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7 22: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 在山的那边

一 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答: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 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答:“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答: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答: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 生命 生命

一 朗读全文,着重朗读最后三段,看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答: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三点思考。一是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二是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事例:雷锋只活了22岁,他短暂的生命确实发挥出了无限的价值,他确实活得光彩有力。

4 紫藤萝瀑布

二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答: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答: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答: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答: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5 童趣

一 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

这两件事都是作者根据事物的特点,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并从中得到乐趣的。所以说它们都有“物外之趣”。

二 解释词语。

1 / 8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项为之强 项,脖子、颈项 (2)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 (3)以丛草为林 林,树林 (4)兴正浓 兴,兴趣 (5)方出神 方,正 (6)驱之别院 驱,赶、驱逐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1)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2)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3)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庞然:高大的样子。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形容声音很大。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6 理想

一 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答: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3.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答: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7 短文两篇

一 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答: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2.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答: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快,因为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做起来很困难,有的甚至受惊吓,如此等等。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8 人生寓言(节选)

一 反复朗读课文,想一想: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再用概括的语言说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答: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2 / 8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 我的信念

一 朗读全文,把握文意,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答:“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感想可以自由谈) 2.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10 《论语》十则

一 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高兴 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反省 3.温故而知新 旧知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有害

5.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施加

11 春

二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解题思路:(1)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富有表现力,要看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因此,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品味语言,应该成为解题的重要思路。(2)如果就语言论语言,那将索然无味,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应该以语言为载体、为中介,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对于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让学生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只要是合乎情理,都要予以肯定。如“温暖”“亲切”“慈爱”“幸福”“深含感情”等均可。

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还觉得像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12 济南的冬天

二 (题略)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答:“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3 / 8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答:“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13.山中访友

一 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答: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如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答:“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澳”一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4秋天

二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稻香”使人盘香。 ....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多指鸟类停留、休息,此处用“栖息”一词意味,是拟人。“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该句总束全段,画龙点睛。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前面写“冷雾”、“白箱”传达出清凉、冷寂、的气氛,烘托出一派膝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后面写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在此基础上,用“游戏”一词,使所写景物虚实相生。

15 古代诗歌五首

一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答:“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要注意题干“最能反映”一语。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答:略 3.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答: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前两句表现欣慰欢快之情;后两句表现惊喜之情──这些都可以说成是闲适之情。

16 化石吟

一、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这道题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想像,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一道开放题。3、4、5、6节是化石说的“话”。

二、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反复朗读,体会这一特点。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4 / 8

答:“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17 看云识天气

一 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

2 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解题思路是:本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云的千姿万态,最后一句话总结,点明中心,后面的文字是对它的具体说明。) 2.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云名 变化过程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二 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在形式上还应该是排比句)。 答: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形状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乌云密布天空 云的光彩简表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高度 最高 很高 2 000米左右 2 000米左右 厚度 最薄 很薄 较薄 较薄 天气征兆 象征晴朗 无雨雪 阳光温和 天晴 天气征兆 晴转阴 将下雨雪 雨雪连绵 雷雨冰雹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位置 高 低 更低 更低 18 绿色蝈蝈

一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答: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5 / 8

20 山市

一 读懂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用原句回答)

答:(1)先是“忽见山头有孤塔高耸起, ——无何,见宫殿数殿数十所(初生阶段,写宝塔、宫殿的出现); (2)接着“未几,高垣脾晚,连亘六七里”,“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发展阶段,写城市的出现);

(3):“既而风定天清,惟高楼一座,直接霄汉”,“逾时,楼渐低”,“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高潮阶段,写危楼的出现) 2.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1)山市突变;(2)“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3)迷信因素掺杂在其间。古代人们不懂得“山市”生成的科学原理,以为是鬼变化成的,所以称“鬼市”。 3.课外请教老师或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产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21 风筝

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答: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答: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三 下面几段文字,也是回忆儿时放风筝的。试与课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满天的风筝》略)

答: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后来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求补过,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无可补过,因而心情依然沉重,悲哀之至。《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是小时候跟二哥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写自己糊的风筝放起来又满足又骄傲。

23 散步

二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答: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4 诗两首

二 体会下列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答: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见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不说一声就走了,叫妈妈急死了。 “我”呢,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才好呢。 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6 / 8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答:这几句诗表达女儿对母亲深情的爱,表达女儿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在太平洋舟中呼唤母亲,但愿母亲想到女儿离家后的心情。

25 《世说新语》两则

一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答: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 的家庭气氛。 “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答:“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 “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26 皇帝的新装

一 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答:皇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大臣们是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讲真话,百姓或出自信身安全的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2.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二 阅读下面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答: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答:皇帝一方面愚蠢地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经受住新装的检验,可是由于事关重大,直接威胁着他的尊严、皇权,所以又不免有些心虚,所以“感到不大自然”。 3.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7 / 8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想像一下这个皇帝回到宫里会采取什么行动。)

答: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摆出“更骄傲的神气”,这也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按照课文中所表现的皇帝的性格特点,皇帝回到宫里,依然会厚待骗子。“具体行动”,可让学生去推求、想像。

27 郭沫若诗两首

二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任选两题)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牵牛花开放了,好象正在吹奏的一个个小喇叭。 2.笼中的小鹦鹉,…… 笼中的小鹦鹉,好象牢中的囚犯。 3.月光照在地上,…… 月光照在地上,地上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像一只孤苦伶仃的小鸟。

30 寓言四则

一 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说说四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则,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第二则,告诉人们:即使取得了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折。

第三则,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作解释,那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第四则,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道理,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条件的。 二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人胡 亡,逃跑 ..3.人皆吊之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怎么就 .5.居数月 居,经过 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7.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

8 /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k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