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3-11-07 05: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副组长 柳巧芝

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追求快乐、幸福,同时对婚姻认识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离婚已成为男人、女人自由的选择,离婚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单亲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这些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因为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还由于社会偏见等原因,不少发生心理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明显地显现犯罪率高现象.但是不管怎样,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受损相较于普通家庭严重是无庸质疑的,他们极易形成自卑、孤僻、敌对以及厌学等性格缺陷与不良心理,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对其身心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造成恶性循环,阻碍他们的进步,我们教出的学生就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生存与发展都要受到影响。在这次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研究中我们发现单亲家庭子女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情感孤独压抑,性格叛逆不安

家庭出现的变故,无论是家庭成员的减少还是家庭环境的改变,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与社会经验,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和伤害比父母更大,更重要的是孩子比大人更加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就会无法适应,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据有关调查发现,反抗攻击特点比较突出和遇事冲动不计后果的人数,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相比,分别高出5%和17%。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某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喜欢和同学交流,不善言谈,出现了矛盾后不能和老师及时进行沟通,内心容

易变得异常敏感,甚至出现压抑、焦虑的状况,总觉得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平时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中表现出某种抵触的情绪,导致不同层度的精神抑郁或行为比较暴躁。

2,自卑依恋行为特别突出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哪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同时孩子这时最为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

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在家中缺少完整的爱而产生情感缺失,进而使他们寻找情感“寄托”,获得一种“情感补偿。”这种寄托的最初阶段,通常与事物相关,例如,女孩子睡觉离不开自己觉得有安全感的毛绒玩具等。对事物的精神寄托,渐渐就发展为同学之间的交往需求,比如女孩寻找比自己高大、帅气的异性做自己的“偶像”和“守护者”。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情感交流,情感缺乏归属感,进而导致这种特别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依恋行为特别明显,关键时刻扮演社会角色的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心理,避免单亲学生其他问题的产生。

3,心理抑郁,行为自私冷漠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整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生怕同伴知道自己父母的情况,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极为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经不起风雨坎坷,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映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

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如果不处理好,很容易走向极端,无论对同学,还是老师都将产生极大的攻击性和报复心理。

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孩子,缺乏原有完整的亲情之爱,对待身边的事物总是怯怯自卑,对别人的事不闻不问,自私冷漠,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源于他们情感的缺失。另外一方面,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脱,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者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内向的主要原因,孩子也有虚荣心,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感觉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没有自信,甚至有的孩子就会萎靡不正、破罐子破摔, 对别人的事不闻不问,无比冷漠,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与集体不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内向,自私冷漠的性格,进而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自私的世界,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发展下去,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4,做事没有恒心,进取心,且妒忌心强

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会产生消极、敌对、我行我素的心理,他们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每天都郁郁寡欢,孤独郁闷,做事没有普通孩子的热情与进取之心。这种现象和孩子在生活中很少体验到双亲的爱,并时时感到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密不可分。这种心理问题表现在做事的行为和态度上,在行为上缺乏沟通,与人疏远;在态度上,对学习失去兴趣与动力,得过且过,一直希望尽快离开学校独立生活,对待生活和人生,既缺乏目标又缺乏自信,失去斗志,宁愿沉沦在现实生活中,情绪低落,缺乏进取精神。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是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5,逆反心较重

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尊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

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因此逆反心理比较重。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环境,采用有效的方法,抚平其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当然,想要帮助这些单亲孩子真正地走出“心理健康”的阴影,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这样才能使得这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无辜的,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加强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17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