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引导

更新时间:2023-07-26 02: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趋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使用的背景下,对突发事件的传播更快更广了。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舆情,因势利导,对突发事件科学高效地引导与管理,借此提高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值得关注。

21年 1 01 0月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Junl f i j aae C lg orao a i M ngr oee T nn l

Au u t2 1 g s 01

第 5期 (总第 3 ) 7期

No5( tN .7) . Oc o3

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引导耿健徐远平柳炳祥(景德镇陶瓷学院,西景德镇,3 43江 33 0 )

要: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趋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使用的

背景下,突发事件的传播更快更广了。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舆情,对因势利导,对突发事件科学高效地引导与管理,此提高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得关注。借值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中图分类号: 2文献标识码: G17 A文章编号:0 9 3 7 (0 )5 0— 2 10— 872 1 0— 5 0 1

突发事件,又称为“突发公共事件”危机”,或“事件泛指

及的道理,把握好监控管理的尺度,正确发挥引导作用,确保突发事件态势向积极方面发展,使网络媒体成为缓解社会矛盾,消除不良影响的缓冲器和减压阀。 2网络舆情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大众体验知情权和监督 .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和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来说,它的成因多样、特点复杂, 通常爆发突然,容易产生严重危害,造成恶劣影响。于其发生由会导致社会、集体脱离正常运行轨道,所以容易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如果初期应对处理时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可能会造成关联性的连锁反应,次生谣言危害,引起社会动荡,诱发潜在危机。近年来发生的“非典”事件、劣质奶粉”“事件、煤矿透

权的特殊载体。据有效统计,截至21年6 0日我国的 00月3, 网民 .亿人,达4 2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我国的网 1%, 8络舆情发展正在迈人快车道,并且逐渐成为老百姓监督政府、传达民意的窗口,充分体现了国民积极的社会参政议政的需求。 从近几年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来看,其事件核心一般都与公

水事故等,大多数是因为舆情引导不力而使突发事件的善后 处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 象,扩大了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此,发事件中的网因对突 络舆情引导艺术进行深入研究,不

仅有利于增强政府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能更有利于提高政力,府的执政水平。 网络舆情在突发事件中的影响一

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 0年, 2 9杭州市的 0酒后驾车致人死 亡的“宝马”事件以及同年上海涉及非法营运的“钓鱼执法” 事件等,都是涉及公民权利监督(保护)、公共秩序维护、 公共道德伸张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对于这些热点问题, 公众有着强烈的知情欲望,迫切想了解事件进展。但是,由于地域限制及一些客观因素,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大众都能亲自了 解事件原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更多地是通过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来跟进事件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网络媒体独有的广泛参与性与身份隐蔽性,公众更愿意利用网络来参政议政,网络媒体因而成为公众在突发事件爆发时及时了解

1网络舆情特点多样, .容易成为表现积极和消极的双刃

剑。网络舆论又称网络舆情,于各种事件的是由刺激而产生 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它具有自由交互性、性、多元性、偏差性、突发性五大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网络舆情容易成为一把

事实的重要信息来源。能够将突它发事件的更多细节充分展现在公众面前,激发公众自觉履行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要点,更好地规范社会秩序。可以

锋利的双刃剑,在方便政府部门更充分地了解下情、体察民意、准确决断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串联、造谣、煽动的风险。 因此,在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时刻谨记过犹不收稿日期:0 1 0— 6 2 1- 7 2

说,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实现传播的网络舆情正在逐渐成为有

作者简介:耿

健 (9 3 )女, 18一,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

徐远平 (9 5 )女, 1 6一,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 柳炳祥 (9 6 )男, 1 6一,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pe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