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光纤通信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2-16 19: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习提纲

发 射基本光纤传输系统接 收

电光光电信信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光纤线路发发接接息息射射收收1. 什么是光纤通信?利用光纤传输光波信号的通信方式。 源宿机机机机 电信号光信号光信号电信号输入输出输入输出2. 基本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基本光纤传输系统由光发射机、光纤线路和光接收机三个部分组成。 1. 光发射机

功能:是把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用耦合技术把光信号最大限度地注入光纤线路。 核心:光源。要求光源输出光功率足够大,调制频率足够高,谱线宽度和光束发散角尽可能小,输出功率和波长稳定,器件寿命长。

目前广泛使用的光源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或称激光器)(LD) 2. 光纤线路

功能:把来自光发射机的光信号,以尽可能小的畸变(失真)和衰减传输到光接收机。 光纤线路由光纤、光纤接头和光纤连接器组成。

光纤线路的性能主要由缆内光纤的传输特性决定。对光纤的基本要求是损耗和色散这两个传输特性参数都尽可能地小,而且有足够好的机械特性和环境特性, 3. 光接收机

功能:把从光纤线路输出、产生畸变和衰减的微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和处理后恢复成发射前的电信号。

核心:光检测器。对光检测器的要求是响应度高、噪声低和响应速度快。

3、光纤通信和电通信的区别。 光纤通信和电通信的主要差别:

(1)电通信的载波是电波,光纤通信的载波是光波。(2)电通信用电缆传输信号,光通信用光纤传输信号,光缆具有比电缆更小的高频率传输损耗。 包层n2第二章知识点小结

1、光能量在光纤中传输的必要条件(对光纤结构的要求)。

纤芯光纤结构 n1 纤芯:光能量传输的通道。 包层:为光的传输提供反射面和光隔离以及机械保护作用。

设折射率,纤芯为n1;包层为n2,则光能量在光纤中传输的必要条件是n1>n2。

2、突变多模光纤数值孔径的概念及计算。

设纤芯和包层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空气的折射率n0=1, 纤芯中心轴线与z轴一致,如图2.4定义临界角θc的正弦为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 NA)。根据定义和斯奈尔定律

22 NA?sin?C?n1?n2?n12?设Δ=0.01,n1=1.5,得到NA=0.21或θc=12.2°。 NA表示光纤接收和传输光的能力。

1)NA越大,纤芯对光能量的束缚越强,光纤抗弯曲性能越好。

2)NA越大 经光纤传输后产生的信号畸变越大

1

3、弱导波光纤的概念。

纤芯折射率为n1保持不变,到包层突然变为n2。这种光纤一般纤芯直径2a=50~80 μm,光线以折线形状沿纤芯中心轴线方向传播,特点是信号畸变大。带宽只有10~20 MHz·km,一般用于小容量(8 Mb/s以下)短距离(几km以内)系统。

4、相对折射率指数差的定义及计算。

相对折射率指数差(纤芯和包层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

22 定义: (n1?n2)(n1?n2)n1?n2???22 2n12n1弱导波光纤中n1和n2相差很少,则 n1+n2 2 n1

??(n所以有: 1?n2)/n1

5、突变多模光纤的时间延迟。

由式(2.4)得到最大入射角(θ=θc)和最小入射角(θ=0)的光线之间时间延迟差近似为 L2Ln1L2?????(NA)??c 2n1c2n1cc?

r?sin(Az)6、渐变型多模光纤自聚焦效应的产生机理。 An(0)渐变型多模光纤的光线轨迹是传输距离z的正弦函数 θ*=θ0cos(Az) 对于确定的光纤,其幅度的大小取决于入射角θ0,

其周期Λ=2π/A=2πa/ , 取决于光纤的结构参数(a, Δ), 而与入射角θ0无关。这说明不同入射角相应的光线,虽然经历的路程不同,但是最终都会聚在P点上,这种现象称为自聚焦(SelfFocusing)效应。 渐变型多模光纤具有自聚焦效应,不仅不同入射角相应的光线会聚在同一点上,而且这些光线的时间延迟也近似相等。这是因为

(1)光线传播速度v(r)=c/n(r)(c为光速),入射角大的光线经历的路程较长,但大部分路程远离中心轴线,n(r)较小,传播速度较快,补偿了较长的路程。(2)入射角小的光线情况正相反,其路程较短,但速度较慢。 所以这些光线的时间延迟近似相等。

2a?2n12?n2?2.405

?2a?7、归一化频率的表达式。V= 2n12?n2?2.405 ?C由式可以看到,对于给定的光纤(n1、n2和a确定),存在一个临界波长λc,当λ<λc时,是多模传输,当λ>λc时,是单模传输,这个临界波长λc称为截止波长。由此得到

?V?

V?2.405C或?c? ?2.4058、突变光纤和平方律渐变光纤传输模数量的计算。

ggv

M?()a2k2n12??() g?2g?2222

对于突变型光纤,g→∞,M=V/2; 对于平方律渐变型光纤,g=2,M=V/4。 第三章知识点小结

1、纤通信中常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的种类。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或称激光器(LD)和发光二极管或称发光管(LED)

2、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2

主要由激励源、激光物质和谐振腔组成

3、电子吸收或辐射光子所要满足的波尔条件。

受激辐射是受激吸收的逆过程。 电子在E1和E2两个能级之间跃迁,吸收的光子能量或辐射的光子能量都要满足波尔条件,即

E2-E1=hf12 (3.1)

式中,h=6.628×10-34J·s,为普朗克常数,f12为吸收或辐射的光子频率。

受激辐射:产生相干光,辐射光的频率、相位、偏振态和传播方向与入射光相同。

自发辐射:产生非相干光,其频率和方向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相位和偏振态是混乱的。

4、什么是粒子数反转分布?

设在单位物质中,处于低能级E1和处于高能级E2(E2>E1)的原子数分别为N1和N2。当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存在下面的分布:

N2E?E1

?exp(?2) N1kT式中, k=1.381×10-23J/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由于(E2-E1)>0,T>0,所以在这种状态下,总是N1>N2。

吸收物质:如果N1>N2,即受激吸收大于受激辐射。当光通过这种物质,光强按指数衰减。 激活物质:如果N2>N1,即受激辐射大于受激吸收,当光通过这种物质,会产生放大作用。 N2>N1的分布,和正常状态(N1>N2)的分布相反,所以称为粒子(电子)数反转分布。

5、理解半导体激光产生激光的机理和过程。

过程:由于限制层的带隙比有源层宽,施加正向偏压后,P层的空穴和N层的电子注入有源层。P层带隙宽,导带的能态比有源层高,对注入电子形成了势垒, 注入到有源层的电子不可能扩散到P层。同理,注入到有源层的空穴也不可能扩散到N层。另一方面,有源层的折射率比限制层高,产生的激光被限制在有源区内。 书本52页

机理:半导体激光器是向半导体PN结注入电流,实现粒子数反转,产生受激辐射,再利用谐振腔的正反馈,实现光放大而产生激光振荡。

6、静态单纵模激光器。

随着驱动电流的增加,纵模模数逐渐减少, 谱线宽度变窄。这种变化是由于谐振腔对光波频率和方向的选择,使边模消失、主模增益增加而产生的。当驱动电流足够大时,多纵模变为单纵模,这种激光器称为静态单纵模激光器。

注:激光器输出光功率随温度而变化有两个原因: 一是激光器的阈值电流Ith随温度升高

3

而增大,二是外微分量子效率ηd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时,Ith增大,ηd减小, 输出光功率明显下降,达到一定温度时,激光器就不激射了。当以直流电流驱动激光器时,阈值电流随温度的变化更加严重。当对激光器进行脉冲调制时,阈值电流随温度呈指数变化。

8、DFB激光器的优点。 ① 单纵模激光器。

② 谱线窄, 波长稳定性好。 ③ 动态谱线好。

④ 线性好。广泛用于模拟调制的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系统中。 想详细点就看书(57)

9、LD与LED的主要区别(课件只是两点,可看课后小结) (1)LD发射的是受激辐射光,LED发射的是自发辐射光。 (2)LED不需要光学谐振腔, 没有阈值。

10、常用光电检测器的种类。

PIN光电二极管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11、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P58

光电二极管(PD)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功能,是由半导体PN结的光电效应实现的。 (课本61)

12、PIN和APD的主要特点。P59~P63

PIN:为改善器件的特性,在PN结中间设置一层掺杂浓度很低的本征半导体(称为I) 主要特性:(1) 量子效率和光谱特性。(2) 响应时间和频率特性。(3) 噪声。 APD:电子和原子多次碰撞,产生连锁反应,致使载流子雪崩式倍增的器件 主要特性:1. 倍增因子。2. 过剩噪声因子

13、耦合器的功能。

功能:把一个输入的光信号分配给多个输出,或把多个输入的光信号组合成一个输出。

14、光耦合器的结构种类。

比较实用和有发展前途的有光纤型、光子器件型、微器件型和波导型。 15、什么是耦合比? POCpocCR??N耦合比CR是一个指定输出端的光功率Poc POtpon和全部输出端的光功率总和的比值,用%表示。

1n?1(由此可定义功率分路损耗Ls: Ls=10lg )CR

16、什么是附加损耗? 由散射、吸收和器件缺陷产生的损耗,是全部输入端的光功率总和Pit和全部输出端的光功

?率总和Pot的比值,用分贝表示

?Pit?10lg?pot??Pinn?1Nn?1N???Pin?4

Le=10lg

17、光隔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必考) 隔离器就是一种非互易器件,其主要作用是只允许光波往一个方向上传输,阻止光波往其他方向特别是反方向传输。

主要用在激光器或光放大器的后面,以避免反射光返回到该器件致使器件性能变坏。 插入损耗和隔离度是隔离器的两个主要参数,对正向入射光的插入损耗其值越小越好,对反向反射光的隔离度其值越大越好

SOP

入射光

法拉弟 偏振器偏振器旋转器

反射光 阻塞

课本72

第四章知识点小结

1、数字光发射机的方框图。P75

数字光发射机的方框图如图4.2所示,主要有光源和电路两部分。光源是实现电/光转换的关键器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光发射机的性能。电路的设计应以光源为依据,使输出光信号准确反映输入电信号。

2、光电延迟和张驰振荡。P77

输出光脉冲和注入电流脉冲之间存在一个初始延迟时间,称为电光延迟时间td,其数量级一般为ns。

当电流脉冲注入激光器后,输出光脉冲会出现幅度逐渐衰减的振荡,称为张弛振荡,其振荡频率fr(=ωr/2π)一般为0.5~2 GHz。

3、激光器为什么要采用自动温度控 P79

温度通过阈值电流和外微分量子效率引起的输出光脉冲的变化:温度升高,阈值电流增加,外微分量子效率减小,输出光脉冲幅度下降。 激光器温度对输出光脉冲的另一个影响是“结发热效应”。由于激光器结区温度的变化使得输出光脉冲的 形状发生变化,这种效应称为“结发热效应”。 热敏电阻控制电路热导温度控制装置一般由致冷器、热敏电阻和

控制电路组成, 图示出温度控制装置的

方框图。致冷器的冷端和激光器的热沉接触,

致冷器热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探测激光器结区的温度,

并把它传递给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改变致冷量,使激光器输出特性保持恒定。 4、数字光接收机的方框图。P82

5

直接强度调制、直接检测方式的数字光接收机方框图示于图4.14,主要包括光检测器、前置

放大器、主放大器、均衡器、 时钟提取电路、取样判决器以及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

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 光信号再生码流 光检测器均衡器判决器 AGC时钟偏压控制电路提取

5、光接收机对光检测器的要求。P82 光检测器是光接收机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器件,其性能特别是响应度和噪声直接影响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对光检测器的要求如下:

(1) 波长响应要和光纤低损耗窗口(0.85 μm、 1.31 μm和1.55 μm)兼容; (2) 响应度要高, 在一定的接收光功率下, 能产生最大的光电流; (3) 噪声要尽可能低, 能接收极微弱的光信号;

(4) 性能稳定, 可靠性高, 寿命长, 功耗和体积小。 目前,适合于光纤通信系统应用的光检测器有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6、什么是灵敏度?P86

灵敏度是衡量光接收机性能的综合指标。

灵敏度Pr: 在保证通信质量(限定误码率或信噪比)的条件下, 光接收机所需的最小平均接收光功率〈P〉min,并以dBm为单位。由定义得到 Pr=10lg ? P ? min( w )

[](dBm)灵敏度表示光接收机调整到最佳状态时, 10?3能够接收微弱光信号的能力。提高灵敏度意味着能够接收更微弱的光信号

7、什么是误码和误码率? P84

误码:把发射的“0”码误判为“1”码,或把“1”码误判为“0”码。

误码率:光接收机对码元误判的概率称为误码率(在二元制的情况下,等于误比特率,BER), 用较长时间间隔内,在传输的码流中,误判的码元数和接收的总码元数的比值来表示。

8、什么是动态范围?P89

动态范围(DR)的定义是:在限定的误码率条件下,光接收机所能承受的最大平均接收光功率〈P〉max和所需最小平均接收光功率〈P〉min的比值,用dB表示。根据定义

?p? DR=10lg max ( dB )

?p? min 动态范围是光接收机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光接收机接收强光的能力,数字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一般应大于15 dB。

9、数字光纤通信读线路码型的要求。 P89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对线路码型的具体要求有:

(1) 能限制信号带宽,减小功率谱中的高低频分量。这样就可以减小基线漂移、提高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和减小码间干扰, 有利于提高光接收机的灵敏度。

(2) 能给光接收机提供足够的定时信息。因而应尽可能减少连“1”码和连“0”码的数目,使“1”码和“0”码的分布均匀, 保证定时信息丰富。

(3) 能提供一定的冗余码,用于平衡码流、误码监测和公务通信。但对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应适当减少冗余码,以免占用过大的带宽。 10、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常用的码型种类。P90

6

有扰码、mBnB码和插入码 第五章知识点小结

1、SDH的优点。P100 与PDH相比, SDH具有下列特点:

(1) SDH采用世界上统一的标准传输速率等级。最低的等级也就是最基本的模块称为STM-1,传输速率为155.520Mb/s; 4个STM1 同步复接组成STM-4,传输速率为4×155.52 Mb/s=622.080 Mb/s。

(2) SDH各网络单元的光接口有严格的标准规范。因此, 光接口成为开放型接口,任何网络单元在光纤线路上可以互连, 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互通, (3) 在SDH帧结构中,丰富的开销比特用于网络的运行、 维护和管理,便于实现性能监测、故障检测和定位、故障报告等管理功能。

(4) 采用数字同步复用技术,其最小的复用单位为字节,不必进行码速调整,简化了复接分接的实现设备,由低速信号复接成高速信号,或从高速信号分出低速信号,不必逐级进行。 (5) SDH采用了DXC后,大大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及对各种业务量变化的适应能力。

2、SDH传输网的主要组成设备。P98

SDH传输网由SDH终端设备、分插复用设备ADM、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等网络单元以及连接它们的(光纤)物理链路构成

13、SDH的帧结构(STM-1)。P101 2SOH3SDH帧结构是实现数字同步时分复用、保证网络 AU-PTR4STM-N载荷发送顺序5(含POH)可靠有效运行的关键。图给出SDH帧一个

SOHSTMN帧有9行,每行由270×N个字节组成。 9这样每帧共有9×270×N个字节,每字节为8 bit。 9×N261×N帧周期为125μs,即每秒传输8000帧。对于

270×NSTM1 而言,传输速率为9×270×8×8000=155.520 Mb/s。字节发送顺序为:由上往下逐行发送,每行先左后右

4、SDH的复用原理。P101

将低速支路信号复接为高速信号的方法有两种: (1)正码速调整法 优点是容许被复接的支路信号有较大的频率误差;缺点是复接与分接相当困难。 (2)固定位置映射法 是让低速支路信号在高速信号帧中占用固定的位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复接和分接容易实现,但由于低速信号可能是属于PDH的或由于SDH网络的故障,低速信号与高速信号的相对相位不可能对准,并会随时间而变化。

SDH采用载荷指针技术,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付出的代价是要对指针进行处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实现指针技术创造了条件。

5、三种误码率参数的概念。 P106

6、可靠性及其表示方法。P109

7、损耗对中继距离限制的计算。P111 8、色散对中继距离限制的计算。P112 第七章点知识小结

… 7

1、光放大器的种类P138

(1)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优点是小型化,容易与其他半导体器件集成; 缺点是性能与光偏振方向有关,器件与光纤的耦合损耗大。 (2)光纤放大器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分布光纤拉曼放大器(DRA)——非线性光纤放大器

2、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P138

3、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构成方框图 P139

图7.3(a)为光纤放大器构成原理图,主要构成部件及功能为:

(1)光隔离器:防止反射光影响光放大器的工作稳定性。 (2)光耦合器(波分复用器):把信号光和泵浦光混合起来。 (3)掺珥光纤:长约10~100m, Er 3+浓度约为25mg/kg。

(4)泵浦光源:形成粒子数反转分布。光功率为10~100mW,工作波长为0.98 μm。

4、什么WDM?P142

光波分复用(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是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多个波长光信号的一项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起来(复用),并耦合到光缆线路上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又将组合波长的光信号分开(解复用),并作进一步处理,恢复出原信号后送入不同的终端,因此将此项技术称为光波长分割复用, 简称光波分复用技术。

5、光交换技术的方式 P159

光交换主要有三种方式: (1)空分光交换(2)时分光交换(3)波分光交换

6、什么是光孤子?P161

光孤子(Soliton):经光纤长距离传输后,其幅度和宽度都不变的超短光脉冲(ps数量级)。 光孤子的形成是光纤的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的结果。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的通信方式称为光孤子通信。 光孤子通信的传输距离可达上万公里,甚至几万公里,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

7、光孤子的产生机理 P162

光纤非线性效应和色散单独起作用时,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都要产生脉冲展宽,对传输速率的提高是有害的。但是如果适当选择相关参数,使两种效应相互平衡,就可以保持脉冲宽度不变, 因而形成光孤子

8、相干光通信信号调制的方式 P167

对于模拟信号,有三种调制方式:幅度调制AM、FM、PM 对于数字信号,有三种调制方式:幅移键控ASK、FSK、PSK 9、相干光通信技术的优点 P165或者P172

8

(1) 灵敏度提高了10~20 dB,线路功率损耗可以增加到50 dB。如果使用损耗为0.2 dB/km光纤,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250 km。

由于相干光系统通常受光纤损耗限制,周期地使用光纤放大器,可以增加传输距离。实验表明,当每隔80 km加入一个掺铒光纤放大器,25 个EDFA可以使 2.5 Gb/s系统的传输距离增加到2200 km以上,非常适合干线网使用。

(2) 由于相干光系统出色的信道选择性和灵敏度,和光频分复用相结合,可以实现大容量传输。

必看1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d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