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29 07: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睚|囡—圈同

2 0 1 3年 6月第 1 1卷第1 7期

临床研究 1 3 1

关于磁共振血管造影及 c 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李晶晶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山西长治 0 4 6 0 0 0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 C T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院 2 0 1 2年 1月至 2 0 1 2年 1 2月神经内科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造影的患者 3 0例,其中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患者 1 5例,C T血管的造影患者 l 5例,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 S A 作为金标准,3 0例患者均进行 DS A检测。结果核磁共振的捡出率为 8 8%。C T检出率为 8 4%。核磁共振的捡出率与 C T检出率无明显的差异 ( P> 0 . O 5 ),二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 C 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二者检出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磁共振;C T;颅内动脉瘤;诊断;比较

中图分类号:R 7 3 9 .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7 - 0 1 3 1 - 0 2

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人的头颅内动脉血管管壁上的膨出物,本病可以引起多种危及重症,例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还可以引起脑血管的意外…。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段,尤其是4 0到6 0岁的中老年妇女发生较多。鉴于其多发性和严重性,加强对本病的诊断十分必要。而现今阶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被公认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但此种技术是有创性的,故若有更好的方法对本病进行诊断,应减少使用数字减影技术。本论文即将磁共振技术和C T技术血管造影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磁共振和核磁的总检出率方面都低于 D S A方法,具有显著差异尸<O . 0 5,但两组之间比较,P>0 . 0 5,没有统计学差异。三种检测方法瘤体直径和瘤体颈宽度数值较为接近, >O . 0 5无统计学差异。表 1两组检测结果比较

1资料与方法1 .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 0 1 2年1月至2 0 1 2年1 2月的病例3 O例,将患者分为两组,磁共振组和C T组,每组 1

5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运动受限、失语、畏光、烦躁、意识障碍等等,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2例,有脑梗史的患者 4例,有心脏手术病史的患者4例。磁共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以颅内自发性出血、头痛、等为首发症状,以先天性为主,本病在脑部动脉管壁先天性局部缺陷和压迫所致颅内压升高基础上,科引起脑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管炎等等 J。本研究中 多名患者有高血压、脑梗等疾病史,所以要求患者应及早的积极介入治疗当中,以及时发现患者疾病情况。

振组患者男7例,女8例,年龄4 1 - 6 0岁,平均( 5 2 - 3± 4 . 1 )岁,C T组男6 例,女 9例,年龄4 5 - 6 1岁,平均年龄( 5 3±3 . 8 )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P>0 . 0 5,具有可比性。 1 2主要方法l _ 2 . 1 D S A法

血管造影技术在在临床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影像技术的进步极大的带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了诊断的水平,成为现代医生诊断不可或缺的手段。DS A方法在动脉瘤的诊断汇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检出率科高达9 6%以上,现阶段一般认为此方法的诊断为本病的金标准。此方法对本病的诊断检出率,从上表可以看出明显高于磁共振和C T血管造影后的诊断,但在颅内血管瘤的形态显示上,三者并无较大差异】。核磁共振的造影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对患者进行结构图像显示,又有人称之为“磁共振显像”。C T造影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将造影部位置于检测机器下,观测

本方法主要采用S e l d i n g e r’s法进行】。局麻或全麻后将插管从气管插入,经过股动脉穿刺,在电视监视下,行左或右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观察动脉瘤的形态、大小、部位等,必要情况下还要同时进行同侧或对侧颈动脉压迫试验来进行造影,以此判断所示动脉血供情况的清晰的血管数字减影图像。 1 . 2 . 2磁共振

磁共振组血管造影,定位矢状位和横轴位,扫描断层为5 6 m m,层问距为0 . 2 m m。1 . 2 . 3 CT组

造影剂在血管内运行情况,形成血管影像。由以上可以看出D S A方法检出率高,而磁共振和C T

血管造影,

C T扫描机行颅脑C T平扫,由前臂静脉处建通道,注射造影剂,

对颅内动脉瘤形态直观影像与D S A无明显差异,且两种方法具有无创性,也都较为方便】。最近几年C T成像技术不断突飞猛进的发展,与造影技术相结合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不仅可以对各种器官进行观察,还能够进行血管形态观测。核磁共振技术起初是主要应用于骨骼方面,现在也可以多种手段相结合,检测颅内血管形态。这两种方

速度为3 mL/ s,延迟扫描的时间为 ( 8±2 )s,扫描从鞍底下3 0 m m到其上6 0 am,共计 9 r 0 m m。 1 . 3观察指标

观测磁共振、C T和D S A血管造影法颅内动脉形态、瘤体形态等指标。

法都很有前景,值得继续关注。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多排螺旋 C T血管造影( c T A )及磁共振血管造影( MR A ) 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 ( D S A)

1 . 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 ̄S P S S 1 3 . 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要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值检验;技术资料则采用检验, P<0 . 0 5时表示统计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dp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