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3-06-05 00: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在于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发现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补缺提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不能停留在一成不变的单一练习,致使学生丧失复习的兴趣或重复劳动。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份量。上好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标,提高复习效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对复习不确立目标,不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不去吃透新课程标准精神,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式的复习,肯定是耗时多,效果差。其结果直接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为此我们在复习课前首先应当收集和了解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再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错易混之处。同时要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没掌握,是多数没掌握,还是少数没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形成了能力等。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复习课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课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其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回顾与整理是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的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必须务实,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掌握得不牢固或者比较含糊的知识清晰化。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作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复习课中,有些教师往往先进行一大段的复习讲解,事实上好比是压缩饼干式的新授课,把前阶段的教学内容电影似的重新回放一遍,结果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对知识的整理,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复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当注重提供学生复习的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在复习课中力求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网络让学生建构,对错让学生判断、成功让学生体验!

三、合理设计,注重练习实效

练习是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练习的设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积极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能力。复习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合理设计练习,及时对知识查漏补缺。设计好的练习,是提高数学复习课效率的重要一环。

1.趣味练,激发学习欲望

一个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上。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上的练习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和练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学生提不起精神,毫无兴趣可言。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想方设法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应用性的练习,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练习题融入到故事情境中,采取游戏练习法等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去。例如,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中,教师创设了小军和爸爸做鱼缸养金鱼的一个情境,学生不仅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而且因为小军的挑战而兴趣盎然,很快就把这道题中所涉及到的两个知识要点掌握:一个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一个是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对比练,防止知识混淆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很快理解掌握刚学的新知识,练习的正确率很高,专项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可是,在做测试综合题时,不少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前后的对比联系和区别,往往受到知识之间的互相干扰、互相混淆。因此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错、易混淆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知识应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并且注重练习的典型性,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从而领会知识的实质,提高练习的实效。例如,复习表面积和体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具体应用哪个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对这两个知识比较容易混淆,教师设计了两组练习。

第一组练习:

①一个长30cm,宽2ocm,高18cm的鸡蛋面包装箱,它的体积是多少? ②李阿姨包装一个棱长为12厘米的正方体礼品盒,至少需要彩纸多少平方厘米?

第二组练习:

①做一个长80厘米,宽70厘米,高60厘米的电视机机套(没有底面),至少用布多少?

②工厂要建一个长30m,宽25m,深2m的水池,需要挖多少土?

练习时注意让学生认真审题,弄清楚题意,想清楚所求的是表面积还是体积;教师应该多问学生这道题求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求表面积时可以结合直观图想清楚要算几个面;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关键字眼入手来确定求的是表面积还是体积,如第一组练习中的“体积”“平方厘米”。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做题的经验和易犯的错误,说说应该注意什么,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完成上面这两组对比练习,能较好地掌握表面积和体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联系与区别。

四、复习提高,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活动是数学学科的特征,任何数学教学活动都不能缺少思维活动,复习课同样不例外。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同时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通过设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形式的练习题目,在课堂上充分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与提高。例如,在解“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学生可能会先算出慢车总共行驶的路程,再求出慢车的速度去解答;也可能会用方程先求出慢车的速度去解答;也可能直接用综合式79-(357÷3-79)去解答。 在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中,让学生体验解题的灵活性,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当某种思路受阻时,可以换一种思路来解决问题。

总之,在上复习课时,教师应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精心设计练习,注重练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的全过程,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dq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