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北矿瓦斯治理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23-09-08 17: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神火煤业公司梁北矿 瓦斯治理情况汇报材料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梁北矿瓦斯治理情况汇报材料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矿检查指导工作。近年来,我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国家及省煤矿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和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把瓦斯综合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遵循“先技术、严管理、高投入、重抽采、强培训”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瓦斯治理科技攻关,杜绝了各类瓦斯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安全生产。

现将我矿瓦斯的综合治理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矿井概况 1.1基本情况

梁北矿位于禹州市城南6Km,于1997年7月开工建设,2004年12月竣工投产,设计生产能力0.9 Mt/a,主采煤层为二叠纪山西组底部二1煤,煤层平均厚度4.2m,井田东西走向长12km,南北倾向平均宽4.0km,面积48km2,地质储量2.57亿吨,可采储量1.34亿吨。 1、地质构造条件

梁北井田煤层稳定,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基本呈单斜构造,井田构造以褶曲和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已查明褶曲5个、断层40条。 2、瓦斯赋存条件

梁北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瓦斯压力0.6—3.65Mpa,瓦斯含量4.91—13.97m3/t,硬度系数0.15-0.3,煤层透气性系数0.0011—0.0454m2/Mpa2.d,属于较难抽放性“三软”煤层。

3、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17.19%—18.42%),煤层一般无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82天),属Ⅲ类不易自燃煤层。

4、井巷布置简单,生产系统合理。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工业广场内布置有副井、主井各1个,在东风井场地内布置有东风井。

5、采煤工作面均沿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倾向长度一般为120-140m。 1.2生产情况

目前,矿井生产采区为11采区,21采区为恢复采区,正在进行巷修,11及21采区均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 具体如下:

1、11采区有1个采煤工作面,即11061回采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即11141备用工作面;4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11071机巷、11071风巷(停掘)、11071底抽巷以及11101底抽巷。

2、21采区主要进行巷修工程。 1.3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2010年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2.07m3/min,相对涌出量为17.40m3/t,近年来,矿井瓦斯涌出量相对稳定。 二、瓦斯综合治理体系 2.1通风系统

1、矿井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系统,主、副井进风,东风井回风,采区布置有专用回风巷道,采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风量满足需要,通风设施完好,通风系统完善合理、安全

可靠。

2、东风井安装两台BDK-8-No32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运转,一台备用,额定风量6000—16000 m3/min,实现了双机同能力备用和双回路供电。矿井运行2#风机,风叶角度(Ⅰ级/Ⅱ级)37.5/32.5°,矿井总进风量12621m3/min,总回风量12713m3/min,有效风量12306 m3/min,有效风量率95%,通风负压2870Pa,等积孔4.80m2,井下各作业地点配风量均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3、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通风,选用2×30kw或2×37kw对旋高效局部通风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倒台”、“三专两闭锁”功能,

且煤巷掘进工作面主、备局部通风机均采用“三专”供电系统,确保掘进工作面连续可靠供风。

4、矿井通风设施均按防突要求设计、砌筑。健全了通风设施施工记录及验收制度,坚持巡回检查和定期维护规定等,做到通风设施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完好使用,保证通风系统稳定运行。

2.2监控系统情况

1、矿井于2008年7月安装了KJ-73N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在矿调度室,监控系统装备齐全,系统运行正常、可靠,实现了对甲烷、风速、温度、液位、被控开关馈电状态、设备开停等各类监测项目的实时监控,各类传感器安装数量充足,位置符合规定,且与煤业公司联网,数据实时上传。

2、监测人员配备齐全,均做好持证上岗。井上、下实行24小时值班、巡视制度,坚持每天巡查维护监控系统,每7天进行甲烷传感器调校、断电试验等工作,各项记录齐全、填写规范。

3、采掘生产地点坚持“报警点0.5%,断电点0.7%”的设置原则,断电范围符合规定,做到监控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 2.3抽采系统情况

1、矿井共建有4套瓦斯抽放系统,其中1套地面抽放系统,装配2台150m3/min瓦斯抽放泵、2台500m3/min瓦斯抽放泵;3套井下抽放系统,共装配2台150m3/min瓦斯抽放泵、4台250m3/min瓦斯抽放泵、2台65m3/min瓦斯抽放泵,总抽放能力达到1365m3/min,实现了分源抽采。主要抽放方式有顺层钻孔抽放、煤壁浅孔抽放、上隅角插管或埋管抽放、穿层钻孔抽放、区域卸压深孔抽放、采空区抽放等。

2、2011年矿井累计瓦斯抽放量已达642.223万m3,矿井瓦斯抽放率达到40%以上。

3、东风井装备2台500Kw瓦斯发电机组, 2011年累计发电225.7万度,利用瓦斯75.2万m3,累计发电量626万度,利用瓦斯208.3万m3。 2.4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于2010年12月已安装了Z-NET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目前,该系统中心设在矿调度室,有值班员24小时值班,已安装39个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其中地面3个,井下36个,实现了对主要巷道和较大范围的人员定位及无线通讯功能,系统运行正常,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2.5通讯系统

矿井已建有安全生产通讯联络系统,系统运行正常,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井上下各生产场所均安装有直通调度室的调度电话;主副井筒设置有泄漏通讯;采煤工作面还设置有载波电话;调度室与各生产单位、各职能部门和矿井领导均有内部直拨电话。 2.6供风自救及供水系统

矿井压风设备及管路、压风自救系统均按标准进行了安装,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采掘工作面每间隔50m安设一组压风自救(每组6个自救袋),末组距工作面不超过30m,至少设置

3道压风自救,并在避难硐室内应用了ZYJ(A)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口具式)。

矿井供水管路敷设安装到位,水源、水质、水压、水量均符合要求,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主要巷道、采区巷道每隔50~100m及各车场口均设置了三通及阀门,采掘工作面巷道每隔50m设置分支阀门,末组阀门距工作面不超过30m,并要求统一规格,以供使用。 三、瓦斯防治情况

瓦斯治理重在意识,贵在落实。梁北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瓦斯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了“瓦斯治理关键在技术、成败在管理、突破在创新”、“瓦斯不治,矿无宁日”等瓦斯治理的理念和要求,把瓦斯综合治理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常抓不懈,贯穿始终,全面推进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工作。 3.1基础管理情况

1、建立健全“一通三防”和防突管理机构,矿长是“一通三防”和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矿总工程师对“一通三防”和防突技术工作全面负责,直接管理生产技术、通防、地测等技术科室。

2、矿井成立有通防科、安检科、通防区,能够满足“一通三防”和防突管理工作的需要。 1)通防科直接负责矿井“一通三防”及防突业务管理工作,共有9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管理员6人;

2)安检科负责矿井瓦斯检查、安全管理等工作,设科长1人,副科长3人,管理员3人,安检员、瓦检员配置满足安全管理需要;

3)通防区负责防突效果检验、通风维护、监测维护、抽放维护、自救器发放等工作,设队长1人,防突、抽采、通风、监测副队长各1人,技术员1人,效检员、抽采工、通风工等均按规定进行了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

3、制订了“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和各级领导干部“一通三防”责任制、防突管理责任制,完善干部现场跟班制度、签字确认制度、隐患责任追究制度等,认真制订“一通三防”和防突工作计划、总结,不断强化“一通三防”及防突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严抓细管,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4、编制《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按季度进行修改,制订《矿井事故应急预案》、《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预案》等,并组织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3.2现场管理

1、逢3组织“一通三防”专项检查,坚持日常巡检、及时通报,落实整改,消除隐患,对于未按期整改的一律追究单位正职的责任。

2、矿井设有专职瓦斯检查员,坚持瓦斯巡回检查和请示汇报制度、排查现场隐患,做到“五不生产”,不空班、不漏检。

3、严格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思想,坚持瓦斯超限事故(≥0.8%)严格进行追查分析和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当瓦斯浓度达到0.45%或瓦斯涌出异常等情况时均须停止作业,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生产。 4、严格进行采掘作业地点风量计算,根据瓦斯实际涌出量及不均衡系数制订月度配风计划;坚持全面测风制度,根据测风结果和配风计划及时进行风量调节。 5、煤巷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设专人进行看护,坚持每天进行风机倒台试验,并签字确认。 6、做好通风设施巡查、维护,严格按标准砌筑通风设施,实现风门联锁功能,坚持定期排查巷道失修情况,做到通风设施完好可靠,通风巷道畅通,通风系统安全、合理。

7、严格加强巷道贯通、排放瓦斯、启封密闭、停电停风等特殊作业管理,明确责任、专人负责,制订专项措施,严格汇报程序,确保安全作业。

8、加强巡查、维护,保证监控可靠。系统管理做到井上、井下24小时值班,坚持井上值班巡查、井下值班汇报制度,制订了瓦斯超限或异常汇报程序流程,做到准确汇报、及时反应,

采取妥善措施,处置迅速、到位。

9、实行了签字确认规定,做好瓦斯治理重点环节控制,保证措施有效落实和系统、设备运行正常。

10、建立了以瓦斯超限月度考核、防突管理季度考核奖罚办法为核心的瓦斯治理考核制度,坚持月度业务综合考核评价和隐患整改考核工作,推行瓦斯治理进步奖励制度,鼓励瓦斯治理实践中涌出的优秀人员,促进技术进步。 11、做好供电系统和机电设备使用管理,加强设备完好和防爆检查,杜绝电气设备失爆现象。 12、严格事故分析及追查处理,按“四不放过”原则分析原因,制订防范措施,预防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四、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4.1区域及局部防突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区域防突和局部防突 1、采面区域防突措施

采煤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主要采取“顺层钻孔预抽”、“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措施,具体参数如下:

1)顺层钻孔预抽区域防突 从采煤工作面的风、机巷施工本煤层顺层抽放钻孔,设计钻孔直径Φ94mm,垂直巷帮施工,距煤层顶板至少1.5m,机巷平均孔深达到75-100m,风巷平均孔深65-80m,在有条件的区域风、机巷钻孔重叠至少15m,不留空白带。

根据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程度及煤层瓦斯赋存状况,进行钻孔布置选择,(1)一排钻孔,钻孔间距为1.5m;(2)二排钻孔,每排孔间距为1.5m,排距至少0.5m,呈三花眼布置。 2)顺层钻孔+穿层钻孔预抽区域防突 在采煤工作面的风、机巷施工本煤层顺层抽放钻孔的同时,利用底抽巷向采煤工作面中部区段(一般距风、机巷两帮40m以里的部分)施工穿层钻孔穿透煤层全厚,并进入顶板至少0.5m,解决严重突出区煤层消突或因本煤层钻孔施工孔深不足引起的采煤工作面中部空白带消突的问题。

穿层钻孔直径Φ94mm,垂直底抽巷巷帮施工,根据底抽巷与煤层的间距及位置关系,进行钻孔施工设计,一般施工钻孔间距为5m,排距为6-8m,可平行布置或交错布置钻孔。

采面预抽后,在风、机巷内沿采面推进方向每隔50m交错布置两个区域效检钻孔,在指定深度取样后测定其残余瓦斯含量,只有残余瓦斯含量降至6m3/t以下,抽采达标后方可回采。 2、采面局部防突措施

采煤工作面采取煤壁浅孔卸压抽放局部防突措施,每个防突循环施工4-5排卸压抽放钻孔,垂直工作面煤壁,呈五花眼布置,钻孔深度12.0m(推进投影深度),孔径φ75mm,每排钻孔间距1.5m。经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合格后允许推进3.5m,保留5.0m的效检超前距和8.5m的措施超前距。效果检验采用钻屑指标法,主要指标为钻屑解吸值△h2及钻屑量S值,临界值为△h2=200Pa,S=6Kg/m。

对于煤厚超过4.5m的,增加1-2排卸压抽放钻孔对底部煤体进行卸压抽放。 二)煤巷工作面区域防突和局部防突 1、煤巷区域防突措施 1)底抽巷钻孔预抽措施

底抽巷一般布置在煤层底板下18-24m,相对煤巷内错25-30m,断面在14m2以上。底抽巷内穿层钻孔施工采取钻场扇形布孔、巷帮平行布孔的方式,向控制巷道施工穿层钻孔进行预抽煤层瓦斯。

①钻场间距一般40m,每个钻场内均匀布置30-42个穿层钻孔,孔底一般按7×8m或6×

6m网格设计,钻孔直径Φ94mm,控制巷道轮廓线外15m范围,相邻钻场间不留空白带。 ②根据巷道条件,如条件允许时采用巷帮平行布置方式,钻孔间距一般3-6m一组,孔底一般按7×8m或6×6m网格设计,钻孔直径Φ94mm,控制巷道轮廓线外15m范围。 ②工作面深孔预抽措施

对于沿空掘的煤巷工作面采用深孔预抽措施,钻孔为扇形布孔,孔深在65m以上,钻孔直径Φ94mm,一般布置9-12个区域抽放钻孔,控制巷道轮廓线外15m。 3)工作面深孔+挂耳钻孔预抽措施

煤巷工作面深孔预抽钻孔孔深在65m以上,钻孔直径Φ94mm,一般布置7-11个区域抽放钻孔,控制巷道轮廓线外5m,挂耳钻场根据钻孔孔深确定间距,一般单侧钻场间距40-80m,采用交错布置方式,每个钻场内布置6个抽放钻孔,钻孔直径Φ94mm,排距500mm,钻孔间距600-700mm,孔深不小于65m,控制巷道轮廓线外7-15m。

煤巷区域效检钻孔一般布置3个,控制巷道轮廓线外8m,测试点沿预抽条带每隔20~30m布置一个,每个检验区域测试点不少于3个,只有当残余瓦斯含量降至6m3/t以下时,方可掘进。

2、局部防突措施

煤巷掘进工作面采取卸压槽局部防突措施,排放钻孔呈扇形布置,钻孔直径φ75mm,间排距0.2-0.3m,孔深9.5m以上,措施孔控制巷道轮廓线以外5m,经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合格后允许掘进,保留不少于5m的效检超前距和6m的措施超前距。效果检验采用钻屑指标法,主要指标为钻屑解吸值△h2及钻屑量S值,临界值为△h2=200Pa,S=6Kg/m。 4.2管理制度及措施

1、矿长是矿井防突工作第一责任人,由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防突技术工作,设置有通防科、通防队负责防突业务及现场管理工作。每年编制年度防突设计,下达季度、月度防突工作计划,严格落实计划管理和目标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实行季度抵押考核,完善防突管理保障体系。

2、矿井严格落实区域防突和局部防突两个“四位一体”综合措施,加强现场防突措施的管理和落实,坚持防突跟班及现场验收“签字确认”制度。要求采掘工作面打钻防突期间必须有区队正职或技术员现场跟班,否则不允许施工。

3、坚持召开防突专题会议,研究、布置防突工作,明确管理重点,解决防突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会议精神严抓落实,保证凡事有落实,不棚架、不落空。

4、认真编制、审批作业规程和防突技术措施,并根据现场条件变化及时修改补充防突技术措施,严禁超指标、超循环采掘作业。

5、加强防突技术资料管理,保证技术资料齐全。实行防突措施执行监督机制和防突管理信息记录制度,做好防突现场管理,层层把关,确保防突措施工程施工质量。

6、按规定矿长、矿技术负责人、防突员、业务管理及区队长等均进行了防突培训。

7、矿井购置了一套瓦斯含量测定装置,建立了瓦斯试验室,满足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需要。 五、“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目前井下紧急避险设施主要以井下临时避难硐室为主,现有临时避难硐室17个,主要分布在11采区采掘车场附近和采掘工作面巷道内。每个避难硐室均配备有45min隔离式自救器18台、压风自救24个、供水管路及阀门1套、通讯电话1部,供井下发生灾害时应急使用。入井人员佩戴的自救器已更换为ZH30型隔离式自救器,井下安全硐室装备ZH45型隔离式自救器,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矿井巷道布置、通风状况及避灾原则,在井下主要进风巷道、采区进风巷道、各个作业地点及主要硐室等,均设置了避灾路线牌,进行避灾指引。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的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实际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现状,为了加快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和建设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达到符合“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矿井成立“六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由矿长曹广远任组长,亲自组织研究和布置,制订了具体实施计划,计划主要如下: 1、2011年12月底前完成2个可移动救生仓的购置,安装11071风巷内,2012年6月底前再购置2个可移动救生仓安装在11071机巷内。

2、2012年6月底前完成1个永久避难硐室,拟定地点位于主运输石门,由资质单位设计后组织实施。

3、2011年12月底前完成2个临时避难硐室的设置,分别设置11141风、机巷车场。 4、2012年6月底前完成 10个临时避难硐室的设置和安装、11141风巷1个、11141机巷1个,及11采区车场8个临时安全硐室的设置和安装。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吸取近期国内发生的瓦斯及突出事故的教训,坚持瓦斯综合治理“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严格执行瓦斯综合治理保障体系的有关要求及规定,保证通风、抽放、监测系统正常运行,预防各类瓦斯事故的发生。

2、加强防突技术管理,严格防突专项设计、安全措施等审批规定,对于重点区段、瓦斯异常情况等技术措施必须及时跟上,采取跟踪落实或现场跟班等措施,保证技术措施满足瓦斯治理的需要。

3、强化现场管理与落实,坚持矿井领导跟班带班制度、防突措施区队正职跟班制度及现场联合签字确认规定等,严把现场关,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4、进一步开展瓦斯治理技术攻关工作,如煤层增透、瓦斯抽采及煤层注水等,提高瓦斯治理技术水平。

各位领导、专家,以上是我矿瓦斯综合治理情况。 不到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5s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