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依托教材,夯实基础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0:47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依托教材,夯实基础

2013年高考的一轮复习已经拉开帷幕,高三一轮复习的过程不

应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强化,而是一个通过归纳,整合教材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串连,构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的再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备课组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认真研究新《考试说明》的变化,探索命题原则,试卷结构、内容和特点,多渠道搜集最新的高考信息及训练材料,做到科学备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的智慧,牢固树立协作意识。大家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一轮复习的重点是依托必修教材,夯实基础, 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遵循一轮复习的这一宗旨,我们准备依托教材,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狠抓基础与落实。 一. 梳理教材核心词汇,夯实基础

教材是知识点的载体,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认真挖掘教材的知识点,解析高考考点,设计相关训练,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基础词汇及短语构建了英语这座“大厦”的房基,在每个模块的复习中,我们都可以利用不同的话题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分类加强词汇、短语的记忆。并且注意在复习词汇时,要求学生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学会自我总结,找出重点难点,和自己不会的知识要点。我们组老师们分工合作,对课本词汇加以总结、归类,挑出“高频词汇”、“核心词汇”。对于 “重点词汇”加以强化,扩展词汇,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如

BI M4 中核心词汇为例:

approach v. approach sb about/on sth 接近,商量

approach n. 搭 with the approach of 方法 配 an approach to 途径

着重理解记忆,明确用法,避免孤立的死记硬背单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培养学生在语境中辨析词汇和猜测词义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对考试说明中需要掌握的3500词的复习我们先结合模块复习定期进行小卷检测,高频单词给出英语,核心词汇给出英语,进行互译,狠抓落实。后期再采用按照字母顺序的方法,教学生结合科学的学习方法,把记忆和使用结合起来,提高词汇的浮现率,尽最大努力掌握好词汇,夯实基础知识。

对教材中每个模块的核心词汇先进行完全扫描——归纳拓展——即境活用——举一反三。词不离句,回顾教材原句后寻找高考对接,我们分工查找相同考点用法的近两年高考单选题, 并定时进行错题重现,在不同情境下掌握牢其用法。如: approach 【原句追踪】

Now we’re leaving the business district and approaching the harbour. 【即境活用】

1.Winter is __________,but I still haven’t decided whether to go back home or not.

2.The ________to the problem hasn’t been worked out. 【高考链接】

(浙江高考)The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give students quick and easy_____ to the digital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 A. access B. passage C. way D. approach 【举一反三】

At the meeting they discussed many different ____to the study of maths.

模块中的重点句式体现了一个模块语言语法的重难点,我们同样先原句重现——即境活用——归纳拓展——技能提高 如:

It is/was /has been + 一段时间+since…

学生先找出文中原句It’s been six years since we last saw each other .

【即境活用】

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the war broke out. 【归纳拓展】

It was (not) long before+…clause It will (not) be long before… 【技能提高】

译:这是他今年第一次缺席班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一系列练习,达到掌握核心词汇,句式的目的。

二. 整合教材,积累语言知识点

一轮复习教材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在抓核心词汇的同时,尝试对各册必修教材中的相近话题进行整合,串联复习,整合文章阅读,训练语言的表达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第三册有关自然界现象为话题的复习,我们准备将这一册的M3 The Violence of Nature 和M4 Sandstorm in Asia 内容进行整合,先节选有关自然现象的教材原文,让学生找出描述自然现象的相关词汇,原句追踪抓出相关描述的语句,回顾课本后尝试根据主要词汇对内容再缩写,进行系统归纳如何对一些自然灾害进行报道介绍。 另以描写一个地点和景色的旅行话题我们整合B1M4 阅读文章A Lively City 和B4M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先对介绍一处风景的相关描述加以总结,然后抓住描写地理位置,主要景点等几个方面的词汇和句式,进行仿写,通过这几项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中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系统运用语言的目的。

另外,平时将文章中的好句式不断积累,落实检测。背诵一定篇目的经典范文好句子,既巩固教材重点又拓展运用知识点提高语言技能。

三. 围绕教材模块任务开展训练 提高写作技能

根据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写作任务既有话题的限制,又有较大的开放度,不仅考查学生遣词造句组织篇章的能力,展示其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考查其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

在写作的训练中我们也准备紧扣教材,根据教材每个模块的任务

选取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平时注重教材中重点短语,句型的积累的基础上,强化写作训练,每1-2周围绕所复习模块的话题写一篇英语作文,进行写作指导和限时训练。具体说就是给出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在20~30分钟内写完。如B1M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根据教材中的Reading主题提炼出描述有关出行的句式:Recently I had my first ride on a long distance train. The scenery was…。再回顾有关表达旅行心情,沿途风景的常用词汇,进行写作的训练——写一篇自己首次出行的短文。

在平时的训练中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特点。结合近几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卷要求的提高,我们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写作时要求应该大胆使用复合句、非谓语动词等较复杂的结构,以求得分上档次。基础一般的学生为了求稳写好简单句。另外,在写作中严格要求英文书法练习,考试中做到考卷中不涂不改,卷面整洁。 我们的批改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自批,互批,老师批。我们会展示学生写的优美句子,鼓励用上了模块复习中的经典句式,把好的学生范文复印后张贴,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必修一根据模块任务就解决和父母交流的问题写一封E-mail,学生用上所复习的句式写出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know you well.

I think your parents would rather do anything they can to make sure of your happiness.

通过近几年的高考英语作文的设题,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那

就是高考英语写作主要考查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强调实用性和生活化,考查学生写作的基本功。所以,应在各种体裁全面涉及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应用文的练习,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写作关键是在一轮复习中及时汲取一些常用的积极词汇和表达,并能得体熟练地运用。

在夯实教材核心词汇,掌握运用重点句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阅读量,每天配合复习内容选取Teens 等贴近生活和时事的时效性较强新鲜材料限时阅读,并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融入阅读策略与解题策略的指导,提高了训练的有效性。

总之,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备课组教师将努力采用各种措施充分依托好必修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扎实有序地夯实基础知识,落实复习计划,妥善处理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进程和方向,为2013年高考成绩突破而奋力拼搏!

就是高考英语写作主要考查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强调实用性和生活化,考查学生写作的基本功。所以,应在各种体裁全面涉及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应用文的练习,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写作关键是在一轮复习中及时汲取一些常用的积极词汇和表达,并能得体熟练地运用。

在夯实教材核心词汇,掌握运用重点句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阅读量,每天配合复习内容选取Teens 等贴近生活和时事的时效性较强新鲜材料限时阅读,并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融入阅读策略与解题策略的指导,提高了训练的有效性。

总之,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备课组教师将努力采用各种措施充分依托好必修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扎实有序地夯实基础知识,落实复习计划,妥善处理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进程和方向,为2013年高考成绩突破而奋力拼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c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