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与牧童教学设计讲解

更新时间:2023-04-11 02: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画家和牧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一……就……”、“一会……一会……”等句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朗读体会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

2、在理解、运用中积累语言,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

1

述空泛的道理,而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加深体会。

在处理教材时,为了呈现文本的整体性,紧紧围绕画家和牧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两个问题进行设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会人物品质有困难,我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点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形象。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创造表演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自悟自得。利用课本教材、多媒体教具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使其发挥想像和创造,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思考、交流和讨论的整个过程,朗读感悟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学生在体会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喜欢阅读,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教学过程】

2

一、复习词语,走进文本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画家与牧童》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和生词,这些词你还记得吗,开火车读一读,看谁的又洪亮又准确。

1、出示词语:夸赞和蔼惭愧赞扬观赏沉思称赞

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批评拱手指教

2、读得真好,(出示“批评”),齐读这个词,谁能从这一组词语中找出他的反义词吗?(夸赞、称赞、赞扬)

小结:找的真准确。课文紧紧围绕夸赞与批评讲述了画家与牧童的故事。让我们把书打到95页,再一起走进课文,谁愿意大声的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二年级语文教学识记字词仍是教学重点,所以课前我首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词,让学生重温生词,然后找出批评这个词的反义词,根据这些词语引入新课,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而且自然的过渡到新授课的内容。

二、通读全文,回忆内容

分段朗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唐朝画家戴嵩画了(),()都夸赞戴

3

嵩,可()却批评戴嵩,戴嵩()。(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要将课文整体呈现给学生不琐碎肢解课文,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自我的内化,引导学生进行进行语言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感悟与思考。

三、导读,感悟戴嵩形象

过度: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有幸认识了画家戴嵩,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2、全班汇报交流

戴嵩是一个的画家。板书:(著名、虚心)(一)预设一:戴嵩是一个著名,虚心的画家。你是从那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大声的读一遍课文,

然后默读思考,并用画出能体现他是一位著名、虚心的画

家的句子。学生读,教师巡视。

过度:老师发现每位同学都能认真的学习,谁来汇报能体现戴嵩是著名画家的句子(学生汇报)

过度:自然数中1最小,但我们汉语中“一”可大了,他和句子中的其他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会更加生动丰富。试着大声读一读

1、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1)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读句子二:【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句子中的“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个词语是形容我国国画中绘画技巧的,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画法。文中的戴嵩喜欢画牛,善于画虾的齐白石、画马而闻名的徐悲鸿,把鹰花的活灵活现的李苦禅,他们都是我国著名的国画画家,他们的作品都娴熟的体现了这两种绘画技巧。让我们欣赏一下他们的作品吧,你能说说这几幅画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吗?(2)我们再来齐读读这句话,记住这两个词语。

(3)这句话用“一会……一会……”是说什么呢?(画得很快,画技高超,真不愧是著名的画家啊!)

5

(4)你能用“一会……一会……”说句话吗?

(5)谁能加上重音再读一读着两句话?

2、读句子二:【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过度:从你们的朗读中让我感受到了,戴嵩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他的画技真是高超,难怪他的画一画完,围观的人就(纷纷夸赞),你听到了哪些夸赞声?

(1)、人们都称赞了些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2)(再读这两个句子)谁愿意当教书先生和商人来称赞一下这幅画?

师:你们想不想欣赏这幅绝妙之作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画上的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无论是戴嵩的斗牛图还是齐白石的虾图、徐悲鸿的万马奔腾图,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没人能赶得上。这就是绝妙之作。板书

(3)指名读,这两句都是感叹句,我们要用赞美的,感叹的

6

语气来读,注意读出重音的词语

(4)师:了不起,同学们,看,这样你也夸,他也夸,大家七嘴八舌地都在夸赞,这样夸就叫“纷纷夸赞”,这足以说明画家戴嵩果然名不虚传。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抓住几个重点句段理解人物品质,与大家共同探讨,

1、整体出示“一…...就”的句子,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说话,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成为学生的主体。

2、出示“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句子这里面有两个重点词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直接给学生解释,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图片让学生形成表象理解,同时将名画家及作品介绍给学生,将知识拓展,进一步挖掘了教材。

3、针对围观的人纷纷夸赞,在处理教材时抓住人物语言为训练重点,重点训练读的语气,我还设计了如果此时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惟肖”等词语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预设三: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戴嵩之所以成为这样著名的大画家因为他非常虚心,课文

7

中我们又从哪看出戴嵩是一个谦虚的画家呢?

出示句子:【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1)、“惭愧”是什么意思?能做一下拱手的动作吗?拱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礼仪,拜访,问候或道歉的时候会做拱手的动作。

(2)、谁能把自己当做戴嵩,把下面的同学当做牧童表演一下。(教师导读)

表演得真形象,从你的表演中让我们感受到戴嵩真是一位虚心的画家呀!

师: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啊!

【设计意图:】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情绪不可能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而产生心力疲惫,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表演,让一名学生来表演戴嵩,从视觉上,听觉上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状态下直观的理解人物品质。

8

四、自读,感受牧童形象

1、师:我们认识了戴嵩,知道了他是一个著名、谦虚好问的画家。课文还有个重要人物,那就是牧童,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阅读体会。

(1)你认为牧童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画错啦,画错!”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2)指读,谁来当当牧童把这句话读一读

3、换位体验,感受牧童的勇敢

挤进来和喊说明什么?

过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牧童,你敢出来说吗?你会担心什么?

可是牧童却勇敢的挤进来喊着:画错啦,画错啦!现在我们就是那牧童让我们勇敢的喊出来吧!(齐读)

老师想采访一下牧童,(1)你为什么敢站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大画家,牧童能大胆说出自己正确的看法,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勇敢)

9

(2)、戴嵩的画到底错在哪里?

指读:【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有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3)看看书中的《斗牛图》你能帮助戴嵩改正吗?

(4)这么多人都看不出斗牛图的错误,为什么小牧童能发现大画家的错误?(说明他能细心观察)板书

4、分角色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最后两自然段,再一次感受一下大画家的虚心,小牧童的勇敢品志吧!(指名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充分利用教学中资源,设计教学时我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再从语句中理解戴嵩画的错误后让学生观察书中的《斗牛图》并动手改一改,我认为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也加深了学生队课文内容的理解。

5、写字

五、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正是这著名的画家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评,打这天起,

10

他经常去仔细观察牛的各种神态,向放牛娃了解牛的生活习性。一年四季,戴嵩总是常常出没在放牛的地方,他仿佛不怕冷,也不怕热。正因为这样,他的画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最后他才画出了真正的《斗牛图》,这次,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幅《斗牛图》成了流芳百世的名画,此图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这位虚心的画家戴嵩以画牛为擅长,除了《斗牛图》还有《三牛图》、《归牧图》,都是绝妙之作。

2、小结:同学们,有句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老夫子也有解答不了的问题。可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伟大,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样一位谦虚、知错就改的画家戴嵩。无论是戴嵩的虚心、还是小牧童面对大人物直言不讳的勇敢,实事求是的态度,都是我们做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老师希望大家学完这篇课文能够有所收获。

【设计意图:】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同时也要尽量的挖掘教材,把教材用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了齐白石、徐悲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并在教学目标结束后,讲述了听了牧童批评后,戴嵩观察牛的故事,以及他的成就,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在这里得到升华,产生一种余音绕梁效果。

11

六、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表演课文。

七、板书设计:

21 画家和牧童

著名绝妙之作勇敢挤

纷纷夸赞喊

虚心指教细心

拱手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xr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