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事应知应会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31 15: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疗药事组应知应会问题

1、医疗核心制度有多少项?分别是什么?

答:共14项;分别是: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急诊会诊制度;6、危重患者抢救制度;7、手术分级管理制度;8、术前讨论制度;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医生交接班制度;12、新技术准入制度;13、病历管理制度;14、分级护理制度。 2、什么是首诊负责制?

答: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3、三级医师查房指哪三级医师?

答: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即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科室主任为三级医师,主治医师为二级医师,住院医师为一级医师,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4、三级医师查房时间是多长?

答:三级、二级医师查房,应有三级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三级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二级医师查房每周至少2次。一级医师对所管患者负责,实行早晚查房制。

5、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由谁提出,由谁主持?

答:科内讨论由经治医生提出,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主持。 6、我院医疗会诊包括哪几类?

答: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7、我院会诊如何进行?有无具体时限规定?

答:1、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位。2、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 8、我院对会诊医师的资质要求是什么? 答: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

9、我院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对人员组织的要求是什么?

答: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科主任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由值班医师负责,必要时请示上级医生,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10、危重患者抢救后抢救记录应在多少时间内补记完成? 答: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 1 -

11、手术分级是依据什么制定的,分多少级?

答: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1、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指普通常见的,2人可完成的小手术。

2、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指需3—4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术。

3、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指疑难、重症手术和需5—6人共同完成的大手术。。

4、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12、各级手术医师的权限是什么?

答: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可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可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7、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13、术前讨论要求有哪些人参加?

答: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14、术前讨论的内容有哪些?

答: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15、死亡病例讨论有没有时限要求?

答:凡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死亡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16、查对制度中,“三查八对”具体指什么?

答:\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对有效期、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 2 -

17、医生交接班时如何进行的?

答:一般患者在医师交接班记录本上记录交班;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18、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需不需要审批,程序是什么?需不需要履行告知义务?

答:需要审批,程序:实施者提出书面申请,科主任审阅并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医务科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须同患者签署相应协议书,并应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19、三级病历质量监控体系是哪三级?

答:一级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层、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组成,分管院长任主任,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院内第一责任人。

二级是医疗质量质控办公室,由医院职能部门医疗质量检查组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案等。

三级是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和科室质控人员组成,负责科室病历质量的检查。 20、病历记录的具体时限要求是什么?

答:首次病程记录8小时内书写,住院病历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新入院患者,48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查房记录,一般患者每周应有2次主治医师查房记录,1次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记录,并加以注明。重危患者的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对病重但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三级护理),至少5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21、输血前核对有什么要求?

答: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22、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是什么? 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值班医生—进行相关医疗处理—填报数学不良反应表报输血科—输血科到科室 23、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什么?

答: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 3 -

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 正确、执行医嘱。

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提高用药安全。

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24、什么是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分为几级?

答: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25、我们医院对不良事件的报告原则是什么? 答: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 26、不良事件报告的方式和报告部门有哪些?

答:不良事件应早发现早报告,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当事科室要求积极、主动进行不良事件报告。

1、网络报告,不良事件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报告相关职能部门。

2、紧急电话报告,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二)报告部门

报告部门:发现不良事件,相关科室、人员按照不良事件报告原则、不良事件报告类别及报告形式,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报告进行处置。

1、医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 2、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感控办。

- 4 -

4、门诊相关不良事件:报告门诊部。 5、药品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药剂科。 6、器械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设备科。 7、后勤服务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总务科。 8、投诉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投诉办。 27、我院对不良事件报告的奖罚机制是什么?

答:由各职能部门提出,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和科室,将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给予免责或奖励处理;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给予当事科室和个人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一)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Ⅲ、Ⅳ级不良事件且积极整改者,可免于处罚;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表扬。

(二)对于主动报告Ⅰ、Ⅱ级不良事件者,医院将根据事件处理结果酌情减轻或免于处罚。

(三)对于隐瞒不报经查实,每例处罚人民币500.00元的处罚,同时发生严重医疗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将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28、什么是危急值?

答:“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9、危急值报告怎么处理?

答: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ti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