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液态感光阻焊高分子屏蔽材料风险评价

更新时间:2024-01-25 22: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限公司

PCB液态感光阻焊高分子屏蔽材料 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责 任 表

编 制 单 位 : 评 价 证 书 : 法 人 代 表 : 分 管 领 导 : 环评中心主任: 项目负责人: 参 加 人 员 : 姓 名

职 称 专 业 上岗证号 分 工 签 名 目 录

1 总则 ......................................................................................................................... 1 1.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 ......................................................................................... 1 1.2编制依据 ............................................................................................................. 1 1.3风险评价标准 ..................................................................................................... 2 1.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 4 1.5控制污染与保护目标 ......................................................................................... 5 2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 6 2.1项目概况 ............................................................................................................. 6 2.2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 7 2.3原辅材料消耗 ..................................................................................................... 8 2.4主要生产设备 ..................................................................................................... 8 2.5生产工艺流程 ................................................................................................... 12 2.6研发中心概况 ................................................................................................... 14 2.7建设项目工程布置 ........................................................................................... 16 3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 17 3.1地理位置 ........................................................................................................... 17 3.2气象特征 ........................................................................................................... 17 3.3水文 ................................................................................................................... 17 3.4社会环境概况 ................................................................................................... 17 3.4区域内工业企业调查 ....................................................................................... 17 3.5区域环境整治情况 ........................................................................................... 17 3.6芦村搬迁计划 ................................................................................................... 17 3.7环境质量状况 ................................................................................................... 17 4 风险识别 ............................................................................................................... 18 4.1风险识别范围和类型 ....................................................................................... 18 4.2物质危险性识别 ............................................................................................... 19

5 源项分析 ............................................................................................................... 22 6 后果计算 ............................................................................................................... 23 6.1事故排放源强预测 ........................................................................................... 23 6.2事故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23 6.3预测结果分析 ................................................................................................... 24 7 事故影响分析和评价 ........................................................................................... 26 7.1事故影响分析 ................................................................................................... 26 8 风险管理 ............................................................................................................... 28 8.1风险防范措施 ................................................................................................... 28 8.2风险应急预案 ................................................................................................... 29 9 评价结论 ............................................................................................................... 33

1 总则

1.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

一、评价的目的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清除环境风险隐患,防止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和次事故的发生,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以接受水平。

二、评价的重点

1、风险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 2、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分析; 3、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4、风险防范措施。

1.2编制依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影响风险的通知》(2006年1月13日);

2、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环办函[2006]14号《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2006年2月16日);

3、台州市黄岩区环境保护局黄环[2006]17号《转发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紧急通知》(2006年3月9日);

4、《PCB液态感光阻焊高分子屏蔽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5月20日);

5、《****有限公司PCB液态感光阻焊高分子屏蔽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初步设计》;

1

6、《****有限公司3500t/a塑料油墨、3000t/a胶粘剂(主剂)、800t/a胶粘剂(固化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7、《****有限公司丙烯酸应急处置预案》; 8、《****有限公司剧毒化学品应急处置预案》;

9、《****有限公司剧毒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报告(第二轮)》;

10、《****有限公司PCB液态感光阻焊高分子屏蔽材料高技术产业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改稿)》(2005年8月);

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2、《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

1.3风险评价标准

一、环境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

按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方案,评价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标准常规指标摘录见表1-1。

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类别 污染物名称 SO2 NO2 TSP 二甲苯 甲 苯 特 殊 污染物 乙酸乙酯 TDI 丙烯酸* *参照丙烯酸甲酯标准。

前苏联居住区最高允许限值 选用标准 (GB3095-1996)二级 (GB3095-1996)二级 (GB3095-1996)二级 (TJ36-79) 日均浓度(mg/Nm3) 0.15 0.12 0.30 / / / 0.05 1小时平均(mg/Nm3) 0.50 0.24 / 0.3(一次) 0.6(一次) 0.1(一次) 0.02(一次) 0.01 常 规 污染物 2

车间空气执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名 称 丙烯酸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6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mg/m3 15 ②水环境

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区域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除pH外均为mg/L 污染物 Ⅲ类标准限 值 pH 6~9 DO 5 CODMn 6 CODcr 20 BOD5 4 NH3-N 1.0 石油类 0.05 ③声环境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调整划分,参照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3类区标准,详见表1-3。

表1-3 环境噪声标准值

类别 1 2 3 4 适用区域 居住、文教机关为主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工业区 交通干线两侧 昼间 (dB) 55 60 65 70 夜间 (dB) 45 50 55 55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

黄岩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运行,投资1.6亿元,包括污水管道敷设,处理能力为8万t/d,目前实际只处理4万t/d,本项目建设地南面的黄椒公路(82省道)已获设污水管网,本项目产生的污水纳入浙江省黄岩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系统,已经开发区管委会同意,并要求企业对污水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三级标准,方可排入污水管网,后附同意证明。

3

表1-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进管要求 (单位:除pH外均为mg/L)

污 染 物 三级标准限值 二级标准限值 pH 6~9 6~9 CODcr ≤500 ≤120 SS ≤400 ≤30 BOD5 ≤300 ≤30 石油类 ≤20 ≤10 氨氮 / ≤25 备注 进入城市污水管网 黄岩污水处理厂 排放标准 (2)废气

①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表1-5。

表1-5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最高允许排放浓污染物 NOx SO2 甲苯 二甲苯 甲醇 颗粒物 度(mg/m3) 现有 420 700 60 90 220 150 新 240 550 40 70 190 120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排气筒高度 15 15 15 15 15 15 二级标准 现有 0.91 3.0 3.6 1.2 6.1 4.1 新 0.77 2.6 3.1 1.0 5.1 3.5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监测点 浓度(mg/m3) 现有 0.15 0.5 3.0 1.5 15 5.0 新 0.12 0.40 2.4 1.2 12 1.0 三、风险评价

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TJ36-79); 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 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1.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一、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对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因子的筛选,确定为丙烯酸化学危险品,根据

4

毒理学资料分析,其LD50为2520mg/kg(大鼠经口),根据附录A.1,定为有毒物质大于3级,即200

由于本项目建设地在黄岩经济开发区的轻化工业园区内,附近村庄搬迁,不属环境敏感地区,丙烯酸低温专用仓库属非重大危险源,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本次风险评价可定为二级评价。

二、评价范围

本项目主要污染源是化学危险品,按二级评价的要求,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项目建设地为中心;半径为3km范围内。水域评价范围为园区上游1km至下游2km永宁江河段。

1.5控制污染与保护目标

(1)保护附近内河永宁江河段水体;

(2)项目建设地附近的敏感点,有东北面约150米的芦村以及附近的其它村庄,详细情况见表1-6。各敏感点的位置见附图三。

表1-6 主要保护目标一览表

名 称 与本项目相对方位 NE WN WS E E E S S S W S S 与本项目建设地距离 150m 220m 800m 2000m 2500m 1000m 2500m 3500m 5000m 5000m 5000m 650m 备 注 108户 500人 283户 500人 904户 2766人 1500人 600人 500人 900人 500人 800人 1200人 663人 拆迁 拆迁 拆迁 说明:后附浙江省黄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有关农户搬迁证明。

5

2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PCB液态感光阻焊高分子屏蔽材料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规模:年产1400吨PCB液态感光阻焊高分子屏蔽材料,项目总投资8553万元。

建设地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镇浙江黄岩经济开发区江口医化园区,进港路以西,八二省道以北,项目占地约53亩,见附图一和附图三。

主要工程内容: (一)生产工程项目 (1)APR-8000油墨车间 (2)NSR-9000油墨车间 (3)树脂车间 (4)原料仓库 (5)乙类原料仓库 (6)成品仓库 (7)综合仓库 (二)公用工程项目

(1)给水站(含水池:兼作消防水池和循环水池) (2)锅炉房 (3)冷冻、空压站 (4)变电所 (5)污水站

(三)服务性工程项目 (1)研发中心

6

(2)检测中心

(3)生活楼(含食堂及倒班宿舍) (4)传达室

本项目征地面积35403m2(折53.104亩),厂区实际占地面积29368m2(折44.052亩),工程用地全部需新征。

2.2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本项目生产环氧丙烯酸树脂1000t/a;新建二条PCB液态感光屏蔽材料生产线,生产液态感光屏蔽材料(APR-8000系列1050t/a和NSR-9000系列350t/a),合计生产能力为1400t/a。

计划2005年初组织实施,在2007年7月完成试生产和竣工验收。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

表2-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一 1 2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设计规模 PCB液态感光阻焊高分子屏蔽材料 环氧丙烯酸树脂 年工作日(装置运行日) 项目总定员 本项目占地面积 工程建筑面积 经济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 其中:建筑工程费 设备购置费 安装工程费 其他费用 年均销售收入 年均利润总额 指标名称 单位 吨/年 吨/年 天 人 m2 m2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指 标 1400 1000 300 140 29368 25525.5 7740.75 2677.78 2699.95 729.17* 1633.85 17108.00 5176.06 备 注 7

续表2-1

序号 4 5 6 7 8 9 10 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年均利税总额 年均总成本费用 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税率 投资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税后) 盈亏平衡点(BEP) 项目建筑 征地面积 厂区用地面积 代征道路面积 建筑物占地面积 其中行政及生活设施占地面积 构筑物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其中行政及生活设施面积 道路及停车场地面积 绿地面积 建筑系数 容积率 绿地率 指标名称 单位 万元 万元 % % % 年 %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 % % 指 标 3257.68 10382.36 49.68 31.27 40.25 3.86 25.14 35403 29368 6035 9209.7 363.3 710 25525.5 1090 7636 5874 33.8 0.89 20 备 注 税后 53.104亩 44.052亩 9.052亩

2.3原辅材料消耗

本项目原辅材料用量及来源见表2-2。

2.4主要生产设备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3。

8

表2-2 本项目油墨车间原材料消耗

车间 序号 1 2 3 4 5 6 油 墨 车 间 7 8 9 10 11 12 13 14 车间 序号 1 树 脂 车 间 其他 2 3 4 名 称 环氧丙烯酸树脂 环氧树脂 光引发剂 丙烯酸树脂 硫酸钡 滑石粉 钛白粉 二氧化硅 消泡剂 流平剂 有机颜料 二乙二醇单乙基醚醋酸酯 乙酸乙酯 碳酸钠 小 计 名 称 环氧树脂 丙 烯 酸 四氢苯酐 二乙二醇单乙基醚基酸酯 小 计 柴油0# 规 格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规 格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工业级 单耗 (kg/t) 390 110 41 53 205 1 7 10 58 10 10 105 5 单位 t/a t/a t/a t/a 年用量 (t/a) 546.0 154.0 57.4 74.2 287.801 1.4 9.8 14.707 81.2 14.0 14.0 147.16 2.13 0.06 1403.858 消耗定额(t/t) 0.36 0.11 0.18 0.35 形态 液态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液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液体 固体 消耗量 t/h 0.072 0.023 0.0375 0.073 t/a 360 110 180 350 1000 367.2 备 注 台湾、日本(200kg/桶) 江苏、台湾、日本(200kg/桶) 台湾、日本(20kg/包固体) 江苏、台湾、日本(200kg/桶) 国内采购(20kg/包) 国内采购(20kg/包) 国内采购(20kg/包) 国内采购(20kg/包) 国内采购(50kg/罐) 国内采购(50kg/罐) 国内采购(20kg/包) 国内采购(200kg/桶) 用于擦洗研磨机等(200kg/桶) 用于显影检验 形态 固态 液态 固态 液态 来源 国内 国内 国内 国内 说明:油墨车间生产所需环氧丙烯酸树脂有210t/a外购(品种不同),有560t/a是树脂车间自产,树脂车间外销售439.565t/a。

表2-3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

设备名称 一、油墨车间 双浆搅拌机 珠磨机 提升加料机 三辊机 QH-JB-45S 主电机功率:P=45KW K-120 电机功率:P=55KW D-940-K/2SWF 电机功率:P=1.5KW SDX-1300 电机功率:P=56KW 9

型号或图号 计量单位 数量 材 料 备 注 台 台 台 台 4 4 4 4 组合件 组合件 组合件 组合件 国 产 瑞士布勒公司 瑞士布勒公司 瑞士布勒公司

续表2-3

设备名称 分散机 气动灌装机 配料桶 转子泵 电子秤 型号或图号 GFB-YZ22 电机功率:P=22KW QGJ-1000 Φ940×800 ZB3A-8, 电机功率:P=1.5KW 称重:2t 4-72型 N.3.6A 风 机 风量:5268m3/h 全压:989Pa 电机功率:P=3KW 货 梯 干燥机 显影机 曝光机 粘度计 二、树脂车间 树脂溶解釜 树脂合成釜 固化剂合成釜 溶剂计量槽 丙烯酸计量槽 过滤器 溶剂计量槽 回流冷凝器 回流冷凝器 回流冷凝器 溶 剂 泵 V=2m3 电机:YB112M-4 P=4KW V=2m3 电机:YB112M-4 P=4KW V=2m3 电机:YB112M-4 P=4KW V=0.5m3 V=0.5m3 Φ500×700 V=0.5m3 F=5m2 F=5m2 F=5m2 ZCQ40-32-132 Q=10.8m3/h H=20m 电机:YB90L-2 P=2.2KW

10

计量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4 16 50 16 2 材 料 组合件 不锈钢 不锈钢 不锈钢 组合件 备 注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台 2 碳 钢 国产 THJ2000/0.5-XH 载重:2t 电机功率:P=11.2KW SMO-7A SMO-1B SXY-GM-P6068-W750 OTS-YH-7090 TV-20 台 台 台 台 台 2 4 1 1 4 组合件 国产 台湾 台湾 韩国 日本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2 6 2 4 4 2 2 2 4 2 2 SUS304 SUS304 SUS304 SUS304 SUS304 SUS304 SUS304 SUS304 SUS304 SUS304 SUS304 续表2-3

设备名称 型号或图号 ZCQ40-32-132 丙烯酸泵 Q=10.8m3/h H=20m 电机:YB90L-2 P=2.2KW BH21 起重量:0.5t 电动葫芦 起升高度:6m 电机:P=0.8+0.3KW BT35-11 NO.5 风量:5187m3/h 轴流风机 全压:119Pa 电机:YBFA-7124 P=0.37KW 三、冷冻、空压站 LSB-340 冷水机组 制冷量:340KW 电机功率:2×45KW 冷冻水量:58m3/h LSB-170 冷水机组 制冷量:170KW 电机功率:45KW 冷冻水量:29m3/h S300-2S/7-AC 排气量:3m3/min 空压机 排气压力:0.7~1.0MPa] 储气罐:0.445m3 电机功率:22.5KW 冷水箱 5000×4000×3000(H) V=60m3 ISG80-160 冷水泵 Q=65m3/h H=28m 电机:Y132S2-2 P=7.5KW ISG65-160 冷水泵 Q=32.5m3/h H=27.5m 电机:Y112M-2 P=4KW

11

计量单位 数量 材 料 备 注 台 2 SUS304 台 2 组合件 台 9 台 2 组合件 一开一备 台 1 组合件 台 1 组合件 台 1 碳 钢 台 3 组合件 其中一台备用 台 1 组合件

续表2-3

设备名称 四、锅炉房 WNS1-1.0-Y 全 自 动 燃油锅炉 额定蒸发量:1t/h 燃烧器电机功率:1.4KW 加热器功率:4.5KW KCB-55 油 泵 流量:3.3m3/h 排出压力:0.33MPa 电机:Y90L-4 P=1.5KW JGGC2-144/14 给 水 泵 油 槽 蒸汽分汽缸 软 水 箱 全自动软水器 流量:2m3/h 扬程:144m 电机:Y90L-2 P=2.2KW V=8m3 Φ219×1500 3000×2000×2000(H) V=12m3 RH-300T 产水量:1~2t 台 台 台 台 1 1 1 1 碳 钢 碳 钢 碳 钢 组合件 一开一备 一开一备 一开一备 一开一备 台 2 组合件 一开一备 台 2 组合件 一开一备 台 2 组合件 一开一备 型号或图号 计量单位 数量 材 料 备 注

2.5生产工艺流程

(一)树脂生间生产工艺

本项目树脂车间采用丙烯酸原料生产丙烯酸酯(产品前期原料)约999.565t/a,油墨车间生产1400t/a感光阻焊屏蔽材料,所需环氧丙烯酸树脂有210t/a外购(品种规格不同),有560t/a是树脂车间自产,树脂车间外销剩余的439.565t/a自己生产的环氧丙烯酸树脂。

环氧丙烯树树脂为新韩电子油墨主要原材料之一,目前主要依赖进口,为降低成本,业主委托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分院进行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作项目。目前已完成小试优化和中试实验工作,从中试产品应用效果看,产品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与进口原料相同,能满足电子油墨生产要求,为提高电子油墨竞争优势打下基础,本项目新建1000t/a环氧丙烯酸官能树脂生产线。

树脂车间工艺流程见图2-1。

12

二乙二酸乙醚醋酸酯环氧树脂丙烯酸冷凝回收丙烯酸尾气四氢苯酐冷凝回收反应尾气树 脂 溶 解加 成 反 应酯 化 反 应检 测包 装

图2-1 环氧丙烯酸树脂生产工艺流程图

环氧丙烯酸树脂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环氧丙烯酸树脂生产的不锈钢树脂溶解釜为800立升×2,不锈钢加成反应釜为1000立升×4,一般每批投料为800kg,故全年生产批次数为1250批,由于本产品可以连续生产,即每批之间不用清洗反应釜,则釜壁残留物较少,本项目物料损耗也较少。另外,丙烯酸空桶有少量残留物,采用收集倒入一个桶中再利用,因此,在空桶中有倒不尽的残留丙烯酸及加料和倒料过程中有丙烯酸废气挥发,预计约有25kg/a。

用溶剂泵把溶剂二乙二醇单乙基醚醋酸酯打入溶剂计量槽,通过计量槽中的溶剂加入至树脂溶解釜溶解环氧树脂,釜液用压缩空气压至树脂加成反应釜,树脂在加成反应釜内充分搅拌时,再通过丙烯酸计量槽滴加丙烯酸,每台加成反应釜滴加丙烯酸约106kg,再加入其他反应原料,进行合成反应,反应时的温度的为95℃,一个反应周期为3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60℃出料,检测、装桶,作为PCB电子油墨的原料。在反应釜上方,采用冷却面积足够大的低温(<-5℃)冷凝器收集可能挥发的丙烯酸尾气,回用于生产,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

环氧树脂合成反应式:

①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开环加成反应,生成丙烯酸酯。

OO - CH2 -CH - CH2 + CH2 = CH - C - OHO催化剂△OO - CH2 -CH - CH2 - O - C - H = CH2O

13

②丙烯酸酯与四氢苯酐反应,生成丙烯树脂。

OOO - CH2 -CH - CH2 - O - C - H = CH2 +OCOCO催化剂△OO - CH2 -CH - CH2 - O - C - H = CH2OOCC - OHO

表示环氧树脂分子团

(二)油墨车间生产工艺

本项目油墨车间产品采用光固化、热固化树脂溶解,经屏蔽组合,通过高能分散使物料亚纳米状态,并将微颗粒锁定、再进行碾磨、过滤、检测、包装,最终形成成品。油墨车间的产品为410kg/批,全年生产批次数为3415批。其工艺过程见图2-1。

2.6研发中心概况

本项目配套建设的研发中心的研发方向主要是水性油墨、醇溶性油墨、铝箔油墨、醇溶胶粘剂、耐蒸煮胶粘剂、液态感光阻焊高分子屏蔽材料(电子油墨)等,生产工艺路线基本与现有的凹版油墨、聚氨酯胶粘剂和电子油墨的生产工艺相同,通过调整配方来研发各类新产品。主要设备有砂磨机、三辊机、分散机、干燥机、显影机、曝光机、配色仪、粘度计等,其中TOP9000砂磨机系引进瑞士布勒公司生产线,详见表2-4。

表2-4 研发中心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设备名称 小型砂磨机 小型三辊机 分散机 干燥机 粘度计 型号 K-120 1300 FX-100 SMO-7A SMO-1B TV-20 产地 瑞士 瑞士 上海 台湾 日本 数量 4 3 2 2 1 14

续表2-4

序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设备名称 显影机 曝光机 电子天平 安捷伦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岛津液相色谱仪 比色光箱 色谱仪 制冷机 型号 SXY-GM-P6068-W750 OTS-YH-7090 BP61 110 BLO-RAD LC-10 ATVP KPP 美能达 Scotsman ATE-325 产地 台湾 韩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日本 美国 数量 1 1 2 1 1 1 1 1 1 各类研发品种的消耗情况如表2-5。

表2-5 研发产品物料消耗情况

品种 物料名称 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等) 颜料 合成树脂 凹版油墨 表面活性剂 流平剂 容器洗涤溶剂(乙酸乙酯) 洗涤水 聚酯多元醇 聚氨酯胶粘剂 TDI 乙酸乙酯 容器洗涤溶剂(乙酸乙酯) 洗涤水 多元胺(二胺) 醇溶胶粘剂 油酸 乙醇 容器洗涤溶剂(乙醇) 批耗(kg/批) 2.8 0.6 0.56 0.02 0.02 0.5 - 0.5 0.05 0.6 3 200 0.4 0.25 0.3 0.2 年耗(kg/a) 1120 240 224 8 8 200 12000 50 5 60 30 2000 40 25 30 20 15

续表2-5

品种 物料名称 环氧亚克力树脂 环氧树脂 光引发剂 亚克力树脂 硫酸钡 钛白粉 滑石粉 电子油墨 二氧化硅 消泡剂 流平剂 色粉 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容器洗涤溶剂(乙酸乙酯) 容器洗涤溶剂(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洗涤水 批耗(kg/批) 131.34g/批 32.97g/批 12.27g/批 15.87g/批 61.56g/批 0.27g/批 2.07g/批 3.144g/批 3.0g/批 3.0g/批 3.0g/批 31.53g/批 - - - 年耗(kg/a) 113.48 28.49 10.60 13.71 53.19 0.23 1.79 2.72 2.59 2.59 2.59 27.24 17 50 5000

2.7建设项目工程布置

本建设项目的树脂车间安置在西南角,油墨车间安置在东南面,东北面是办公行政区,丙烯酸专用库安置在西北角,详细情况见项目平面布置图二。

16

3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3.1地理位置 3.2气象特征 3.3水文

3.4社会环境概况 3.5区域内工业企业调查3.56区域环境整治情况 3.7**村搬迁计划 3.8环境质量状况

17

4 风险识别

4.1风险识别范围和类型

一、风险识别范围

本建设项目所涉及原料、生产系统、贮存运输系统中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主要有丙烯酸、乙酸乙酯、二甲苯、甲苯、二异氰酸甲苯酯(TDI)等。

二、风险类型

本项目的危险化学品是易燃、有毒、有害物质,根据它们的理化性质和毒理学性质及用量、贮量分析,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可能破损造成泄漏。

三、风险评价有关标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物质危险性标准见表4-1。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4-2,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4-3。

表4-1 物质危险性标准

有毒 物质 1 2 3 1 易燃 物质 2 3 爆炸性物质 LD50 (大鼠经口)mg/kg <5 5

序号 1 2 3 4

物质名称 丙烯酸 二甲苯 甲苯 二异氰酸甲苯 生产场所临界量(吨) 40 40 40 40 18

贮存场所临界量(吨) 1000 100 100 100 备 注 参照丙烯醛 参照甲基苯 参照二异氰酸酯 表4-3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序号 1 物质名称 乙酸乙酯 生产场所临界量(吨) 2 贮存场所临界量(吨) 20 备 注 参照乙酸甲酯

4.2物质危险性识别

1、物质危险性识别

根据对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因子的筛选,本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汇总见表4-4。

2、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通过对本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研发中心消耗二甲苯、甲苯、二异氰酸甲苯酯量较少,库存量也较少,只有丙烯酸在生产中用量较大,库存量也较大,但生产车间用量合计423kg/d,分别滴加在4台树脂加成反应釜中。另外乙酸乙酯用理不大,主要是生产车产用于清洗和擦洗感光油墨生产设备。

3、危险品仓库贮存情况

本建设项目危险品仓库安置在新厂区的西北角,分低温<5?C丙烯酸专用仓库,其它危险化学品仓库、一般化工原料仓库等。危险品仓库贮存情况见表4-5。

表4-5 本项目危险品仓库贮存情况

化学品名称 丙烯酸 乙酸乙酯 二甲苯 甲 苯 危险品仓库2 仓库名称 危险品仓库1 贮存量 5t 200kg 200kg 200kg 容器数量 25桶 1桶 1桶 1桶 备 注 低温贮存<5?C 4、综合评价

(1)本项目的丙烯酸用于合成生产环氧丙烯酸树脂,树脂车间有4台树脂合成釜同时生产,树脂合成釜在充分搅拌时,通过丙烯酸计量槽滴加丙烯酸,这时每台树脂加成反应釜滴加丙烯酸约106kg,在常压和95?C温度下进行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开环加成反应。为了保证正常生产用量,设立单独低温丙烯酸仓库,常备贮存量为5t,采用200kg/桶全封闭桶装运转。

19

表4-4 本项目有害物质汇总表

序号 有害 物质 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有毒物质 LD50 mg/kg (大鼠经口) 与标准 判别 200闪点, -4 易燃液体2级 25 55?C>闪点,3级可燃液体 21?C>闪点,110.6 4.44 2级易燃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 树脂车间生产丙烯酸树脂 理化性质 用途 用量 (t) 贮存量 t 桶 备注 1 丙烯酸 C3H4O2 72.06 340 0.423 5 25 嗅觉阈浓度0.3mg/m3 2 乙酸 乙酯 C4H8O2 88.1 5600 200

20

(2)乙酸乙酯用于擦洗本项目感光油墨生产设备,乙酸乙酯清洗采取套用,即使用后,保留到下一次清洗时使用,清洗时废棉布条带走一部分,平均每天车间用量为7.6kg/d。

(3)本项目二甲苯、甲苯、二异氰酸甲苯酯是研发中心通过调整配方来研究发展各类新产品,因此需消耗少量的化学品原材料,一般化学品仓库存放一桶一种化工原料,本项目主要化学危险品用量和库存情况见表4-5。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附录A.1,查照《表2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可得出本项目化学危险品的实际量与临界量的比较,见表4-6。

表4-6 本项目化学危险品临界量情况比较

化学品名称 丙烯酸 乙酸乙酯 二甲苯 甲苯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年耗量 (t/a) 110 2.228 0.56 0.56 0.005 生产场所 用量(t) 0.423 0.008 0.05 0.05 0.005 临界量(t) *40 2 40 40 40 5 0.2 0.2 0.2 无 贮存场所 库存量(t) 临界量(t) *1000 20 100 100 100 备 注 *参照丙烯醛 总厂领用,不库存 *丙烯酸在附录A.1表2中未列入,根据毒理学资料分析,丙烯酸毒性属低毒类,而丙烯醛毒性属高毒类,因此参照丙烯醛是可以的,临界量要求高一点。

根据表4-6中本项目化学危险品实际用量、库存量与《导则》中的临界量比较,本项目的实际量均小于临界量,而乙酯乙酯、二甲苯、甲苯、二异氰酸甲苯酸均大大小于临界量,因此,确定本项目的丙烯酸为环境风险评价因子;根据毒理学资料分析,丙烯酸LD50为340mg/kg(大鼠经口),根据附录A.1,定为有毒物质大于3级,轻度危害。丙烯酸仓库为危险物的贮存设备,丙烯酸的闪点为50?C;丙烯酸物质危险性及其分类,定为可燃液体,即闪点50?C<55?C。

综上所述,经过物质危险性识别分析,确定本项目潜在的危险单元丙烯酸专用危险库为非重大危源源。

21

5 源项分析

一、定性分析

根据类比调查,现烯酸在贮运、生产过程中典型泄漏情况见表5-1。

表5-1 丙烯酸典型泄漏表

设备名称 管道 设备类型 管道、接头、弯头 典型泄漏 ①管道泄漏 ②接头泄漏 ①破裂泄漏 挠性连接管 软管、波纹管铰接管 ②接头泄漏 ③连接机构损坏 过滤器 滤器、滤网 ①滤体泄漏 ②管道泄漏 ①壳泄漏 阀 球、阀门 ②盖孔泄漏 ③杆损坏 反应釜 滴加计量器 泵 贮桶 加成反应釜 计量仪表 加压泵 200kg/桶贮存、运输 ①容器破裂 ②容器泄漏 ①仪表管路破裂 ②进入孔盖泄漏 ①机壳损坏 ②密封压盖泄漏 ①容器损坏 ②贮桶破裂泄漏 损坏尺寸 100%或20%管径 100%或20%管径 100%或20%管径 20%管径 100%管径 100%或20%管径 20%管径 100%或20%管径 20%管径 20%管径 全部破裂 100%管径 100%或20%管径 20%管径 100%或20%管径 20%管径 全部破裂 二、最大可信事故源强

本项目有25桶丙烯酸贮桶。丙烯酸贮桶最常见的事故为发生破裂事故时,泄漏丙烯酸在围堰形成液池,在风作用下发生挥发现象(由于丙烯酸常温下为液体,沸点141?C,与风引起的分子转移比较,由于热传递引起的蒸发损耗很小,因此在此主要考虑在风作用下的挥发)。挥发面积10m2,估计整个过程持续时间在30分钟左右。经计算,泄漏物料丙烯酸液体蒸发总量为7.05g/s,则排放丙烯酸的事故排放总量为12.7kg。

22

6 后果计算

6.1事故排放源强预测

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事故风险主要是丙烯酸贮桶破损,容器中的液体泄漏到地面或围堰中,会逐步向大气蒸发,导致无组织事故性排放。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责》中液体蒸发总量计算:

2?n4?n?PsM?2?nr2?n m??a??u?RTa?式中:a , n——大气稳定度系数; Ps——表面压力,Nm-2; M——物质分子量; R——通用气体系数; Ta——周围环境温度,k; u——风速,m/s; r——池子半径,m。

经计算,泄漏物料丙烯酸液体蒸发总量为7.05g/s,则排放丙烯酸的事故排放总量为12.7kg。

6.2事故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6.2.1事故排放预测模式和气象条件

事故排放预测模式选用HJ/T2.2-9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建议的非正常排放模式:

2Hey2C(x,y,0)?exp(?)exp(?)22?u?y?z2?y2?z

QG??u?x??x?t??1???????????????z???x?G???ut?uT?x? ut?x????????????????x??????x? 23

式中:T——事故排放时间(S); t——任一时期(s)。

各类稳定度以中性(D类)出现频率最高(全年为53.40%),因此,预测气象条件选择全年平均风速为2.9m/s,D类稳定度条件。

6.3预测结果分析

(1)有关资料调查

车间空气执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名 称 丙烯酸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6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 15 丙烯酸:嗅觉阈值浓度0.3mg/m3;LD50 340mg/kg(大鼠经口);LD50 5300mg/m3 2小时(小鼠吸入);LD50 950mg/kg(免经皮)。

(2)预测结果分析

年均风速D类稳定度下,丙烯酸事故状态最大落地浓度预测结果见表6-1。从表看出丙烯酸的浓度超标距离在5000m以上。由此可见在假定事故源强下,丙烯酸的影响范围在5000m以外。

当发生事故性排放30分钟时,大气中丙烯酸浓度会显著增加甚至严重超标,在这种事故状况下,下风向区域内的活动人群中,年老体弱者会感到不适,在下风向1000m处能闻到丙烯酸气息;在下风向150m处能闻到丙烯酸较重气味;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判别,在下风向200m~800m处,丙烯酸气味还是可以忍受的;在下风向10~150m处,能闻到丙烯酸有刺激气味,对皮肤、眼睛和呼吸具有强烈刺激作用,但是未达到LD50 53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的浓度值,不致于对人体造成生命危害;根据项目建设地附近的敏感点情况分析,规划居住区在建设地的南面约650m,丙烯酸泄漏,事故性排放污染空气,对他们有一定影响,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企业必须确保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性排放。

24

表6-1 丙烯酸事故排放的时间、距离、落地浓度预测结果表

单位:mg/m3 D(m) T(min) 1 2 5 10 15 20 30 31 35 40 45 50 55 6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 874.0124 874.0124 874.0124 874.0124 874.0124 874.0124 874.0124 0 0 0 0 0 0 0 50 64.1366 64.1367 64.1367 64.1367 64.1367 64.1367 64.1367 0 0 0 0 0 0 0 100 3.2005 19.5323 19.5323 19.5323 19.5323 19.5323 19.5323 16.3318 0 0 0 0 0 0 200 0 0.8658 5.8540 5.8540 5.8540 5.8540 5.8540 5.8540 0 0 0 0 0 0 300 0 0.0006 2.8802 2.8804 2.8804 2.8804 2.8804 2.8804 0 0 0 0 0 0 500 0 0 0.1521 1.1754 1.1754 1.1754 1.1754 1.1754 1.0233 0 0 0 0 0 800 0 0 0 0.4090 0.5143 0.5143 0.5143 0.5143 0.5143 0.1053 0 0 0 0 1000 0 0 0 0.0405 0.3465 0.3472 0.3472 0.3472 0.3472 0.3067 0.0007 0 0 0 1500 0 0 0 0 0.0182 0.1633 0.1730 0.1730 0.1730 0.1715 0.1547 0.0096 0 0 2000 0 0 0 0 0 0.0103 0.1053 0.1054 0.1054 0.1054 0.1053 0.0950 0.0191 0.0001 2500 0 0 0 0 0 0.0001 0.0501 0.0585 0.0723 0.0731 0.0731 0.0730 0.0663 0.0230 3000 0 0 0 0 0 0 0.0048 0.0080 0.0310 0.0519 0.0541 0.0542 0.0541 0.0494 3500 0 0 0 0 0 0 0.0001 0.0003 0.0035 0.0204 0.0380 0.0419 0.0420 0.0419 4000 0 0 0 0 0 0 0 0 0.0002 0.0027 0.0141 0.0283 0.0333 0.0338 5000 0 0 0 0 0 0 0 0 0 0 0.0002 0.0018 0.0076 0.0164

25

7 事故影响分析和评价

7.1事故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二级评价可参照本标准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1、生产过程事故影响分析

丙烯酸在树脂车间加成反应生成丙烯酸树脂,各生产环节可能产生故障,发生丙烯酸泄漏风险事故,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营业税爆炸,造成厂房设备等财产损失。对在厂的职工造成生命危害。由于生产车间现烯酸用量约为423kg/d,发生事故的火灾和爆炸的危害特征为中等,丙烯酸燃烧分解产物为CO和CO2,相对毒性危害较弱,该事故在厂区范围内能控制住,由于泄漏污染和燃烧产生烟气,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2、贮运危险货物事故影响分析

根据《危险货物分类表》,凡闪点在61?C以下的液体、溶液、乳状液或悬浮液均属易燃液体。丙烯酸属第三类易燃液体。

(1)运输风险

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从装卸、运输到保管,工序长,参与人员多;运输方式有陆路、水路,运输工具有火车、汽车、船等,运输范围广,行程长,气温、压力、干湿变化范围大,运输经历天空、水域、陆域、城镇、乡村各种生态环境,这些复杂众多的外界因素是运输中造成风险的诱发条件。

****有限公司生产所需的丙烯酸是从台州市路桥区台州大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经销商处采购(韩国进口),距厂约17km,采用汽车运输,一车装25桶,一桶200kg重,丙烯酸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的碰撞、震动、磨擦和挤压,均易造成液体滴漏等,甚至可能引起火灾、爆炸或污染环境等事故。由于路桥到黄岩路程短,是104国道,路况好,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小。从路桥到黄岩路段附近是南官河,根据《浙江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图集》,南官河功能区命名为Ⅲ类水质多功能区,不属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环境敏感区。

丙烯酸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如发生泄漏,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对

26

地面水环境造成污染;如发生火灾、爆炸,其烟尘会污染环境空气,并且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贮存风险

本建设项目丙烯酸仓库为危险物的贮存设备,丙烯酸定为3级可燃液体。现烯酸贮存量为5t,采取低温<5?C贮存。仓库位置在新厂区西北角。

丙烯酸仓库主要环境风险有泄漏、火灾和爆炸。丙烯酸贮桶磨损;贮桶本身质量差,密封性不好等,都能产生丙烯酸泄漏,遇明火引起火灾、爆炸等危害,其风险特征见表7-1。

表7-1 贮存方式的风险特征

风险类型 泄漏 原因简析 贮桶磨损、破损、碰坏等 贮桶质量差,不密封 明火,危险区违章动火 火灾 静电火药,接地不良 撞击火花,铁制器具相互撞击 雷电火花,电器设施不防爆或防避器损坏 爆炸 遇火灾、遇高温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污染环境 危 害 污染陆域;污染地表水 火灾、爆炸 根据丙烯酸泄漏事故预测计算分配的,当发生事故性泄漏排放约30分钟时,大气中丙烯酸浓度会显著增加,甚至严重超标,在这种事故状况下,会影响下风向区域内活动人群,特别是影响规划居住区的村民,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丙烯酸仓库一旦发生火为和爆炸,影响距离为30~50m,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污染环境,影响较大。

27

8 风险管理

8.1风险防范措施

一、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1、落实新厂址周围村庄敏感的拆迁安置工作,拆迁安置工作必须在本工程开工前完成,确保卫生防护距离200m。

2、在厂区的规划布局上,贮存危险品的仓库应符合防范风险事故要求,与生产区、生活区设置隔离带,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

二、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1、在贮存区水泥硬化地面的四周建造防护沟,低沸眯化学品贮存仓库上方要设置冷却水喷淋,在夏季高温季节用冷水喷淋降温。对丙烯酸原料采取冷却库贮存(仓库内温度不超过5?C)。

2、按规范在生产区和仓库区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3、严格执行仓储安全措施,制定危险器保管、领用、操作的严格规章制度,防止危险化学品流失。

三、化学品运输时风险事故控制措施

1、加强对司机的安全教育,严禁酒后开车,疲劳开车和超速开车,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司乘人员严禁吸烟,停车时不准靠近明火和高温场所,在中途不得随意停车。

2、危险品上路检查把关。检查直接从事道路危险品货物的运输人员是否持有《道路危险品货的操作证》,运输车辆及设备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并配有相关证明,禁止不符合安全运输规定的车辆上路行驶。

3、公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严格执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1987.2)和《汽车危险品货物运输规范》(JTJ3130-88)中的有关规定。

28

4、加强公路动态监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遇大风、雷、雾、路面结冰等情况限速行驶;情况严重时暂时关闭相应路段。

四、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电源等安全防范系统;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

五、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采用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和在线分析系统设计方案。 六、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对工人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危险岗位的操作工,必须按规定经过安全操作的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才能单独上岗。严格按规范操作,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条件。

2、制定风险事故的应急方案并落实到人,一旦发生事故,就能迅速采取防范措施进行控制,把事故所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3、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要定期安全检查,组织安全防范演习。 七、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1、加强对各类输送化学品的管道阀门等生产设备的维护,防止化学品的跑冒滴漏,从而造成事故性排放。

2、定期对丙烯酸等化学品贮桶的密封性进行检查,减少化学品的泄漏事件。

8.2风险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

排查清楚全厂可能出现的各类事故种类,影响程度,及相应处理对策的整体应急预案。在厂内制定应急措施后,设立应急小组,并且定期开展应急事故的演习,使得一旦出现事故的情况下,能够全厂立刻按照既定的方案有序行动,将事故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29

组织机构指挥机构公安部门安全监督部门消防部门救援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紧急疏散现场急救爆炸规模控制火灾扑救现场应队伍企业员工可能的话警告疏散附近居民目击者或自动报警器发出最初报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框架事故控制者企业其他关键人员地方消防部门分安局救护站报警与反应系统周围的企业单位警告危险的扩散要求提供救助危险源分布图指挥层次示意图人员疏散分流图防护设施分布图应急救援程序简图各类事故救援线路图危险化学品特性资料等企业建立应急反应的技术与科学信息专门知识中心危险化学品管理部门消防管理培训部门安全和卫生、环保部门等的信息援助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设计、管理等国家、地方法规、标准等法律与法规平时应急计划的制定、应急救援的演习、计划的补充等 图8-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框架图

二、风险应急措施

1、火灾消防方法:及时与消防、公安、卫生部门联系,告知火灾种类,为消防部门的救助提供参考,并且及时疏散危险区内人群,开展厂内自救,用干粉灭火、CO2、泡沫等灭火,消防人员须穿载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2、化学品中毒急救:及时与卫生部门联系,并且在确定救治方法的前提下开展自救,化学品如进入眼中,立即用洗眼剂或水冲洗,如接触皮肤,应立即

30

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如大量吸入,立即移离现场,至少观察24小时,必要时进行吸氧或人口呼吸。如误食进行医学观察,服以大量水诱吐。

3、化学品泄漏处理:及时与消防、卫生、公安部门联系,并且疏散人群,控制泄漏点,部门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

4、爆炸事故处理:及时与消防、卫生、公安部门联系,弄清爆炸物的成分,为消防部门的救助提供参考,并且尽快将爆炸区域附近的危险物资进行转移,尽可能降低发生连锁爆炸的恶性事故。

5、运输途中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时,司机必须根据据承运危险品货物的性质及有关规定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及时向当地道路管理行政机关和公安、环保部门报告,共同采取措施清除危害。

6、防急性中毒、窒息措施

(1)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通风系统;

(2)企业定期为有毒有害场所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3)培训有关人员掌握危险化学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4)配备防护、急救用品和器材。 三、丙烯酸风险事故的应急措施 1、丙烯酸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1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就医。

食入:误食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及时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防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32

9 评价结论

一、风险评价有关结论

根据环境风险评价有关的标准、规范及****有限公司提供的建设项目相关技术资料,通过风险识别、源相分析、事故影响分析、风险计算和评价,提出本项目风险评价的结论如下:

1、根据风险识别分析,经过筛选确定本项目的丙烯酸为环境风险评价因子;确定本项目潜在危险单元丙烯酸专用仓库(5t贮量)为非重大危险源(小于贮存场所临界量1000t)。

2、通过源项分析,本建设项目存在贮运、生产过程等环节的风险事故。 3、经过事故影响分析,风险事故将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污染环境,但不会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对丙烯酸泄漏事故预测计算分析,下风向大气中丙烯酸浓度会严重超标,浓度超标最大距离约5000多m,会造成不良影响。

4、厂址周围村庄的拆迁安置工作必须在本工程开工前完成,确保卫生防护距离200m。

5、在厂区的规划布局上,贮存危险品的仓库应符合防范风险事故要求,与生产区、生活区设置隔离带,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

6、应落实危险化学品贮存、运输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严格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加强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减少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

7、全面系统地落实本项目的风险应急预案,有效地采取风险应急措施,控制风险事故,减少风险事故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风险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建议

1、建议企业加强对职工、干部环境风险的教育,千万不能因轻视、麻痹、疏忽而引发风险事故。

2、建议企业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有符合生产和贮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r9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