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作业

更新时间:2024-05-18 2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1 页 共 10 页

格 致

明 浅析中国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德

学 校: 云南民族大学 学 院: 人文学院 专 业: 社会学 姓 名: 李海燕 学 号: 201106423113 弘 道 至 善

第 2 页 共 10 页

浅析中国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李 海 燕

( 云南民族大学 社会学 201106423113 )

摘要: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在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驱动力的同时,也给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参考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做简要的解析,并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 社会问题 可持续化发展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被越来越多的学界人士所关注。城市化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甚至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城市化进程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城市化在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经济、人口等),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的同时,也给中国的社会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城市化的背后潜藏着难以预测的社会危机。为了减少城市化进程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代价和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应该看到潜藏在城市化背后的社会问题,并积极找出应对的策略。

作为中国的一分子,社会的一个成员,城市化带来的利与弊都与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作为国家的公民,本人有责任与义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对中国

第 3 页 共 10 页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做出详细的梳理,提出有利于城市化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 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政策的变革,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中国已经迈入了城市社会,据统计,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50%。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的城市化已步入了世界城市化的列车,并一路向前。

城市化成长的步伐是每个中国人都有目共睹的,但是本人想说的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它带来的积极影响,却忽略了隐藏在它背后的隐患和潜在的社会问题。用哲学的思想来看,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它在带给社会有利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乐观主义者通常只看到它有力的一面,眼里只看到事物好的影响,他们往往都会推崇积极事物的发展;悲观主义者却通常看到事物的不利后果,一味的反对和抨击事物的存在。中国的城市化也如此。

作为21世纪的有位青年,我们对事物的把握应该具体而全面。在大多数只看到中国城市化积极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具有前瞻性的看到它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探索其解决办法,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是研究问题提出的理由.

二、研究定义和研究方法

1.关于城市化的定义:

关于城市化的定义众说纷纭,有许多解释,而它们站在各自研究的领域都有其合理性。至今为止,各个学界对于城市化的定义都没有一种固定的解释。人口学家从人口研究的角度把城市化的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而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而本文就社会学的定义来量化城市化,并以此为证来解释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L·沃思从社会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对城市化的定义是;城市化意味着从农村生活方

第 4 页 共 10 页

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展、质变的全部过程。美国社会学家P·索罗金也认为:城市化就是变农村意识、行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城市意识、行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部过程。”【1】总体而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在社会学家看来,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最后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关于社会问题的量化:

对于社会问题的定义,学界有很多争议。“马克思曾说:凡是有关人与人的相互关系问题都是社会问题。德国早期社会学家A.瓦格和W.桑巴特等人把社会问题简单地理解为劳资矛盾和劳工问题。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富勒和迈尔斯认为,社会问题是为多数人所承认的、偏离某些社会规范的社会状况。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6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与尼斯贝合编《当代社会问题》一书认为,社会问题应当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中断了社会期望或愿望的事物安排,破坏了社会规定的正当的东西,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社会关系发生脱节。根据这一定义默顿认为社会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社会解组,二是偏离行为,这两类社会问题又有潜在性和外显性之分。”【2】社会学家从社会学的角度,把社会问题为:因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总体来说,社会问题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是社会的公共问题,它的解决有待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3.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为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势在必行。

第 5 页 共 10 页

4.研究方法:

在分析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时,本文采用参考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这些问题,为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既看到了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也看到了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辩证的看到城市化,这就有助于我们对城市化的客观研究。

三、 研究发现:

城市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累积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交通等诸多方面。为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清楚客观的看待中国城市化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不协调。

关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众说纷纭,争论不断。有人认为我国现在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与工业化水平;也有人认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远超过城市化水平;还有人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但没有过多偏离工业化进程;更有甚者说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基本处于协调发展的阶段。

而现实告诉我们的是: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区域之间的城市化差异很大。据相关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的城市化率高达70%,而云南、西藏、贵州等省份的城市化率远远落后于工业化率。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城市化率的区域发展严重不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相差巨大。

二、土地利用不合理和住房紧张的问题

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非农农业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较大。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城市,占据着城市的资源。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承受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容量有限,而大量人口却不断的流入城市,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大量的城市人口给城市的发展带来诸多社会问题,而首要的社会问题就是土

第 6 页 共 10 页

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住房紧张的问题。

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人的智慧也是有局限的。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城市规划者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者,他会合理规划城市拥有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让每一种资源都发挥它的作用,不浪费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滴水。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但我想说的是人的认识有其局限性,他能看到的未来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可观。所以,就可能发生由于城市前期的规划不合理,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为城市后期规划的增加难度和经费。同时,城市化的加快也会给城市住房带来巨大的压力,造成住房紧张,房价过高,市价难以调控;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炒房、城市贫民区、社会犯罪率的增加等一系列不安定的社会问题,形成连环效应。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是以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样做的后果告诉我们代价是沉重的,牺牲是巨大的。历史是最好的证明,也是最好的例子。它论证了以破坏生态、牺牲坏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土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化学污染等污染。

这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想象一下,假若有一天,你吸着有毒的气体,喝着有毒的水,吃着地沟油炒的菜,再听着周围吵闹的噪音生活,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城市化带来的生态坏境污染,有一天真的变成这样,你觉得生活还像生活吗?当然,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并没有那么可怕,这只是一种假想,倘若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忧患意识,我相信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会很轻易的解决,我们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四、以交通拥堵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病”蔓延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似乎已成为很多城市的通病,其中大城市显得尤其严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均收入较改革开放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很多社会成员

第 7 页 共 10 页

都拥有了私家车,他们或者是为了出行便利,或者是显示自己的富有,更有甚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等等,都纷纷涌入了买车的大流。在有的人看来,这是好事啊,说明我们的生活进步了,日子过好了。我也一度这么认为。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上路背后带来的问题——那就是城市交通拥堵。

各类交通工具原本是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便利的,但是怎么后来就成为城市的破坏者和交通拥堵的制造者了呢?!可能很多人会为此而感到纳闷。其实,不难理解,凡事都有个度,一旦超过这个度就很难使其达到平衡或正常发展,其实各类交通工具的使用也是如此。不管私家车还是公交车,不管是小轿车还是大汽车,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它都不能过度。因此,不管是城市规划者,还是政府管理者都需要找到中间的平衡点。

五、中国城市化水平虚高的问题

“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城市化率常用来代表一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从表面上看,中国城市化率大体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发展关系。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一数据的准确性存在很大的问题。中国现行城镇人口的统计方法是城市常住人口与建制镇人口的总和。其中城市常住人口包括城市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而非城市户籍人口只能通过暂住证来统计。但事实上,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中办理暂住手续的仅占少数,大量未办理暂住证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并没有进入统计数据之中。”【3】这似乎表明中国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是很不协调的。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4】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城镇化的水平有所提高,高达49.68%。但是透过这些数据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假象后面的事实。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是一种虚高,是一种表象。我想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应该不难想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大量农民工纷纷涌入大中城市,成为城市

第 8 页 共 10 页

的暂住人口或非户籍常住人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形成城市化水平虚高的假象。

第六、城市就业结构失调与城市贫困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大量流入城市,特别是农民工犹如大军涌入城市,这就会导致城市就业结构的变革,引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导致三大产业结构的就业比例失调。面对就业压力的急剧攀升,就业职位有限,就业人数却急剧增加。异常激烈的就业竞争导致大量的城市人口失业。

大量的失业人口散居于城市,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负担。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量的失业人口造成城市贫困,引发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如贫民窟问题等。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由于找不到工作,就变成了无业游民,租不起房,只能居住在城市郊区搭建简易的住处。这些贫民窟孤立一注显得与城市的现代化、都市化气息格格不入。

第七、农民工的“非市民化”和“非同城待遇”问题。【5】

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正是这样一群无私人,他们在城市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些不公平的待遇主要表现如下:

1.农民工收入的“非同城待遇”。表现为工资拖欠和低收入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大量商家廉价使用劳动力还借故拖欠民工工资。

2.农民工劳动保障和劳动环境的“非同城待遇”。主要表现大量商家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就是用农民工,另外大量农民工工作的环境相当恶劣,具有高危险、高强度、脏乱差等特点。

3.农民工住房的“非同城待遇”。大多数城市农民工普遍居住在居住面积较小、居住环境较差、居住区域边缘化的环境中,他们无法享有住房保障。

4.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非同城待遇”。据资料统计,中国城市的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参保率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否认参保率。奋身为城市贡献换来的确实如此待遇,想想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做想?

第 9 页 共 10 页

5.农民工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的“非同城待遇”。国家的劳动社会保障部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不到位,就业服务没有普及。

6.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非同城待遇”。大量的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打工,由于和城市居民的不平等地位,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一个难题。主要表现在入学难,教育成长环境和享有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等方面。

7.农民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非同城待遇”。前者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对城市的心里不适应和拒绝融入,后者主要表现为农民工经常会受到歧视。

8.新生代农民工的“非同城待遇”。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有:整体收入偏低;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工作稳定性差;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

第八、城市化与犯罪率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犯罪率也迅速增长。“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了2.6,而刑事犯罪立案数增长了10.4倍,刑事案件立案率增长了7.48倍。城市化率平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刑事犯罪立案数增加17.7万起。”【6】如此庞大的城市犯罪率对城市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影响,威胁城市的发展。城市犯罪率的增加,对市民的生活和出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给市民增加了心理许多负担,对城市的和谐、稳定也构成了威胁。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走在城市的街头,总是担心着被人抢、被人偷,走路都得时时刻刻的谨慎提防那些犯罪集团或团伙,那是一种什么日子?你觉得那样的日子还像生活么?还会安心吗?

四、总结

本文对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分析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可能跟本人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有关。之所以对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就是为了寻找一条更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和谐发展,以此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 10 页 共 10 页

但是,本文对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还望后来者能以此为鉴,对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并致力于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此为中国的城市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城市化定义 百度文库

【2】 青连斌 社会问题的界定和成因[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2 (6) 【3】 杨伟鲁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几个现实问题[J] 经济纵横 2011(4) 【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百度文库

【5】 张鸿雁 邵颖萍 中国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以江苏省为例 [J] 城市问题 2011(7) 【6】 吴鹏森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犯罪变化-基于一种比较视角[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51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