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导师

更新时间:2024-01-23 02: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程机械系 副院长:胡永彪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19:13:15 人气:7600 标签:硕导 博导

胡永彪,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人员,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三层)人员,现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副院长、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安筑路机械测试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筑路机械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器地面系统学会委员会委员、《长安大学学报》编委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工程机械行业专业评审组评委。1983年获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长安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系CIMLab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从事机器运动视觉

分析研究。1983年至1986年在工厂山东海化煤业化工有限公司从事化工机械技术工作;1986年至1989年从事起重运输机械结构动力学研究;1990年至今,在长安大学从事工程机械和施工机械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工程机械底盘理论和性能》、《工程机械地面力学》、《工程机械作业质量控制》、《作业介质力学》、《系统工程》和《机器视觉》等九门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相继从事工程机械作业动态性能、作业质量控制、工程机械自适应控制及其智能化、工程机械视觉方向上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以及筑养路机械新产品开发等研究领域及方向的科研工作。主持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16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12项,曾获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成果一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取得国家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著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铺筑原理》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与施工机械》,曾获西南西北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发表论文62篇,其中英文4篇,SCI收录4篇,EI收录18篇,ISTP收录8篇,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1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篇。主要学术成果有:①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铺筑的理论和技术;②沥青路面铣刨理论与技术;③工程机械作业质量控制理论和技术;④工程机械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技术;⑤工程机械视觉理论与技术。

通讯地址:710064 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校本部北教学区工程机械学院 Tel:029-8233 4582;Fax:029-8233 4588 E-mail:hybiao@chd.edu.cn;hybiao@vip.sina.com

副院长:王国庆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0:00:07 人气:5164 标签:副院长 硕导

王国庆,生于1972年10月,机械

学博士,控制理论与工程博士后经历,教授。2007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系做为访问学者,从事先进机器人自主惯性导航系统研究。现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副院长。 教学工作:自1996年以来一直从事工程机械与施工机械化的教学研究工作,2004年获得“师德标兵”称号。编著本科教材《工程机械管理信息系统》和“21世纪”交通版研究生教材《工程机械机电液系统动态仿真》。主讲的《工程机械管理信息系统》为长安大学校级双语示范课程。同时主持“中美结合的工程创新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课题。

科研工作:先后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外国专家局和海军装备部下达的纵向课题3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5项,其余的横向课题3项,参加美国能源部课题1项。主要研究集中在:考虑与作业介质耦合的工程机械新型作业机构机构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动态分析与仿真,机电液系统故障的虚拟现实再现与实时故障监控,机电液智能化系统的关键控制技术研究,先进机器人的自主惯性导航等。目前针对工程机械核心元件-控制器被进口设备所垄断的现状,正在进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控制器的核心基础技术的研究,并已将其扩展到了机器人大脑的研究中。在科研工作中,先后在《机械强度》《中国机械工程》《兵工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其中Ei检索4篇,Inspect检索5篇。

研究方向:1.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2.机电系统建模、测试及控制3.混合动力系统运动控制研究 4. 可重构多轴机床研究

办公电话:029-82334487 E-mail:Wang_GQ@chd.edu.cn

研究生空间:http://qmeacon.blog.sohu.com/

工程机械系:吴永平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0:48:38 人气:1746 标签:工程机械系 硕导

吴永平,男,1957年1月出生,籍贯:陕西

澄城,中共党员;现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系主任,教授,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常务理事。

主要简历:198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原西安公路学院筑路机械专业),同年进入原西安公路学院筑路机械系任教,1987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9月至1991年8月在俄罗斯莫斯科汽车公路学院做访问学者;1995年担任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筑路机械系教研室主任;1999年2月至2000年1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做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1. 工程机械理论与仿真技术

2. 公路养护工程与装备

学术及科研成果:

参与主持的沥青路面再生重铺机组的开发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主持的公路养护机械化理论及机械合理配置方法的研究获交通部科技进步3等奖;在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等科技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

联系方式:电话:029—82338281

手机:13379253284

E-mail:wyping@163.com

工程机械系:赵 悟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1:12:22 人气:3593 标签:工程机械系

赵悟,男,1974年3月生,陕西岐山人,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0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系副主任职务。 研究领域方向:

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机械动态性能与施工质量控制、虚拟现实工程机械技术 个人学术简历: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西安公路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7年9月被推荐免试入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6月获长安大学工

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开始在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任教, 9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2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进修博士学位专业课程,2002年11月获机械工程专业讲师任职资格;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在西安外国语学院接受出国留学人员中、高级英语培训。2005年6月获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赴英国曼彻斯特(Manchester)大学航空、机械与土木工程(MACE)学院作访问学者,完成理工科用英语教学(TSEE)项目,获得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研究生毕业证书。2006年3月开始担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筑路机械系副主任职务。2006年11月获机械工程专业副教授任职资格。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赴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机械、航空与系统工程学院作交流博士后,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工程机械领域。2008年6月获得长安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2009年3月至今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系副主任职务。 教学、科研及专利:

近年来先后承担的本科教学课程有:机械制造专业英语、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工程机械专业英语、工程机械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工程机械技术经济分析、公路工程概论、工程机械可靠性与寿命、发动机原理(双语)、现代工程机械结构与系统等。指导硕士研究生14人。

主编长安大学教材《工程机械专业英语》,《现代工程机械结构与系统》,合编长安大学讲义《现代路桥施工机械》,参编人民交通出版社著作《混凝土搅拌理论与设备》、《工程机械专业英语》。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混凝土》、《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等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

参与完成的纵向基础研究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振动拌和机理研究(5067802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式振动搅拌理论及其装置的试验研究(99C08)”、“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及设备的研究(2001C04)”,企业委托横向合作项目有:“双卧轴搅拌机参数优化的研究”、“道路振动压实对环境的影响”、“混凝土搅拌理论与设备的研究及产业化”、“CLG512摊铺机的试验研究”、“摊铺机熨平板关键技术研究”,承担“车载式绿篱修剪机设计开发”、“篱栏综合养护车设计开发”、“西安公路研究院建筑垃圾再利用破碎设备”等多项合作课题。主持长安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研究(Q0005014)”、“粘土压实机理研究(0305-1001)”和“路面织法铺装机理研究(06Z09)”三项。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一种车载式绿篱修剪机(ZL201010195513.4)、一种自动助力旋转越障机构(ZL201010546494.5)、篱栏环卫养护车(ZL201110114091.8)、一种液压系统及多功能养护车工作装置

(ZL201110376786.3);实用新型专利6项:一种自动助力旋转越障机构(ZL201020610022.7)、一种车载式绿篱修剪机(ZL201020219192.2)、篱栏环卫养护车(ZL201120137966.1)、一种液压系统及多功能养护车工作装置(ZL201120471356.5)、一种正反转变速异向输出三轴作业装置(ZL201120564726.X)、一种凸块式碾压钢轮用分体轮套(ZL201220013152.1)。 奖励与荣誉:

1. 主编《工程机械专业英语》2004年5月获长安大学讲义优秀奖。

2. 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振动搅拌理论及其设备的研究” 2006年6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长安大学2006年度考核校级优秀。

4. 长安大学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个人。

5. 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节约生产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及其装置的研究” 2008年1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指导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08年6月获陕西赛区二等奖。 7. 长安大学2010届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8. 长安大学2010年度考核校级优秀。

9. 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车载式绿篱修剪机”2011年10月获山东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长安大学2011年度考核校级优秀。

11.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2012年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12. 中共长安大学委员会2012年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邮编710064)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本部北院教学区321信箱 电话:029-82334565(办),13891978652 E-mail:zhaowu@chd.edu.cn

工程机械系:杨士敏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1:18:39 人气:4932 标签:工程机械系 博导 硕导

杨士敏,男,博士,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1954年生,江西省高安市人。

研究领域或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理论、动态性能与作业质量控制;计算机仿真与优化设计;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公路养护技术与装备;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设备与技术;工程机械设备现代管理系统研究;机械化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等。

学术简历

1978年元月进入西安公路学院学习,1982年元月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筑路机械专业,1984年获同济大学工程机械硕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西安公路学院,1997年获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为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教授,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工程机械实验中心主任,同时兼任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筑养路机械专家委员会委员。 学术及科研成果

参加或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履带推土机牵引动力学及试验方法研究、振荡压实技术研究、碾压混凝土路面摊铺机研究、摊铺机熨平板和碾压混凝土相互作用力学特性研究、碾压混凝土振动密实特性和最佳配合比研究、桥背涵侧压实设备研究、振荡压实和高密实摊铺在RCC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中的应用、沥青路面铣刨机研究、填石路基压路机研制、大粒径碎石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理论与多指标控制设计方法等。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获原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陕西省优秀专利成果一等奖一项,取得专利成果5项,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一项。近年来撰写论文50余篇,分别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公开出版的著作有:《碾压混凝土路面熨平摊铺机理》、《工程机械地面力学与作业理论》、《工程机械设备现代管理》、《高等级公路养护技术和养护机械》、《施工机械概论》、《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等。

联系方式 029-85228396、电子邮箱:ysm710064@163.com

工程机械系:杨人凤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1:34:41 人气:4859 标签:工程机械系 博导 硕导

杨人凤,女,生于1960年11月,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

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1982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9年在长安大学筑路机械系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2003年在长安大学获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获长安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08年获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现任长安大学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

研究领域或方向: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高速公路路网监测与控制技术、工程机械自适应及智能化控制技术、工程机械作业质量控制技术、工程机械动态性能研究、公路机械化施工新工艺与新技术、公路机械化养护新工艺与新技术及公路信息化管理技术等。

学术及科研成果:

近年来,独立主持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合同额逾仟万元。其中:获国家自然基金1项;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项;获省部级和厅局级奖多项;参与交通部西部课题1项;主持广东省产学研项目1项;省交通厅课题3项,横向课题10多项。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被国际3大检索系统收录5篇。出版专

著1部;主编及参编教材多部。曾指导河北青银高速公路、陕西靖安高速公路、云南永武高速公路、陕西永咸高速公路、凤永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的施工工艺。

联系方式:helenyang23@yahoo.ca

13572923816

工程机械系:郁录平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1:38:01 人气:1998 标签:工程机械系 硕导 郁录平,男,汉族,生于1957年,陕西凤翔人,教授。1986年毕业于长安大学,获工程机械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1997年在长安大学筑路机械研究所从事工程机械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1997年至今在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或方向:

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机械计算机仿真与控制,工程机械、道路施工技术研究用新设备的开发研究。

学术及科研成果:

在国内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编写《工程机械底盘设计》教材,参加编写《筑路机械手册》和《公路技术词典》。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主要开发设计的产品中,“WB21型稳定土拌和机”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WB230型稳定土拌和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LX1000型沥青路面冷铣刨机”2003年通过山东省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2004年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成功开发了“路桥过渡段路基沉降试验台”,2005年通过交通部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水平;开发设计的“模拟车辆对地面动负载的加载装置”,2005年通过交通部鉴定。 2008年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二等奖。

目前研究的科研项目:

交通部西部建设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功能研究 强力振动平板夯开发

道路动态弯沉(FWD)光电检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工程机械系:车胜创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1:47:18 人气:1944 标签:工程机械系 硕导

车胜创,中共党员、机械工程学科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1954年出生,现任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领域或方向:工程机械理论、动态性能与作业质量控制;振动机械与设计节能原理;车辆(工程机械)动力学机控制理论工程;压实机械与压实理论。

学术简历: 1977年12月毕业于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学院)汽车运用工程专业,1985年7月于西北工业大学进修完力学专业研究生主要课程。1986年被评为力学讲师,1996年被评为汽车运用工程副教授,1998年以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教学与研究,任陕西省振动学会常务理事。

学术及科研成果 :编著《奥迪系列轿车使用与维修技术》一部,参编《现代工程机械发动机与底盘构造》教材一部,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了《工程力学》、《离散系统分析动力学》、《机械振动》、《工程机电》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 参加了:桥背涵侧压实设备的研究,大功率铣刨机的研制,智能化压路机,摊铺机熨平板的实验研究,振动筛,振动机械设计节能原理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取得了《节能惯性激振器》、《平衡冲击压路机》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工程机械系:赵利军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1:55:41 人气:2744 标签:工程机械系 硕导

赵利军,男,汉族,中共党员,1976年10月

生于河北宣化;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长安大学,现工作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系。

研究领域与方向:

工程机械理论、动态性能与作业质量控制。

学术简历:

1995年9月~1999年7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学习,获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2002年7月在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学习,获长安大学硕士学位;2002年9月~2005年6月在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学习,获长安大学博士学位。

学术及科研成果: 1、科研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分别承担、参与了多项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项目,以及省部级和国家级基金项目,个人年均支配经费10余万元。 主要科研项目有:

连续式振动搅拌机理及装置的研究(1999年,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主要完成人);双卧轴搅拌机的试验研究(2001年,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混凝土搅拌理论与设备的研究及产业化(2004年,镇江华晨华通路面机械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摊铺机熨平板关键技术试验研究(2006年,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混凝土的振动拌和机理研究(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完成人);Helite公司产品技术与市场评估项目(2008年,新加坡科技动力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加热机理研究(2006年,长安大学青年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负责人);高效沥青混凝土搅拌机的工业化研究(2008年,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2、学术论文:

在《中国公路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混凝土》、《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 3、专利:

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可消除搅拌低效区的搅拌装置设计方法(发明专利,200310105952.1);建筑机械用的激振器设计方法(发明专利, 200310105962.5);一种搅拌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200320109814.6);满足动平衡条件的激振器(实用新型专利, 200320109859.3)。 4、获奖

1)2008.1 节约生产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及其装置的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2008.3 新型振动搅拌装置的试验研究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3)2008.12 搅拌低效区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 2007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独立) 4)2006.6,混凝土搅拌理论及其设备的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5)2006.4,一种搅拌装置,陕西省专利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6)2006.7,搅拌机长宽比的确定方法,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本部321信箱(710064)

办公电话:029-82334499 电子信箱:zhaolj@chd.edu.cn

工程机械系:姚运仕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1:59:55 人气:1719 标签:工程机械系 硕导

姚运仕,男,山东费县人,1979年1月出生;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毕业于长安大学,现工作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研究领域或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理论及作业质量控制、工程机械仿真与优化技术、工程机械测试与故障诊断、减振降噪关键技术、除冰融雪新技术。 学术简历:

1997年9月~2001年7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2003年7月在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博士后研究。 学术及科研成果:

1、参加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双叶片搅拌机参数优化及其试验研究、双频合成振动压实方法的试验研究、CLG512摊铺机的试验研究,双频合成振动压路机的开发、CLG611压路机的试验研究、XG6122D压路机的试验研究、振动压路机减振降噪试验研究、摊铺机减振降噪试验研究、自融冰

雪路面涂层生产及施工设备开发等;并完成多家企业委托的搅拌机、搅拌站和压路机的检测任务。 2、学术情况:在《中国公路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工程机械学报》、《工程机械》、《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国家专利二十余项。 3、获奖情况:科研项目“振动压路机噪声的综合控制技术”、“节约生产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及其装置的研究”、“混凝土搅拌理论及其设备的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学术论文“搅拌机长宽比的确定方法”获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专利“一种搅拌装置”获陕西省专利成果二等奖。 联系方式:

地 址: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校本部321信箱 邮 编:710064

电 话:029-62630076(O) 13991894702 E-mail:yaoys@chd.edu.cn

工程机械系:马鹏宇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2:07:36 人气:934 标签:工程机械系

马鹏宇,1980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毕业于长安大学,2008年6月至今工作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系。

主要研究方向:工程机械动态性能与作业质量控制、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工程机械功率自适应控制 学习经历:

1998年9月—2002年7月在长安大学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2002年9月—2005年7月在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2005年9月—2008年6月在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学习,或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9年6月—2012年5月在长安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项目研究; 学术及科研成果:

参加工作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分别承担、参与了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以及省部级项目。 1、主要科研项目有:

连续行走作业机械功率自适应控制系统模型研究(2007-2009,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完成人); 基于电喷柴油机的冷铣刨机功率自适应控制研究(2009-20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主持人); 铣刨机功率控制技术研究(2011.1-2011.12,江苏省2010年度企业博士聚集计划资金资助,项目主持人); 铣刨机功率自适应控制应用技术研究(2011.11-2013.6,徐州徐工筑路机械有限公司,项目主持人)。 2、学术情况:

在Simulation、Simulation modeling and Practice、《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系统仿真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

测试中心:谢立扬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20 0:42:47 人气:1419 标签:测试中心 硕导 谢立扬,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西安筑路机械测试中心(交通部筑路机械测试中心)副主任,负责中心日常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公路学会筑养路机械分会理事、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筑养路机械分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计量认证交通部评审组成员,交通部产品认证中心检查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检测技术与研究;路面机械作业理论、动态性能与作业质量控制;压路机智能化技术;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公路养护技术与装备;沥青、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与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

学术及科研成果:

自工作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路面清扫机、稳定土摊铺机、路面压实计、水泥摊铺机、路面综合养护车产品等产品的研制与研究。为国内近百家企业、施工单位的筑养路机械设备进行了验收、鉴定。涉及的产品有压路机、沥青、水泥摊铺机、沥青搅拌站、养护设备、破碎设备等,长期的工地现场试验,对各种施工设备的性能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近五年科研经费累计达到70万元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另外,还参与了“沥青路面养护车”等四项交通部行业标准的编写。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422号信箱 邮 编:710064 电 话:029-82334674

机电系

机电系:焦生杰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18:20:29 人气:9415 标签:院长 博导 硕导

焦生杰,男,生于1955年10月,工学博士。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省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西安(交通部)筑路机械测试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机械液压技术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机械协会路面与压实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建设学会筑养路机械分会副理事长,人民交通出版社工程机械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秘书长,”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杂志主编。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40人、博士研究生8人、博士后7人。获交通部优秀教师,获第五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获陕西省教学名师。

研究领域或方向:1、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 ;2、工程机械液压传动与控制 ;3、车辆电子监控;4、高速公路快速养护技术与装备。

学术简历:主编教材及专著4部(“现代筑路机械电液控制技术”、 “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 “振动与压实技术”、“旋挖钻机与施工技术”);编译1部 “压实与摊铺;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获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在车辆液压驱动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在研项目“沥青砼摊铺机控制系统研究”,“全液压推土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研究”,“同步碎石封层施工与设备成套技术研究”,“智能沥青洒布车与控制系统研究”,“铣刨机关键技术研究”,“微波养护车关键技术研究”,“微波除冰除雪技术研究”,“旋挖钻机关键技术研究”,“液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研究”,“液压机械式平地机关键技术”,“液压动力系统

节能技术研究”(中央高校基金)等。

机电系:张 奕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2:28:13 人气:4359 标签:机电系 硕导 张奕,男,1963年3月出生;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机电系主任。1985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6月西安公路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长安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系主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技术分会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从2000年开始,已连续招收7届共23名研究生,截止2006年6月已有11位获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或方向

1985年7月开始在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原西安公路学院筑路机械系液压教研室)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以及智能化工程机械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工作。 先后担任《液压传动》、《液压系统分析与故障诊断》、《液压伺服系统分析与设计》、《控制工程》、《自适应控制原理》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主讲教师。 学术及科研成果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项“自动找平系统与元件研究”、国家863项目子项“智能压路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研究与设计”等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合作科研项目。其中“TB3000型拖挂式标志车”获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陕西省专利管理局专利一等奖,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IPS)中国国家分部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等奖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分获陕西省第六届、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陕西省公路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等奖励。 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专著4部。 联系方式

电 话:029-88503562

邮 件:chdzhyi@163.com,zhypjx@sohu.com 通信地址:长安大学312信箱 邮 编:710064

机电系:吕彭民(论坛中有人找该老师联系方式)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2:34:06 人气:7775 标签:机电系 博导 硕导

吕彭民,男,1957年生,工学博士,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院长。1982年1月毕业于原西安公路学院,

1989年1月在兰州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7年3月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3月-1999年1月在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1999年至今一直在长安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安大学教学名师。兼任《中国公路学报》编委、《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分会理事。

研究领域或方向:

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和大型结构动态仿真、优化设计、强度分析、疲劳寿命预测和车-路耦合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目前在研方面:

1)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型桥梁机械开发与研制; 2)车辆-道路耦合动力学研究

3)大型工程机械与建筑机械振动分析与结构疲劳寿命研究; 4)大型工程结构有限元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 学术及科研成果:

曾主持和参加了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在《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美国)、《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Structures》(英国)、《Mechanics of Structures and Machines》(美国)、《应用力学学报》、《中国公路学报》、《计算力学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铁道学报》、《振动与冲击》、《长安大学学报》等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8篇被美国科学索引(SCI)收录,16篇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和专著2部,参编大型公路技术词典1部,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均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联系方式:029-82334482

机电系:张新荣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2:40:45 人气:3177 标签:机电系 硕导

张新荣,工学博士,教授,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1986年至1990年在吉林工业大学工程机械系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至1993年4月在西安公路学院筑路机械系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4月至2000年6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在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5月至今在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工作,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从事学术访问。

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工程车辆电液控制

主讲《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控制工程》、《测试与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智能控制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及教材3部,获专利3项,主持并完成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军工项目1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和参加企业合作项目近20项。 电子邮箱:zxr-68@126.com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本部北院教学区312信箱 邮编:710064

机电系:董忠红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2:52:49 人气:1958 标签:机电系 硕导

董忠红,男,副教授;1975年生,河南开封人,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郑州大学学报》、《长安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测试技术》和《优化设计》教学工作。目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7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车俩-道路系统动力学、工程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大型复杂结构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

科研项目:

作为项目主持人,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横向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近5年来,先后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1项交通部科研项目,2项交通厅科研项目,2项军工科研项目。所进行的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车辆-道路系统动力学研究、工程机械关键部件动力学分析、桥梁施工机械结构强度研究、重型运输车辆车架结构强度研究。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本部北院教学区312信箱(710064) 办公电话:029-82334495 电子信箱:dzhong@chd.edu.cn

机电系:谷立臣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00:25 人气:3754 标签:机电系 博导 硕导 谷立臣,男,1956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矿山机械专业,1989年获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结构力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高校测试技术学会西北分会副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机械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长安大学兼职教授。

自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机械检测与诊断、工程机械动态测试与性能检验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液压动力系统监测、诊断和故障控制理论研究》(No.50575168),《基于信息融合的塔式起重机安全预警技术基础研究》(No.50975218),主持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备多源诊断信息获取与融合技术研究》(2003E203),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项目《泵式混凝土湿喷机系列化和产业化研究》(0IZC16);主持陕西省工业攻关项目《液压式耐火料泵送喷湿机产业化关键研究》(2008K05-04),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中试产业化项目《液压式耐火料泵送喷湿机产业化研究》(08JC10);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设备的灰色预报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95—460》,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先后在各种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多篇,被EI收录12篇,出版专著1部。

研究领域:

近5年来,领导的课题组走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道路,在国家和省部基础研究基金的资助下,将前期研究成果与企业的产品开发优势相结合,相继开发了液压式混凝土湿喷机、耐火料湿喷机以及各种监控产品,积累了企业合作开发产品方面的丰富经验;在设备故障诊断、工程信号处理、流体传动与控制、工程机械性能测试等领域的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在研方向:

1.工程机械动态测试与信息处理 2.设备多源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 3.机电液系统设计理论与方 法 4.物料泵送与喷湿技术 发表的主要论文:

⒈ 谷立臣,张优云,丘大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关联特性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0.36(4):53~57 ;EI收录(ID:1875565)

⒉ 谷立臣,张优云,丘大谋.液压动力系统运行状态识别技术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1.37(6):61~65;EI收录(ID:1461563)

⒊ 谷立臣,张优云.基于神经元的多传感器数据级融合研究.机械工程学报. 2003,39(7),89~93;EI收录(04108052889)

⒋ 谷立臣,贾永峰.基于函数型神经网络的机械参数软测量模型研究.仪器仪表学报. 2006,27(6),657~660;

⒌ 谷立臣,张优云,丘大谋.基于神经网络的传感器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传感器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36 (9):22~25;

⒍ 谷立臣,张超,段志善.中板轧机性能测试及多源诊断信息获取研究.重型机械,2005,3.13~16. 联系电话: 029-82205423(办)

机电系:王海英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14:30 人气:3335 标签:机电系 硕导 王海英,女,河北故城人,1971年8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或方向:

机电液一体化及智能控制 大型结构无线远程监测与控制 工程机械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

学术简历: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在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同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9月至1996年5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筑路机械系工程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学习,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9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攻读长安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读博士,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现在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担任教师工作。

学术及科研成果:

参加过的科研项目有:(国家十五“863”重点项目)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子课题3-道路施工机群中的单机关键技术、(企业合作项目) C120/37泵车高强度钢焊接件课题研究、(上海市星火计划项目)小城镇远程医疗系统研究、(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资助项目)桥梁远程无线健康监测系统研究等。

教学工作有:为本科生开设《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以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

在国家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大学教材2部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本部540信箱 邮 编:710064

电子信箱:cuixf@chd.edu.cn

机电系:宋永刚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21:29 人气:2844 标签:机电系 硕导

宋永刚,男,1958年1月生,中共党员,工学硕士学位,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筑机系建筑机械专业,毕业留校以来先后在交通部筑路机械测试中心、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筑路机械研究所、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工作至今,从事筑路机械的性能检测和研究开发工作,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测试与传感器技术》、《工程机械电液控制技术》、《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及双语教学任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开发实践经验。

坚守对学生如同教子,待学术如同琢玉的从教信条,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程、每一次辅导,

崇尚科学严谨,亲历实践、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筑、养路工程机械研究及开发; 2、工程机械的结构、性能以及控制理论研究;

3、先进机、电、液一体化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研究和开发;

4、机械与作业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探索机械结构、工作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与作业对象的最佳适应性,保证最高作业效率和最佳作业质量。 完成和进行中的研究课题:

1.《智能化工程机械机群》,国家十五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重大项目子课题(2001AA422012),国家科技部,排名第二。

2.《公路养护工程机械配备标准》,交通部重大项目,排名第三。 3.《高速公路多功能养护车》,交通部科技攻关项目,排名第四。 4.《强力清扫车》,横向,总体设计,课题组长。 5.《沥青路面平整度研究》,横向合作项目,课题组长。 6.《工程机械管理系统开发》,横向合作项目,课题组长。 7.《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设计研究》,横向合作课题,排名第二。 8.《高速公路清扫车》,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主要参加者。 9.《多功能液压打桩机》,河南省重大科研项目,主要参加者。 10.《冷铣刨工作面清理设备》,横向合作课题,课题组长。

11.《沥青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应用研究》,横向合作课题,课题组长。 近几年发表的第一作者、核心期刊论文:

1.应用MATLAB分析研究路面平整度控制的新方法,《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EI收录)

2.路面平整度均方差指标与行车舒适性的关系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5.12 3.固气两相流理论在路面铣刨碎料清理设备中的应用研究, 《起重运输机械》,2006.9 4. 曲线路面摊铺中找平系统采样长度的合理性,《中国公路学报》,2008.2.(EI收录) 5. M210微表处理摊铺机液压系统分析与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7 6.落锤式打桩机液压系统的效率研究,《工程机械》,2006.9 7.双层摊铺机的性能结构特点及施工方法,《建筑机械》,2007.4

8. 非接触平均梁找平系统超声波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3 9. RSS激光扫描找平系统的性能、结构特点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5.5 10. 激光传感器在工程施工机械中的应用,《建筑机械》,2007.9 11. 沥青路面“机--材”一体压实方法研究,《工程机械文摘》,2007.2 主编教材:

1.《工程机械专业英语》,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8 ,主编,独立撰写20万字 主要教学成果:

1. 《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长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2005 2. 《测试技术》双语教学,陕西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排名第二,2008 联系电话:13891998795 E-mail:syongg2003@126.com

机电系:赵铁栓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23:21 人气:1786 标签:机电系 硕导 赵铁栓,男,汉族, 出生于1965年10月,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学术简历

1988年毕业于原西安公路学院筑路机械系筑路机械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获得长安大学及工程机械学院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2006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专业硕士学位; 2007年攻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方向博士学位,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研究领域或方向

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

学术及科研成果

目前在研项目“振动压路机关键技术研究”、 “路面冷再生机研制” 、“平地机液压驱动技术研究”, “全液压多功能摊铺机关键技术研究”, “2m铣刨机关键技术研究”,“900吨吊运架一体机关键技术研究”,“2200T运梁车液压驱动技术研究”等;先后获得了“液压恒速切换装置”、“平地机液压行走驱动装置”、 “工程机械用变速箱”等实用新型专利7项;主编了《液压传动》教材和《压路机运用技术》等著作;发表了“车辆液压驱动系统中蓄能器与数学模型”等学术论文6篇;擅长车辆机械与液压复合驱动及控制。

机电系:王 欣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25:07 人气:2929 标签:机电系 硕导 王欣,女,1974年5月生;副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4年4月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10月进入长安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为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教师。自2005年起,已连续招收7届共18名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或方向:

2004年5月起,在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从事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控制及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主讲《机械控制工程》、《工程机械计算机仿真》、《工程机械典型控制系统》及《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等多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及节能控制等。 近年来,主持\吨高频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控制系统研究\及\马力液压机械式平地机控制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型沥青摊铺机关键技术研究\、\全液压推土机匹配与控制系统研究\、\水平定向钻机研究\及\同步碎石封层车

控制系统研究\等项目;在博士后工作站期间主持\智能全液压平地机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学术及科研成果: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项。 联系方式

电 话:029-82334496

电子邮箱:wangxin_0731@126.com 通信地址:长安大学312信箱 邮 编:710064

机电系:胡志新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26:25 人气:1814 标签:机电系 硕导

胡志新,工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1965年10月出生。

中北大学测控专业本科。南京理工大学弹药战斗部工程专业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

2009年电子集团49所博士后工作站从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研究,2012年5月出站。201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从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的应用研究。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2项,长安大学校基金1项;参加国家级

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0 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

社会工作:电子学会敏感分会委员;全国高校机械自动化测试学会会员;应用光学杂志编委;现代电子技术杂志编委;物联网技术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光纤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传感系统和机械电子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领域大型结构(如桥梁、舰艇等)的健康监测技术、光电类传感器研制和机电类产品的测控技术。

欢迎有志从事研究工作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优先录取具有钻研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有电子技术或光电子技术基础的考生。同时,也欢迎考研同学提前联系。 联系方式:hzx1965@163.com

机电系:叶敏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34:52 人气:1448 标签:机电系

叶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出生于吉林省磐石市,副教授。 2000年和2004年在长安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长安大学-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进行研究。现任职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系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等项目近10项。以第一作者在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10篇;其他作者发表论文12篇,其中

SCI检索3篇,EI检索7篇。已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项,已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

项。外文期刊IETE Technical Review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审稿人。

主要从事的科学研究项目:

mingye@chd.edu.c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动汽车机械摩擦与电气再生制动响应一致性匹配机理研究。

mingye@chd.edu.cn.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并联式混合动力工程机械能源优化研究。 mingye@chd.edu.cn.中央高校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负载智能识别与机电液融合控制的混凝土机械动态匹配节能技术研究。

[4].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摊铺机现场摊铺施工效果评价检测以及评估方法研究 [5].徐工路面机械有限公司项目,平地机变功率节能技术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车辆混合动力技术和工程机械匹配节能技术。 电子邮箱:mingye@chd.edu.cn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校本部312信箱;邮编:710064

机电系:顾海荣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36:05 人气:1114 标签:机电系

顾海荣,男,汉族,1981年8月生,江苏江都人;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200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长安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讲师;主讲《测试技术与传感器》、《机械控制工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先后主持参与中央高校基金、陕西省交通厅交通科技项目、三一集团、徐工集团、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南方路机合作科研项目等10余项,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批专利5项。

主要研究方向: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工程机械测试与仿真技术。

代表性研究成果:全液压推土机系统匹配与控制技术;同

步碎石封层设备与控制技术;路面铣刨机系统匹配与控制技术;沥青发泡系统与工艺参数控制技术等。

通讯地址:陕西西安 南二环中段 长安大学校本部312信箱 邮编:710064

E-mail:guhairong@chd.edu.cn

机电系:张小丽

作者:机械学院办公室 来源:未知 日期:2012-6-6 9:11:59 人气:242 标签:

张小丽,女,汉族,1983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子长县,工学博士。2006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9月校际交流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博连读。2011年12月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 篇,其中SCI 收录3 篇,EI 收录2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项。 主要研究领域:

机械装备与大型结构的故障诊断、寿命预测、健康监控与智能维护。 参加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关键设备故障预示与运行安全保障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航空发动机转子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4.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提升小波有限元与重大装备寿命预测研究 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航空发动机转子裂纹定量检测与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型复杂机电系统早期故障智能预示的理论与技术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校本部)312信箱 信箱:lilyzhang@chd.edu.cn 邮编:710064

机械系机械系:冯忠绪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46:13 人气:7896 标签:机械系 博导 硕导

冯忠绪,男,汉族,长安大学二级教授,1949

年2月生于陕西凤翔,中共党员。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工程机械专业,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在西安公路学院(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任教至今。1988年9月~1989年8月及1995年9月~1996年4月在莫斯科汽车公路学院学习,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部分工作,1998年6月获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博士学位。现任《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交通部西安筑路机械测试中心负责人。1997年11月被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破格聘为教授,1998年12月经交通部评审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

委员会委员,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理事兼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工程机械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压实及路面机械分会副理事长,《工程机械》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机械学报》、《长安大学学报》、《基建优化》等杂志编委,交通行业面向21世纪教材编委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主任委员等。

从教20余年来,曾给70多个班学生上课,指导过30多个班学生的课程设计,70余人的毕业设计,指导的博士生已毕业9人,硕士生已毕业59人,默默奉献,矢志不移。曾获交通部和陕西省多次奖励:1988年获“交通部高等院校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89年获“全国交通教育优秀教师”,1994年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999年获交通部第二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

主持完成的教学研究项目中有3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奖励,主讲的“机械原理”2003年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理论、动态性能及其优化设计。 近10年来,主持完成科研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凝土振动搅拌机理的研究”、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项目“高效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工业化开发”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仿真设计与模型试验》等著作4部,其中《混凝土搅拌理论及其设备》与《工程机械理论》均受交通部资助出版。主持完成的“混凝土搅拌理论及其设备的研究”、“节约生产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及其装置的研究”、“仿冲击及多频振动压实技术的研究”等均被陕西省科技厅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于2005年、2008分别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拥有专利14项,其中“一种搅拌装置”2005年获陕西省专利二等奖。

副院长:宋绪丁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0:11:36 人气:6788 标签:副院长 博导 硕导

宋绪丁,男,生于1963年4月,中共党员,

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机械基础课程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并从事工程机械耐磨材料、新型薄膜技术、材料和结构抗疲劳设计、路面动态和静态检测仪器开发研究工作。曾出版教材3部,参编教材6部,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

录7篇,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两项。 主要研究方向:

机械可靠性与抗疲劳设计工程机械耐磨材料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道路检测仪器设计与开发 电子邮箱:songxd@chd.edu.cn 电话号码:029-82334485

机械系:张伟社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43:37 人气:2675 标签:机械系 硕导 张伟社,教授,机械系主任。1984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机械工程专业),1987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学院)工程机械系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或方向:

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2.机电一体化;

3.机械CAD/CAE/CAM。

学术简历:

1997年担任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机械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2004年至今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教授。2000年任陕西省工业设计协会理事。

教学及科研成果:

一、专著与教材

1.机械原理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产品系统设计,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VC++界面与CAD开发基础,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4.产品造型成形技术基础,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二、论文与获奖

主持科研项目16项,参加科研项5项,取得国家专利5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获长安大学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40多篇,曾获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2篇。主持省级精品课程一门,参与一门。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长安大学(校本部)322信箱

邮政编码:710064

电 话:029-82334587(办)

电子信箱:jxgcx@chd.edu.cn

机械系:樊江顺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23:48:41 人气:1636 标签:机械系 硕导 樊江顺,男,河南叶县人,1962年2.月出生;副教授,工学学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现工作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研究领域与方向: 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设计 产品设计方法 机械CAD/CAE 机电一体化

学术简历:

1984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汽车系,所学专业为专用车辆设计;1984年留校在交通部筑路机械测试中心工作;1986年至今在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工程系任教。

学术及科研成果: 文历:

1、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6,10 2、公路机械化养护的现装和思考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4,1

3、多功能养护车沥青混凝土施工保温系统 《筑路机械施工与机械化》 2000,12 4、沥青加热中的燃气加热技术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1998,8 5、路用骨料加工技术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0.6 教材:

1、机械原理教程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 参编

2、Visual C++界面与CAD开发基础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9 参编

科研项目:

1、1988~1994 《沥青脱筒设备研制》 交通部公路二局 第三完成人 50万 2、1993~1996 《新型沥青运输车研制》 广深珠高速公路 第四完成人 60万 3、1997~2002 《高速公路综合养护车研制》交通部公路二局 主要参加者 60万 4、1998~2002 《进口沥青脱筒改造》 陕西路桥总公司 负责人 11.8万 5、1999~2003 《低温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研究》 甘肃省交通厅 负责人 3万 6、2003~2005 《大型水泥混凝土运输车研制》 广东港机厂 负责人 10万 7、2005~ 《河北沥青路面病害处置》 河北高速公路 主要参加者 17万 8、2005~ 《激光综合路面检测车》 交通部西部项目 主要参加者 600万 9、2003~2005 《机械原理精品课程建设》 主要参与者 6万

获奖情况:

获奖年月 奖励名称 获奖项目名称 沥青脱筒 沥青脱筒 沥青脱筒 沥青脱筒 角色 颁奖单位 1992年12月 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2年8月 科学技术三等奖 1992年1月 陕西省专利银奖 1992年9月 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第三 陕西省教委 第三 交通部 第三 陕西省专利局 第三 公路学院 第三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第四 陕西省教委 第四 公路学院 公路学院 公路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1995年3月 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 沥青脱筒设备 1995年6月 科学进步二等奖 1994年9月 科学进步一等奖 1992年10月 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0年1月 优秀科研工作者 2004年9月 优秀教师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长安大学(校本部)322信箱

邮政编码:710064

新型液态沥青车 新型液态沥青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建设 电 话:029-82334587(办)

电子信箱:fanjs@chd.edu.cn

机械系:刘建华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0:01:04 人气:1504 标签:机械系 硕导 刘建华,女,黑龙江人,1972年10月出生;讲师,工学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现工作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研究领域与方向:

先进塑性加工及模具CAD、机械CAD/CAE。

学术及科研成果: 文章:

1、The Influence of Roller-trace on the Maximal Stress during Multi-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国际机械工程与力学会议集》 2005,10, ISTP: BDC76

2、Determination of Roller-trace during Multi-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Process 《第七届海内外青年设计与制造科学会议论文集》 2006,6

3、Research on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during multi-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under different roller motion mode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6,9

科研项目:

1、2006,11~2007,11 《钛合金板料旋压过程成形机理及成形极限的研究》 长安大学科学基金 负责人 1.0万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长安大学(校本部)309信箱 邮政编码:710064

电 话:029-82025721(H)

电子信箱:jiujianhua1007@163.com

机械系:张涛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0:03:58 人气:1918 标签:机械系 硕导 张涛,男,陕西大荔人,1960年6月生;教授,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毕业西安公路学院。

研究领域或方向:

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产品创新设计

学术简历:

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机械系;1982年至1984年在西安柴油机工作;1984年至1987年在西安公路学院读硕士研究生;1987年至今留校任教。

学术及科研成果: 教学方面:

完成了长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项目编号20040716。 主编了《产品系统设计》,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 参编了《机械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学术方面:

1.《天然气表阀的系统化设计》。 2.《行星齿轮传动动力学分析》 3.《行星齿轮均载机构研究》 4.《产品设计评价方法研究》

科研方面:

参加了《陕西商州至漫川公路环评》3万元。 参加了《云南昭通至麻柳湾公路环保验收》2万元。 完成了《JX摩托车设计》1万元。 完成了《摩托车准入技术》0.7万元。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系 邮政编码:710064 电 话:13909253416

运用系

运用系:陈新轩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23:15:17 人气:2366 标签:运用系 硕导

陈新轩,男,1960年7月生,中共党员,工学硕士。运用工程系系主任,教授,

硕士生导师,曾获得长安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长安大学教学名师”、“长安大学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工程机械理论与作业质量控制、公路机械化养护理论及设备、公路机械化施工及质量控制、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计算机仿真与优化设计、工程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主持了“筑路机械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2000型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检测”、“石环公路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等多项横向项目。一直从事《工程机械构造》、《机械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公路机械化养护理论与方法》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编著高校专业教材3部,其中《现代工程机械发动机与底盘构造》获陕西省教育厅优秀教材二等奖、长安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工程机械发动机与底盘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多媒体课件获陕西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成果“网络课程及多媒体课件”类三等奖,参加编写“稳定土拌和设备国家标准”,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联系电话:029-82334492 13096951391 E-mail:CXX-727@163.com

运用系:康敬东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23:19:18 人气:7168 标签:运用系 硕导

康敬东,男,1969年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长安大学工程机

械学院运用工程系副主任、运用工程研究所所长。 研究领域或方向

公路机械化养护理论及设备、公路机械化施工及质量控制、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计算机仿真与优化设计、工程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学术简历

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1995年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机械专业机械振动及设备故障诊断方向硕士学位;1998年开始在职攻读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长安大学)筑路机械系工程机械专业工程机械理论、动态性能与作业质量控制方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

学术及科研成果

主持或参与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长安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共12项,发表论文20篇,参编专著1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养护技术的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静力热压坑槽修复机理研究、石料清洗机开发研究、智能沥青洒布车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同步碎石封层施工与设备成套技术研究、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熨平板关键技术研究、筑路机械新产品市场分析研究。 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长安大学交通科技大厦J2106室

通讯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本部423信箱 邮政编码:710064 电子信箱:k.jd@163.com

运用系:许 安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23:22:15 人气:1297 标签:运用系 硕导 许安,男,生于1955年,副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工程机械专业,现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运用工程系副主任。

研究领域或方向: 工程机械维修技术研究; 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研究;

工程机械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

学术及科研成果:

《工程机械使用与维修质量评估系统》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工程机械维修》、《工程机械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材两部;参编《现代公路施工机械》、《公路施工机械》教材两部;发表《现代工程机械自动换档液压系统分析》、《现代工程机械自动换档控制系统分析》、《沥青摊铺机故障分析》、《振动平板夯的数学模型初探》等论文15篇,其中6篇获优秀论文奖。

运用系:展朝勇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23:23:22 人气:1326 标签:运用系 硕导 展朝勇,男,1957年4月出生,汉族,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原西安公路学院工程机械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原武汉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班毕业,1996年获得工程机械专业副教授任职资格,现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运用工程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或方向

1、现代公路施工机械新型结构分析研究;

2、现代公路机械化施工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3、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新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

学术及科研成果

1、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XZLB2000型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设计、广西玉林公路运输场站布局建设规划、西安城东客运站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路面变异性研究(内蒙古交通厅)、钦州道路运输站场总体布局规划、西安文景路客运枢纽概念规划、世行贷款贵阳交通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蔡家坡汽车客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先后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公开出版发行有《桥梁施工机械结构与使用》、《筑路机械手册》、《现代公路施工机械》、《公路施工机械》、《现代工程机械发动机与底盘构造》、《公路养护机械与养护机械化》等专著或教科书,其中《现代工程机械发动机与底盘构造》为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交通版教材,2005年获得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运用系:刘洪海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23:24:59 人气:2461 标签:运用系 硕导

刘洪海,男,工学博士,教授。

先后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任职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兼长安大学现代机械化施工与养护技术研究所所长,特聘为VOLVO国际道路学院客座教授、内蒙古“草原英才”专家、西北民航机场建设公司高级顾问、民航机场道路设备评标专家、中交西筑路机械有限公司专家顾问。 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

采用机械学与材料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研究工程机械理论与作业质量控制技术。主

要研究工程机械理论与作业质量控制、工程机械智能控制技术、设备结构与性能、工程机械性能检测技术、高速公路和机场道面施工关键技术、再生技术与装备、公路养护技术与装备、公路施工新工艺和新技术等。 学术及研究成果:

主持进行了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5项。

在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和EI收录16篇。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276 沥青洒布车标准》。

参加编写了《公路机械化施工手册》,《热拌沥青混合料机械化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等书。

进行了青岛机场跑道、大连机场跑道,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跑道,天津机场跑道,敦煌机场道面(飞天奖),拉萨机场道面(高原机场);广东“广深珠”高速公路、“佛山一环”,京沪高速公路山东“化临”段,湖北“襄十”(获詹天佑奖)、“十漫”、“汉宜”、“麻武”高速公路,内蒙“集老”、“赤通”、“机场高速”等多条机场跑道和高速公路的技术合作。 通讯地址:陕西西安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423#信箱 电子信箱:liuhonghai@chd.edu.cn 电 话:13809196728

运用系:张志峰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23:35:13 人气:1908 标签:运用系 硕导

个人简介:

张志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9月生于河南陕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现任职于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运用工程系。 研究领域与方向:

工程机械动态性能与仿真分析、工程机械作业质量控制。

学术简历:

1997年9月~2001年6月在长安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习,获长安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2004年6月在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学习,或长安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9月~2007年6月在长安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学习,获长安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科研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分布承担、参与了多项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主要科研项目有:加筋挡土墙技术开发与应用(获河南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检测(江阴柳工)、滑模施工和支模施工的质量与成本分析(百玛威(上海)机械设备商贸有限公司)、SR13D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性能分析(山推集团)、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整机性能测试分析(徐工集团)、振动压路机的减振降噪技术研究(厦工集团)、轮胎压路机整机性能测试分析(青岛科泰)等项目。

学术论文:

在《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业机械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6篇。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校本部423号信箱(710064)

办公电话:029-82334499

电子邮箱:zhifeng@chd.edu.cn

机制系

党委书记:刘晓婷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8 18:32:17 人气:4986 标签:书记 硕导

刘晓婷,女、1962年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长安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教授。现任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党委

主要从事机械CAD/CAE/CAM、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工程机械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研究方向:1、机械CA

信息化工程技术;3、公路机械化施工与养护管理。近年来主持交通厅“高等级公路养护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目1项,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主持教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编写教材2部,发表论文30余

办公电话:029-82334481

E-mail:xtingliu@chd.edu.cn

机制系:张接信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23:51:07 人气:2121 标签:机制系 硕导

张接信,男,1959年生,籍贯陕西礼泉,毕业于原西安公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中共党员,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教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现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主任。

研究领域或方向: 机械CAD/CAE/CAM技术; 现代生产物流与控制; 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技术; 虚拟仪器与控制。

学术及科研成果:

编写教材2部:《自动化加工设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完成省技术推广项目1项;完成青年基金项目1项;完成长安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项;先后完成纵向科研项目4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5项;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研、教学论文18篇,其中EI收录2篇。

联系方式:

通 信:长安大学校本部308# 邮 编:710064

电 话:029-82334586(O) 13032909056 E-mail: cazjx@yahoo.com.cn

机制系:蔡宗琰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23:53:09 人气:7270 标签:机制系 博导 硕导

蔡宗琰,男,汉族,1964年12月生,福建莆田人,国家统招统分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国家统招统分博士后研究经历。现为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实验中心主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制造工业协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或方向:

制造系统建模与优化、智能机器人技术、机械自适应控制及智能化、液压与机械混合动力系统和制造信息化技术。

学术与科研成果:

对制造系统建模与控制、制造系统计划调度、智能移动机器人和液压与机械混合动力系统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11篇。编制著作2部。主持国家级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学基金3项,主要参加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壹等奖和国家专利各1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贰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叁等奖3项、中国机器人大赛贰等奖4项和中国机器人大赛叁等奖5项。

讲授《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接口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机械原理》和《机械控制工程》等本科生课程。讲授《机械智能系统非经典数学方法》、《机器人学导论》、《NURBS曲线曲面基础》和《现代控制理论》等研究生课程。

联系方式: czyan@chd.edu.cn 029-82338269

机制系:惠记庄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23:55:18 人气:3687 标签:机制系 硕导 惠记庄,男,陕西富平人,1963年2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长安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处处长。 研究领域或方向 机械CAD/CAE/CAM;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 先进制造系统建模及仿真 制造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 流体机械CFD 教学科研:

主编教材1部,参编2部;主持陕西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主持长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项,实验技术研究项目1项;长安大学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机械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负责人;发表教学研究类论文10多篇,并有多篇论文获奖。主讲的课程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高等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生课程)等。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6篇被EI检索;主持的纵向科研项目有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西安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校基金项目2项以及主持和参与的横向科研项目十多项。 获奖情况:

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2项; 获得省级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高校科技二等奖1项; 荣获长安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教学名师称号; 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

联系电话:029-82334260 E-mail:wsjdb01@chd.edu.cn

机制系:吴 坚

作者:工程机械学院 来源:未知 日期:2010-3-9 23:58:20 人气:1548 标签:机制系 硕导 吴坚,讲师,男,汉族,1968年5月生,山西人,1991年7月参加工作,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 CAGD/CAE/CAM 计算流体动力学

学术及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10多篇,被EI 收录2篇。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5项。主讲《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专业英语》、《先进制造技术》、《检测与传感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建机系 实验中心 测试中心没有复制上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i7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