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刷子李到俗世奇人

更新时间:2023-09-13 09:57:02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刷子李》教学设计简案

(第一节课) 执教者 虞大明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匀匀实实、天衣无缝”等词语的意思。

2.着眼全文,自主探究,研读重点句子,感受刷子李之“奇”;初步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认识。

3.凭借对曹小三内心世界的揣摩,凭借对小说布局谋篇的初步认识,体会“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预设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1.从冯骥才《俗世奇人》引出“奇人”继而引出“刷子李”。 2.解题:你们能从课题中明白这个人的哪些信息? 3.师生对话,引导学生质疑。 (二)自主研读,感受神奇 1.认读难点词语。

2.浏览课文,画、找句子,感受刷子李的神奇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旁注。

3.交流刷子李的“神奇”之处,师相机点拨引领。

4.呈现重点句子,自读自悟,类比想象,强化感悟:刷子李已经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粉刷匠,而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了。自由读读句子,你觉得刷子李仿佛成了什么家? (三)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着眼五个重点句,归纳:小说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了刷子李的神奇? 2.课件补充呈现冯骥才对刷子李神奇之处的精辟阐述,对比加深印象。 3.回应问题: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吗?(师小结) 4.顺势拓展:在民间,有这样的绰号的人很多,能举举例子吗? (四)揣摩心理,感受“一波三折”

1. 思考:读了这篇小说,觉得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特别具有吸引力,经常会出乎你们的意料?

生浏览相关段落,画、找体现出曹小三“出乎意料”的句子。 2.生自读自悟,试画出曹小三的心理图示,随后交流。

3.师小结:这就是曹小三内心世界的一波三折!有了这个一波三折,这篇小说会更加好看。

(五)聚焦结构,再次感受“一波三折”

1.思考:这篇小说还有一个“一波三折”,能发现吗?

2.师呈现小说分段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小说布局谋篇上的一波三折。 (六)挖掘结尾,升华情感

1.生自由表述从这篇小说中感悟到了什么。

2.课件呈现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一段话,启迪学生的感悟。 3.呈现对联和《俗世奇人》简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刷子李》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导读设计简案

(第二节课) 执教者 汪 玥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俗世奇人》片段,提取奇人的关键信息,感受奇人的奇特之处,产生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

2.能尝试采用预测、推理的阅读策略分步阅读《泥人张》,进一步感受小说故事的精彩绝妙,领悟作者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3.通过片段与选文的阅读,凭借联系语言情境、对比等方式,感受小说幽默诙谐、干脆利落、形象夸张的“津味”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预设

(一)默读精选片段,感受人物之“奇” 1.推出《俗世奇人》,初步激发兴趣。 (1)联系《刷子李》的学习导入。

(2)快速浏览目录,感知小说“每人一篇、互不干扰”的创作特点。

2.默读精选片段,提取奇人信息。

(1)出示三位人物,根据提示猜测“奇特”之处。

人物 提示 猜测“奇特”之处

苏七块 接骨大夫 ?? 蓝 眼 鉴画专家 ?? 大 回 钓鱼能手 ?? (2)用较快的速度屏幕阅读,关注奇人之“奇”。 (3)提取关键信息,完成表格,交流对人物的感受。

俗世奇人榜 奇人绰号 苏七块 蓝 眼 大 回 3.教师小结。

(二)分步猜读选文,感受故事之“绝”

1.联结《刷子李》设置悬念、一波三折的故事特征。

2.小组合作,猜读《泥人张》。(选文的三个部分分别装入三个信封。)

(1)默读选文分割后的第一部分。

(2)话题讨论:面对海张五的嘲弄、挑衅,泥人张会怎么做? (3)默读选文分割后的第二部分,交流阅读感受。 (4)话题讨论:泥人张撑伞走后,后来会发生什么事? (5)默读选文分割后的第三部分,交流阅读感受。 3.出示冯骥才写故事的心得,感受小说故事的精彩绝伦。

奇特之处 奇人指数 ☆☆☆☆☆ ☆☆☆☆☆ ☆☆☆☆☆ 4.教师小结。

(三)认真研读选句,感受语言之“妙” 1.交流小说语言特点。

2.研读选句,感受“津味”语言的风格。 (1)出示典型句子。

(2)学生根据语境猜测意思。

(3)对比品鉴,感受“津味”语言的特点。 3.教师小结。

(四)设置阅读悬念,激发阅读之“趣” 1.回扣选段中的奇人。

2.以说书的方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预期。 3.隆重赠书,教师寄语。 三、设计说明

《刷子李》是略读课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略读课文教学,应致力让学生“善读”。具体表现为,在阅读某篇文章或某份材料时,能否凭借浏览、跳读、扫读等方法观其大略,知其大意?是否能取其精髓细细品悟,有感有悟?是否能联系自我或生活实际,有所启示?能否既关注文本内容,又关注文本的特色言语及表达?善读的内涵应较多地指向生活化的阅读,并以此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为学生毕生的“生活化阅读畅通且高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略读课文教学应致力于让学生“好读”。有人将阅读看作“文化的浸润和传承”,有人将阅读视为“灵魂的洗礼”。中华民族自古好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9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