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提升

更新时间:2023-07-30 22: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唐朝韩愈《师说》对教师职责的定义。最近,有学者在《传道授方启疑————教师职责基本内涵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中批评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并对教师职责做出新解释,其观点值得商榷。教学理念不同的人,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容和方式有不同理解,但这并不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终身责任,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

一、韩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关系中,首先提出的是“传道”,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新探》一文说这里的“传道"传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认为,教师所传之“道”包括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教师必须在知识或文化层面实现科学人文的融合,才能提升教师的“传道”能力。一-方面,从人文知识与人文文化即“人道”的传授看,教师“传道”当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代表时说,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教师应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里“道”这个词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范畴,包括天道和人道。教师“传道”不仅要传播爱国主义价值观,还要传播科学知识与其他人文知识。教师的天职是育人,德智体美,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不能忽视。教师“传道”,必须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教师博览群书,通晓科学人文知识,掌握科学人文文化,提升“传道”能力,同时对学生热爱关心、言传身教、导学导行,使学生产生温暖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传道”就会信手拈来,充满激情和活力,就能使学生在认识上跨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鸿沟,开阔视野,实现全面发展。

二、如果说科学人文知识融合,可以提升教师传道能力的话,那么科学人文方法的融合,则对于提高教师授业能力就是非常有意义的。《新探》一文判定, 韩愈“授业”论衍生填鸭式、学徒式的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应改进成“授方”,不知这种判定的根据何在。其实,从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授业”中,看不出“授业”只指传授技能而不包含传授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把“授业”诠释为传授技能、方法和本领的统一。“授业”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本领、职业方法和职业能力,需要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过程中实现科学人文思维的互补、科学人文方法的融合。从科学与人文双重视角看,从“嫦娥奔月”与“夸父追日”神话,到我国航天事业“嫦娥计划”和“夸父计划”,这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交融是难以理解的。过去的大学教育强调学科本位,强调知识的学习;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仅仅学知识、考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当代社会推崇能力本位的理念。要培养学生职业本领和职业能力,教师必须把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融合起来。教师只有把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融合起来,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形成互补,把科学能力和艺术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教师的“授业”能力。教师的科学与人文文化背景越宽,越能阐明科学发现与人文创新的探索之路,越能把科学人文方法融会贯通,传授给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就越强。

三、韩愈在“传道授业”之后又提出“解惑”,赋予教师职责中启发式教育的内涵。现代的教育理念是启发式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开发者、“平等中的首席”。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释疑解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新探》认定,韩愈讲的“解惑”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当成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用划一的内容统--的答案来解惑,容易形成教师即真理的学生盲从教师的关系,学生原有的好奇心、怀疑精神被摧残殆尽以致难成大器;该文提出“解惑”应更新为“启疑”。这里有一个误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韩愈讲的“解惑”的前提已是“设疑”或“启疑”。温家宝总理说,解惑,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解疑释惑。解疑释惑要有方法,要摆脱那些生硬的、死板的、教条的方法,代之以生动的、活泼的、耐心的、细致的方法。教师的责任是带领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带着问题来,是能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带着问题走,是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重新思考,进行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能设置情境、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探究,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而这些解惑能力需要科学人文融合。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责任是一个整体,接受“道”、具备“业”和能“解惑”是合格人才的三大特征。设疑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然后提问、讨论、解答解疑,这需要教师重视知识积累,用例恰到好处,举例生动形象。教师广识博闻,善于积累那些哲理丰富、发人深省而又新鲜生动的生动事例,教学需要举例时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把课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会随之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是协调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解惑才能实现传道授业,能解惑才是智慧型教师。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整合对于复合型教师能力提升至关紧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培养要到和基础教育融合的大舞台上去实践,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展示风采。

参考文献

[1]汪青松+查昌国+张国定,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演讲录合肥1合肥工业大学出社

[2]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济南1山东教育出版社

[3, ]汪青松,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合肥1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4]韩愈韩昌黎文集●师说北京:中国书店,1991.

[5]韩愈.韩昌黎文集●原道北京:中国书店,1991.172.

[6] 《论语●卫灵公》.

[7]胡士明.柳宗元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96.

[8]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三联书店,2002.6.

[9]韩愈的原话是,“李氏子潘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见韩愈著:《韩昌黎文集●师说》,中国书店,1991.18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ot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