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图片的作用及其处理技术

更新时间:2023-12-19 01: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中图片的作用及其处理技术

夏勤1,袁晓斌2

1、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芜湖市,241000 2、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芜湖市,241000

摘要:论文结合课件中图片的特征,分析图形图像(二维)在课件中的作用,得出其功能的实现所要具备的一些关键处理技术,借以提高师生的课件制作水平以及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

关键词:课件、图形图像(二维)、作用、处理技术

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学学习的需要,每个师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课件再加工与制作能力,从而改善课件质量,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服务于教学与学习。

1、 课件及课件中图片的特征

课件是指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1]。由于多媒体课件凭借多种视听觉材料,例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与视频等,来表达一定的教育思想,所以课件不仅仅要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与技术性,而且还要突出其教育性的特征。根据中国中小学教育网(k12)课件评比标准内容[2],结合论文的研究角度,分析得出课件中图片的艺术性、技术性与教育性特征主要为: 1.1、 艺术性——画面艺术

画面制作应具备较高艺术性,整体标准相对统一。 1.2、 技术性——信息呈现技术

能够合理运用图形图像的表达,其组织结构与呈现方法应该适合教学需要,界面显示简洁美观,交互图标制作适宜明显,不妨碍学习。 1.3、 教育性

① 直观性:课件的图形图像的制作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② 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 新颖性:画面的设计新颖,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④ 启发性:图形图像能够适当的启发学生学习。 ⑤ 针对性:图形图像的制作要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 ⑥ 创新性:图形图像的选择能够适当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 图形图像(二维)在课件中的作用

无论是网络版课件,还是单机版课件,图形图像都被广泛地应用于课件之中,是帮助分析理解教材、解释概念或现象的重要媒体元素,也是课件组成的元素之一。其感官上的形象性,能够直接再现事物本身,直观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的加工,把握住事物某些特定属性,在课件中的主要作用有:

2.1、作背景

这里图形图像主要用作课件的模板或者首页界面,起到美化界面作用,从而使整个界面色彩配搭协调,符合人们的视觉心理,画面效果优美,显示出课件画面艺术性的特征。 2.2、作边角

边角修饰作用可以增加课件的整体美感,通过局部艺术性画面,增加了课件

的活跃性,不仅打破了课件边框的约束,给人带来轻松活泼的感觉,而且还呈现出新颖的富含创意的艺术界面效果。 2.3、作图标

作图标主要是指作按钮和导航图标,通过技术性的加工,能够使按钮与导航图标的作用一目了然、清晰简捷,图标自身富有质感美感,实用性强,能够体现出图标交互性的特征作用。 2.4、传载信息

课件中的图形图像除了用于界面设计外,最重要的就是传递和承载教学信息,具体分为:

① 辅助教学信息呈现

在课件中,图片经常用作于教学信息的辅助呈现手段,通过图片自身的视觉性特征,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信息,支持学生思考,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② 再现教学信息

不同于教学信息的辅助呈现作用,这里图片的功能就是直接表现教学内容,图片自身就是知识源,学生通过图片媒介获取想要的知识,而不是通过文字。例如通过一组小球碰撞过程的图片,形象直观地描述小球碰撞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解决物理学中能量或动能的有关问题。

另一种图形图像作用可能只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缓解学习压力,所以此类图片多以搞笑可爱的网络影视作品或者夸张的动漫形象出现。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利用,将可以改善师生的教学学习效果。 3、 课件中图形图像(二维)的处理技术

通过对图片的采集发现,能够直接应用于课件中的图片数量少,需要做进一步的技术处理与加工,才能满足课件的特征需要,有效发挥它们在课件中的作用。所以论文主要论述了使用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加工制作课件图片,并且基于师生已经掌握到的一些Photoshop简单操作技术,从制作透明背景图片、不失真更改图像大小、制作按钮以及去除图片冗余信息四方面分析课件中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

3.1、制作透明背景图片

首先在Photoshop中导入一副图片,选取自己想要的图片部分,用“delete”键删除图片的其他不需要部分,这时就可以通过两种储存格式得到透明背景:一是单击“文件”菜单里的“存储为”命令,选择文件“格式”为“PNG(*.PNG)”,二是“文件”下的“存储为web所用格式”命令,在“优化”(optimized)选项卡中将文件格式选择为“GIF”,单击“保存”(save)即可(一般情况下,系统为默认值,只要单击“保存”就可以了)。 3.2、不失真更改图像大小

在更改图像大小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缩放图片尺寸可能造成图像失真、模糊不清,丢失细节,但是课件制作又需要缩放一些图片。这里通过介绍一些更改图像大小而不失真的处理技巧,帮助师生提高课件中图片质量[3],主要方法如下:

在Photoshop里导入需要缩放的图片,选择“图像”菜单里的“图像大小”命令(快捷键为Alt+Ctrl+I),在出现的“图像大小”提示框里勾选“重定图像像素(I)”,并选用“两次立方”(一般情况系统为默认值),再将里面“文档大小”的单位设置为“百分比”,选择“宽度”与“高度”为“110”,这样原图就

会被放大10%,通过多次重复操作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参见图1)。针对某些大比例缩放需要多次重复的情况,可以通过“动作”(“窗口”菜单里的“动作”,快捷键为Alt+F9)命令完成。首先在“动作”面板里点击“创建新动作”按钮(记为A),命名为“图像放大”,再点击“动作”面板上的“开始记录”按钮(记为B),然后把上述图像放大的操作步骤操作一遍,单击“停止播放/记录”按钮(记为C),就完成了图像放大的动作记录。这时只要单击“动作”面板上的“播放选定动作”按钮(记为D),就能完成放大效果(参见图2)。

图1 图2 3.3、制作按钮

具有交互功能的按钮在课件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按钮的操作用户可以很方便的进行非线性学习,从而实现学习者自主探究学习。用Photoshop可以制作出精美立体感的按钮效果,达到增加课件美观的效果。

①创建一个100×50像素、“背景内容”为“透明”的空白文档,新建“图层1”,选用“椭圆选框工具(M)”绘制一个选区,单击“编辑”菜单下的“描边”命令,加粗选区的边框。

②选择工具箱里的“渐变工具”,打开“渐变编辑器”,在“预设”里选择“Orange,Yellow,Orange”后单击“确定”。在“渐变工具”的选项栏里选择“前景到背景”的渐变,并选择线性渐变的类型,从下到上填充渐变。

③单击“选择”菜单下 “修改”里的“收缩”命令,将选区缩小4像素,并进行和上次方向相反的渐变填充,再利用“修改”里的“羽化”命令(Feather)羽化边框5个像素(系统为默认值)。

④右击“图层”面板里的“图层1”,在弹出的快捷菜单里选择“混合”选项,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选择里面某种图层样式,例如勾选“投影”,获得的是一种立体感的按钮效果。可以再添加相关文字,保存为PNG格式,将得到透明的按钮效果(参见图3).

图3

3.4、去除图片冗余信息

去除图片冗余信息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通过对师生制作的课件考察发现,容

易忽略对图片冗余信息的有效处理或者根本不处理,例如选取一副风景图片时发现其左上角标有“来自××网站图片”。如果直接插入课件而不做任何技术处理,非常影响课件的美观,有必要进行一次图片“美容”。

方法一、导入一副需要处理的图片,选择工具箱图标里的“仿刻图案工具”,按下“Alt”键的同时,在图像冗余信息附近的干净区域单击一下鼠标左键,再放开“Alt”键,这样做是为了用干净区域的背景代替图片冗余部分,而且还能保持背景色的协调。然后在图片冗余信息上左击鼠标不放滑动鼠标,就能看到满意的效果。

方法二、选择工具箱图标里的“修补工具”(右击“修复画笔工具”,选择之),单击鼠标将图片中冗余信息选取出来,再将鼠标放置到选区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至干净的背景区域,就能同样完成冗余信息的去除。

参考文献:

[1]王友社等 《现代教育技术》[M]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11

[2]中国中小学教育网课件评比标准[EB/OL] http://www.k12.com.cn [3]王维明、张月英 《课件制作中的图片处理有“高招”》[J] 中小学电教,2005-08

联系方式:15855533782 邮编:241000

邮编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教科院夏勤090202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d5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