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管1-10章总结公式

更新时间:2023-10-31 20: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

复利终值公式: F=P×(1+i)n 复利终值 其中,(1+i)n称为复利终值系数,用符号(F/P,i,n)表示 复利现值公式:P=F×1/(1+i)n 复利现值 其中1/(1+i)n称为复利现值系数,用符号(P/F,i,n)表示 (1)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 结论 (2)复利终值系数(1+i)n和复利现值系数1/(1+i)n互为倒数。

(2)预付年金终值 具体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预付年金终值=普通年金终值×(1+i)。 方法二:F=A[(F/A,i,n+1)-1] 2)预付年金现值——两种方法

方法一:P=A[(P/A,i,n-1)+1]

方法二:预付年金现值=普通年金现值×(1+i) 3)递延年金现值

【方法1】两次折现

计算公式如下:

P=A(P/A,i,n)×(P/F,i,m)

P A=A(P/A,i,m+n)-A(P/A,i,m) =A[(P/A,i,m+n)-(P/A,i,m)]

式中,m为递延期,n为连续收支期数,即年金期。 【方法3】先求终值再折现

PA=A×(F/A,i,n)×(P/F,i,m+n) (3)递延年金终值

递延年金的终值计算与普通年金的终值计算一样,计算公式如下: FA=A(F/A,i,n)

注意式中“n”表示的是A的个数,与递延期无关。 3.永续年金的利率可以通过公式i=A/P (4)永续年金的现值

·

3.年偿债基金的计算

①偿债基金和普通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②偿债基金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4.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

年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所债务的金额。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实际上是已知普通年金现值P,求年金A。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称为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

【提示】(1)年资本回收额与普通年金现值互为逆运算;(2)资本回收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总结】系数之间的关系 1.互为倒数关系 复利终值系数×复利现值系数=1 年金终值系数×偿债基金系数=1 年金现值系数×资本回收系数=1 2.预付年金系数与年金系数 (1)期数加1,系数减1 终值系数 (2)即付年金终值系数=普通年金终值系数×(1+i) (1)期数减1,系数加1 现值系数 (2)即付年金现值系数=普通年金现值系数×(1+i) 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一年多次计息时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1年计息1次时的“年利息/本金” 名义利率:1年计息多次的“年利息/本金”

单期资产的收益率=资产价值(价格)的增值/期初资产价值(价格)

= [利息(股息)收益+资本利得]/期初资产价值(价格) = 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E(R)=

式中,E(R)为预期收益率;Pi表示情况i可能出现的概率;Ri表示情况i出现时的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

方差 标准差 标准离差率 方差和标准离差作为绝对数,只适用于期望值相同的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对于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评价和比较其各自的风险程度只能借助于标准离差率这一相对数值

R——报酬率 投资M1,获得报酬M1R1 M——投资 投资M2,获得报酬M2R2

系统风险系数或β系数的定义式如下:

两项证券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满足以下关系式:

(a+b)2=a2+b2+2ab a=w1σ1 b=w2σ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

·

R = Rf+β×(Rm—Rf)

R表示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 β表示该资产的系统风险系数;

Rf表示无风险收益率,通常以短期国债的利率来近似替代; Rm表示市场组合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 Rf +β×(Rm—Rf) 四、总成本模型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第三章 预算管理

(二)生产预算

·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三)直接材料预算

(四)直接人工预算

它是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的,其主要内容有预计产量、单位产品工时,人工总工时,每小时人工成本和人工总成本。由于人工工资都需要使用现金支付,所以不需另外预计现金支出,可直接参加现金预算的汇总。 (五)制造费用预算 (1)制造费用预算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

(2)变动制造费用以生产预算为基础来编制,固定制造费用需要逐项进行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按每季实际需要的支付额预计,然后求出全年数。 (六)产品成本预算

产品成本预算,是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其主要内容是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的有关数据,来自前述三个预算。生产量、期末存货量来自生产预算,销售量来自销售预算。生产成本、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等数据,根据单位成本和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1)销售费用预算是指为了实现销售预算而支付的费用预算。它以销售预算为基础。

(2)管理费用多属于固定成本,所以,管理费用预算一般是以过去的实际开支为基础,按预算期可预见的变化来调整。 (一)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是以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为依据编制的,专门反映预算期内预计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以及为满足理想现金余额而进行筹资或归还借款等的预算。现金预算由可供使用现金、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筹措与运用四部分构成。 可供使用现金=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 可供使用现金-现金支出=现金余缺

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运用=期末现金余额

·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营运 资金概念 【提示】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概念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概念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这里指的是狭义的营运资金概念 紧缩的投资战略:风险高,高收益。风险型 宽松的投资战略:低风险,低收益。保守型

第二节 现金管理

·

(二)存货模式 假设 不允许现金短缺,即短缺成本为无关成本 相关成本 (1)机会成本;(2)交易成本 所谓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也就是能使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小含义 的现金持有量。 1.机会成本。

2.交易成本

3.最佳持有量及其相关公式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机会成本与交易成本相等时,相关总成本最低,此时的持有量即为最佳持有量。由此可以得出:

(三)随机模型(米勒—奥尔模型) 含义 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 【两条控制线,一条回归线】 当企业现金余额在最高控制线(上限)和最低控制线(下限)之间波动时,表明企业现金持有量处于合理的水平,无需进行调整。当现金余额达到上限时,则将部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当现金余额下降到下限时,则卖出部分证券。 基本原理 两条控制线和一条回归线的确定 (1)最低控制线L的确定 模型 最低控制线L取决于模型之外的因素,其数额是由现金管理部经理在综参数 合考虑短缺现金的风险程度、企业借款能力、企业日常周转所需资金、银行要求的补偿性余额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 (2)回归线的确定 ·

式中:b——证券转换为现金或现金转换为证券的成本; δ——delta,企业每日现金流变动的标准差; i——以日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机会成本。 【注】R的影响因素:同向:L,b,δ;反向:i (3)最高控制线的确定 H=3R-2L 【注意】该公式可以变形为:H-R=2(R-L) (1)符合随机思想,适用于所有企业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的测算。 评价 (2)建立在企业的现金未来需求总量和收支不可预测的前提下,因此,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比较保守。

四、现金收支日常管理 (一)现金周转期

概念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其中: 存货周转期=平均存货/每天的销货成本 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 应付账款周转期=平均应付账款/每天的购货成本 措减少现金周转期的措施: 施 (1)减少存货周转期(加快制造与销售产成品) ·

(2)减少应收账款周转期(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 (3)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减缓支付应付账款)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提供赊销所增加的产品一般不增加固定成本,因此,赊销所增加的收益增加等于销量的增加与单位边际贡献,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 增加的收益=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1.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其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即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1)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提示】只有应收账款中的变动成本才是因为赊销而增加的成本(投入的资金)。 (3)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即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

3.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赊销额×预计坏账损失率

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由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三个要素组成。

【信用条件决策】

增加的税前损益>0,可行。 1.计算增加的收益

增加的收益=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

·

=增加的边际贡献

=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增加的销售额×(1-变动成本率)

2.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 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

资本成本

②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本成本 (3)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增加成本的抵减项)

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本成本 比如原来在信用政策之下应付账款的余额10万,信用政策改变后应付账款的余额变成了15万,应付账款增加5万,假设资本成本是10%,带来利息节约5000元。意味着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改变以后应付账款带来的利息增加-5000元。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的增加

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只需计算增加额即可;

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 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现金折扣成本=赊销额×折扣率×享受折扣的客户比率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

-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

3.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增加的税前损益

增加的税前损益=增加的收益-增加的成本费用

【决策原则】

如果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提示】

信用政策决策中,依据的是税前损益增加,因此,这种方法不考虑所得税。 (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或平均收账期是衡量应收账款管理状况的一种方目的 法 相关指标 平均逾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信用期天数

·

≈0.73(元)

(二)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企业现金股利总额与期末发行在外的流通股股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股利反映的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上市公司一股普通股获取的股利大小,是投资分析 者股票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 影响因素:获利能力、股利发放政策和投资机会 关系 反映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股利发放率(股利支付率),即每股股利分配额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比。借助于该指标,投资者可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 (三)市盈率 公式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③市盈率也受到利率水平变动的影响。当市场利率水平变化时,市盈率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反向变化)

(四)每股净资产 指标计算 (五)市净率 市净率是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指标计算 【总结】

第四节 财务评价与考核

一、企业综合绩效分析的方法

企业综合分析方法有很多,传统方法主要有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等。 (一)杜邦分析法 ·

公式 (1)权益乘数=资产/权益(在杜邦分析中一般分子分母均 应用平均数) 权益乘数相关问(2)权益乘数与资产负债率成同方向变化,并且二者是可以 题 相互推算的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也根据平均数 计算) 二)沃尔评分法 1.传统的沃尔评分法

选择七种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其在总评价中所占的比重,总和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实际比率相比较,评出每项指标的得分,求出总评分。 指标评分=标准分值×(实际比率/标准比率)

2.现代沃尔评分法 一般认为企业财务评价的内容首先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再次指标 是成长能力,它们之间大致可按5∶3∶2的比重来分配。 标准比率以本行业平均数为基础,在给每个指标评分时,应规定其上限特点 和下限,以减少个别指标异常对总分造成不合理的影响。 每分比率差=(最高比率-标准比率)/(最高评分-标准评分) 公式 调整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比率差 指标评分=标准评分值+调整分 (一)综合绩效评价的内容 财务绩效 管理绩效 评价内容 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评议指标 销售(营业)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利润现金保障倍数 盈利能力状况 总资产报酬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战略管理 不良资产比率 发展创新 总资产周转率 资产质量状况 流动资产周转率 经营决策 应收账款周转率 资产现金回收率 风险控制 基础管理 速动比率 人力资源 资产负债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债务风险状况 行业影响 已获利息倍数 带息负债比率 社会贡献 或有负债比率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销售(营业)增长率 经营增长状况 总资产增长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 技术投入比率 (二)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标准 (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在得出评价分数之后,应当计算年度之间的绩效改进度,以反映企业年度之间经营绩效的变化

·

状况。计算公式为:

绩效改进度大于1,说明经营绩效上升,绩效改进度小于1,说明经营绩效下滑。

·

第四节 存货管理

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D/Q)×K 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单位储存成本=(Q/2)×Kc

上述相关成本与进货批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

由于变动订货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与订货量是反方向变化的,因此,令二者相等,即可得出经济订货量的基本公式。

①经济订货量(Q*)基本公式

②每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

(二)基本模型的扩展

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每日需要量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设每批订货数为Q,每日送货量为P,则该批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即送货期为: 送货期=Q/P

假设每日耗用量为d,则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 送货期耗用量=Q/P×d

由于零件边送边用,所以每批送完时,则送货期内平均库存量为:

·

当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相等时,相关总成本最小,此时的订货量即为经济订货量。

【公式掌握技巧】

三)保险储备

(2)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

R=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

=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3)保险储备确定的方法

最佳的保险储备应该是使缺货损失和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低。 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保险储备×单位储存成本

缺货成本=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年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损失 相关总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缺货损失

比较不同保险储备方案下的相关总成本,选择最低者为最优保险储备。

第五节 流动负债管理

流动负债主要有三种主要来源:短期借款、商业信用和应付账项(包括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各种来源具有不同的获取速度、灵活性、成本和风险。 (二)短期借款的成本

短期借款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手续费等。短期借款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贷款利率的高低和利

·

息的支付方式。短期贷款利息的支付方式有收款法、贴现法和加息法三种,付息方式不同,短期借款成本计算也有所不同。 1.收款法

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银行向企业贷款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收取利息。采用收款法时,短期贷款的实际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2.贴现法

贴现法又称折价法,是指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到期时借款企业偿还全部贷款本金的一种利息支付方法。在这种利息支付方式下,企业可以利用的贷款只是本金减去利息部分后的差额,因此,贷款的实际利率要高于名义利率。

【例7-17】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200万元,期限1年,利率6%,利息12万元。按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动用的贷款为188万元,该借款的实际利率为: [答疑编号5725070703]

『正确答案』

3.加息法

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在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情况下,银行将根据名义利率计算的利息加到贷款本金上,计算出贷款的本息和,要求企业在贷款期内分期偿还本息之和的金额。由于贷款本金分期均衡偿还,借款企业实际上只平均使用了贷款本金的一半,却支付了全额利息。这样企业所负担的实际利率便要高于名义利率大约1倍。

【例7-18】某企业借入(名义)年利率为12%的贷款20000元,分12个月等额偿还本息。该项借款的实际年利率为:

[答疑编号5725070704]

『正确答案』

【总结】收款法、贴现法、加息法、补偿性余额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比较 收款法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贴现法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加息法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补偿性余额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三、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或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方式进行购含义 销活动而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是一种“自动性筹资” 具体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计未付款(应付职工薪形式 酬、应付股利等)、预收货款。 (一)应付账款 商业信用条件通常包括以下两种:

(1)有信用期,但无现金折扣。如“N/30”。 (2)有信用期和现金折扣。如“2/10,N/30”。

供应商在信用条件中规定有现金折扣,目的在于加速资金回收。企业在决定是否享受现金折扣时,应仔细考虑。通常,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是高昂的。 1.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成本

同向变化因素:折扣率、折扣期

·

反向变化因素:信用期

货款100万元,信用条件“2/10,N/30”。

第八章 成本管理

(三)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息税前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

(二)量本利分析图

1.基本的本量利分析图

2.边际贡献式量本利分析图

(三)安全边际分析 1.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量 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 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安全边际量×单价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 【提示】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越大,反映出该企业经营风险越小 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 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 上述公式两端同时除以正常销售额,便得到: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公式扩展】

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提示】提高销售息税前利润率的途径:一是扩大现有销售水平,提高安全边际率;二是降低变动成本水平,提高边际贡献率。

·

1.趋势预测分析法 (1)算术平均法 式中:Y——预测值;Xi ——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n——期数。 (2)加权平均法 公式 计算公式 式中:Y——预测值; Wi——第i期的权数 Xi——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n——期数。 【权数的确定】——按照“近大远小”原则确定。 (3)移动平均法 计算 公修正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式 4)指数平滑法 原理:

指数平滑法实质上是一种加权平均法,,是以事先确定的平滑指数α及(1-α)作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预测销售量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Yn+1=αXn+(1-α)Yn 式中:

Yn+1——未来第n+1期的预测值;

Yn ——第n期预测值,即预测前期的预测值;

Xn——第n期的实际销售量,即预测前期的实际销售量; α——平滑指数; n——期数。

一般地,平滑指数的取值通常在0.3~0.7之间。 2.因果预测分析法 因果预测分析法最常用的是回归分析法,本章主要介绍回归直线法。 公式 待求出a、b后,代入y=a+bx,结合自变量x的取值,即可求出预测对象y的预测销售量或销售额。 ·

二、销售定价管理 基本原理 价格=单位成本+单位税金+单位利润 =单位成本+价格×税率+单位利润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利润 (1)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原理: 是在完全成本的基础上,加合理利润来定价。合理利润的确定,在工业企业一般是根据成本利润率,而在商业企业一般是根据销售利润率。 计算公式: ①成本利润率定价

单位利润=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 =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 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 /(1-适用税率) ②销售利润率定价

单位利润=单位价格×销售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1-适用税率) =单位成本+价格×销售利润率 单位产品价格= 单位成本 /(1-销售利润率-适用税率) (2)保本点定价法

利润=0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公式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1-适用税率) =单位完全成本/(1-适用税率) (3)目标利润定价法

利润为已知的目标利润。

价格×(1-适用税率)=单位成本+单位目标利润 价格=单位成本+单位目标利润/(1-适用税率)

(4)变动成本定价法(特殊情况下的定价方法) 价格×(1-税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利润 公 =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成本利润率 式 =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 ·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 2.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升含义 降而变动的程度,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价格式中:E——某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 系数计△P——价格变动量;△Q——需求变动量: 算公式 P0——基期单位产品价格;Q0——基期需求量。 【提示】一般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因 此,弹性系数一般为负数。 计算公式 式中:P0——基期单位产品价格; Q0——基期销售数量; E—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单位产品价格 Q——预计销售数量 【提示】这种方法确定的价格,是使产品能够销售出去的价格。如果高出该价格,产品就不能完全销售出去。 (2)边际分析定价法 利润=收入-成本

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0 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结论】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为最优价格。 【定价方法小结】 价格×(1-税率)=单位成本+单位利润

(二)股利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 【例9-11】某公司2012年税后净利润1000万元,2013年的投资计划需要资金1200万元,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60%,债务资本占40%。

『正确答案』按照目标资本结构的要求,公司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为:1200×60%=720(万元)

2008年可以发放的股利为:1000-720=280(万元)

·

假设公司当年流通在外的普通股为1000万股,那么,每股股利为:280/1000=0.28(元/股) 2.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4.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我国实务中通常也称其为“红股”。 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企业,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但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它不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

可见,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对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产生影响,但会引起资金在各股东权益项目间的再分配。而股票股利派发前后每一位股东的持股比例也不会发生变化。 四、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 (一)股票分割 含股票分割又称拆股,即将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为。 义

第十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

(一)比较分析法

①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反映长期趋势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反映短期趋势 (二)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也称为“结构比率”。 率 构成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数额/总体数值 效率比效率比率,是某项财务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率,反映投入 比率类型 率 与产出的关系。如利润率类指标。 相关比率,是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相关比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如周转率类率 指标。 (三)因素分析法

第二节 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 母子率 如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主要为短期偿债能力指子比率 命名规标,分母一般为“流动负债”。 律 某项目周转次数=周转额/该项目平均金额 周转率 某项目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 周转额一般为收入净额(存货周转率使用销售成本) 一、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公式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公式 3.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越大通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

·

公式 4.现金比率 公式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公式 2.产权比率 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资产对负债的保障能力越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公式 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越高。 3.权益乘数 公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式 总结

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要注意这三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系公式 4.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支付利息的利润来源(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之间的关系。

·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全部利息费用 =(净利润+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全部利 息费用 【提示】(1)分子中的“利息费用”是指本期的全部费用化利息;包括本公式 期发生本期费用化,还包括本期和以前期间资本化利息的本期费用化部分。 (2) 分母中的“全部利息费用”是指本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费用化利息,还包括资本化利息。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一)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①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销售收入净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公式 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提示】通常,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短表明应收账款管理效率越高 2.存货周转率 ①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公式 ②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提示】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就越快,这样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平均余额÷销售收入净额 式中: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提示】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

(二)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式中: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提示】

·

①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②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结构合理,利用效率高 (三)总资产运营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总额

如果企业各期资产总额比较稳定,波动不大,则: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如果资金占用的波动性较大,企业应采用更详细的资料进行计算,如按照各月份的资金占用额计算。

月平均资产总额=(月初资产总额+月末资产总额)÷2

季平均占用额=(1/2季初+第一月末+第二月末+1/2季末)÷3

年平均占用额=(1/2年初+第一季末+第二季末+第三季末+1/2年末)÷4 【提示】计算总资产周转率时分子分母在时间上应保持一致。 三、盈利能力分析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 其中: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提示】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净资产收益【提示】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 率 *权益乘数 四、发展能力分析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增长额/上年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增长率 ×100% 其中:本年销售收入增长额=本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总资产增长率 其中:本年资产增长额=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增长率 ×100% 其中: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本年营业利润-上年营业利润 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率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资本积累率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五、现金流量分析

·

(一) 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收入 销售现金比率 【提示】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收入得到的现金流量净额,其数值越大越好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提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可能就要借款分红。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企业平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均资产总额×100% 【提示】它说明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二)收益质量分析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利润 其中:经营净收益=净利润-非经营净收益 非经营净收益是指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投资收益、财净收益营运指务费用和营业外收支等。 数 净收益营运指数越小,非经营收益所占比重越大,收益质量越差,因为非经营收益不反映公司的核心能力及正常的收益能力,可持续性较低。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所得现金 现金营运指数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

第三节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一、上市公司特殊财务分析指标 (一)每股收益 1.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 (1)发行新股应按照时间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加到分母中去)。回购股份也应按照时间进行加权计算(从分母中减去)。 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注意 (2)送红股是将公司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转为普通股,转化与否都一直作为资本使用,因此新增的股数不需要按照实际增加的月份加权计算,可以直接计入分母。 【总结】股数变动有两种情况:一是资本变动的股数变动;二是资本不变动的股数变动。资本变动时,股数变动要计算加权平均数;资本不变动时,不计算加权平均数。 2.稀释每股收益 计算前提:假设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在发行日就全部转换为普通股。 ①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等的税后影响额;利息×(1-税率) 可转换债券 ②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加权平均数。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认股权证和①作为分子的净利润金额一般不变; 股份期权 ②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同时还应考虑时间权数。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 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例10-4】某上市公司2012年7月1日按面值发行年利率3%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10000万元,期限5年,利息每年末支付一次,发行结束1年后可以转换股票,转换价格为每股5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元面值的普通股20股。2012年该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0万元,2012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0000万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率为25%。

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的分拆,且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1)计算2012年基本每股收益;

(2)计算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判断该公司可转换债券是否具有稀释作用; (3)如果具有稀释性,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正确答案』可转换债券的公式:

(1)基本每股收益=30000/40000=0.75(元) (2)假设全部转股,所增加的净利润

=10000×3%×6/12×(1-25%)=112.5(万元) 假设全部转股,所增加的年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10000/5×6/12=1000(万股)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112.5/1000=0.1125(元)

由于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原每股收益,可转换债券具有稀释作用。 (3)稀释每股收益=(30000+112.5)/(40000+10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9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