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04 07: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级部:西九

姓名:张海燕

一、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培养正义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等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上的内涵。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点滴小事做起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感悟法等 五、教学设计

1、新闻播报,导入新课(视频)

材料一:2013 年 12 月 2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导入复习主题,直观、形象、生动。)

2、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集体回答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顺势板书。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教师对应讲解各自的含义要求

(1)、富强—经济富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坚持改革开放

民主----政治民主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坚持

共产党的领导

文明----精神文明 :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和谐-----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2)、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内容)

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首先是法治的中国;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首先是法治的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建设和治理方式的法治化。

自由: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

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法治: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

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3)、材料三:感动中国20 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爱国是为人之本

敬业是兴业之要 诚信是处世之基 友善是立身之道

3、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六、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后,师补充归纳。 七、板书设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级部:西九

姓名:张海燕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培养正义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等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上的内涵。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点滴小事做起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感悟法等 五、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含义,让学生回答。 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下一步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我们中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这一课要探讨的问题。 2、新课探究

材料一:2014年11月5日雷公塔镇中学男生寝室发生一起学生伤害致死案件。当日20时40分下晚自习后,学生都回到寝室准备就

寝。在寝室里,八年级学生贺某(12岁)、谢某(13岁)与同班同寝室学生林某(14岁)因发生矛盾纠纷,贺某、谢某对林某施行了拳打脚踢。两学生对林某施暴大约1分钟。21时35分,林某因抢救无效死亡。

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中的行为可行吗?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

与同学相处,要做到平等,尊重,友善,和谐。

材料二: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引导学生思考:张丽莉老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根据现实社会和个人的实际生活总结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科学的态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自觉守法,做一个对社会有意的公民;再次要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善于向模仿人物学习,肩负起中华民族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

想。在我们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三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四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我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 六、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后,师补充归纳。

七、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mb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