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更新时间:2024-03-05 07: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128《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一)说明

考试为闭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考试题型及相应答题技巧

1.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题,合计40分) 答题技巧:回答讲义与课件中对该名词的解释即可。 2.简答题(每题15分,共3题,合计45分)

答题技巧:只答出与问题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即讲义与课件中的知识点)即可,无须对每一点展开阐述。

3.论述题(每题15分,共1题,合计15分)

答题技巧:除了结合题目给出重要的知识点外,还要再此基础上对知识点加以扩展阐述。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论之有理。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二、重点内容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科学的具体方法学

是关于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其对象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的具体手段和技术,如调查法,实验法,历史研究法等。

2.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学

是指运用哲学、系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研究的准则。

第二章 教育科研方法的概念、基本类型、结构 第一节 教育科研方法的概念 1.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和促进教育实践反思的一种认识活动。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是指为了获得有关教育科学知识而应遵循的程序和依据的手段、工具、方式。 3.一般科学研究的特点

(1)一种认识活动,求知活动,求新知的活动;

(2)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现象与客观事实 b)科学理论c)方法和技术; (3)遵循科学方法; (4)程序性;

(5)研究目的:描述、解释、预测。

4.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整体性。

(2)发生学研究,揭示教育、社会、人三者间的转化规律。 (3)实践性、价值性与伦理、人文关怀 明确了教育研究的性质、特点的意义:

(1)树立教育科学意识,反对权威主义,经验主义,神秘主义。 (2)区分教育科研与实际的教育工作或接受知识的活动。 第二节 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类型 1.教育科研方法按研究方法分类

历史研究;描述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第三节 教育科研的研究层次、水平 1.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

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 第四节 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 1.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

从研究课题的选定→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理论构思的形成→制定研究计划到实施研究计划→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得到的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三章 问题的确定(研究课题的选定) 第二节 选题的过程

1. 教育科研选题的来源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2)从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问题;

(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矛盾; (4)日常观察中出现的问题;

(5)从当前国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6)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提出问题。 2. 好的选题的标准

(1)问题必须是真问题,有现实针对性; (2)问题有价值;

(3)问题明确,大小适度; (4)选题要新颖; (5)可行性 第四章 查阅文献

第二节 文献的种类、来源

1.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 第三节 查阅文献的过程 1.摘要

一份摘要就是一份对包含各种信息的研究报告的总结。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1)研究的问题:这是对正在阅读的报告中的研究课题的说明,它也可能包括对假设的说明。

(2)研究对象:被研究的个体通常被称为研究的“对象”,例如,“在基础教育部登记的50名大学2年级学生,25名男生和25名女生。”

(3)研究的方法:这部分描述研究是如何进行的,它包括测量和分析的方式等,这部分也被称之为“方法论”。

(4)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这部分主要指出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我们应区分结果和结论——结果指发生了什么,比如一定的统计数字;结论则是指研究者如何运用结果。在一篇报告中,如有很多结果和结论,最好将他们标上数字。

第五章 理论构思与形成假设 第一节 理论的结构要素 1.概念

概念是构建理论的基石,是对同类现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 2.命题

命题是理论的框架,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命题根据证实程度可分为公理、定理与假设。

3.变量的类型: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控制变量 第二节 假设的定义与特征 1.假设的定义

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假定的理论。

2.好假设的特征

有科学依据;推测性;表述明确;可检验性。

第六章 教育研究的设计与研究计划的制订 第二节 取样的要求与方法 1.取样

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目的在于: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做出结论。

2.总体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3.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第七章 教育科学的实验方法

第二节 教育实验研究方法的性质、特点 1.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教育实验方法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而又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主动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区别于教育经验总结,教育实践和其它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

(1)是一种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必须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要根据假设主动地变革研究对象; (3)要控制复杂的条件。

区别于自然科学实验、心理学实验的特点: (1)在教育情景、教育实践中进行; (2)控制条件的复杂性;

(3)实验中主客体关系的复杂性; 第五节 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及注意问题 1.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1)明确教育实验研究的问题 (2)形成假设

(3)界定自变量,确定实验处理 (4)界定取样范围及方法 (5)因变量的测定 (6)无关变量的控制

(7)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实验设计模式,制订实验方案 第七节 教育实验的评价

1.一个好的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

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理论假说;合理的控制;实验的设计和程序较为规范;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可望生成一定的模式。

2.教育行动研究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揭示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

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第八章 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 第一节 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1.教育调查研究方法

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系列教育认识活动。

2.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一)确定调查课题 (二)选择调查对象

(三)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四)制定调查计划 (五)调查的实施

(六)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问卷调查 1.教育问卷调查

教育问卷调查是研究者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给被调查者进行填写作答,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简述问卷调查问题答案的基本格式

(1)问题的形式: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式

(2)问题答案的格式: 是否式、选择式、排序式、序列量表式 3.设计问卷的问题时应考虑的方面 (1)问题的范围。 (2)问题的内容。 (3)问题的数量。 第四节 观察法

1. 观察法的概念

所谓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 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局限

1.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

2.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 3.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4.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

第九章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 第一节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概述 1.教育历史研究方法

教育历史研究法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注意历史研究中资料来源及分析鉴别;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处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研究者应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

第二节 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1.教育科学历史研究的适用范围 (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5)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第十章 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 第一节 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概念 1.教育比较研究法

教育比较研究方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极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2.教育比较研究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

教育比较研究与其它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之处在于: (一)从比较的角度把握对象特有的规定性;

(二)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较性,从而限定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三)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

第十一章 质的研究方法 1.质的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第十二章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与评价 第一节 教育科研成果的概述

1.教育科研成果的定义

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研工作者以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文字加工和理论分析产生出来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的增值知识。 第二节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一般程序 1.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一般程序

(1)确定报告或论文的题目及研究报告类型 (2)拟定写作提纲

(3)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

(4)对初稿的内容、结构、文字的推敲修改

三、重点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质的研究方法 2.概念 3.样本

4.教育科研成果 5.问卷法 6.一次文献 7. 自变量

8. 教育比较研究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2.简述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3.简述问卷调查问题答案的基本格式。 4.简述教育科学历史研究的适用范围。 5.简述教育科研选题的来源

(三)论述题

1.结合实践谈谈未来的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科学观

2.有人基于中国的课堂不如美国活跃得出了中国教育质量不如美国的结论,有人基于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得出中国教育质量高于美国的结论。请结合教育比较研究方法的特点谈谈如何对中美教育进行正确比较。

四、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

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概念:是构建理论的基石,是对同类现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

3.样本:从总体重酬取得、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成为样本容量。

4.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研工作者以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文字加工和理论分析产生出来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的增值知识。

5.问卷法:教育问卷调查是研究者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给被调查者进行填写作答,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6.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7. 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而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8. 教育比较研究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形式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答题要点】按照六个步骤来阐述: (1)第一步,确定调查课题。 (2)第二步,选择调查对象。

(3)第三步,确定调查方法,开发调查工具。 (4)第四步,完成调查计划。 (5)第五步,实施调查。

(6)第六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写调查报告。 2.简述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答题要点】按照七个步骤来阐述: (1)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 (2)第二步,形成假设。

(3)第三步,界定自变量,确定实验处理。 (4)第四步,说明取样方法。 (5)第五步,测定因变量。 (6)第六步,控制无关变量。 (7)第七步,完成实验方案。

3.简述问卷调查问题答案的基本格式 【答题要点】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1)问题的形式: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式

(2)问题答案的格式:是否式、选择式、排序式、序列量表式 4.简述教育科学历史研究的适用范围

【答题要点】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 (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5)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5.简述教育科研选题的来源

【答题要点】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2)从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矛盾;(4)日常观察中出现的问题;(5)从当前国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6)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提出问题。 (三)论述题 1.【答题要点】

能答出教育科学观的定义、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特点,能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答题要点】

能说出教育比较研究法的特点,并对案例做出具体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joa.html

Top