a= 。

134、统计某校400名学生的数学会考成绩,得到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规定不低于60分为及格,不低于80分为优秀,则及格率为,优秀人数为。

135、设甲、乙两种灯泡的寿命(单位:小时)的分布列分别为:

900 1000 1100

p 0.1 0.8 0.1

950 1000 1050

p 0.3 0.4 0.3

则两种灯泡中质量较好的一种是。

136、设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N(0,1),记(x)=p( <x),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 ② (x)=1- (-x)③p( <a)=2 ④p( >a)=1- ,则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三)温馨提示:

1.选用两个计数原理的关键是什么?(弄清其区别分类与分步)

2.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你记住了吗?它们的条件限制你注意了吗?3.组合数有哪些性质?

4.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和联系你清楚吗?解决排列组合综合题可别忘了“合理分类、先选后排”啊!

5.排列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可有直接法和间接法;方法常用列表法、树图法、优先排列法、捆绑法、插空法、隔板法;对附加条件的组合应用题,你对“含”与“不含”,“至多”与“至少”型题一定要注意分类或从反面入手啊!

6.求二项展开式特定项一般要用什么?(通项公式)

7.求解二项展开式系数的问题常用方法是什么?

8.二项式定理的主要应用是什么?(证明不等式,整除性、求系数、近似计算)9.二项式定理与展开式上有区别吗?定理的逆用你会了吧。

10.求二项(或多项)展开式中特征项的系数你会用组合法解决吗?

11.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的区别你清楚了吗?求系数问题可常用赋值法啊!求二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或系数绝对值最大的项)你清楚方法了吗?可千万要注意解法技巧变形啊!

12.二项式展开的各项的二项系数之和、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奇次(偶次)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你能区别开吗?它们的项的系数之和呢?

13.四种概率公式你记熟了吗?是否注意到了每种概率公式应用的前提?14.概率应用题你有写“答语”习惯吗?你解答的步骤完整吗?

15.求随机事件概率的问题常用的思考方法是:正向思考时要善于将稍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解决有些问题时还要学会运用逆向思考的方法。

16.求分布列的解答题你能把步骤写全吗?

17.数学期望和方差的计算公式记住了吗?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公式又是什么?

18.统计图有几种,它们的纵轴意义有区别吗?统计方法有哪些?

19.线性回归的实际意义,不变的是什么?

高考数学最后冲刺大幅度提的妙招

抓实

真懂。

知识要掌握准确:在复习中,考生要树立稳扎稳打的习惯,对似懂非懂的基本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对待。方法要到位:比如证明问题常用的方法:比较法。2005、2006、2007年高考题都有它的应用,到现在没有变化吗?现在的比较法从高考题上就告诉我们不仅要会直接比较,还要会间接比较即调整后作差或作比,而且还要和导数相结合。

真算。

提高自己运算能力,也就是加强算功。将运算进行到底,应当始终成为高考复习的一个原则。注重算法,算理。在平时运算时应注重精算、心算、悟算、不算的训练,注重把握好运算方向,选择好的运算公式,避免盲目运算。

真练。

解题的关键在于质量而不完全是数量,题不贪多,但求精彩,要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练习出错的地方,要弄清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加以改正;一定要有一个记录错误,纠正错误的本子,时时翻看;要注意一题多解,优化解题思路与方法,在比较中寻求捷径。同时,要注意多题归一,发现模式,探求解题规律;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复习完以后,要对做过的习题进行梳理总结,反思联想。

真实。

一方面理解是真得很扎实,练得实,做得实,想得实。另一方面理解自我是真实的,至少每一次测验考试你都非常真实,你才能很好地认真地分析自己,很好地评价自己,尤其考后报志愿,平时估分真实性直接影响考后志愿。

抓严

思维要严谨。拥有良好的思维,不仅能提高成绩,而且一生受益无穷。

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概念多角度,定理多角度,公式多角度);注重重点问题的多方面应用。比如说:最值问题二次函数最值(函数,数列,三角中,解析中);方程问题(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与方程,解析与方程);角问题(立体中的角,解析中的角,三角函数的角);距离问题(立体中的距离,解析中的距离)。

强化分类问题的细致严谨。通常为含字母型问题,这种问题也是现在考试重点,对问题的分类讨论求解非常有助于思维严谨性的提高。

注重学科间的结合与联系(重在联系)。复习函数,不要仅想函数,更要想函数与哪些方面联系。复习数列,不要仅想数列,还要想与函数性质联系。复习不等式,不要仅想不等式,还要想与不等式联系的函数与方程。

语言要规范。在表述题上必须用准确的数学语言,逻辑严谨,语言规范,这在现在高考中非常重要。这方面的训练需借助高考题,针对高考的标准答案,强化语言表述。

抓分

多研究高考评分细则,找到采分点,才能准确抓分。制定良好的得分策略:分别是不会做的题得分策略、不能答满分策略、能得满分策略。

抓心

要抓“中心”,即抓问题的关键。一是复习的中心,构建知识系统网络,回扣课本,回归基础。二是解题的中心,重视解题规律,一些重点问题的解题规律牢牢抓住它。比如立体和解析中的角和距离解题规律最强,需抓好它。还要抓心态。一是调整好自己,稳定心态,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能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成功。

抓理

有一定理性的高度。没有理性的思考,数学不可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比如说一道高考大题你怎样研究,考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学会分析考点,学会分析侧重点,学会寻找结合点,学会提炼思想,学会寻找问题背景,学会对比和联系;有条理,重系统。复习到现在,你的条理很清晰吗?知识很系统吗?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夯实不留死角。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来自网络)

==============================================

相关信息继续关注

近年高考数学选择题经典试题集锦

高考数学重点难点:数列综合应用问题

高考数学重点难点: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高考数学重点难点:函数综合问题

高考数学难点:函数图象与图象变换

高考数学难点:函数的连续性及其应用高考数学难点函数方程思想

高考数学综合性试题解答方法

高考数学最后冲刺大幅度提的妙招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基本数学思想及方法回扣课本指南

韩学伟1

、研究集合问题时,不要忘了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进行集合的交、并、

补运算时,

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不要忘了借助数轴和韦恩图进

行求解,不要忘了先将参与运算的集合先化简。2

、三个二次的关系(哪三个二次?)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不要忘了对二次项系数的讨论。

3

、几种命题的真值表记住了吗?命题的几种条件记住了吗?如何判断?

4

、映射、函数的概念掌握了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

、函数的定义域会求了吗?值域会求了吗?最大值和最小值会求吗?求函

数解析式有哪些方法?

6

你会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吗?

(①反解x

②互换

x 、y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7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