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上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

更新时间:2024-05-18 21: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0一五年特岗教师入门培训辅导材料(一)

备课、上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

临武县教研室 雷求学

备课、上课是我们老师的“家常便饭”,就像人们总是不断地改善家常便

饭,使之营养丰富一样,老师也总是不断地改进备课、上课,使之更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并且这种追求都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一、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备课是上课之前的准备。通常包括一节课的程序、结构;师生的活动安排;教学的所需的器材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一般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等。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与系统方法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设计,按课时写在本子上。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想、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作业设置等。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案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进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 教学设计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

1

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潜能的调动和发挥 ( 特别是创新意识、改革意识 ) ,还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思想素质。

有关调查表明,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预示了备课的低效。同时,科技进步带来信息的高效利用,“网络教案”随之应运而生,集体备课成为“教案之和”的代名词,“拿来主义”更是多数教师的惯用做法。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一) 备课标

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课标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课标,才能了解所授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

对于一节课而言,首先必须了解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和之前的知识点有无联系,有怎样的联系,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只有具有了整体的视角,兼顾了前后,教师的备课才能让知识连贯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备教材

首先教师要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特点,作到心中有数。

教师拿到教材后,要认真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内容和编排意图,对照《课程标准》对学段的要求,针对本班学生基础和水平,确立一学期的目标,整体制定课时计划,合理地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避免随意性,有的则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有备而学。

其次要做好一个单元或章节的备课。要了解本单元和章节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本单元或章节的内容要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

2

力,以及时间的分配等内容。在通读一单元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每课的落脚点和具体目标。

最后备好一整节课。 (三)备学生,分析学情。

备学生,也就是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其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分析的方法和内容包括:

1、分析学情的方法。

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

2、了解学情的内容 。

(1)了解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有些问题,教师主观认为学生是应该懂的,备课和讲课时不大重视,但学生实际知识基础恰好在这方面有缺陷,造成教学效果不好。有些问题,学生容易误解,因而引起混乱,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并估计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这样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备课时,还可以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生的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解决不少问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都有很大的好处。

(2)把握“师”与“生”间的关系。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和“学生”两个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判者,是“学生”中平等的一员;而“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

②师生间是否能充分交流思想感情,是否有“霸权”现象出现; ③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是否都有表现的机会; ④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性等; ⑤教学中的问题是否与学生协商解决。

当然还有很多方面,但关键的一条就是教师与学生应“平等对话”,不应“唯我独尊”,这是新课程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3)了解学生间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而且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学生间的交流碰撞中理解、感悟、激发灵感,进行创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应重视调查研究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情况。例如:

①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如何;

②学生间是否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并敢于和善于发表意见; ③优秀学生和后进生所占比例如何; ④学生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情况如何。 (四)备教法

备教法,也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提高课堂实效的教学方法。 设计教法就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再进行教法的设计。

1、教法设计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才能真正做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要正确确定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时机。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参与度,是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

(2)精心考虑如何提出问题。备课时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发掘教材内容本身和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准确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精心准备好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悬念,使他们疑惑、惊奇,这样提出的问题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激起他们的思维活动的层层波澜,最后通过问题的解决,感到豁然开朗。提出问题是否有针对性(针对重点和难点),是否有启发性(揭露矛盾,激发思维),是评价一堂课的又一标准。启发式必须注意实效,不要只追求课堂上热热闹闹,要防止形式主义和庸俗性。不能认为一问一答,学生经常齐声大合唱就是启发式。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如何,是否有启发性和针对

4

性,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整个教学水平。为了使这方面做得更好,应把自已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语言写在教案上。

(3)对同一个内容,不要多次单调重复。

(4)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学习尽量多的知识。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根据地怀疑,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

(五)编写教案

教案是上课的主要依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编写,可详可略,形式多样,便于加强课堂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

1、写明课题。

2、目标要求。也就是教学目标,分别从思想内容方面、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来确定,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有些老师在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出现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缺乏具体化

有教师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案 例】

例1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目标设计: 1. 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2. 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案例1 在阐述目标时所使用的是一般笼统的语言,如“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中的“理解”可能是指: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的含义;能根据课文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语来造句。又如“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还有“了解中国

5

石拱桥的特征”,如何知道学生是否“了解”?这些都是模糊不清、无法测定的,因此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例2 《春》的教学目标设计:

1. 领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2. 培养准确、生动的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

3.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案例2 的第一条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主宾清晰,后两条的行为主体全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变化或结果)的陈述,这是传统的教师本位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体现。陈述教师行为是检查教师做与没做,陈述学生行为是检查学生会与不会、能与不能。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词语陈述,那么,教师做了,教学目标就完成了,至于学生“能不能”,“会不会”就不必管了,反正教师完成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2)教学目标不明确。

有的教学设计虽然有了教学目标,但表述却不够明确。 例3《认识角》的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材对该教学内容定位在“初步认识”的层次上,在编排教学内容时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观察实物看一看、折一折、拼一拼、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没有指明学生认识角的的途径,对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缺乏明确的表述,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也同样没有明示。这样做,容易导致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随意性。

(3)教学目标过大

我们有些老师往往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大,与数学教学目的、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

例4《认识简单的分数》 的教学目标设计:

6

(1)知识技能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会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相应的操作结果,或用适当的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会利用图形或操作来比较分子都是1的简单的分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目标:对具体情境中出现的分数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解决问题目标:会用简单的分数表达一些简单事物的信息;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

(4)情感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能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

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定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的目标,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这并不是说实现这样的目标,可以集中于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特点,做到有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说既全面又具体,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

(4)教学目标过偏。

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着眼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知识和能力”目标,轻视甚至忽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现象。

例5《认识分数》教学目标设计: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3)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这个教学目标就只预设了学习的结果,没有体现“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达成。

7

那么,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其中介行为的具体描述,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具有导向性与调控性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拟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良好的教学目标的标准: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或态度)。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应该陈述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或会说什么。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用一些行为动词将会做什么和会说什么具体化,目标陈述就可具体化。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运用(包括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在态度领域的目标应尽可能反映接受、反应和评价三个层次。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容: 第一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 第二维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维目标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过程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方法指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对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基础 过程方法是桥梁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例1 《中国石拱桥》根据新课程理念来设计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8

1)疏通生字词,了解与文章相关知识背景及典故。 2)理清文章结构,掌握关于石拱桥的一些知识。 3)学习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与说明文的各种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各类说明方法,围绕事物的本质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加强口头的语言表达能力,能通过对对象事物的口头描述来描绘事物的特征。

3)扩展思维运用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文物保护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透过对中国石拱桥的本质特征及其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2)认识保护历史文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例3 《认识角》根据新课程理念来设计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能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建立角的表象; 2、通过不同方法做角,巩固角的概念;

3、通过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用不同方法比较角的大小,通过练习加深对角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9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统计的过程中,体会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的方法。

2、在交流讨论中,自主发现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形成合作探究意识,体会合作的快乐。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三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把准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突出重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

突破难点。明确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难点、能力训练难点,有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

4、准备教具。包括各种演示模型、挂图、投影片、自制教具、现场教学实物、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等。为保证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率,教师在上课前应将所用手段事先操作一遍。

5、教学时间。即一篇课文分几个课时教完。 6、课时教案

①导入:多种方式的导入。让一张图片,一段乐曲,一条谜语,一组镜头,都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随机应变,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跃跃欲试,如入其境,如观其景,使他们在情境中进入角色,深入文本。

②教学过程。

10

③作业布置。课后作业不一定都选取教材上现成的习题,也可以自编习题。习题一定要做到精选,要有针对性,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最好体现,同时体现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④板书设计。要求简而明,所设计的板书应是主要教学内容的展示,是知识形成过程的展示,是知识间逻辑关系的展现,以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课后复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包括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但千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却可以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⑤课后反思。

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备课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是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一。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11

五、教材资源的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各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学科与学科的联系。教学学的资源无处不在,但要遵循课外服务于课内,课外是对课内的补充和延伸。

六、学习方式的选择

什么是学习方式?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从理论上讲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现代教学主张由结果走向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指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适合用则不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事都需要合作,有的简单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合作应有针对性。又如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

12

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实”与“活”的结合,“训”与“练”的结合,“讲”与“思”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

七、教学活动的展开

教学是一种对话,包括人与人的对话,人与文本的对话,人与自然的对话,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分为内含的和外显的。内含的如: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

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结合儿童的兴趣特点巧妙的安排。例如应用题教学,导入教学的环节就可以利用谈话式启发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行教学之前采用商讨式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接下来以合作式学习、交流;汇报时,以品读式为主结合讨论式展开。教学内容不同,采取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如计算教学,比较适合游戏式和活动形式引入新课。尽管教学活动有整体的设计,但在实施中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尽量尊重学生的意见组织活动。因为我们主张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体验知识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不拘泥于形式,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要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

八、教学过程设计

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1. 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生学”

“只会教授 , 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 , 记它 , 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 , 字纸篓。”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近七十年前对中国教学现象的概括至今也不觉陌生,现今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 , 以教为中心的现象。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根据这个基本思想 , 备课要落实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 : 第一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 而在教学 , 而在教学生学。”总之 , 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 , 让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提出启发、自动、手

13

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可以启发我们改革目前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和大运动量训练的应试型教学方法。

2. 备课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会学 1. 总体思路

[ 开放性备课策略 ]教师要放开思想,从教育理念、课堂活动的安排到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来。

2. 具体实施方案

( 1 )教师备课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写在备课的统一教案上,也可以写在教材上,还可以把备课思路写在卡片上,关键的问题是解决教学的“用”。教育主管部门要为老师松绑,树立“抓大(备课)管小(写教案)”的改革意识,改革教案的编写方式,让教师尽量放开,只要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案就是好教案,传统的教案评比该成为历史了。

( 2 )备课指导思想:备课不妨粗一点,课前计划不要安排得太详尽,备课重点是明确教学目标,展现教学思路,不搞具体问题的罗列。因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是现场的,它不同于演戏,完全依附于剧本。在真实的情境中,并非完全按照教师的预定进行,而过于细化的备课钳制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 3 )备课过程:体现学习即探究,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倡宽松、开放,让学生有施展的空间。过程宜粗不宜精,留有调节的余地。

( 4 )教学方法:提倡多案法,即解决问题选择几种教学方法,根据课堂情境适当进行调试,体现随机应变。

( 5 )课前计划不能过于充分: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把问题搞得太深、太透,因为这样教师容易陷入教材,对学生的观点不敏感。提倡教师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站在材料之上俯视教材,才能做到“旁观者清”。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功夫在课后。 (一)高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要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高效,这就要求: 14

1.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恰当的启发点拨,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要始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我一线教书17年,带了16届毕业班,11年班主任,??) (教学成绩:在土地乡玉美田村小任教两年,土地中心小学任教8年??第一各学期在全乡排第二,)

(从84年起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邱学华,1935年生,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 从1980年开始,邱学华在对小学数学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尝试教学法,后扩展到小学语文、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从小学延伸到中学,渗透到幼儿园;从普教发展到特教,最近几年又延伸到职业教育。)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七步:其教学程序分成7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每一步的作用和操作方法简述如下:

第一步是准备练习。

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自学课本。

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15

第四步是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第五步是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第六步是教师讲解。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练习。

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中间五步是主题,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伸阶段。

异步教学法

“异步教学法”的“六段”教学过程(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

“异步教学方式”上课的简要过程如下:

第一段:提出问题。教师可在提出问题之前、之后或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教学环境。教师从学生现有的一般学习水平出发,依据课程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或呈现)本节课应解决的主要学习问题。

16

第二段:指示方法。在教师指示方法时,学生可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教师针对所提出的学习问题,结合所创设的解决学习问题的教学环境,向学生指示解决学习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第三段:学生学习。学生运用独学和合作学习形式,进行以独学为基础的自主“六步学习”。通过分析研究课文或观察研究客观事物,直接与课文或客观学习对象对话,运用工具书、参考资料和一切可利用的学习条件,逐个解决教师提出的学习问题。

第四段:明了学情。重点是明了学困生的学情。在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要迅速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巡回察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此时,课堂上呈现出学生一边学习,教师一边明了学情的景象。

第五段:研讨学习。这一段体现了教师异步指导过程。教师在明了学情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指导。此时,课堂上有的学生在独学,有的学生在两两“对学”(两个学生在一起合作学习),有的学生在群学(三个以上学生在一起合作学习);教师一边明了学情,一边针对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

第六段:强化小结。经过上述五段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这时,师生要用少量的时间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肯定这节课的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功的感受。

新课改提倡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下面这些教学模式都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形成问题

教师用一定的学习载体(学案、学单、“学道”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课时上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学习载体上的问题,生成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使得合作学习更必要,也更有效。合作探究的形式丰富多样,如生生合作(包括组内合作、组间合作)、师生合作,课下合作、课上合作等等。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互相检查、质疑、解疑、共享,在合作中互相启发,思维

17

碰撞,不但能解决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甚至还会打破教材的局限,探索更高、更深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活了,思维能力大大提升。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深化理解

学生通过在小组或全班的展示交流,把感性的、粗浅的想法理性化,不但锻炼了言语表达能力,更充分享受到成就感,而这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勇攀高峰、获得进步的根本动力。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小组中,观察发现问题,确定在全班展示的内容和展示者。又如:怀仁一中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面对全班重点展示一个问题,展示的顺序根据教学的进程进行。

第四环节:总结梳理,巩固升华

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小结,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可见这种教学模式不是教师不讲了,而是需要教师更高水平的、更有针对性的精辟讲解。

由此可见,“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的结构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不同:预习(传统)——自主学习(“问题导引”);听课(传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问题导引”);课后巩固作业(传统)——自主学习(“问题导引”)。该模式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两段: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阶段、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阶段。每段都含有合作探究,是因为无论在哪个阶段,只要需要,都可以进行合作探究。

“三课五环绿色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指的是新授课、评讲课、复习课;“五环”是指三种课型的五个环节。

新授课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图解:

自主学习 独 立 期 合作探究 互 助 期 展示反馈 共 思 维 精讲提升 双 赢 期 达成目标 生 成 期 初步认识 深加工 反馈共享共享 提升释疑 18

巩固拓展

①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初步认识 A、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B、展示本节课学生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来源于书本,少量的拓展问题。

C、学生独立地带着老师展示的问题看书,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书上进行必要的沟画圈点;

D、理出没明白的问题(我的疑问)。

注意:教师要给学生留出独立学习的时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自主地、能动地、自由地、有目的地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突出个性化学习,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合作探究:小组研讨、形成共识。 A、组长组织,逐一提出自己的疑问;

B、组内解答,不能解答的记下。在独立学习阶段,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不同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在小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每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注意:在学生研的时候,老师要参与到学生的研中,进行巡查并指导小组的研,了解学生研的情况,为后面的“展”做准备。

③展示反馈:小组展示、思维碰撞。

a、由小组提出需要讲的问题或提出疑问,老师根据观察的结果和课题难度,选择不同层面的组员展示;

b、多数组不能理解的问题老师讲;少数组的问题学生讲;学生将后由同组或其他组补充、质疑;

注意:学生讲的时候会出现差“一层纸未挑破”的现象,此时老师要及时介入、点拨帮助学生生成。

④精讲提升: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a、多数组有质疑的问题由老师讲或者领学。

19

b、对学生学习内容作出必要的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自觉弥补缺陷与不足;对学生的见解给与分析、反馈,促使学生改善学习。

c、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出评价性的总结,评价的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

注意: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评价的目的是引领发展而非甄别优劣。

⑤达成目标:巩固拓展,达成目标。 通过拓展训练、矫正训练达成教学目标。 注意:这一步可以在课外完成。

讲评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图解:

自我纠错 该怎么做? 我是怎么做的?怎么错 的?为什么错?怎样杜 绝? 组内相互评分;互教; 讨论:最难的题(老师细讲)、失误最多的题(精讲)、多解的题(提示。) 学生展示多解、创新解法;点评;质疑。 教师抽查精讲。 变式练习 自 我 反 思 同伴互助 求 助 同 伴 学生展示 展 示 互 学 教师精讲 教 师 矫 正 矫正训练 达 成 目 标 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图解:

知识回炉 基 本 梳 理 由 点 到 线 到 面 交 流 生 成 20 建构体系 展示交流 反馈整合 综 效 升 华 巩固拓展 达 成 目 标 综合重难点拓展提升 根据知识点引导自学 同伴互学 讨论展示 精讲贯穿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原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用20年的时间探索与追求的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生于洋思中学,播种于全国各地学校,受益于广大师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①先学环节,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

②后教环节,即学生更正、讨论、最后教师点拨;

③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在这三个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给了老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灵活运用,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教学生学,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很快通过引桥,让学生奔驰在自觉的快车道上,有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一般操作方法的示意图如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示意图

辅助 环节 1分钟左右 先学 15分钟左右 后教 10分钟左右 当堂 训练 15分钟左右 板书 课题 出示 目标 自学指导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或提问 更正(生) 讨论 师生 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学生自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示例(三年级下)

21

认识位置与方向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内容:

课本2、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三个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置与方向中的东、南、西、北(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例1,重点看黄色云彩里的话,并根据黄色云彩里的内容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到图上,然后再根据你标的方向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思考:

( )与( )相对,( )与( )相对。

2.根据例1中的图,将例2中校园示意图补充完整。思考: (1)地图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 (2)小精灵下面的示意图中,如何确定方向? 5分钟后比谁填得最准确。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

22

正)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课本第6、7页的第1、2、4题)

(1)指名生口答第1、2题,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 要求:声音响亮,小老师要听完别人的回答后,再举手纠错) 口述小结:在做和方向有关的问题时,第一步应该先确定其中一个方向,然后根据这个方向再辨别出其余三个方向。

(2)请2名生板书第7页的第4题。

(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

(3)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写完的同学检查,检查完了以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上堂更正。(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堂上板演的内容。 2、议一议: 第7页的做一做

(1) 同时看第一个空,认为正确的请举手,为什么?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2) 第一步应该先干什么?然后再怎么样?

(3) 同时看第二个空,第三个空。认为正确的请举手,为什么?错的说出

错在哪里。

板书: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评议板书,全对得100,字漂亮得小红旗。堂下全对的举手,帮助错的同学更正。

(5)拓展练习

太阳早上从( )方升起,下午从( )方落下。

我的前面是北方,我的背后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六、全课小结

23

口述小结:先找到其中的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将其余三个方向标出来。

七、练一练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练习册第1页 八、板书设计

认识位置与方向中的东、南、西、北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当堂所学知识,力求既满足优生的求知,又照顾后进生的进度,决不搞课内损失课外补。还必须给学生留有相应的活动时间。

课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分层设计。要为好、中、差三类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三类学生来回答。作业的设计也要分层次:基础题、综合题、拓展

24

题,让差、中、好三类学生来完成。这样让学困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既保证了合格率又保证了优秀率。

学习小组的建立

功夫在课外,要做好的几件事:

①课前预习(每个学生要准备一本预习本)下午放学前布置好预习题。第二天清早到校后进行检查。(由小组长或科代表检查)

②课中练习(练习题的要求要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 ③课后复习(每个学生要准备一本记录本或复习本)布置当天的复习任务,该要背的要背出来。(由小组长或科代表检查)

④每天布置2—3道难题目,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完成。 ⑤改作业做到全批、精批。(可采用多种方式)

⑥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多花点时间辅导学困生和优生。 ⑦开学初每各学生写一份学习计划、总复习前写好一份复习计划。并在全班宣读表决心。

⑧备好每一节课。

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 ⑩开展一帮一,一帮几活动 班级工作的管理

在教师生涯中,如果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老师,应该说不是一个最完美的老师。

(任小艾)

怎样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呢? 一、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 基本要求:

能科学确定活动内容:政治性活动、知识性活动、娱乐性活动、实践性活动。

能周密地安排活动计划:

有发动——有检查——有评比——有记录——有总结——有成果 能有效地指导活动实施:积极发动、指挥实施、做好总结。

25

二、班级建设 1、组建班干部队伍

(1)班级岗位设置的多种类别

岗位设置要尽可能涉及班级的方方面面,一般包括: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文娱委员、各学科课代表、学习小组长、纪律组长等

(2)班级岗位竞聘的原则

班级岗位竞聘的原则是自主竞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自主选择有兴趣的岗位,包括适合自己且能胜任的岗位,也包括挑战自我、希望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我的岗位。教师可以适度给予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选择,最好不要直接分配。

2、分工合作、相互制约

班级管理队伍一般设有十个主要职位,即正、副班长各一名,学习、纪律、文艺、体育、卫生、生活、宣传、安全委员各一名,小组长8名。

首先是要分好工。班主任要给每一名班委会成员都详细地划分好职责范围,布置好具体的管理任务。如生活委员的职责范围为:负责全班同学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任务有四项:1、负责个人卫生和个人仪表的检查监督;2、负责广泛收集全体同学学习与生活方面不良习惯的信息,并酌情有策略地公布;3、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制度。

其次就是使管理队伍形成相互制约的网络,这样十指才能并拢成拳,使明确分工变为有效合作。我这样规定:班长负责管理和任免其余9名班委,副班长负责管理8名副组长,学习委员负责管理科代表,体育委员负责管理各路队长和副路队长,安全委员负责管理和任免若干安全文明信息员。那么,如果班长不称职呢?有规定,班长每届一学期,可连选连任,不称职大伙儿下届可不选他。

再次就是所有参与管理工作的同学,在其余管理者发挥职能作用的时候,都必须是普通同学的身份,必须按制度接受管理,不允许有“权大于法”的现象出现。组长可以批评违纪的班委会成员,负责管理工作的同学最好别身兼数

26

职,分工越少,越便于集中才智干好本职工作,也不致于因工作而影响学习。

3、实施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分工合作??)

尽可能给每个学生树立“班级主人翁思想”,让每个学生知道班级就是自己的家,让每个学生可以自动遵守班级纪律,所以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管理班级,成为一个小老师,让班里学生尽量能做到各有安排,人尽其用,每个人都在班集体里找到自己的角色,对班集体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四、班主任应处理好的几个人际关系 1、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级学生的关系. 2、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3、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祝各位老师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扬帆远航,驶向理想的彼岸!谢谢。

27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能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建立角的表象;

2、通过不同方法做角,巩固角的概念; 3、通过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用不同方法比较角的大小,通过练习加深对角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

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从实物中抽象出

几何角,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

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三角尺、活

28

动角、不规则纸。

学具准备:不规则纸、活动角硬纸条、钮扣、图

钉。

教学过程: 教教活学学动内环时容 节 间 伴随轻音乐,多媒体欣赏校园风优美的旋课件播放校园风景图景, 片。 创设复习旧知 情 示课题 看到了什么? 律,引人入回答老师提出胜的美景,的面是一个三件创设了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在照片中,你的问题。(屋顶多媒体课师:长方形、三角形、角形、车轮的形象生动、分平面图形。今天,咱牌的面是长方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见的图形——“角”。(板书课题) 境 4 圆还有正方形,都是面是圆形、路轻松愉悦揭钟 们将会认识另一种常形等等) 29

1、说一说,引导学生1学生说出生从直观入说出生活中见到的活中见过的手,通过多角。 建立角的概念 感性认识 抽象理解 角。(桌角、黑媒体演示板角、手肘角、各种生活书角、墙角等用品身上等) 的“角”的形状,激发学生的认 2、根据学生对角的认2、 知起点,课件出示一(1)观察物体知矛盾,迫 组物体:红领巾、计身上有没有使学生产 算器、数学书、三角角,个别学生生分类的 板、闹钟、记事本。 提出:计算器、想法,清楚 (1)提问:这些物体闹钟和记事本区分“顶端 的表面都有角吗? 10体分为两类: 钟 程) 三角板; 事本。 身上的角顶端尖尖”和角。(课件演弯”,进而分,并闪烁。) 数学平面图形——角的概念,攻克本课 根据学生的看法把物弯弯,不算是“顶端弯分(课件演示分类过示:弯弯的部正确建立A红领巾、数学书、 B计算器、闹钟、记 (2)学生独立第一个难(2)提问:第一类物观察,讨论角点。

30

体的角都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回答:在教室中的地方? 这些角的顶端比赛找角从事物中抽象出角,都是尖尖的,让学生情说说角的特征。明确两条边都是直绪高涨,巩第一类物体的角就是直的。(课件演固了学生这节课所要认识的数示:尖尖的顶对角的再学中的角,第二类物端和直直的认能力,同体的角是生活中的广边,并闪烁。) 时深切感义的角。 3、学生分组在受到生活教室内找角,中到处都3、找一找,请在教师然后在小组内有角。 里,找出数学中的角。互相说一说,比比,谁找到的角最再派代表汇报多? 认 识 角亲的身特体征 验

本组找到的角。 1、折一折,让每个学1、学生用不规通过折角生动手折一个角。 5分钟 31

则的纸每人折和摸角的一个角,并在动手体验小组内互相指活动,让学一指折出了哪生在玩中个角。学生代学,在学中表上台展示自乐,真正参己的作品。 与教学活

加深理解 角的方法, 2、回答老师的动。多媒体边不直,所以晰演示,再生对角的2、多媒体课件演示折问题。(有一条课件的清并在折好的图中指出它不是角。) 次加深学一个错误的角提问: 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是不是角呢,你3、各人拿着刚特征的认才折好的角,识。 3、摸一摸,摸一摸角摸一摸角的顶 的两边和顶点,有什端和边,说出 么感觉。 感觉。证明了充分发挥师:咱们正式开始跟角的顶端都是多媒体教角交个朋友!用脸亲尖尖的,两条学手段的一下角的顶端!有什边都是直直优势,让学么感觉?再从顶端出的。 发,摸一摸角的两条 边。感觉怎么样? 生观察动态中张口4、在教师的引方向不同导下说出角各的角,明白4、认一认,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无部分的名称,角的记知道角的记法论方位怎法和读法。

32

和读法,会写么变,角的角的符号。 特征始终5、观察课件演不变。使其示,辨认张口对角的认

方向不同的识更加全5、多媒体课件演示一角,回答老师面、更加深个360°旋转的角,提出的问题。刻。 取张口方向不同的几(无论张口方个定镜让学生仔细观向怎么变,只察。 要它是由一个吗?为什么? 直的边组成的 图形,就是一个角。) 1、 辩一辩,当当小1、观看电脑演这个阶段法官,判断下面图示,判断所给学生的精辨认练习巩固 练 形哪些是角? 的图是不是神状态开角,听指令用始疲惫,利“×”表示答课件设计案,学生代表的判断题回答老师提出节奏明快、的问题。 有趣好玩,再次激发提问:这个还是角顶点和两条直提问:为什么图2不手势“√”或用多媒体习 5是角? 分 强钟 化理解 2、数一数,完成课本2、在课本上独起高涨的64页练一练:下立完成练习,学习热情,面图形中有很多学生代表上台也强化了 33

角,请你用铅笔展示自己的答学生对角画出来。 案,集体订正。 特征的掌(学生可能会握;为开展 找到比平角大一个开放 的角,老师对性练习增答案作出肯定强了学习并鼓励学生,兴趣和学但不作统一要习自信心。 求。) 13分钟 1、做一做,分组比赛,1、(1)小组合 每人做一个活动角 提问: 作,用纸条和以小组互钮扣做活动助合作的形式做活动角,培养学生的创(1)做一个活动角,角。 篮子里的工具能用上 哪些? 探 索 影动响手角操的作 大 小

(2)自己把角活动活(2)自己尝试新精神和动,你发现这个活动把活动角变大动手实践角会怎么样?你是怎变小,跟老师能力,以及么把角变大变小的? 一起打节拍做交往、探究 34

活动角变身游的合作意戏。 识;比一讨论说出:角比、猜一猜的两条边张得的体验活

的突相破关难因点 素 (1)比一比 越大,角就越动,使学生大;两条边张对角有更开得越小,角直观、更整就越小。 体的把握。结合多媒2、比较角的大小。 2、 (1)学生代表体课件的提问:(老师出示一个上台用重叠法逼真演示,角)老师的角有这么比较自己的角进一步理大,谁的活动角跟老跟老师的角,解角的大师的角一样大?怎么其他同学观察小只与两做才能很容易看出是演示。 不是一样大? 边张口的讨论得出:张大小有关,课件演示:大小相同、口大的角就与两边的边长不一的两个角移大,张口小的长短无关。 动、重叠。 (2)猜一猜 不一的两个角 提问: 角就小,张口一样大的两个角一样大。 (2) A猜测红角、样大(学生意见出现分岐); 出示大小一样、边长绿角是不是一A老师这儿有一个红

35

角,还有一个绿角, 猜一猜,是不是一样 大? B用重叠法比较两个角,观B用什么办法验证?察得知两个角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的顶点和边全大? 部对齐,两个课件演示:大小不同、张口一样大,边长不一的两个角移证明两个角一动、重叠。 什么? (3)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活动角在小组内互相比一比大小。 总全3

36

样大。 C独立思考,同伴讨论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开展组内比一比活动。 C由这里,你知道了出: 结合师生结课分师:同学们学得真快,说一说这节课谈话对这

收总钟 都成为了角的好朋自己的认识,节课所学获 结 梳理知识 友。谁能跟大家说说结合自评、同的知识进你认识了角的什么伴互评谈谈有行梳理,让呢? 什么收获? 学生形成系统的知总结:其实,数学王 国中除了今天我们所欣赏世界各国识结构,并认识的这种角外,还著名建筑中角为学生的有其它很多的角,在的妙用。 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再进一步去认识。 多媒体课件演示:世界各国著名建筑群图片。 课外拓展和日后的深入学习埋下伏笔。 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美。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51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